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缺硒饲养ICR小鼠加快肠道病毒71型在体内的复制研究

黄飞雁;张东晓;许少坚;黄达娜;阳帆;吕星;吴春利;房师松;王昕

关键词: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硒蛋白
摘要:目的 观察硒蛋白对手足口病病原体肠道病毒71型(EV71)在感染动物体内复制的影响情况.方法 将30只雌性ICR小鼠分为常规饲料组、缺硒饲料组和加硒饲料组,各种饲料饲养小鼠6周后,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小鼠外周血中硒的含量以及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动物体内肠道病毒EV71的载量,然后用病毒空斑实验测定病毒滴度并用酶促法来测定主要硒蛋白酶的活性.结果 通过测定外周血中硒的含量发现,缺硒饲料组的ICR小鼠硒含量为0.081μg/g,显著低于常规饲料组0.135 μg/g和加硒饲料组的0.128 μ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EV71载量,加硒饲料组ICR小鼠体内EV71核酸扩增Ct值,明显高于缺硒饲料组(P<0.05);ICR小鼠体内主要硒蛋白酶(GPX1)的活力在缺硒饲料组的动物体内显著低于加硒饲料组;病毒空斑实验结果表明,缺硒饲料组的ICR小鼠体内EV71病毒复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结论 缺硒可能导致硒蛋白GPX1合成减少或其活力降低从而加快EV71在宿主内的复制.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单个人心房肌细胞急性分离技术及其细胞膜瞬时外向钾电流的记录

    目的 建立单个人心房肌细胞的急性分离技术,以满足检测人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需要.方法 两步酶解法消化分离人心房肌细胞,采用膜片钳全细胞技术记录瞬时外向钾电流(Ⅰto).结果 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组织块的大小,选择适当的消化时间,分离得到结构清晰,横纹清楚,边缘整齐,少颗粒,舒展伸直,呈长杆状的单个心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能记录到瞬时外向钾电流.结论 该方法能分离到形态和状态均良好的细胞,有利于进行单个人心房肌细胞膜片钳实验的研究.

    作者:邝素娟;邓春玉;杨慧;陈怡静;单志新;林秋雄;杨敏;余细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十堰地区铜绿假单胞菌流行趋势及耐药性变迁

    目的 调查十堰地区某教学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流行趋势和耐药变化趋势,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WHONTE 5.5软件分析2001-2011年2 839株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Cox-Staurt趋势检验分析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和耐药趋势.结果 2001-2011年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呈上升的趋势,常见分离标本为痰和外伤分泌物.铜绿假单胞菌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小于3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Cox-Staurt趋势检验分析显示,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氨曲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耐药率呈上升趋势(P<0.05),而对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未见升高趋势.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越来越严重,其临床分离率高,且对多种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和抗菌谱分析,以控制耐药菌株.

    作者:张昭勇;张吉才;吕军;娄国平;王元元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广州管圆线虫Ⅴ期幼虫cDNA表达文库中优势诊断抗原的筛选、鉴定和克隆

    目的 筛选与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小鼠血清具有较强免疫反应性的优势诊断抗原.方法 用感染广州管圆线虫21 d的小鼠感染血清做免疫探针筛选广州管圆线虫Ⅴ期幼虫cDNA表达文库,对筛选得到的阳性克隆进行插入片段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再根据测序结果设计引物扩增该基因并将其克隆入PET-30a(+)载体中.结果 共获得6个阳性克隆,经DNA测序及同源性分析表明,发现其中2个与广州管圆线虫髓鞘转录因子1(MYTl)高度同源,1个与广州管圆线虫胶原蛋白家族基因(alpha-collagen)高度同源,且均为全长cDNA.克隆出广州管圆线虫MYT1全长cDNA序列,构建的新基因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后证明含有与目的片段长度相符合的目的片段.结论 用感染小鼠血清作为探针初步筛选到2个广州管圆线虫基因,并成功构建MYT1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0a(+)-MYT1.

