学术投稿

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丁广贵

关键词: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介入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于明光市人民医院内科住院行选择性CAG和/或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的患者174例.选择桡动脉博动良好,且Allen's试验阳性患者进入桡动脉组(n=110),余下归入股动脉组(n=64).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选择性CAG和/或PCI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桡动脉介入组的假性动脉瘤、排尿困难和腰痛的发生率为10.9%、43.75%和60.94%,显著低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均无远端肢体缺血.结论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局部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值得推广,但介入医师需要一定的经验.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调节透析液钾浓度对血液透析患者电解质紊乱和心血管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调节透析液钾浓度对血液透析患者电解质紊乱和心血管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大埔县人民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5例共707次透析,其中69例次行高钾透析液透析治疗作为观察组,选择每例患者行高钾透析治疗前5次透析共75例次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含钾浓度为3.0~4.0 mmol/L、2.0~2.5 mmo1/L的透析液进行透析治疗.测定透析前后两组患者K+、Na+、CL-的浓度,并记录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透析后,对照组K+浓度明显降低,为(3.03 ±0.05) mmol/L,且显著低于观察组的(3.74 ±0.08)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a+、CL-浓度显著升高,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下降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7.25%和15.9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00%和46.67% (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心率正常和动脉硬化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慌、胸闷及气促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解质紊乱、血压下降和心律失常是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上若采用3.0~4.0 mmol/L钾浓度的透析液进行透析可有效纠正电解质紊乱和维持心血管稳定性.

    作者:何丰海;刘成;张亦林;邓润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广州市2010-2012年登革热临床诊断报告现况分析

    目的 分析广州市2010-2012年登革热病例诊断报告情况,探讨登革热病人发病后到疫情报告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加强疾病监测,避免登革热疫情扩散蔓延提供参考.方法 对广州市2O10-2012年网络直报病例、部分现场调查病例的发病后就诊、诊断、报告等时间间隔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登革热病人从发病至报告中各环节时间问隔的影响因素.结果 311例网络直报病例中,发病至诊断的时间为发病至报告的主要时间段(中位数7d),原始报告为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诊断病例)的发病至诊断时间较原始报告为疑似病例的发病至诊断时间长(中位数相差1d),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9例现场调查病例中,影响登革热病例从发病至报告的时间主要的是发病至诊断的时间(中位数8d).结论 广州市登革热疫情报告及时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病例诊断的及时性,各相关单位应提高及早发现病例、及早报告,及早处理的能力.

    作者:李意兰;罗雷;曹庆;景钦隆;魏跃红;杨智聪;肖新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肝细胞癌组织中乙肝病毒HBx-d382突变体S区基因分析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组织中乙肝病毒HBx-d382突变体S基因和前S基因,了解其变异情况.方法 采用巢式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对16份肝细胞癌组织中乙肝病毒S基因和前S基因进行扩增和分析.选择HBx-d382突变体S基因和前S基因目的片段进行回收、纯化、克隆和测序,并与HBV参考序列进行比对.结果 16份肝癌组织中有9份存在HBx-d382突变体,HBx-d382突变体肝癌组织S基因和前S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1.11%(1/9)、44.44%(4/9),且50.00%的肝癌组织前S基因PCR扩增产物出现了多条带.HBx-d382突变体S基因和前S基因目的片段与HBV参考序列(AF282917)比对,一致性介于98.08%至98.97%.结论 HBx-d382突变体肝癌组织中部分检出了S基因和前S基因,前S基因比S基因更容易发生突变.

    作者:祝玲玲;朱平安;金娴;熊玮平;吴翔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瑞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高血压腹腔镜胆囊术的观察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对腹腔镜胆囊手术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影响.方法 40例全麻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术中维持用丙泊酚0.1~0.15 mg/(kg· min)和0.1~0.5μg/(kg· min)瑞芬太尼静脉微泵维持;芬太尼组以芬太尼0.05 mg静脉间断推注1~2次,丙泊酚0.15~0.3 mg/(kg· min)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拔管时间及苏醒评分.结果 两组气腹后、手术中、术后拔管时MAP、HR,瑞芬太尼组值明显低于芬太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的拔管时间为(9.40±0.99) min,较芬太尼组的(19.35±4.51)min短;30 min和60 min时间段苏醒评分为(5.60±0.50)、(5.80±0.41)分,较芬太尼组(4.35±+0.48)、(5.15±0.36)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在老年高血压腹腔镜胆囊术能维持循环稳定,自主呼吸恢复快,苏醒迅速,减少应激反应.

