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膀胱癌转录组的研究进展

肖四方

关键词:膀胱癌, 转录组, 高通量测序
摘要:目前,膀胱癌的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等研究已涉及到膀胱癌基因组、转录组与蛋白质组学的各个层面.转录组作为连接基因组和蛋白组的桥梁,是研究肿瘤细胞表型和功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高通量测序能对一个物种的基因组和转录组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从而为临床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的信息.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广州市2009-2011年健康人群流脑免疫水平及带菌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人群流脑带菌状况及抗体水平,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9-2011年每年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采集8个年龄组健康人群的咽拭子和血液标本进行脑膜炎奈瑟氏菌分离鉴定及C群抗体杀菌力试验.结果 广州市2009-2011年健康人群平均带菌率为0.8%,菌群以B群为主,同时检出W135群.不同年龄组人群、不同性别人群带菌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群抗体平均阳性率为39.1%,平均保护率为31.9%.各年龄组人群流脑抗体阳性率不同,3~岁组高(59%),其次为5~岁组(54.9%),1~岁组低(19.0%),各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69,P<0.05).不同性别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6,P>0.05),已接种疫苗者与未接种疫苗者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84,P<0.001).结论 广州市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低,要警惕B群引起的散发疫情.应提高人群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C群流脑抗体水平.

    作者:崔敏;许建雄;蔡衍珊;傅传喜;李美霞;张春焕;李魁彪;王鸣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广东省西尼罗病毒潜在蚊媒致乏库蚊的密度消长分析

    目的 了解广东省西尼罗病毒潜在蚊媒致乏库蚊的构成比及密度消长情况,为及时有效地切断西尼罗病毒病的传播途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2012年在广东省各地级市采用诱蚊灯法开展监测,对捕获的蚊虫进行鉴定及计数.结果 致乏库蚊在广东省蚊虫构成中占的比例大,占捕蚊总数的93.15%,其密度高峰在4-5月份,2009-2012年各年的平均密度分别为21.8、15.2、10.3、9.7只/灯,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生境中以生畜棚中的密度高.结论 致乏库蚊是广东省的优势蚊种,加强监测可以掌握其消长规律,为制定适宜的防制措施和预警其可能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致乏库蚊是否为西尼罗热传播媒介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段金花;蔡松武;刘文华;吴军;邹钦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蟑螂过敏儿童特异性IgE抗体的检测及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蟑螂过敏儿童年龄分布和疾病来源情况.方法 使用改良RAST法检测患儿血清蟑螂特异性IgE,并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州地区蟑螂特异性IgE阳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821例儿童中有245例蟑螂特异性IgE阳性,阳性率为2.49%,阳性患儿中前五位疾病分别为荨麻疹59例,占30.10%;过敏性鼻炎45例,占22.96%;哮喘35例,占17.86%,过敏性紫癜21例,占10.71%,结膜炎11例,占5.61%.年龄主要集中分布在4~10岁间,4~岁组占10.57%;5~岁组占13.82%;6~岁组占11.38%;7~岁占12.20%;8~岁占10.98%,其中5~岁组高,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77∶1,蟑螂特异性IgE阳性患儿血清总IgE均升高.结论 蟑螂为广州儿童过敏的主要变应原之一,蟑螂过敏患儿主要见于荨麻疹和过敏性鼻炎,阳性年龄段主要分布在4 ~10岁间,以男性居多.

    作者:谭晓明;刘云锋;关启鸿;李梅爱;关小珊;周帅;杨镒宇;姚淑雯;周珍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1950-2011年重庆万州区疟疾疫情分析

    目的 探讨疟疾发病规律,制定防控措施,有效遏制疟疾传播,终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万州区1950-2011年疟疾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950-2011年万州区累计发生疟疾66888例,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分别出现了两次发病高峰,其中1954年发病率高达1455.14/10万.通过几十年来开展“两根治、一预防”的综合防治,万州区疟疾发病率大幅度下降,近10多年来,疟疾发病率始终控制在1/10万以下,并于1991年达到了基本消除疟疾的目标.从2009年起已无本地疟疾病例发生,所发病例均为输入型疟疾.结论 实施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疟疾的流行.要实现消除疟疾目标,必须对往返于高疟区的流动人群进行重点防控.

    作者:陈春蓉;周新;郑代坤;罗超;万时学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小学接种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疫苗的安全性和保护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海珠区中小学接种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疫苗(简称甲流疫苗)的安全性和流行病学保护效果.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队列研究方法,对2116名接受甲流疫苗接种(接种组)和2762名未接受甲流疫苗接种(对照组)的在校中小学随访1年,观察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和流行病学保护效果.结果 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师生中,累计报告不良反应人数为4例,报告率为189/10万,所有接种对象在接种后半年内未报告格林巴例综合征(GBS);接种组流感样病例发病率为3.2%,对照组发病率为4.5%,疫苗保护率为28.9%,保护效果指数为1.39.接种组甲流病例发病率为0.24%,对照组发病率为0.72%,疫苗保护率为67.37%,保护效果指数为3.06.结论 甲型H1N1流感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较好的流行病学保护效果.