    作者:陈婧;杨潇;刘茜;詹希美;何蔼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006-2011年深圳市集体食堂食物中毒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集体食堂食物中毒发生规律与特点,为预防控制集体食堂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对深圳市2006-2011年上报的集体食堂食物中毒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1年深圳市集体食堂发生食物中毒91起,中毒人数1 134人.发病高峰季节为5-10月,共发生70起,占总起数的76.9%.工厂工地企业集体食堂食物中毒发生起数多共71起,占总起数的78.0%.微生物为主要致病因素,占总起数的73.6%,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结论 加强食物中毒高发季节工厂工地企业的卫生监督检查以及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作者:罗贤如;黄薇;张锦周;刘建平;王舟;潘柳波;范兴;张志航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64例Ⅳ期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Ⅳ期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为Ⅳ期上皮性卵巢癌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确诊为Ⅳ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共64例的临床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其中32例患者直接行手术治疗(PDS),32例患者先行新辅助化疗(NACT),再接受中间性肿瘤细胞术(IDS).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及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未发现年龄、治疗前CA125水平、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原发肿瘤大小、转移类型、是否新辅助化疗及手术满意程度等与总生存时间相关(P>0.05).仅因胸水细胞学阳性诊断为Ⅳ期的患者行新辅助化疗+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者总生存时间中位数较直接行手术治疗者长39个月(P=0.020).新辅助化疗与手术的满意程度相关(P<0.001).结论 在经过评估无法行满意的肿瘤减灭术的患者,新辅助化疗+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可考虑成为Ⅳ期卵巢癌治疗的选择之一.

    作者:黄绮丹;黄鹤;刘继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携带跨膜信号的凋亡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目的 构建携带跨膜信号序列的凋亡蛋白(apoptin)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apoptin,诱导表达并纯化重组apoptin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 用多重PCR的方法扩增跨膜信号序列(PTD)及apoptin的编码序列,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PTD-apoptin,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低温条件下IPTG诱导目的基因表达,SDS-PAGE方法鉴定蛋白表达,经镍亲和层析方法纯化目的蛋白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 DNA测序鉴定表明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PTD-apoptin,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低温和IPTG诱导后,获得重组apoptin蛋白,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经ELISA方法和免疫印迹法证实能特异性地识别apoptin.结论成功获得了携带跨膜信号序列的重组蛋白apoptin及其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其特异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功能及相关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杜晶春;吴玉;李雪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宿主蛋白LSm1-7复合体在登革病毒RNA复制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LSm1-7复合体在登革病毒(DENV)RNA复制中的作用.方法 DENV感染HepG2细胞后,在不同时间点(2、24、36、48 h)收集细胞和提取总mRNA,实时定量PCR (RT-qPCR)分析LSm1表达水平;将LSm1的siRNA和非特异对照siRNA两次转染HepG2细胞后感染DENV-2,24h后收集细胞,提取总mRNA,RT-qPCR分析LSm1表达水平与病毒RNA表达水平;利用LSm1抗体与dsRNA抗体对DENV感染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分析LSm1与dsRNA共定位情况.结果 与2h比较,随着时间的推移,DENV-2 RNA和LSm1 RNA水平逐渐升高;与对照组siNC比较,siLSm1组LSm1 RNA水平明显降低,沉默效率达78.2%;与对照组siNC比较,siLSm1组DENV RNA含量降低35.6%;LSm1-7复合体在DENV感染HepG2细胞后募集到核周围,与DENV dsRNA共定位.结论 LSm1-7复合体可能作为DENV复制复合物的组成部分,正调控DENV RNA的复制.

