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剑明;周志峰;石向辉;刘小敏;黄慧萍;陈建忠
目的 建立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的基因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GenBank中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相对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及其相应的Taqman探针.通过对引物和探针浓度、Taq酶以及反应条件等优化筛选后,建立检测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的荧光PCR方法.结果 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的检测结果为阳性,对其它DNA样本如日本血吸虫、刚地弓形虫、溶组织内阿米巴、旋毛虫和阴道毛滴虫的检测均为阴性.本法的敏感性高,可检测到10~102copies/μl的DNA浓度.结论 建立的基因检测方法,对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的检测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饮用水和临床样本等的快速检测.
作者:杨晓华;侯炎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脾脏NK细胞及NKT细胞在黄芪多糖(APS)发挥免疫佐剂功能的作用.方法 使用鸡卵白蛋白(OVA)与APS经皮下免疫C57BL/6小鼠3次.末次免疫7~14 d,取血清,使用ELISA观察OVA特异性抗体的含量;分离脾脏淋巴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K和NKT细胞的百分比含量;使用PMA和Ionimycin刺激淋巴细胞,使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的方法检测IFN-γ和IL-4的分泌情况.结果 APS组小鼠OVA特异性抗体含量明显高于OVA组小鼠(P<0.05),但小鼠脾脏内NK和NKT细胞的百分比含量与OVA组和正常小鼠差别不大(P>0.05).经PI刺激以后,APS组小鼠脾脏内NK细胞中IL-4+细胞明显高于OVA组和正常组(P<0.05),且IFN-γ+细胞的比例明显下降(P<0.05);虽然经过PI刺激以后,APS组小鼠脾脏内NKT细胞中IL-4+细胞升高不明显,但是IFN-γ+细胞的比例明显下降(P<0.05).结论 APS可以通过调节NK和NKT细胞的功能来促进体液免疫应答.
作者:谢红艳;张文伟;林丹义;吴凡;余秀雪;陈殿慧;罗雪平;王颖;黄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研究2HRZE/4HR方案联合胸腺肽、左氧氟沙星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将104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2例,观察组采用2HRZE/4HR化疗方案并联合胸腺肽、左氧氟沙星,对照组予2HRZE/4HR抗结核,观察两组治疗后痰菌阴转、病灶吸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转归.结果 观察组2、4、6月末痰菌转阴率分别为90.38%(47/52)、94.23%(49/52)和96.15%(50/5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2、6月末的病灶吸收情况也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总治愈好转率为96.15%,完全吸收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HRZE/4HR方案联合胸腺肽、左氧氟沙星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可以明显提高痰菌阴转率及病灶吸收率,治疗转归方面比传统2HRZE/4HR方案好,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周家杰;刘伟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尿低分子量蛋白联合检测在新生儿羊水粪染肾损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120例足月新生儿,其中90例羊水粪染新生儿为研究组,按污染程度分为3组,30名正常羊水新生儿为对照组.测定血气分析、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α1-微球蛋白(α1-MG)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结果 随着羊水粪染程度加重,BUN、Cr、尿β2-MG、尿α1-MG及尿MALB水平逐渐增高.研究组和对照组中的BUN和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血pH值(血气分析)、尿β2-MG、尿α1-MG及尿MALB在羊水Ⅲ度粪染组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Ⅰ、Ⅱ度粪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低分子量蛋白联合检测对羊水粪染引起的肾功能损害早期发现及评估其程度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李丽;陈敬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胃镜检查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小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n=40例),芬太尼组(F组,n=40例).D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输注时间为10 min,复合异丙酚1 mg/kg;F组静脉输注芬太尼1μg/kg,复合异丙酚1 mg/kg.