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月馨;郭琦;张贵昌;黄晨达
目的 了解高州地区麻疹的发病特点和流行规律,为消除麻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高州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感染内科收治住院的154例麻疹患者,对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8月龄至6岁,共127例(82.42%).8~12月龄为麻疹高发年龄段,共79例(51.29%),与其他年龄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为1~6岁,共48例(31.17%).高发季节为4~7月,共100例(64.96%);高为4月,共32例(20.78%);低为12月,共3例(1.95%).流动人口发病率(64.94%)高于常住人口(3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并发症共49例,约占31.82%,其中肝损害9例(18.38%).结论 麻疹有向低龄化发病趋势,成人麻疹患者易出现肝损害,医院要加强防控措施,提高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控制麻疹疫情院内感染.
作者:范锡芸;苏海飞;杨茵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三峡库区监测点居民早死亡的死亡水平、死因构成及顺位分布状况,为制定三峡库区人群健康保护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2013年丰都县三峡库区监测点居民60岁前死亡的所有病例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顺位及人群分布等.结果 2010-2013年丰都县三峡库区监测点居民早死亡共982例,占全死因的25.75%,粗死亡率为209.66/10万,标化死亡率为200.58/10万,男性早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86,P<0.01).早死亡的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是肿瘤、伤害、循环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呼吸系统疾病,占早死亡的89.91%.在年龄组分布中,0~4岁组以围生期疾病、伤害和先天性畸形为主,5~14岁组以伤害为主,15~59岁组以肿瘤为主.具体疾病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是肺癌、肝癌、脑血管病、机动车交通事故、淹死;女性第5位与第11位死因分别是乳腺癌与宫颈癌.结论 丰都县三峡库区监测点居民早死亡发生率高,肿瘤、伤害、循环系统疾病是导致早死亡的前三位死因,慢性病与伤害的预防控制应得到高度重视,同时应加强三峡库区妇幼保健工作,减少围生期疾病导致的早死亡.
作者:江兵;傅军;崔小平;徐世强;付亚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开展防治知识调查,掌握群众对包虫病防治知识的了解情况,为包虫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在72个包虫病流行县,每县随机抽取4所学校,对3年级及以上所有学生进行调查,并按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6个行政村,每村随机选取20位居民进行包虫病健康行为、基础知识问卷调查.同时按户调查饮用水源、牲畜屠宰情况.结果 学生和居民的包虫病健康行为正确率分别为53.72%(129 320/240 735)、48.19%(80 458/166 959),基础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6.30%(45 174/80 245)、43.57%(24 250/55 653).饮用河水、积水的受调查户比例为28.56%,自宰牲畜比例24.88%.结论 甘肃省包虫病流行县学生和居民健康行为正确率、基础知识知晓率均很低,包虫病流行危险因素仍然存在.加强对学生和居民的健康教育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作者:李凡;王东;冯宇;杨俊克;杨成明;杨国兵;梁虹;余大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中山市1~2星级旅店室内空气卫生状况,明确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指数综合评价法对中山市2010-2012年1~2星级旅店室内空气卫生监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2010-2012年各年度旅店室内甲醛、可吸入颗粒物、空气细菌总数和一氧化碳指标卫生质量均优于二氧化碳、台面照度、温度、噪声、湿度等指标(P<0.05).2010-2012年中山市1~2星级旅店室内空气卫生质量综合指数分别为0.842 6、0.770 7和0.753 0.2011、2012年旅店室内空气卫生质量均优于2010年(P<0.05),2011年旅店室内空气卫生质量与2012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山市1~2星级旅店室内空气卫生质量总体情况较好,影响中山市1~2星级旅店卫生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湿度、温度、台面照度和噪声.
作者:李霞英;李玉;郭艳;黄莉莉;李炳烈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前后的变化及其与机体感染、创伤的相关意义.方法 将146例研究对象分为微创组(n=79)和传统组(n=67),检测两组术前、术后CRP的含量和白细胞数(WBC)以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结果 微创组和传统组术后CRP、WBC、N%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术后CRP结果高于微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前WBC结果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前CRP与WBC、N%结果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结果不相关.结论 CRP检测对评估手术创伤、应激或炎症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符月春;梁金明;邹碧姬;秦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对亚低温脑复苏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Utstein模式收集48例脑复苏患者的基础资料、不同时间点的血乳酸及各项实验室指标,计算6、12、24h乳酸清除率,并进行Glasgow-pittsburgh(GCSP)评分.根据患者7d预后情况,分成存活≤7d组和存活>7 d组,并对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期间存活≤7 d组共22例,存活>7 d组共26例.存活>7 d组患者6、12、24 h乳酸清除率、GCSP评分、pH值、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较高,基础血乳酸水平、NT-proBNP、碱剩余(BE)则较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h乳酸清除率、ScvO2是预测亚低温脑复苏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419、1.229.根据基础血乳酸水平及不同时间点乳酸清除率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6h乳酸清除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3 (95%CI 0.809~0.980,P<0.000 1),佳截值为15.00%,灵敏度为80.77%,特异度为90.91%; 12 h乳酸清除率的AUC为0.745 (95%CI 0.598~0.860,P<0.05),佳截值为36.84%,灵敏度为76.92%,特异度为72.73%.6h和12h乳酸清除率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58,P=0.024).结论 6h血乳酸清除率是预测亚低温脑复苏患者短期预后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截值>15%可作为短期预后有利的预测指标.
