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婧;杨潇;刘茜;詹希美;何蔼
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是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本校医学免疫学教研室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从培养目标、师资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及考核制度方面进行了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作者:胡雪梅;姜昱竹;栾希英;张晓姝;张海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对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百分率和IL-8、IL-10含量变化及可能产生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120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120名正常妊娠妇女和120名正常非妊娠妇女外周血中CD4+CD25+ Treg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IL-8和IL-10含量.结果 反复自然流产组妇女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的百分率和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非妊娠组和正常妊娠组,而IL-8明显高于正常非妊娠组和正常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IL-8和IL-10水平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
作者:王振荣;刘娜;王晓波;李宜学;陈小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精卵孵育不同时间对胚胎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精卵共孵育时间不同将280个周期采集到的卵子3 342枚随机分为短时受精组(A组,精卵共同孵育4~6 h后随机选取1/2数量卵子脱颗粒细胞)、长受精组(B组,所剩1/2数量卵子,精卵孵育过夜).分别比较两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结果 两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和卵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缩短精卵孵育时间不影响受精率及卵裂率,相反能提高胚胎质量,从而提高临床妊娠率.
作者:李宜学;田喜凤;王晓波;郭全;樊桂玲;刘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2012年恩平市某村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肠炎的流行特点,探讨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的经验,为今后控制类似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由疾控中心专业人员用专门的个案调查表对所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部分病例采集大便样本进行检测,并结合实验室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本次疫情共有11人发病,罹患率为22.92%;小1岁,大62岁,男女性别比为0.83∶1,病例的临床表现基本相同,以腹泻、腹痛等胃肠炎症状为主,病情较轻,病例呈一定的家庭聚集性,病程2~4 d.检测6例现症病人的肛试样品或粪便样品,发现5份检出诺如病毒核酸阳性,其中1份合并轮状病毒核酸阳性.结论 本次疫情是诺如病毒引起的以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为主的暴发疫情,且部分患者伴有轮状病毒感染.
作者:杨治文;陈茂余;杨玉芳;岑小莉;李一鹏;甄毅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槲皮素是一种存在于水果、蔬菜等天然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抗纤维化作用、抗肿瘤作用、抗病毒作用等.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槲皮素的研究.本文就近年来槲皮素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及其过量时的副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王惠丽;胡子有;苑召虎;吴炳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构建携带跨膜信号序列的凋亡蛋白(apoptin)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apoptin,诱导表达并纯化重组apoptin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 用多重PCR的方法扩增跨膜信号序列(PTD)及apoptin的编码序列,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PTD-apoptin,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低温条件下IPTG诱导目的基因表达,SDS-PAGE方法鉴定蛋白表达,经镍亲和层析方法纯化目的蛋白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 DNA测序鉴定表明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PTD-apoptin,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低温和IPTG诱导后,获得重组apoptin蛋白,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经ELISA方法和免疫印迹法证实能特异性地识别apoptin.结论成功获得了携带跨膜信号序列的重组蛋白apoptin及其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其特异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功能及相关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杜晶春;吴玉;李雪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掌握深圳市宝安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措施及评价防制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深圳市宝安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结果 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5.74/10万,发病高峰在5-7月,占全年总发病数的44.53%;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5.77/10万,女性为17.4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和儿童发病分别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34.79%、45.34%; 3~15岁年龄组发病占全部报告发病的79.45%,呈典型的儿童和少年发病高峰.结论 宝安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控应以中小学校学生和幼托及散居儿童为主.
作者:任海燕;熊田甜;刘洁媛;吴泰顺;马智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硒蛋白对手足口病病原体肠道病毒71型(EV71)在感染动物体内复制的影响情况.方法 将30只雌性ICR小鼠分为常规饲料组、缺硒饲料组和加硒饲料组,各种饲料饲养小鼠6周后,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小鼠外周血中硒的含量以及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动物体内肠道病毒EV71的载量,然后用病毒空斑实验测定病毒滴度并用酶促法来测定主要硒蛋白酶的活性.结果 通过测定外周血中硒的含量发现,缺硒饲料组的ICR小鼠硒含量为0.081μg/g,显著低于常规饲料组0.135 μg/g和加硒饲料组的0.128 μ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EV71载量,加硒饲料组ICR小鼠体内EV71核酸扩增Ct值,明显高于缺硒饲料组(P<0.05);ICR小鼠体内主要硒蛋白酶(GPX1)的活力在缺硒饲料组的动物体内显著低于加硒饲料组;病毒空斑实验结果表明,缺硒饲料组的ICR小鼠体内EV71病毒复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结论 缺硒可能导致硒蛋白GPX1合成减少或其活力降低从而加快EV71在宿主内的复制.