两组术中异丙酚每次追加量为1 mg/kg.记录患儿入胃镜室时(T0)、用药5 min时(T1)、用药10 min时(T2)、胃镜检查开始前(T3)、胃镜通过咽喉时(T4)、胃镜退出咽喉时(T5)和退镜后5 min(T6)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平均动脉压(MAP)水平.记录异丙酚总用量、苏醒及离室时间,记录术中呛咳、严重体动(迫使检查中断)、呼吸暂停(呼吸暂停时间>10s)、低氧血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记录苏醒期恶心呕吐和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 D组在T4-T6时点HR和MAP明显低于F组(P<0.05);与T0时点比较,F组在T4-T6时点HR和MAP均明显升高(P<0.05),D组T4-T6时点的HR和MAP无明显差异(P>0.05);D组的异丙酚用量少于F组(P<0.05),镜检时间短于F组(P<0.05),两组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D组术中呛咳、严重体动、呼吸暂停、低氧血症、心动过速及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F组(P<0.05).结论 与芬太尼比较,0.5 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异丙酚对胃镜检查术患儿的麻醉效果好,且对呼吸循环影响小,术中术后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潘永英;雷东旭;陈柳妹;金宇林;宋兴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绒毛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在孕早期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在B超引导下经腹绒毛穿刺取绒毛组织行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及核型分析.结果 成功培养绒毛细胞451例,培养成功率为97.41%,共发现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136例,异常检出率为30.16%.136例异常核型中染色体数目异常79例(58.09%),其中包括常染色体三体型55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23例,三倍体1例.检出染色体结构异常11例,嵌合体16例,染色体多态性30例.超声筛查胎儿异常及夫妇染色体结构异常携带这两个指征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率高.结论 孕早期绒毛细胞染色体检查结合孕早期超声筛查及血清学筛查能及早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并早期干预,对于减少染色体畸形儿的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钟惠珠;易翠兴;潘敏;杨昕;刘晗;袁思敏;李东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逆转录酶区耐药变异情况及rtA181变异准种的分布.方法 提取患者血清中HBV DNA,PCR扩增逆转录酶区域,产物测序后经软件比对分析耐药变异情况和基因型;对部分rtA181变异标本进行克隆后测序分析准种分布.结果 489例标本中,检出明确耐药变异265例,在B、C基因型中分布比例存在差异(56.6% vs 43.0%,P=0.022).拉米夫定相关耐药138例(52.1%),以M204I、M204I/V+L180M±L80I/V变异为主;阿德福韦相关耐药35例(13.2%),以N236T+ A181T/V较为多见;拉米夫定+阿德福韦相关耐药70例(26.4%),几乎都和A181有关.rtA181准种分析发现1例位于同一病毒株的多耐药组合,且未发现单一A181T变异的病毒准种.结论 HBV耐药变异主要表现为M204和A181相关变异,耐药模式复杂;检测HBV逆转录酶区的变异有助于临床及时发现和确认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进行抗病毒用药.
作者:李平;骆抗先;汪茂荣;杨志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采用TaqMan探针建立检测沙眼衣原体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方法 根据沙眼衣原体外膜蛋白A的基因(ompA)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以克隆的ompA部分基因片段作DNA模板,建立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结果 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低检出限为5 copies/反应,检测线性范围100107线性关系良好(r2=0.997),比巢式PCR敏感100倍;且与鹦鹉热衣原体、淋球菌、解脲脲原体、大肠杆菌等病原菌DNA以及人基因组DNA均无交叉反应,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以巢式PCR作参比,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沙眼衣原体的阳性符合率为100.00%,阴性符合率为95.09%,总符合率为96.81%.结论 建立的检测沙眼衣原体实时荧光定量PCR具有特异性强和敏感性高的特点,可快速检测样本中微量沙眼衣原体DNA,适用于对沙眼衣原体进行大规模筛选.
