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硕;孟庆华;秦秀德;刘辉;王丹丹;康立源
目的 系统评价局限性肺切除(包括肺段切除和楔形切除)与肺叶切除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后总生存期和复发率.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和EMBASE数据库,纳入比较局限性肺切除与肺叶切除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后总生存期和复发的随机临床研究和非随机研究.结果 终纳入25篇文献,病例数8 968.对于Ⅰ期非小细胞肺癌,局限性肺切除较肺叶切除术后总生存期差(HR=1.34,95%CI 1.15-1.56,P=0.0002),总体复发率(OR=1.41,95%CI 1.05-1.89, P=0.02)和局部复发率(OR=2.64,95%CI 1.77-3.93,P<0.00001)高;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术后总生存期(HR=1.25,95%CI 0.98-1.58,P=0.07)和总体复发率(OR=1.20,95%CI 0.74-1.94,P=0.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具有更高的局部复发率(OR=2.08,95%CI 1.13-3.83,P=0.02).对于Ⅰa期≤2 cm的非小细胞肺癌,局限性肺切除与肺叶切除的术后总生存期(HR=1.07,95%CI 0.93-1.23,P=0.34)、总体复发率(OR=0.55,95% CI 0.09-3.43,P=0.52)和局部复发率(OR=2.28,95%CI 0.34-15.41,P=0.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Ⅰ期非小细胞肺癌,肺段切除有较好的总生存期,但面临局部复发率高的风险;对于Ⅰa期≤2 cm的非小细胞肺癌,局限性肺切除与肺叶切除总生存期和复发率相当.
作者:陈亮;许建功;王武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寻找MOG1基因的变异位点,探讨其与青壮年猝死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提取青壮年猝死综合征病例组及健康对照组的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扩增MOG1基因编码区外显子、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以及3'侧翼区序列,直接行DNA测序以明确遗传变异类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病例组中共检测到3个变异位点,其中2个为新发现的突变,分别为c.285G>C (p.L95L)和c.*4C>T,另1个为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c.437+16C>T.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c.437+16C>T位点基因型分布(P=0.071)和等位基因频率(P=0.819)存在一定程度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OG1基因是否是中国人青壮年猝死综合征的易感基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雯;刘超;侯一丁;赵乾皓;黄雷;卢龙武;刘长晖;李越;成建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稳定、高效的HBx、羧基末端截短的中分子表面蛋白(MHBst)体外表达细胞株,以进一步研究HBx、MHBst蛋白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从adr亚型HBV质粒pHBV DNA中扩增HBx、羧基末端截短至155位氨基酸的中分子表面蛋白(MHBst155)编码基因,并定向插入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载体pEGFP-C1的BglⅡ、Kpn Ⅰ和BglⅡ、BamH Ⅰ酶切位点,转化宿主菌DH5α,提取质粒,分别用上述内切酶酶切及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采用脂质体介导将空载体、重组质粒分别转染到人肝肿瘤细胞株HepG2中,G418筛选抗性细胞克隆,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表达,挑取表达GFP的抗性克隆扩大培养、传代.采用RT-PCR、蛋白印迹检测抗性细胞中HBx、MHBst155的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 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pGFP-HBx、pGFP-MHBst155重组表达载体,将空载体及重组质粒转染HepG2,经G418筛选约20 d获得抗性细胞克隆.将带有绿色荧光的抗性克隆扩大培养并经传代40次,细胞仍表达强的绿色荧光.RT-PCR及蛋白印迹检测表明转染重组体的HepG2/GFP-HBx、HepG2/GFP-MHBst155细胞有相应的条带,而空载体、空白对照组未出现条带.结论 成功构建了HBx、MHBst155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GFP-HBx、pGFP-MHBst155,获得了稳定表达融合蛋白GFP-HBx、GFP-MHBst155的HepG2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HBx及MHBst蛋白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构建了良好的平台.
作者:康艳红;杨林;麦丽;张绍全;胡朝霞;谢奇峰;高志良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鱼卵小分子多肽对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SD大鼠BM-MSCs,并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鉴定.选取第3代细胞进行观察和检测.实验组选取25、50、75、100、125、150、200、250、300 μg/ml9个多肽浓度,对照组加入不含小分子多肽的DMEM完全培养基.各组孵育24h后采用MTT法检测其细胞增殖情况,确定其佳作用剂量.在佳作用量下,于12、16、20、24、32、40、48h7个时间点观察鱼卵小分子多肽对SD大鼠BM-MSCs增殖的情况.并采用流式分析鱼卵小分子多肽对BM-MSCs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鱼卵小分子多肽对BM-MSCs的促增殖作用的佳浓度为100μg/m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分析显示鱼卵小分子多肽可提高SD大鼠BM-MSCs非G1/G0期细胞比例.结论 鱼卵小分子多肽对SD大鼠BM-MSCs有促增殖作用,佳作用浓度为100μg/ml.