作者:黄飞雁;张东晓;许少坚;黄达娜;阳帆;吕星;吴春利;房师松;王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一个适宜的食道鳞状上皮细胞癌(ESCC)体外转移研究模型.方法 将ESCC细胞系HK2置于未处理细胞培养皿中培养、传代,筛选出具有非锚定依赖生长能力的细胞株.以体外侵袭实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比较、验证筛选细胞系与母代细胞的侵袭能力和非锚定依赖生长能力.利用比较蛋白质学的方法分析筛选细胞与母代细胞间的蛋白表达图谱差异.结果 成功筛选出具有较高转移能力并可传代培养的HK2-AD细胞株.HK2和HK2-AD细胞侵袭至小室膜反侧的细胞数分别为(16.7±2.5)和(28.7±7.4),软琼脂集落生成实验表明,HK2和HK2-AD细胞形成的集落数分别为(16.8±3.2)和(25±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K2-AD细胞中一些与细胞运动、细胞无氧代谢及抑制凋亡相关的蛋白质分子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利用肿瘤细胞的非锚定依赖生长特性建立了一个高转移能力、呈三维生长的HK2-AD细胞株,为ESCC肿瘤转移机制研究和药物筛选提供了一个有价值且易于操作的食道癌转移体外细胞模型.
作者:蔡贞;周园;温淑娟;谷祯梅;裘宇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湖沼型疫区沟渠反复药物灭钉螺效果,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有感染性钉螺分布的灌渠1条,采用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2 g/m2喷洒法反复实施药物灭螺,每次药物灭螺后采用系统抽样方法进行近期(14 d)和远期(30~90 d)效果现场考核,观察钉螺死亡率、螺口密度和感染性钉螺变化情况.结果 4次药物灭螺,近期效果考核钉螺死亡率在87.35%~90.48%之间,校正死亡率分别87.29%、84.69%、88.74%、88.47%,与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2.14、430.00、241.83、61.07,P均<0.01);活螺平均密度下降率分别为94.35%、85.48%、91.94%、94.35%;未发现感染性钉螺.3次远期效果考核钉螺死亡率在4.76%~23.33%之间,与灭前比较无差异;活螺平均密度下降率分别为35.48%、29.84%、50.87%;后2次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反复药物灭螺对控制感染性钉螺作用明显,但对年度钉螺螺口消长作用有限.
作者:苏文;苏尚洋;任晓晴;蒋世福;张道颖;何亮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Toll样受体3(TLR3)和核因子-κB(NF-κB)在病毒性心肌炎(VMC)所致猝死者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LR3与NF-κB在VMC猝死者及非VMC对照组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比较两组间的表达差异.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组心肌组织中TLR3、NF-κB的阳性细胞数为(12.2200±3.49249)和(28.3300±4.67435),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1750±0.93464)和(3.7900±1.43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种蛋白的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490,P<0.05).结论 TLR3、NF-κB在VM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抑制TLR3、NF-κB的活化可能成为治疗VMC的一个潜在的、有价值的靶位.
作者:刘婧;古力娜尔·库尔班;成建定;刘水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术后恢复和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43例.观察两组手术前后的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体质量(BW)、肱三头肌皮肤皱褶(TSF)和疲劳指数(Christensen's评分),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Karnofsky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后第7天的BW、TSF、ALB、TF、PA和RBP均较术前第1天出现明显降低(P<0.01),而PN组的TF、PA和RBP水平较EEN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两组的BW、TSF和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7天的Christensen's评分较术前第1天出现明显提高,而PN组的升高较EEN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EN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Karnofsky评分均较PN组明显缩短或者降低(P<0.01),而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胃癌术后患者的早期康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应伟青;李斌;卢庆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筛选与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小鼠血清具有较强免疫反应性的优势诊断抗原.方法 用感染广州管圆线虫21 d的小鼠感染血清做免疫探针筛选广州管圆线虫Ⅴ期幼虫cDNA表达文库,对筛选得到的阳性克隆进行插入片段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再根据测序结果设计引物扩增该基因并将其克隆入PET-30a(+)载体中.结果 共获得6个阳性克隆,经DNA测序及同源性分析表明,发现其中2个与广州管圆线虫髓鞘转录因子1(MYTl)高度同源,1个与广州管圆线虫胶原蛋白家族基因(alpha-collagen)高度同源,且均为全长cDNA.克隆出广州管圆线虫MYT1全长cDNA序列,构建的新基因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后证明含有与目的片段长度相符合的目的片段.结论 用感染小鼠血清作为探针初步筛选到2个广州管圆线虫基因,并成功构建MYT1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0a(+)-MYT1.