作者:陆中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对近年广州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率的措施,以减少血液浪费.方法 收集广州血液中心2010-2012年所有血液采集制备信息和血液报废的信息,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共采集制备血液2 827 955 U,报废179 794 U,报废率为6.35%;感染性不合格血液导致的报废占总报废量的64.79%,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感染性不合格血液报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 (2.12%) >HBV (0.85%)>梅毒(0.53%)>HCV(0.49%)>HⅣ(0.12%);非感染性不合格原因的报废占总报废量的35.20%,报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乳糜血(1.63%)>过期血(0.27%)>血袋破裂和渗漏(0.16%)>其他(0.08%)>溶血(0.06%)>血凝块(0.01%)>纤维蛋白析出(0.005%).结论 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是感染性标志物阳性导致的血液不合格.做好献血前的征询和宣传,进行ALT初筛,加强献血知识普及和献血前注意事项的告知,对降低血液报废率,加强血液安全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国胜;黄可君;游冉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喷他佐辛用于全麻苏醒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行插管全麻手术者9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氯诺昔康组(B)和喷他佐辛组(C),每组30例,依次分别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生理盐水2 ml、氯诺昔康0.2 mg/kg、喷他佐辛0.5 mg/kg.记录三组麻醉前(T1)、拔管时(T2)、拔管后5 min (T3)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T2的躁动评分、T3的Ramsay镇静和疼痛评分以及从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结果 三组T2的HR和MAP均较T1明显升高(P<0.05);A组T3的HR和MAP较T1明显升高(P<0.05);B、C组T2、T3的HR和MAP均明显低于A组(P<0.05);B、C组T2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B、C组T3镇静和疼痛评分明显优于A组(P<0.05);C组镇静评分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 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喷他佐辛不影响拔管时间,全麻术后的苏醒质量较高.
作者:汪吉明;刘怀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海珠区18岁以上社区居民脑卒中患病率及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危险因素在人群中的分布.方法 2012年12月采用Kish Grid表法分层抽样后问卷调查的方法,在海珠区瑞宝社区抽取1 00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x2检验和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海珠区居民脑卒中、冠心病的患病率均较2008年有明显上升(3.4% vs 1.6%,18.5%vs 4.5%),而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率和吸烟率均较2008年下降(16.2% vs 22.9%,7.0%vs 9.2%,37.9% vs 59.7%,6.2%vs 7.1%,18.2%vs 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血压患病率、吸烟率和饮酒率分别为20.0%、29.0%和11.2%,与女性11.9%、5.8%和5.1%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珠区脑卒中患病率上升呈年轻化趋势,冠心病患病率较前增高,应提倡早期对心脑血管疾病相同危险因素进行筛查并控制预防.
作者:李粲;韩莉娜;霍富元;陈健;金俊;吴培华;李武英;郭阳;谭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香芹酚(CAR)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时线粒体损伤的作用.方法 C57 BL/6小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45 min,解除结扎2h构建心肌I-R损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n=12):假手术组、Vehicle (DMSO in saline)+ I-R组、CAR(60 mg/kg)+ I-R组.Vehicle或CAR于冠脉结扎前15 min给药.心肌缺血45 min再灌注2h后,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并测定平均线粒体面积、线粒体分裂百分比、线粒体基质微粒及脂滴数量以评估线粒体损伤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Vehicle组心梗面积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Vehicle组相比,CAR(60 mg/kg)预处理可显著减少心梗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Vehicle组相比,CAR预处理可显著降低平均线粒体面积、线粒体基质微粒数、线粒体周围脂滴数和线粒体分裂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R可通过减轻心脏组织中线粒体损伤降低小鼠心肌I-R后心梗面积.