    作者:王军;栾玉明;甘标;潘捷云;杨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LNG-IUS对腺肌症子宫内膜VEGF、Ang-1、Ang-2的影响

    目的 研究子宫腺肌症患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后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生成素(Ang-1、Ang-2)表达的变化,从血管生成及血管稳定性方面探讨子宫腺肌症患者放置LNG-IUS后不规则出血的发生机制.方法 收集41例放置LNG-IUS腺肌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应用免疫组化染色(DAKO EnvisionTM System法)检测其子宫内膜VEGF、Ang-1、Ang-2的表达水平,同时设立子宫腺肌症对照组(16例).结果 放置LNG-IUS后异常出血组(16例)子宫内膜VEGF、Ang-2表达较无异常出血组(25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ng-1在异常出血组与无异常出血组子宫内膜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LNG-IUS放置年限不同,将放置LNG-IUS的患者分为放置1年内组、放置1~2年组、放置2年以上组.放置1~2年组、放置2年以上组子宫内膜VEGF、Ang-2表达比放置1年内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1在不同放置年限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Ang-1、Ang-2可能通过影响微血管生成及血管稳定性参与LNG-IUS的出血副反应.

    作者:姚佳娜;谢梅青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甲型H1N1流感病毒HA1、NAe重组蛋白的表达及纯化效率研究

    目的 研究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A1及神经氨酸酶NAe重组蛋白的表达效率及纯化方法.方法 在2009年广东省首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和NA全长基因克隆的基础上,去除其信号肽(或信号锚定序列)和跨膜结构,在原核表达体系中表达HA1和NAe蛋白,采用SDS-PAGE和Western-blot法研究蛋白的表达效率、IPTG诱导作用及His Bind树脂纯化对蛋白免疫活性的影响.结果 获得了具有免疫活性的高浓度和高纯度的HA1-57290 Mr及NAe-69280 Mr重组蛋白.结论截短优化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HA1、NAe重组基因经IPTG诱导可在原核表达体系中高效表达且纯化后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

    作者:钟剑波;肖春花;张玲;陈伟烈;肖桂娥;魏绍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Her-2阳性胃癌细胞株对曲妥珠单抗药物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研究Her-2阳性胃癌细胞株对曲妥珠单抗的药物敏感性.方法 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人胃癌细胞系NCI-N87、SGC7901、MKN48以及MKN25等4种胃癌细胞株的Her-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MTT法检测曲妥珠单抗对细胞株的抑制率.结果 4种胃癌细胞株均存在Her-2蛋白表达,其中NCI-N87细胞表达水平高(P=0.000);曲妥珠单抗浓度分别为10μg/ml、20 μg/ml以及40 μg/ml时,NCI-N87细胞抑制率高(均P=0.000),半数抑制浓度IC50低;随着曲妥珠单抗浓度的增加,4种胃癌细胞株的细胞抑制率均增加.结论 曲妥珠单抗能抑制Her-2阳性胃癌细胞株的生长,这种抑制作用与细胞Her-2蛋白表达水平相关,并且存在剂量依赖性.

    作者:左强;罗宇玲;谢剑明;石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4例citrin蛋白缺陷所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患儿死亡病例分析

    目的 分析4例citrin缺陷所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死亡病例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过程.方法 对2005-2012年本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4例NICCD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死亡病例平均就诊年龄63 d;临床表现:皮肤黄染起病3例,大便浅黄色起病1例,肝脾肿大3例,浮肿3例,精神运动发育迟缓2例.实验室检查低血糖2例,血氨升高4例;凝血功能障碍4例.血浆氨基酸分析显示4例均有瓜氨酸等氨基酸升高.尿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显示3例尿中有大量半乳糖醇.4例基因突变分别为Ⅰ/Ⅰ、Ⅰ/Ⅲ两种.3例接受治疗,其中2例低血糖病例治疗11d后血糖好转,但肝功能无明显改善,遂自动出院,另1例入院6d后死亡,1例自动出院后死亡.1例于失访11个月后再次入院时死亡,1例门诊随访13个月后因肺部感染再次入院.4例死亡直接原因:肺出血.结论 NICCD死亡病例起病急、症状重,可累及消化、神经和血液等多个系统,凝血功能障碍所致肺出血是其直接死因.基因检测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但是不能提示预后.