作者:陈婧;杨潇;刘茜;詹希美;何蔼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Ⅳ期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为Ⅳ期上皮性卵巢癌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确诊为Ⅳ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共64例的临床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其中32例患者直接行手术治疗(PDS),32例患者先行新辅助化疗(NACT),再接受中间性肿瘤细胞术(IDS).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及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未发现年龄、治疗前CA125水平、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原发肿瘤大小、转移类型、是否新辅助化疗及手术满意程度等与总生存时间相关(P>0.05).仅因胸水细胞学阳性诊断为Ⅳ期的患者行新辅助化疗+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者总生存时间中位数较直接行手术治疗者长39个月(P=0.020).新辅助化疗与手术的满意程度相关(P<0.001).结论 在经过评估无法行满意的肿瘤减灭术的患者,新辅助化疗+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可考虑成为Ⅳ期卵巢癌治疗的选择之一.
作者:黄绮丹;黄鹤;刘继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乳腺癌中与孕激素受体(PR)状态相关的microRNAs差异表达谱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microRNAs在PR表达状态中可能参与的调控机制,为深入研究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的分化提供新思路.方法 利用文献挖掘方法找到与PR状态相关的microRNAs差异表达数据集,然后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Targetscan软件和DAVID数据库)预测microRNAs的靶基因,再对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和通路分析.结果 通过文献挖掘找到3个差异表达microRNAs数据集,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3个相应靶基因集和1个靶基因合集.靶基因的GO分类主要涉及细胞内的信号级联、蛋白氨基酸磷酸化、蛋白质甲基转移酶活性及转录因子活性等生物学过程及分子功能.通路分析发现3条KEGG信号通路和3条BIOCARTA代谢通路可能参与不同PR表达状态的调节.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初步分析了microRNAs在不同PR表达状态中可能参与调控的信号和代谢通路,为进一步探索microRNAs在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分化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麦仲伦;姜茂竹;曾融;吴钢;郑燕芳;张积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利用慢病毒载体携带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并转导人胚胎干细胞,以实现在体观察移植细胞的增殖情况.方法 酶切pGL3 base质粒获得荧光素酶基因序列,酶切LTBR-GIP获得载体骨架,经过酶切产物热失活、平末端处理、CIP处理、胶纯化和连接,所构建慢病毒载体命名为ULIP,包括UBC启动子和IRES连接,能同时表达荧光素酶基因和Puromycin抗性基因.以ULIP转导人胚胎干细胞H9,并以Puromycin筛选稳定转导的细胞.随后移植于BALB/c小鼠和RAG-/-γC-/-小鼠,在Xenogen IVIS (r)50成像系统进行荧光信号检测.结果 稳定转导ULIP或LTBR-GIP的H9移植到BALB/c小鼠,ULIP组3d后荧光信号明显减弱,5d后基本上不能检出.而移植到RAG-/-yC-/-小鼠后,ULIP组的荧光信号在第3天稍有下降,随后荧光信号逐渐增强.LTBR-GIP-H9在移植BALB/c小鼠和RAG-/-yC-/-小鼠后均未能检测到荧光信号.结论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可以用于观察移植细胞在体内的动向,实现实时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情况.
作者:蔡柳洪;张滨;陈世钦;曾敏慧;陶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核桃楸主要成分有醌类、黄酮类、二芳基庚烷类等,其具有突出的抗肿瘤活性.本文在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核桃楸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汪向升;张咏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2011年228例抗菌药物ADR报告按年龄、性别分布、给药途径、药品分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常见ADR症状处理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28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有69例(30.3%),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引起ADR的抗菌药物有38种,主要为头孢菌素类87例(38.2%)和氟喹诺酮类61例(26.8%).给药途径以静脉输注为主,共209例(90.4%),显著高于其他给药途径(P<0.05);ADR所累及的系统和(或)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普遍,共122例(47.3%),显著高于其他系统(P<0.05).结论 抗菌药物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ADR的监测,以达到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杨云;杨春兰;郝伟迤;刘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分析峨山县2009-2011年农村居民手足口病住院疾病直接经济负担,探讨手足口病对农村居民造成的疾病经济负担.方法 对手足口病新农合住院报销病例的住院费用等进行分析,以住院总费用与新农合报销费用之差计算住院直接经济负担.结果 2009-2011年,因手足口病住院的农村居民病例有1 073例,住院疾病直接经济负担总额871 505.7元,实际补偿比39.6(36.1,43.2)%,人均疾病直接经济负担638.0(558.4,759.4)元,实际补偿比、人均疾病直接经济负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P均<0.001).县区级医疗机构就诊的病例其实际补偿比大于省市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农合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村居民的手足口病住院直接经济负担,但并未有明显的减轻趋势,探索手足口重症病例特别补偿方式尤为重要.
作者:李顺祥;高良敏;赵金仙;张洪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女性冠心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组分及相对含量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相电泳-免疫印迹法分析78例女性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及82例女性非冠心病组(对照组)血清HDL各亚组分的含量.结果 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DL-C/HDL-C的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冠心病患者血清中Preβ 1-HDL、HDL-3b、HDL-3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HDL-2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女性冠心病患者血清中,HDL颗粒有变小的趋势,HDL-2b预测冠心病的可能性更高.
作者:肖华;陈英;姚振国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