作者:王先宝;宋旭东;杨平珍;刘映峰;王丽姿;刘磊;瞿玲玲;陈爱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RNAi和蛋白复合物鉴定来初步分析布氏锥虫未知锌指蛋白TbZC3H8的特性及功能.方法 运用蛋白数据库和分析软件对TbZC3H8进行序列分析和结构域预测;构建RNAi诱导表达细胞株分析TbZC3H8经RNAi敲低后对锥虫生长的影响,并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RNAi干扰效率;构建异位融合表达myc-TAP标签的TbZC3H8细胞株,采用串联亲和纯化合并质谱鉴定其蛋白复合物组成;采用免疫荧光分析蛋白定位.结果 TbZC3H8的CCCH结构域在动基体原虫中高度保守;RNAi下调TbZC3H8后明显抑制了锥虫复制;TbZC3H8蛋白复合物中包含多种未知蛋白和两种RNA结合蛋白;TbZC3H8蛋白定位于胞质中,血清饥饿和热刺激对其定位无影响.结论 TbZC3H8是锥虫生长必需的,TbC3H8与RNA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暗示其可能在RNA加工代谢中发挥着作用.
作者:雷霁卿;刘罗根;郭学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代谢组学方法探索疲劳型亚健康的尿液代谢标志物.方法 分别收集正常对照组和疲劳型亚健康的尿液,应用1H NMR代谢组学方法,建立疲劳型亚健康尿代谢物的诊断分子指标.结果 健康组和疲劳型亚健康组尿液代谢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疲劳型亚健康组有3-磷酸甘油酸(3.65 ppm)、辅酶Q(4.01 ppm)、α-酮戊二酸(3.00 ppm)、丙氨酸(3.77 ppm)、组胺(3.29 ppm)、鸟苷(3.81 ppm)等6个代谢物水平显著升高(P<0.05).这些化合物涉及到糖异生、糖酵解、三羧酸循环、脂肪酸、氨基酸以及嘌呤等多条代谢通路.结论 能量代谢紊乱可能参与了疲劳型亚健康的发生发展过程,其中特异的代谢标志物可用于疲劳型亚健康的评价.
作者:刘艳艳;肖雅;邱玉明;孙晓敏;欧阳明子;黄颖;李斐;罗仁;赵晓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南方某三甲医院原发性肝癌(PLC)住院患者的基本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2 353例PLC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52.48±11.65)岁,男性占88.7%,82.7%的患者伴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89.1%(386/433)为肝细胞癌,6.0%(26/433)为胆管细胞癌,4.8%(21/433)为混合型.33.1%(778/2 353)患者AFP<20 μg/L.巴塞罗那分期(BCLC)0~A期患者占27.0%,主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45.0%),联合治疗占14.9%;B期患者占19.0%,主要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43.0%),10.5%患者行联合治疗;C期患者占42.0%,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43.9%)和TACE治疗(40.0%),7.7%患者为联合治疗;D期患者占12.0%,其中对症支持治疗79.9%、TACE治疗15.2%和联合治疗1.5%.结论 PLC人群以中年男性HBV感染者占绝大多数,且以中晚期患者为主.规范化治疗有待进一步提高,多学科协作治疗模式有待进一步发展.
作者:王腾;洪永孟;胡晓云;郭亚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对云南宾川地区爆发人体片形吸虫病的村落进行牛羊的片形吸虫感染调查和检测,为当地片形吸虫病的研究提供数据.方法 采用尼龙袋集卵法收集牛羊粪便中的虫卵,进行镜检.对检出的样本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用MP法、NJ法及ML法进行种系发育分析.结果 从134 (28.63%)头牛和27(25.23%)头羊中查到了片形吸虫的虫卵,对所检到的虫卵进行线粒体pcox1基因的扩增和测序,比对后发现所检样本主要为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两个种.采用MP法、NJ法及ML法进行种系发育分析表明,宾川地区牛羊感染的片形吸虫虫种主要为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两种.结论 宾川地区牛羊片形吸虫感染严重,云南宾川为肝片形吸虫及大片形吸虫混合感染地区,当地政府应重视该病的防治.