作者:李少洪;马中富;钟坚;何景招;郭发良;卜会驹;温海洋;陈丹;张磊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59例PCOS患者为实验组,136名健康女性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血清中DHEA-S、SHBG水平.结果 PCOS组血清DHEA-S水平(294.66±106.76) μg/d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54.47±76.18) μ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8,P<0.01).PCOS组血清SHBG水平(45.45±21.63) nmol/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64.18±33.04)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4,P<0.01).PCOS组血清DHEA-S与SHBG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202,P<0.05).结论 PCOS患者体内DHEA-S水平升高,SHBG水平降低,DHEA-S与SHBG联合检测对PCOS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叶青;刘艳;欧阳凯;邝炎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清冷球蛋白对慢性丙型肝炎肾损伤的影响.方法 收集7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冷球蛋白阳性组33例和阴性组45例,探讨冷球蛋白与血清胱抑素C(CysC)、尿微量蛋白(UmAlb)等早期肾损伤指标的关系.结果 冷球蛋白阳性组血CysC、UmAlb水平和血尿、蛋白尿发生率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冷球蛋白可导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早期肾损伤.定期进行血CysC、UmAlb及尿常规的检测,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新华;王会琳;张建军;张爱秋;曹春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广州市荔湾区2013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对各医院报告的荔湾区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病例血液样本开展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并划定疫点进行蚊媒调查和病例搜索.结果 广州市荔湾区2013年报告本地登革热病例781例,发病率为86.95/10万,无死亡病例;流行季节为7月下旬至11月下旬,高峰为9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男女性别比1∶1.14;发病年龄大92岁,小2岁,以中青年为主.全区疫情以城乡结合部为主,随后向老城区扩散,后波及21个行政街,有8个较大暴发点;病毒型别主要为登革Ⅰ型.结论 2013年荔湾区发生登革热大流行,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疫情主要发生在城乡结合部.病媒控制不理想是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荔湾区存在不利于登革热防控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作者:杨丽莉;景钦隆;曾伟锋;王敏;蔡明伟;杨翠辉;何国宽;范健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口服核苷(酸)类似物可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从而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然而乙型肝炎病毒对核苷(酸)类似物的耐药是导致应答不佳的主要原因.因此,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耐药管理成为抗病毒治疗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耐药管理包括预防耐药、预测耐药和耐药后的挽救治疗,本文就耐药管理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付艳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变化,为开展肿瘤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重庆市4个城市与5个农村肿瘤登记点2009-2012年肿瘤报告数据,统计分析肿瘤发病率与构成比,采用Logistic曲线估计的方法判别肿瘤发病率趋势变化.结果 重庆市恶性肿瘤报告发病率由2009年的203.29/10万上升至244.58/10万,40~岁(F=125.95,P=-0.008)与45~岁(F=225.89,P=0.004)年龄组报告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农村地区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F=18.54,P=0.049).居前6位的肿瘤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食道癌、结直肠肛门癌,肺癌历年均居第1位,城市点结直肠肛门癌居第2位,农村点食道癌居第2位.结论 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农村地区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恶性肿瘤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
作者:丁贤彬;吕晓燕;毛德强;焦艳;冯连贵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漳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漳州市2007-2013年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3年漳州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6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73.50%.事件类型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占97.80%.事件报告主要集中在11月至次年1月、4~5月.高发场所为小学,占69.77%.农村学校事件罹患率(4.67%)高于城市学校(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2.33,P<0.01).结论 漳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重点应放在小学和农村学校,应加强教育和卫生部门联防联控机制,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
作者:许志斌;吴月娇;陈丹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生殖器坏疽性脓皮病(PG)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生殖器PG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全部为男性,均表现为局限于生殖器的典型溃疡,大小不一,边缘隆起潜行,中央坏死,伴明显疼痛.1例并发阴茎瘘管,1例并发睾丸外露.所有病例在抗感染、局部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4例好转出院.结论 生殖器PG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皮肤溃疡,可出现严重并发症.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是首选治疗药物.
作者:张云青;黄怀球;尹颂超;李欢;赖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的方法.方法 在GenBank数据库查找序列并比对后设计tdh和vvhA基因引物和探针.对PCR反应退火温度、引物、探针、Mg2+、Taq DNA聚合酶及dNTPs浓度进行优化,确定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并对新建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模拟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建立了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的方法.该方法的特异性较好,检测限为103 CFU/ml.结论 建立的双重荧光PCR方法可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
作者:金玉娟;甘莉萍;杨慧;李静媚;陈应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将传统的萋-尼(Ziehl-Neelsen)染色法进行改进,提高麻风杆菌的阳性检出率.方法 对商洛疗养院68例麻风病人和121例疑似病例用传统的萋-尼(Ziehl-Neelsen)染色法和改进的萋-尼(Ziehl-Neelsen)染色法进行实验室检测,病理切片做进一步比较.结果 改进的抗酸染色法麻风杆菌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的萋-尼(Ziehl-Neelsen)染色法,前者阳性检出率为70.4%,后者为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7,P<0.05).改进的抗酸染色法麻风杆菌切片着色率高、染色效果佳.结论 改进的抗酸染色法优于传统的抗酸染色法,为麻风病的实验室诊断和筛查提供了靶方向.