    作者:董阳超;雷迎峰;丁天兵;时莹;潘鹭翔;王晓霞;张泽信;徐志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反复自然流产患者IL-17、T-bet、GATA-3和FoxP3 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

    目的 探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免疫应答情况及其与Th1、Th2和Treg细胞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检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30例(观察组)及健康早孕体检者38例(对照组)外周血中的IL-17、T-bet、GATA-3和FoxP3 mRNA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IL-17 mRNA、T-bet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而GATA-3 mRNA、FoxP3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1);观察组Th1/Th2和Th 17/Treg的比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 Th17细胞参与了反复自然流产的免疫应答,Th1/Th2和Th 17/Treg细胞之间的平衡在妊娠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幸彩梅;钟菊珍;范世珍;吴莉莉;张明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PR(+)/PR(-)乳腺癌差异表达microRNAs潜在作用通路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通过对乳腺癌中与孕激素受体(PR)状态相关的microRNAs差异表达谱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microRNAs在PR表达状态中可能参与的调控机制,为深入研究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的分化提供新思路.方法 利用文献挖掘方法找到与PR状态相关的microRNAs差异表达数据集,然后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Targetscan软件和DAVID数据库)预测microRNAs的靶基因,再对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和通路分析.结果 通过文献挖掘找到3个差异表达microRNAs数据集,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3个相应靶基因集和1个靶基因合集.靶基因的GO分类主要涉及细胞内的信号级联、蛋白氨基酸磷酸化、蛋白质甲基转移酶活性及转录因子活性等生物学过程及分子功能.通路分析发现3条KEGG信号通路和3条BIOCARTA代谢通路可能参与不同PR表达状态的调节.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初步分析了microRNAs在不同PR表达状态中可能参与调控的信号和代谢通路,为进一步探索microRNAs在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分化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麦仲伦;姜茂竹;曾融;吴钢;郑燕芳;张积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胃肠道损害的彩超与胃镜表现

    目的 探讨腹部彩超与胃镜检查对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胃肠道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结合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126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腹部彩超及胃镜检查结果.结果 126例患儿均有腹痛,有或无伴阵发性加重,腹痛可出现皮肤紫癜前(n=22)、紫癜中(n=54)、紫癜后(n=50).腹痛重而体征较轻微,腹部部位不固定.腹痛较轻者腹部超声多无阳性表现,腹痛持续或伴阵发性加重者腹部超声表现为病变部位肠管壁节段性水肿,血流增加,严重者可发现肠套叠、肠梗阻或肠坏死.胃镜下均有不同程度胃肠粘膜病理改变,包括胃肠粘膜充血、糜烂、点状出血及多发性溃疡.结论 腹部彩超及胃镜检查对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有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梁燕;周惠梅;魏青;梁文青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核桃楸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肿瘤活性概述

    核桃楸主要成分有醌类、黄酮类、二芳基庚烷类等,其具有突出的抗肿瘤活性.本文在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核桃楸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汪向升;张咏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香港地区流行性腮腺炎月发病例数SARIMA模型预测分析

    目的 研究季节性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SARIMA)拟合季节时间序列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预测香港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趋势.方法 利用R软件对2000年1月至2012年8月香港流行性腮腺炎月发病例数资料进行建模,用所构建模型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呈上升趋势,SARIMA(2,1,1)×(1,1,1)12模型较好地拟合了香港流行性腮腺炎的月发病例数,模型残差为白噪声序列,回代考核平均相对误差为17.5%;后8个月的数据作为前瞻性预测考核,平均相对误差为16.4%.结论 SARIMA模型较好地模拟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并进行中、短期预测.