作者:艾琳;陈木新;吕山;臧伟;诸廷俊;许学年;蔡玉春;陈韶红;罗家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和评价ALT血液筛查项目在临床用血血液安全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ALT单项阳性并再次献血的献血者血液筛查结果进行追踪调查和分析.结果 3 910例再次献血者中,HBsAg、抗-HCV、抗-HIV、抗-TP以及ALT血液筛查结果均合格3 053例,占再次献血的78.1%,ALT单项仍为阳性845例,占不合格的98.6% (845/857),ALT阴性而ELISA筛查项目阳性9例,核酸筛查阳性3例,其中ALT合并NAT阳性1例.结论 ALT血液筛查在肝炎病毒感染“窗口期”或隐匿性感染中有提示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漏检的发生,在保障血液安全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黎世杰;汪传喜;梁华钦;廖峭;戎霞;陈锦艳;林昌周;梁浩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活性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PD-L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UVECs,加入不同浓度TNF-α持续刺激48 h,CCK-8法检测450 nm波长处吸光度值(OD值),计算细胞生长存活率.选同代细胞重复培养并干预,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PD-L1蛋白表达.使用SB203580阻断p38MAPK通路后再用TNF-α干预HUVECs,比较各组细胞PD-L1蛋白表达.结果 实验组HUVECs在45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值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细胞存活率依次下降.实验组细胞PD-L1蛋白表达随TNF-α浓度增高逐渐降低(P<0.05).TNF-α单独刺激组PD-L1蛋白表达较TNF-α与SB203580共刺激组明显降低(P<0.05),SB203580阻断效应明显.结论 TNF-α可明显抑制HUVECs细胞活性,并降低PD-L1蛋白表达,p38MAPK通路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作者:吕自明;刘映峰;缪绯;龙日;刘芃;刘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实验小鼠脑内包囊的时空分布特点,为探讨弓形虫感染引起的情志和行为改变提供病理基础.方法 弓形虫PRU株经口感染小鼠,经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在显微镜下计算前额、海马、丘脑、小脑和杏仁核部位的包囊个数,然后随机选取上述部位的5个视野拍照,计算包囊的平均密度,并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脑组织包囊密度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弓形虫感染30和90 d时,HE染色和免疫组化后显微镜观察发现,小鼠不同位置弓形虫包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丘脑的包囊密度大,其次是前额皮质、海马、杏仁核,小脑的包囊密度小.丘脑的包囊密度显著高于其他4个脑区(P<0.01),小脑的包囊密度显著低于其它4个部位(P<0.01),而前额皮质、海马和杏仁核所含的包囊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弓形虫感染1个月时,杏仁核包囊密度明显低于感染3个月(F=18.314,P<0.001),但是小脑的包囊密度高于感染3个月(F=18.314,P<0.001).结论 弓形虫包囊在慢性感染小鼠不同脑组织内的分布具有时空特异性,这可能是其临床表现的病理学基础.
作者:申善良;刘敏;姚云英;吴焜;陈晓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尿浓缩和稀释对随机尿蛋白和肌酐比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慢性肾脏病人213例,按照随机尿肌酐(Ucr)浓度分为5组,A组:35例,Ucr≤2 000 mmol/L;B组:33例,2 000 mmol/L<Ucr≤3 000 mmol/L;C组:46例,3 000 mmol/L< Ucr≤7000 mmol/L;D组:58例,7 000 mmol/L<Ucr≤15 000 mmol/L;E组:41例,Ucr>15 000 mmol/L.所有病例均测定尿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和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TP)水平,对各组UACR和24 h UTP进行相关分析和Kappa检验.结果 B、C、D组患者随机尿UACR与24 h UTP呈高度相关且一致性较强,r值分别为0.836、0.886、0.868,Kappa值分别为0.762、0.758、0.753;而A、E组两者呈较低相关且一致性较差.B、C、D组总的r和Kappa值分别为0.887和0.757,仍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和中度一致性.结论 慢性肾病患者在随机尿2 000 mmol/L<Ucr≤15 000 mmol/L时,UACR可作为24 h UTP定量检测的初筛实验;而在Ucr≤2 000 mmol/L和>15 000 mmol/L时,随机尿UACR结果不可靠.
作者:黄志宏;付文金;徐娜媚;方海畴;方爱娟;陈楚填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