作者:周亚妮;李可;何战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红细胞参数: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网织红细胞6项参数: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IRF)、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L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MFR%)、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HFR%)在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患儿中的筛查与临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儿童患者共计108例,另选取50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患儿与正常儿童的红细胞参数与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结果 缺铁性贫血组、地中海贫血组MCV、MCH、MCHC出现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组RDW升高,与地中海贫血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地中海贫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组、地中海贫血组RET#、RET%、IRF、MFR%、HFR%均升高,LFR%降低,且地中海贫血组变化更为显著.结论 MCV、MCH、RDW三项指标可对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进行初步鉴别.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对临床筛查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有提示作用,且其变化在地中海贫血中比缺铁性贫血更显著.结合运用红细胞参数与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可以提高两种疾病的筛查率和初步鉴别.
作者:王英;潘昆贻;黄际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浆中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sTREM-1)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诊断和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 测定15例VAP患者(VAP组)和14例接受机械通气但无VAP的患者(非VAP组)血浆sTREM-1、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浓度,分析sTREM-1与PCT、IL-6、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 VAP组血浆sTREM-1水平明显高于非VAP组[(0.835±0.700)ng/L vs (0.388±0.188) ng/L,P<0.05],而两组间PCT[(1.723±0.421)ng/L vs(1.771 ±0.343)ng/L]和IL-6[(1.510±0.362)ng/L vs (1.508±0.333)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P组sTREM-1与IL-6、APACHEⅡ评分呈显著相关性(r=0.521、0.663,P<0.05).血浆sTREM-1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以0.864 ng/L为诊断浓度阈值,sTREM-1诊断VAP的特异性为100.0%.结论 血浆sTREM-1在VAP诊断中特异性高,对评估VAP疾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月馨;郭琦;张贵昌;黄晨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左旋布比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骶管阻滞的有效镇痛时间及该方法的安全性.方法 将拟行择期下腹部、会阴部或下肢手术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左布组(L组)和左布+右美组(L+D组),每组40例,年龄1~6岁.七氟烷诱导后,左布组骶管内注射0.25%左旋布比卡因1 ml/kg;左布+右美组骶管内注射0.25%左旋布比卡因+右美托咪定2μg/kg,总容量为1ml/kg.观察记录患儿术后4、8、12、16、20、24 h的疼痛评分.记录两组患儿有效镇痛和苏醒时间.记录心动过缓、低氧血症、过度镇痛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L组患儿术后4、8、12h的疼痛评分高于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组患儿术后有效镇痛时间为20.1 h(18.5~21.7 h),大于L组的7.7 h(5.8~9.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苏醒时间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过度镇静、心动过缓和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明显延长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阻滞的有效镇痛时间,且术中、术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雷东旭;宋兴荣;潘永英;金宇林;岳丽;江雪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肇庆市互助献血者与自愿无偿献血者的情况对比,分析互助献血在现阶段献血招募工作中的价值.方法 依据2006-2012年肇庆市《全血献血登记表》和《单采血小板献血登记表》中登记的内容,用广东迈科网络血站信息系统,统计分析互助献血者和自愿无偿献血者年龄、人数、性别、献血频次、季节性分布、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比较互助献血者与自愿无偿献血者献血的情况.结果 2006-2012年互助献血的人数呈逐步上升趋势,互助献血1 834人次,占总献血人次的0.84%,其中互助捐献单采血小板共计372人次,占总捐献单采血小板人次的5.37%.互助献血者和自愿无偿献血者的性别、文化程度、献血频次、月份、传染病指标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助献血在现阶段可作为自愿无偿献血的有益补充.
作者:张欣;陈志忠;陈尚良;梁洁贞;陈超红;王文敬;黎诚耀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实时动态胰岛素泵对1型糖尿病(T1DM)平均血糖及血糖波动控制的有效性.方法 将30例T1DM患者随机分为3C组和CSII组,每组15例.3C组接受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实时动态血糖监测(RT-CGMS)和CareLink软件治疗;CSII组接受CSII和指尖血糖监测治疗.两组均佩戴CGMS 3 d,比较3d平均血糖(MBG)、血糖的标准差(SDBG)、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和血糖小于3.9 mmol/L的曲线下面积(AUC3.9)变化情况.结果 第1天两组MBG、SDBG、MAGE、AUC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3天3C组MBG、SDBG、MAGE、AUC3.9显著低于CSI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C治疗可以更好地降低T1DM平均血糖,减少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发生.
作者:肖龙静;许秀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