作者:郭思政;邓新燕;陆杰;郭中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并表达弓形虫复合基因SAG1-BAG1及分析重组抗原的免疫反应性.方法 利用PCR扩增弓形虫SAG1基因,利用RT-PCR扩增弓形虫BAG1基因,通过酶切连接分别将SAG1、BAG1基因克隆到pET28a表达载体中构建复合基因SAG1-BAG1.将质粒pET28a-SAG1-BAG1转入大肠杆菌BL21( DE3)中进行诱导表达,Western-blot分析该重组蛋白的免疫反应性.结果 复合基因SAG1-BAG1全长约1 407 bp,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0 000,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0%,Western-blot分析显示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结论 成功构建并表达弓形虫复合基因SAG1-BAG1.
作者:秘文婷;姚硕;钟志刚;杨培梁;吴焜;陈晓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内脏脂肪素(Visfatin)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mRNA表达的影响及探讨其机制.方法 分别构建Visfatin表达载体质粒及Visfatin RNAi表达载体质粒,将细胞分为8组:正常糖对照组、正常糖+NF-κB特异性抑制剂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PDTC)组、过表达Visfatin组、过表达Visfatin +PDTC组、空白过表达载体组、空白过表达载体+PDTC组、Visfatin RNAi组及空白沉默载体组,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等RAS相关基因表达,使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法(EMSA)检测NF-κB活性,比较各组间基因表达及NF-κB活性的差异;以及通过观察PDTC处理对照组、过表达Visfatin组、空白过表达载体组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细胞过表达Visfatin后,NF-κB活性、Visfatin、AGT、ATIR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分别为正常糖对照组的1.52、11.42、2.85、1.25倍(P均<0.01);转染RNAi质粒pSIREN-Visfatin/sh RNA后,NF-κB活性、Visfatin、AGT、AT1R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分别为正常糖对照组的10.90%、26.83%、30.00%、73.47%(P均<0.01).经PDTC处理的各组NF-κB活性、AGT mRNA表达量与相应的未经PDTC处理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正常糖+PDyT℃干预组NF-κB活性、AGT mRNA表达量是正常糖对照组的21.60%、34.59%;过表达Visfatin+PDTC干预组的NF-κB活性、AGT mRNA表达量是过表达Visfatin组的37.96%、19.72%;空白过表达载体+PDTC干预组NF-κB活性、AGT mRNA表达量是空白表达载体组的52.53%、33.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Visfatin可通过NF-κB引起RAS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
作者:吴秋菊;郭颖;曾华;何爽;冯志美;丁鹤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对脑白质损伤早产儿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观察组为脑白质损伤早产儿35例,对照组为正常早产儿35名.采用ELISA分别于生后1、7、14d检测两组血清IL-6、NSE水平.结果 对照组患儿生后第1、7及14天血清IL-6水平分别为(19.14±1.18) pg/ml、(19.14±1.14)pg/ml及(19.11±1.34) pg/ml,观察组患儿分别为(25.19±3.03)pg/ml、(24.48±2.97)pg/ml及(23.74±2.95)pg/ml,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对照组患儿生后第1、7及14天血清NSE水平分别为(4.70±0.36) ng/ml、(4.31±0.29) ng/ml及(4.14±0.30) ng/ml,观察组患儿分别为(6.30±0.89) ng/ml、(6.05±0.86) ng/ml及(5.64±0.75) ng/ml,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结论 脑白质损伤早产儿血清IL-6和NSE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监测早产儿血清IL-6和NSE水平,对脑白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陆俊秀;陈敬国;陈海燕;林蔷;叶春华;陈简 刊期: 2012年第05期
B细胞主要通过分泌各种抗体发挥免疫学作用,新近研究发现在B细胞中存在一种新的细胞亚群——调节性B细胞,它们可通过分泌IL-10和TGF-β1抑制获得性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发展和(或)加快炎症的恢复,相关研究表明此种细胞可在炎症性肠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等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调节性B细胞的来源、功能、作用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刘洪波;封艳玲;郑学宝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广西宾阳县和上林县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状况.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调查对象,使用改良加藤法查华支睾吸虫虫卵;应用两级催化模型对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宾阳县和上林县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82.90%(286/354)和40.06%(135/337),前者感染率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3,P<0.005).宾阳县和上林县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的两级催化模型曲线方程分别为别为(y^)=1.05(e-0.006t-e-0.1225t)和(y^)=1.83(e-0.0125t-e-0.0275t).宾阳县a、b值分别为:a=0.122 5,b=0.006;上林县a、b值分别为:a=0.027 5,b=0.012 5.宾阳县各年龄组实际与理论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林县除10~19岁组外,各年龄组实际与理论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级催化曲线拟合良好.结论 应用两级催化模型能很好地拟合宾阳和上林县人群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状况,广西宾阳县和上林县均属重度流行区,宾阳县的传播速度大于上林县.