    作者:林丽;段宇睿;杨新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价值

    目的 研究糖类抗原-125(CA125)、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癌胚抗原(CEA)以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四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2010年2月至2013年7月恶性卵巢肿瘤患者50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62例,同时选取门诊健康女性60例作为健康组,测定各组人群CA125、TSGF、CEA以及SIL-2R水平,评价四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四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恶性卵巢肿瘤患者中明显高于良性组和健康人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依次为CA 125>TSGF>CEA>SIL-2R,特异性高低依次为SIL-2R>CEA>TSGF>CA125.四种肿瘤标志物进行平行诊断试验中敏感性高达100%,在系列诊断试验中特异性高达98.39%.结论 CA125、TSGF、CEA以及SIL-2R四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卵巢恶性肿瘤具有较强的可靠性,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辉雄;赖馨;万彦彬;罗远红;李观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珠海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珠海市已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生存质量,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和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患者318例,采用WHQOL-HIV-BEEF中文版测量生存质量简表对318例在治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治疗患者的生存质量在生理领域[(13.37±3.02)分]、心理领域[(12.60±2.85)分]、独立程度领域[(12.72±2.81)分]、社会关系领域[(12.38±2.62)分]得分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精神领域[(12.59±3.77)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收入、年龄、性别、感染途径等是影响治疗患者的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 文化程度、就业和收入等社会经济特征对治疗患者生存质量有明显影响作用;应加大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特别是农村、女性和无业治疗患者的社会关怀支持力度.

    作者:黄珊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2009-2013年深圳市某区城中村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深圳市某区城中村2009-2013年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深圳市某区城中村2009-2013年各类传染病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城中村共报告各类传染病24种3 813例,年平均发病率1 841.83/10万,显著高于非城中村的1 156.02/10万(P<0.05);城中村传染病患者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年龄组,以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8.11%(2 597/3 813);乙类传染病呈下降趋势,而丙类传染病呈上升趋势;城中村发病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累计发病2 551例,占总发病数的66.90%.结论 城中村居民面临的主要传染病风险是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需要采取综合措施防控.

    作者:蒋海青;谢锦尧;李标;肖娜;古文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丹参酮注射液对AECOPD血栓前状态的治疗研究

    目的 探讨丹参酮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AECOPD)血栓形成前状态治疗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将6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丹参酮治疗组(n=30),对照组常规治疗,丹参酮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丹参酮注射.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气分析、D-二聚体、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调节蛋白(TM)、组织因子(TF)、凝血因子X、血栓烷B2(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PGF1a).结果 治疗后,丹参酮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aO2、6-K-PGF1a水平升高,vWF、TM、D-dimer、TF、凝血因子X、TXB2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丹参酮可能通过影响血栓素和前列环素的形成、促血栓形成因子的含量下降来防止AECOPD患者血栓形成、改善缺氧.

    作者:许衍硕;唐皓;谢亦欢;陈志斌;李凡;叶国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广州市1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疫情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广州市首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追溯感染来源,为预防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病例、密切接触者和涉禽场所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呼吸道标本和环境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H7N9病毒核酸.结果 首例患者2014年1月3日发病,11日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有活禽市场暴露史,病情危重;其密切接触者(女儿)14日发病,18日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轻症病例,感染途径可能为活禽市场暴露或与患病父亲的密切接触.经积极处理和救治,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两病例康复出院.结论 此疫情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疫情,感染途径可能为活禽市场暴露和有限的人传人.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涉禽市场环境污染监测;加强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管理、规范市场管理是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有效措施.

    作者:叶双岚;陈宗遒;刘慧;陆剑云;李魁彪;曹伟强;陈昌明;程晓宁;李钊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广东省病毒性脑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掌握广东省既往病毒性脑炎发病的本底情况及流行特征.方法 2012年6月,对广州、佛山、肇庆、云浮、茂名、梅州、汕头市辖区内的所有县(区)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等共141间医疗机构开展2009-2011年收治病毒性脑炎病例情况回顾调查.结果 调查的141间医疗机构有93间医疗机构共收治病毒性脑炎病例7 259例,死亡227例,总的病死率为3.13%.2009-2011年7个市发病率的中位数分别为4.89/10万、5.14/10万和4.75/10万.病例发病高峰在每年的5-7月;病例主要分布在15岁以下儿童,占57.60%(4 181/7 259),其中,5岁以下儿童占57.12%(2 388/4 181).死亡病例主要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76.21%(173/227).208例为明确病原体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2.87%(208/7 259);其中,前三位的病原体分别为肠道病毒、EB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结论 广东省病毒性脑炎有春夏季流行高峰,高发人群及病死率高的人群均为15岁以下儿童,建议在全省设置哨点医院,重点开展1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脑炎监测.

