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伟
目的 利用BASISTM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胸腰椎骨折5例,T12椎体3例,L1椎体2例,均为爆裂性骨折,采用BASIATM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 5例均获随访,术后2月下地行走,伤口愈合;术后3月内固定无松动,内固定良好.结论 BASISTM胸腰椎前路钢板治疗胸腰椎骨折前路减压由固定一种低价位、安全又可靠的技术.
作者:陈建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内科常见的急诊之一,近几年发病率有所上升,特别是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如中毒时间长,抢救不及时,其病死率非常高[1].
作者:刘晓晴;孙海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儿童与青少年卵巢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以期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方法 分析1999年3月至2007年2月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岁以下的卵巢肿瘤患者71例,其中12岁以下者18例,占25.35%;13~20岁者53例,占74.65%.结果 良性卵巢卵巢肿瘤52例,占73.24%;恶性肿瘤19例,占26.76%.B超及肿瘤标志物对诊断卵巢肿瘤及判断良恶性有一定帮助.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恶性者大部分辅以化疗.生殖细胞恶性肿瘤均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方式.结论 对儿童与青少年应开展定期体检,必要时行B超等影像学检查.对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应尽量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术后辅以放化疗.
作者:李耀明;付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瘤型麻风由抗酸麻风杆菌感染引起,病人对麻风杆菌的抵抗力很弱.对皮肤损害有斑疹、丘疹、结节、斑块和弥漫性浸润等.临床易与外周神经炎、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多种皮肤病或其他临床疾病相混淆,我院2007年8月收治1例瘤型麻风病人误诊为甲状腺功能低下,为避免误诊误治,笔者现将其临床资料报告如下,以期为临床医师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李可;陈静;黄进华;王斌;赵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提高颅脑损伤中晚期天幕疝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颅脑损伤中晚期天幕疝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并天幕切开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生存18例,死亡3例.术后随访2年,恢复良好11例,中残5例,重残2例,重残及死亡率23.8%.结论 标准大骨瓣减压并天幕切开可以有效减压,尤其对于合并脑干损伤的患者,可以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
作者:郑金奎;王文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中药生精汤对雄性不育大鼠睾丸转化生长因子-β1(TB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采用腺嘌呤制作雄性大鼠不育模型,小、大剂量组给予生精汤灌胃.造模后30 d处死大鼠,观察睾丸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图像分析系统检测睾丸内TGF-β1的平均光密度;同时测定大鼠体质量和睾丸质量.结果 大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睾丸系数明显增加(P<0.05);TGF-β1阳性表达主要见于早期精母细胞、圆形精子细胞以及支持细胞,生精汤大剂量组TGF-β1阳性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 生精汤通过下调TGF-β1的表达实现对睾丸生精功能的调节,对腺嘌呤所致的雄性大鼠不育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涛;范好;刘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榆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狭窄的并发症,探讨其合理的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狭窄20例,观察其主要的并发症,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出血、感染、尿外渗和尿漏是输尿管镜输尿管狭窄手术的主要并发症,针对性护理方法减轻治愈并发症.结论 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狭窄手术具有损伤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但输尿管镜手术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术中应规范操作,术后应加强护理.
作者:何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结肠镜检查是结肠疾病诊断的一种行之有效、确诊率高、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但它毕竟是一种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存在较大的风险.因而做好结肠镜检查的护理显得尤其重要.我院地处边远山区,2002年起开展结肠镜检查,2004年曾发生乙状结肠穿孔1例,主因这1例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后食辛辣、刺激、油腻食物,未戒烟酒.为总结经验教训,我们的体会如下.
作者:夏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急性胃扩张多见于重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后,多采取保守治疗.随着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的改进,本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现已少见.由暴饮暴食引发的急性胃扩张更为少见,本例即为暴饮暴食后引发急性胃扩张.本病发病较急,可很快造成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进入休克,甚至死亡.因此要求临床医师必须根据客观情况,采取果断措施,消除病因,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乔国庆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室间隔缺损病人和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差异,从整体上认识室间隔缺损患者的细胞因子表达状况.方法 通过检测102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外周血常规,并从中选择3例血小板平均体积不同数值的室间隔缺损的病人,另选5例健康人,应用总核糖核酸(RNA)的提取法(Trizol法)分别提取他们的外周血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用Cy5、Cy3分别标记病人、健康人的cDNA,混合后在细因子基因谱芯片上杂交,经对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和SAM芯片数据软件的应用,获得表达有显著性差异的细胞因子基因.结果 在102例VSD患者中,73例血小板平均体积低于正常值,占71.57%,3例血小板平均体积不同数值的患者均表现为27种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下调,一种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上调.其中β胸腺素-4和核糖体蛋白S5基因在三个样本中均表达下调,我们对各自基因的作用进行分析,了解可能的分子机制.结论 分析室间隔缺损病人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图谱,β胸腺素-4和核糖体蛋白S5基因可能在心室发育中共同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蒋立虹;王萍;李亚雄;陈智豫;叶筱玲;孟明耀;任永富;侯宗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门诊475例结核病可疑患者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试验),探讨PPD试验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门诊475例结核病可疑患者进行PPD试验.结果 PPD总阳性率为28.8%,男女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10岁组阳性率为7.6%,≥10岁组阳性率为36.0%,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男、女PPD阳性硬结平均直径大小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不同生理系统结核病可疑患者PPD阳性硬结平均直径及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10岁组阳性硬节平均直径均为17.8 mm,<10岁组阳性硬节平均直径均为10.3 mm,硬节直径大为15 mm.结论 PPD试验用于结核病诊断时,应根据硬结直径大小,并结合年龄、个人体质、可疑结核灶所在系统部位等因素综合考虑;小儿PPD试验更宜用于结核病的排除和卡介苗接种对象的筛选.