    作者:程静;盛慧英;樊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2009-2012年广西柳州市辖区综合医院网络直报肺结核病人到位率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广西柳州市辖区2009-2012年综合医院网络直报肺结核和疑似肺结核病人报告、转诊、追踪与收治情况,探讨提高病人总体到位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柳州市辖区2009-2012年的追踪登记本和统计报表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研究4年来柳州市辖区综合医院肺结核和疑似肺结核病人报告、转诊、追踪和总体到位情况.结果 2009-2012年柳州市辖区综合医院网络直报肺结核和疑似肺结核病人数逐年下降,但转诊到位率逐年上升,由2009年的20.28%上升到2012年的60.36%,收治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68.62%首诊于结防机构,31.38%首诊于综合医院;病人转诊到位率、追踪到位率、总体到位率分别为45.61%、89.17%、94.11%.结论 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培训、督导检查及建立奖惩机制,柳州市辖区综合医院网络直报肺结核病人的转诊、追踪工作效果显著,病人总体到位率较高.

    作者:黄宝杨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重庆市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分布特征

    目的 了解重庆市消除碘缺乏病考核时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的分布特征,为今后评价其病情提供参考.方法 2009-2010年,以重庆市所有40个区县为调查县,每个区县随机选择1所乡小学,在被抽中的小学随机抽取60名8~10岁儿童进行甲状腺B超检查.结果 共调查2393名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呈右偏态分布,甲状腺容积中位数为3.53 ml.正常儿童、肿大儿童甲状腺容积分别为3.46 ml、5.47 ml,8~、9~、10~岁儿童分别为3.27 ml、3.53 ml、3.77 ml,其甲状腺容积随年龄增长而递增.不同年龄组所有儿童、正常儿童、肿大儿童的甲状腺容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所有=131.54,H正常=140.07,H肿大=57.14,P<0.01).男女儿童分别为3.54 ml、3.48 ml,不同性别的所有儿童、正常儿童、肿大儿童的甲状腺容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所有=2.30,H正常=3.24,H肿大=0.23,P>0.05).2009-2010年、1999年两次调查比较,儿童甲状腺肿大率(X2=212.56,P<0.01)和甲状腺容积(H=77.85,P<0.01)均呈下降趋势.结论 重庆市儿童甲状腺容积呈右偏态分布,与1999年比较,其肿大率和容积均呈下降趋势.

    作者:吴成果;罗兴建;李心术;谢君;陈亚林;黄文利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恙虫病46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汕头市恙虫病的临床特点,减少恙虫病的误诊、误治率.方法 对1998-2012年收治的46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壮年发病率较高;全部病例均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焦痂或溃疡等表现;淋巴结肿大25例(54.3%),脾大9例(19.5%),肝大2例(4.3%),心率失常11例(26%),皮疹2例(4.3%),外斐反应阳性13例(28.2%),外周血白细胞正常36例(78.3%)、白细胞增高7例(15%)、白细胞减少3例(6.5%),中性粒细胞升高33例(71.7),尿液常规蛋白尿5例(11%),血尿3例(6.5%);血生化LDH、ALT、AST、HBDH升高,钠、钾、氯降低较常见.X线检查支气管炎9例(19.5%),肺部感染7例(15.2%).结论 恙虫病在汕头市有散发流行;恙虫病误诊率较高,重视病史采集、认真仔细体检、掌握其特征性,可提高恙虫病的诊断率.

    作者:吴永城;郑伟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间苯三酚用于妊娠20周前先兆流产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间苯三酚治疗妊娠20周前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2011年就诊于4家医院的妊娠4~20周的先兆流产患者127例,将其按妊娠时间随机分为A、B、C、D4组,A、B组为早期妊娠(妊娠4~12周),C、D组为中期妊娠(妊娠12~20周).A组及C组应用间苯三酚联合常规保胎药治疗,B组及D组单独使用常规保胎药物进行治疗.对4组先兆流产患者的疗效予以评估,包括观察阴道流血和下腹疼痛情况,记录用药天数,监测妊娠4~8周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HCG及孕酮水平的变化,追踪妊娠结局.同时监控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A组经治疗后阴道流血发生率从86.84%降至18.42%,B组阴道流血发生率从64.10%降至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经治疗后腹部不适发生率从44.74%降至7.89%,B组腹部不适发生率从28.20%降至5.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4~8周的患者经联合治疗后体内HCG从(44612±49365) IU/L上升到(120802.67±56900)IU/L,但常规治疗者仅从(28080±43892) IU/L上升到(55166±36250) 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天数分别为(7.97±3.83)d、(11.44±6.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和D组治疗天数分别为(6.42±3.12)d、(9.53±7.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妊娠结局共失访10例,B组自然流产1例,C组自然流产2例,D组自然流产4例.使用间苯三酚的不良反应1例皮疹,1例皮肤潮红.结论 间苯三酚治疗先兆流产安全有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阴道流血和下腹疼痛的症状,促进早期妊娠HCG生长,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梅兰;陈慧;范涛;陈小宁;聂晓露;王红霞;陈衡;陈蔚瑜;张建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甲型H1N1病毒感染BEAS-2B细胞差异蛋白的初步研究