    作者:邓爱萍;孙立梅;何剑峰;钟豪杰;林锦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附子多糖对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模型GLUT4蛋白表达和转位的影响

    目的 研究附子多糖对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模型葡萄糖转运4(GLUT4)蛋白表达和转位的影响.方法 将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用高糖和高胰岛素联合诱导培养脂肪细胞,造成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模型,实验设对照(CON)组、模型(MOD)组、附子多糖(FPS)组、罗格列酮(ROS)组,干预培养24 h,收集细胞,提取全细胞蛋白及细胞外膜蛋白,SDS-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后,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全细胞蛋白及细胞外膜蛋白中GLUT4的含量.结果 各组对GLUT4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转位显著降低,仅为正常脂肪细胞的30.4%,以模型组转位量为基值,各组分别与之相比计算GLUT4蛋白的相对定量,附子多糖组、罗格列酮组分别使GLUT4蛋白转位增加164%、301%,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附子多糖组显著低于罗格列酮组(P<0.01).结论 附子多糖对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模型全细胞GLUT4蛋白表达无影响,但可促进其转位,其促进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可能与这一机理有关.

    作者:于乐;吴伟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广东地区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全血细胞计数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广东地区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全血细胞计数结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的成年地贫基因携带者:α-地贫(n =245)、β-地贫(n=208)、αβ复合型(n=48);选取同期1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C组).gap-PCR技术检测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基因,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β-地贫基因突变,血液分析仪测定病人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等血液学特征.结果 共检测α-地贫基因携带者245例,β-地贫基因携带者208例,αβ复合型基因携带者48例,合计501例.随着珠蛋白肽链的缺失或变异数目改变,地贫基因携带者各组的RBC和RDW值高于对照组,Hb、MCV和MCH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α-地贫组的MCV、MCH和RDW值与β-地贫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α-地贫组的女性Hb值与β-地贫组的女性Hb值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β-地贫组的MCV和MCH值与αβ复合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贫基因携带者MCV和MCH分布情况如下:MCV<78 fl、MCH <27 pg:86.63%;MCV≥82 fl、MCH≥27 pg:5.39%.结论 地贫各基因型RBC总体增高,Hb、MCV和MCH呈下降趋势,红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增加.MCV、MCH降低时应高度疑似地贫,但MCV、MCH正常时不能排除地贫基因携带者.

    作者:梁志洪;王云秀;刘冬冬;陈丹娜;徐建华;黄景春;邱峰;唐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即患者严格按医嘱坚持服药的程度,决定着疾病的疗效和转归.本文就依从性的概念、判断方法、影响因素、直接面视下服药(DOT)的局限性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林定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模拟水产品质控品的基质样菌种的筛选研究

    目的 了解水产品中常见菌群分布,筛选优势菌群作为质控品干扰菌,构建水产品质控品的基质样.方法 对三类样本(海水、塘水和市售四种鱼)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单增李斯特菌、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弧菌科等细菌的分离鉴定,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2份样本中70份分离到肠道病原菌,检出率为85.36%.分离到3个科的17种菌,除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外,其余15种菌均属致病性弧菌.根据分离菌的检出率和特性,确定模拟水产品质控品的基质样中干扰菌由检出率和构成比较高的溶藻弧菌、拟态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温和气单胞菌、类志贺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等组成.结论 根据水产品不同细菌检出率和构成比配制出的水产品质控品的基质样,与水产品的真实状况极为接近.

    作者:何晖;刘振熙;周勇;陶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于明光市人民医院内科住院行选择性CAG和/或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的患者174例.选择桡动脉博动良好,且Allen's试验阳性患者进入桡动脉组(n=110),余下归入股动脉组(n=64).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选择性CAG和/或PCI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桡动脉介入组的假性动脉瘤、排尿困难和腰痛的发生率为10.9%、43.75%和60.94%,显著低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均无远端肢体缺血.结论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局部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值得推广,但介入医师需要一定的经验.

    作者:丁广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TE、LOXL-1和Elastase在腹股沟疝患者腹横筋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弹性蛋白原(TE)、类赖氨酰氧化酶-1(LOXL-1)和弹性蛋白酶(Elastase)在腹股沟疝患者腹横筋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择期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60例,分为腹股沟直疝组(A组)和腹股沟斜疝组(B组),每组30例;另外选取同期行腹部手术的30例患者(非疝、非炎性疾病)作为对照组(C组),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腹横筋膜中TE、LOXL-1和Elastase的表达.结果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均显示TE和LOXL-1在腹横筋膜中的表达为:C组>B组>A组(P<0.05);Elastase在腹横筋膜的表达为A组>B组>C组(P<0.05).结论 腹股沟疝患者弹性蛋白合成减少,弹性蛋白酶降解增强影响了腹横筋膜的强度,并进一步影响腹股沟疝的发生和发展,尤其在直疝中更为明显.