作者:李朝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对老年人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50例患者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以真武汤加减口服,每日1次,7 d为1疗程;48例患者为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西地兰0.4 mg+50%葡萄糖20 ml静脉推注,每日1次;呋塞米20 mg,每日2次,7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44.0%,有效率52.0%,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显效率35.4%,有效率45.8%,总有效率81.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老年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应用洋地黄类强心剂治疗不但疗效差,且易导致中毒,选择中西医结合在增强疗效,有效缓解症状,又改善患者体质,延长寿命,避免不良反应等方面显示了较大的优势.
作者:代景贤;方春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对2007年1~6月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ADR报告进行分类.结果 涉及药物53种,单一用药30例,合并用药48例,ADR程度分级,重度3例,中度4例,轻度68例,未分级3例;因果关系平定为肯定0例,很可能40例,可能38例,可疑0例;对症治疗61例,为进行特殊处理17例;痊愈77例,好转1例,死亡0例;使原患疾病病程延长12例,病情加重3例,导致住院治疗5例;抗生素引起的ADR居首位,为43例,占49.43%,其次为中药,为18例,占20.69%,ADR中引起皮肤损害多,为38例,占47.50%.结论 应加强ADR知识的宣传,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放在与治疗作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尽可能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达到用药有效安全的目的 .
作者:崔晓荣;王志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高职教育是在理论教学必需和够用的实践基础上,培养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为了加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原则重组实践课程,建立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是以动手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1].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搞好校内实践教学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王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提高对重症药疹的临床认识,提高治愈率.方法 分析我科1996~2006年间住院重症药疹患者38例,其中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BENL)21例,重症多形红斑型(EMM)14例,剥脱性皮炎型(ED)3例,治疗以中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为主.结果 治愈37例,死亡1例.结论 解热镇痛药在致敏药物中占首位,早期应用足量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熊峰;房思宁;郑利雄;宋彪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红霉素联合莫沙比利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DG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予以莫沙比利5 mg,3次/d,治疗组加服红霉素250 mg,3次/d.两组均连用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4周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88.0%,对照组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6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x2=5.09,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胃排空时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红霉素联合莫沙比利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莫沙比利.
作者:丁虹;白学松;张业琼;严明确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噻托溴铵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 选择临床合乎标准的病例94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6例.治疗组用噻托溴铵,对照组给予空白安慰剂.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症状缓解和肺功能改善情况较对照组均明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使用噻托溴铵治疗治疗COPD,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成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并发腹壁血肿在传染科临床极为少见,在近期新版的相关论著[1-4]中,由流行性出血热、慢性重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等严重疾病所并发的各类出血中均未述及并发腹壁血肿.总结我院3例并发腹壁血肿的传染科危重病例的临床过程和病例特点,探讨血肿产生的病理基础以及引发死亡的原因,目的是使传染科医生总结经验教训,扩展临床思维,以提高对相似病例的认知和救治成功率.
作者:李思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高血压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造成重大死亡的疾病之一,在其发病过程中均出现血液流变学改变,观察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性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我们对我院2005~2006年收治的21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了比较分析.现做如下报告.
作者:赖秋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蝶骨嵴脑膜瘤的方法,并评估其疗效.方法 蝶骨嵴脑膜瘤患者48例患者沿蝶骨嵴切开硬脑膜,显微镜下分开侧裂池,分块切除肿瘤.结果 用该法全切42例,次全切4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随访2个月至9年,影像学检查无复发病例.结论 微外科技术切除蝶骨嵴脑膜瘤,使大部分肿瘤达到镜下全切,且能有效保护颅底结构.
作者:曾建军;吴珂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