    作者:徐燕;阎玉霞;韩剑锋;陈平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蠕虫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研究

    研究显示,蠕虫感染可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减轻疾病的损害程度,利用蠕虫的免疫调控机制可望开辟自身免疫性疾病新的防治策略.本文就近年来蠕虫感染或蠕虫抗原免疫以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韦肖霞;祝程诚;冯允;李舒婷;姬鹏宇;吕志跃;吴忠道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原发性肝癌血行转移与乙肝病毒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行转移与乙肝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HBV感染标志物(HBV-M)和HBV-DNA的结果,比较其与血行转移的关系.结果 12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HBV感染96例,占76.8%.96例HBV感染阳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发生血管内转移者65例(67.7%),HBV感染阴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9例,发生血管内转移者8例(27.6%),HBV感染阳性的患者血行转移率明显高于HBV感染阴性患者(P<0.01).结论 乙肝病毒的感染和复制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和血行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曾颖玲;毛惠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槲皮素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槲皮素是一种存在于水果、蔬菜等天然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抗纤维化作用、抗肿瘤作用、抗病毒作用等.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槲皮素的研究.本文就近年来槲皮素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及其过量时的副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王惠丽;胡子有;苑召虎;吴炳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2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了解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2011年228例抗菌药物ADR报告按年龄、性别分布、给药途径、药品分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常见ADR症状处理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28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有69例(30.3%),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引起ADR的抗菌药物有38种,主要为头孢菌素类87例(38.2%)和氟喹诺酮类61例(26.8%).给药途径以静脉输注为主,共209例(90.4%),显著高于其他给药途径(P<0.05);ADR所累及的系统和(或)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普遍,共122例(47.3%),显著高于其他系统(P<0.05).结论 抗菌药物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ADR的监测,以达到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杨云;杨春兰;郝伟迤;刘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恩平市某村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的调查

    目的 了解2012年恩平市某村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肠炎的流行特点,探讨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的经验,为今后控制类似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由疾控中心专业人员用专门的个案调查表对所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部分病例采集大便样本进行检测,并结合实验室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本次疫情共有11人发病,罹患率为22.92%;小1岁,大62岁,男女性别比为0.83∶1,病例的临床表现基本相同,以腹泻、腹痛等胃肠炎症状为主,病情较轻,病例呈一定的家庭聚集性,病程2~4 d.检测6例现症病人的肛试样品或粪便样品,发现5份检出诺如病毒核酸阳性,其中1份合并轮状病毒核酸阳性.结论 本次疫情是诺如病毒引起的以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为主的暴发疫情,且部分患者伴有轮状病毒感染.

    作者:杨治文;陈茂余;杨玉芳;岑小莉;李一鹏;甄毅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患者营养恢复的影响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术后恢复和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43例.观察两组手术前后的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体质量(BW)、肱三头肌皮肤皱褶(TSF)和疲劳指数(Christensen's评分),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Karnofsky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后第7天的BW、TSF、ALB、TF、PA和RBP均较术前第1天出现明显降低(P<0.01),而PN组的TF、PA和RBP水平较EEN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两组的BW、TSF和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7天的Christensen's评分较术前第1天出现明显提高,而PN组的升高较EEN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EN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Karnofsky评分均较PN组明显缩短或者降低(P<0.01),而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胃癌术后患者的早期康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应伟青;李斌;卢庆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深圳市宝安区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分析

    目的 掌握深圳市宝安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措施及评价防制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深圳市宝安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结果 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5.74/10万,发病高峰在5-7月,占全年总发病数的44.53%;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5.77/10万,女性为17.4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和儿童发病分别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34.79%、45.34%; 3~15岁年龄组发病占全部报告发病的79.45%,呈典型的儿童和少年发病高峰.结论 宝安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控应以中小学校学生和幼托及散居儿童为主.

    作者:任海燕;熊田甜;刘洁媛;吴泰顺;马智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女性冠心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女性冠心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组分及相对含量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相电泳-免疫印迹法分析78例女性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及82例女性非冠心病组(对照组)血清HDL各亚组分的含量.结果 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DL-C/HDL-C的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冠心病患者血清中Preβ 1-HDL、HDL-3b、HDL-3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HDL-2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女性冠心病患者血清中,HDL颗粒有变小的趋势,HDL-2b预测冠心病的可能性更高.

    作者:肖华;陈英;姚振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