    作者:陈荣恒;甄作均;杨光;胡维维;范国勇;郭健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培哚晋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清IL-4及IL-13影响的研究

    目的 了解培哚普利对1级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清白介素4(IL-4)及白介素13(IL-13)水平的影响.方法 52例高血压病1级患者,根据配对研究的方式分为生活方式干预组(n=26)及培哚普利治疗组(n=26).生活方式干预组给予单纯生活干预疗法,包括控制盐摄入量、控制体重、增加运动等;培哚普利治疗组在上述生活干预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4 mg 1次/d治疗.两组患者在入组时及处理后第4、8周抽取外周静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其血清IL-4及IL-13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生活方式干预组及培哚普利治疗组患者入选时血压、IL-4、IL-1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生活方式干预组中第8周的收缩压及IL-4水平与入选时及第4周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培哚普利治疗组第8周及第4周时收缩压和IL-13水平与入选时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8周的IL-4水平与入选时及第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第8周时收缩压与IL-13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加上培哚普利治疗,除血压更佳控制之外还可以进一步降低IL-4及IL-13水平,提示培哚普利治疗有助于控制高血压病患者体内的慢性炎症状态.

    作者:董永逵;杨叶华;朱启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5 368例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东莞市塘厦镇免费宫颈癌筛查结果,探讨宫颈癌普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塘厦镇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共5 368例35~59岁妇女采用妇科常规、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和HPV-DNA检测,对TCT和(或)高危型HPV阳性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及必要的宫颈组织活检,比较各检查方法的阳性率.结果 人群筛查中HPV阳性率(7.94%)高于TCT阳性率(1.27%);但组织活检阳性率TCT(67.65%)高于HPV(35.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及HPV均阳性患者组织活检阳性率83.72%.结论 TCT联合HPV-DNA检测能够明显提高CIN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对CIN早期发现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育菲;谢振华;罗燕梅;陈淑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HAART治疗下HIV感染者Th17/Treg的平衡及其与T细胞增殖、活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接受高效抗逆转录治疗(HAART)的HIV-1感染者Th17、Treg的比例及平衡状态,及其与T细胞亚群活化的相关性,以了解Th17/Treg平衡对HAART治疗下免疫活化及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 纳入28例HIV-1感染者(11例接受HAART治疗6个月以上、17例未治疗)及4例健康志愿者,检测并比较其血浆病毒载量、CD4细胞数、Treg、Th17亚群比例,以及HLA-DR、CD38、Ki67等的表达情况.结果 HAART治疗组的Treg及CD25-FoxP3 +CD4均高于未治疗组、且表达IL-17的非CD4细胞(CD4-IL-17+)低于未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7/Treg比值略低于未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ART组CD8群体中HLA-DR+CD38+、Ki67+的比例低于未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7比例与HLA-DR+CD38+CD4、HLA-DR+CD38+ CD8及Ki67+ CD8的比例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HAART治疗的感染者高比例的Treg及CD25-FoxP3 CD4可能是其免疫抑制的重要因素.Th17细胞比例与CD8的活化与增殖及CD4的活化明显相关.调节Treg及Th17可能成为辅助治疗的新干预靶点.

    作者:朱海鹏;郑玉宝;曹焕焕;李发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2012年湖北省血吸虫病国家级监测点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2012年湖北省16个血吸虫病国家级监测点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16个监测点人畜查病、螺情、防治工作及其监测点所在县晚期血吸虫病临床路径工作实施的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各项疫情指标及变化情况.结果 湖北省16个监测点人群感染率为0.42%,耕牛感染率为0.58%,有螺地带耕牛平均敞放率为78.35%,活螺平均密度为0.196只/0.11 m2,16个监测点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15个监测点所在县已开展晚期血吸虫病临床路径工作,入径率11.33%.结论 以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取得了成效,应加强钉螺控制新技术和控制耕牛这一传染源长效机制的研究;晚期血吸虫病临床路径入径率偏低,下一步要加强临床路径培训和领导重视力度.

    作者:周晓蓉;杨军晶;苏正明;蔡顺祥;黄希宝;涂祖武;刘建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