    目的 通过建立2009H1N1流感病毒感染BEAS-2B(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细胞模型,探讨病毒感染细胞后细胞蛋白质差异变化,为2009H1N1流感病毒的致病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100 TCID50 2009H1N1 (D、S、O)流感病毒感染BEAS-2B细胞12、24、48、72 h后提取细胞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Image MasterTM 2D Platinum Software 7.0软件分析图像,对有差异的蛋白酶解,质谱分析鉴定差异蛋白.结果 质谱共鉴定出包括蛋白酶体α5、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前纤维蛋白1(profilin-1)、α-2干扰素等13个差异蛋白.结论 13个差异蛋白可能参与了2009H1N1流感病毒的致细胞病变过程.

    作者:张红宇;房师松;王婷;王昕;吕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乙型肝炎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原之一,迄今为止,全世界大约有3.5~4.0亿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与预防手段.本文综述了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RNA干扰、治疗性疫苗等治疗方案,为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宝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15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风湿科住院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对其多项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51例SLE患者中共有44例患者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率为29.1%.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病程、白细胞降低、补体降低、肝功异常、肾功异常、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肺间质改变、浆膜炎和免疫抑制剂与SLE患者合并CAP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间质改变、补体降低、球蛋白升高、免疫抑制剂是SLE患者并发CAP的危险因素.结论 积极控制SLE疾病活动,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可能是控制SLE合并CAP的有效手段.

    作者:聂晓莉;薛琪;杨少锋;余克强;罗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HIV抗体ELISA试剂盒的性能验证

    目的 对本实验室所使用的HIV抗体ELISA试剂盒进行性能验证,判断该试剂盒是否能够满足本实验室的日常检验要求.方法 分析并计算该试剂盒的低检测下限、精密度(包括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阴阳符合率,与试剂盒说明书提供的性能指标进行比较,对试剂盒提供的CUTOFF值进行验证,判断其是否适用于实验室周边人群,以此评估试剂盒的性能情况.结果 HIV ELISA试剂盒的低检测下限为0.125NCU/ml;重复性试验中检测浓度为2NCU/ml的质控血清和健康人新鲜血清的CV%分别为5.6%和6.4%;中间精密度试验的CV%为10.9%;阴阳符合率均为100%;CUTOFF值验证试验中选定标本的检测结果OD值的((x)±3SD)为0.038,小于试剂盒提供的CUTOFF值,验证通过.结论 本实验室所使用的HIV ELISA试剂盒基本适用于实验室进行日常的初筛检测.

    作者:吴子安;朱灵;李曼;徐宁;刘振杰;易四维;邓勤勤;钟伟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雷帕霉素通过抑制mTOR信号延长成年雌性大鼠卵巢的寿命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对成年雌性大鼠卵泡发育及卵巢寿命的影响,并研究mTOR信号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将16只8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雷帕霉素干预组,观察两组大鼠动情周期的变化;10周后取大鼠卵巢,组织切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计数不同发育阶段的各级卵泡数;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检测卵巢中mTOR和其磷酸化的靶分子S6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雷帕霉素干预组大鼠健康卵泡数(225.0±16.2)显著多于对照组(178.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原始卵泡数(132.5±13.7)是对照组(59.6±5.2)的2倍多,而窦状卵泡和闭锁卵泡数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雷帕霉素干预组mTOR和P-P70S6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帕霉素可能通过抑制mTOR信号,从而抑制原始卵泡向发育卵泡转化,保存原始卵泡储备,由此使卵巢的寿命延长.

    作者:张杏梅;罗丽莉;傅玉才;许锦阶;栗丽;刘炜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乳腺癌中α-1,6岩藻糖基转移酶表达的相关性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α-1,6岩藻糖基转移酶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4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40名健康者的正常乳腺组织中α-1,6岩藻糖基转移酶在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结果 FUT8 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乳腺癌组织中FUT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FUT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高FUT8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密切相关,其可能的调控机制及生物学效应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邓小元;吴良平;闵闽;刘建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65例临床疑似华支睾吸虫病的超声诊断分析及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用于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效果,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华支睾吸虫疑似患者65例,采用东芝24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75MHz)行肝胆系统各切面连续扫查,详细观察及分析华支睾吸虫病的肝胆道系统的声像表现.结果 65例疑似患者中有45例经粪检和手术确诊为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确诊的45例中有38例超声检查肝胆系统有特异性改变,表现为肝内中小胆管弥漫性轻度扩张,管壁不均匀性增厚,回声增强,不同切面呈现小点状、小等号状、斑状、条索状等强回声.超声诊断方法的敏感性为84.44%,特异性为58.46%.结论 超声检查方法简单、易操作,对辅助提高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唐晓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