作者:杨芳芳;张小娟;王鸽;林睿;欧阳颐;黎学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不同性别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03例PCI术后患者(其中男性242例,女性161例)的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定,Morisky问卷调查PCI术后服药依从性、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和SF-36评定PCI术后半年生活质量.结果 不同性别患者对Aspirin、BBs、ACEI/ARB这三类药物依从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较男性依从性好,但对Statins类药物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不同性别患者SF-36总体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躯体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及躯体健康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得分较男性高;SAQ得分女性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状态方面得分较男性高(P均<0.05),而男性对疾病的主观感受高于女性(P<0.05).结论 对PCI术后患者应针对不同性别采取相应的健康干预措施,男性主要在改善其遵医行为方面,女性侧重于精神心理方面.
作者:杨静;李亚洁;袁为群;董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引起2011年广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的病原体,确定其型别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手足口病疑似病例标本,用Real-time RT-PCR、巢式RT-PCR方法对其部分VPI基因进行扩增并测序,确定其病原谱构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共收集2 067例疑似手足口病病例标本,其中实验室确诊肠道病毒阳性1 113份,包括EV71、CoxA16、CoxA6、CoxA10、CoxA9、HEV96、埃可病毒和柯萨奇B组等15种肠道病毒,其中EV71、CoxA16和CoxA6是主要病原体,分别占32.6%、39.2%和18.5%;死亡病例3例,全部由EV71引起;重症病例9例,6例由EV71引起,3例由CoxA6引起.VP1基因构建进化树分型发现,广州市2011年手足口病病原体属于HEV-A (97.2%)、HEV-B(2.5%)、HEV-C(0.3%)3个型别,未发现HEV-D型毒株.结论 广州市2011年手足口病的流行主要由HEV-A型的EV71、CoxA16和CoxA6病毒引起,同时还存在HEV-B型和HEV-C型的CoxA9、EC、CoxB、CoxA24多种病毒.
作者:和鹏;陈纯;狄飚;吴继彬;谢华萍;耿进妹;李嘉琪;吴忠道;王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过表达鸟氨酸脱羧酶(ODC)基因慢病毒载体,并研究其对氧化应激诱导大鼠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大鼠ODC基因pHIV-ODC过表达质粒,与包装质粒psPAX2、pMD2G共转染293FT细胞,检测其侵染效率;包装慢病毒并侵染H9C2心肌细胞;72 h后观察其侵染效率,RT-PCR法检测细胞ODC mRNA的表达,利用CCK-8、Hochest33258染色检测ODC对H2O2诱导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酶切及测序鉴定ODC序列正确插入慢病毒过表达载体.侵染H9C2细胞72 h后ODC mRNA水平较阴性慢病毒感染组显著升高.过表达ODC能抑制H2O2诱导的细胞活力下降,减轻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与H2O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成功构建的过表达ODC慢病毒,上调H9C2细胞中ODC的表达,过表达ODC能显著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臧书文;刘彬;周迎春;孙学刚;黄平;邱锦帆;刘紫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内质网(ER)是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参与多种细胞进程,这些进程对于维持细胞存活和发挥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多种生理病理条件下,内质网稳态会发生变化而失衡,从而诱发内质网应激(ERS),此时机体通过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UPR)来恢复内质网的正常功能.当持续的ERS状态无法恢复时,ERS就会触发细胞凋亡程序,通过不同的凋亡途径引起细胞凋亡.
作者:王硕;孟庆华;秦秀德;刘辉;王丹丹;康立源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乙醛脱氢酶-1 (ALDH1)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分别检测80例术前无放、化疗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的ALDH1表达情况.结果 根据Q评分(quick score),按Q>120为高表达的标准,8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中有25例高表达ALDH1,高表达率为31.25%.研究显示ALDH1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年龄、性别、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p均>0.05),而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ALDH1高表达组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 食管鳞状细胞癌ALDH1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及患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ALDH1可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评价的参考指标.
作者:姜明;吴多光;吴朔明;连贵勇;王浩然;王铭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 AIDS)病人(简称PLWHA)焦虑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表(SAS)和评价方法,在广州市番禺区艾滋病VCT门诊对144名PLWHA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析.结果 PLWHA的SAS总粗分(32.19±6.91)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9,P<0.01).焦虑总发生率为17.36%,其中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分别为16.16%和20.00%.SAS标准总分方面,AIDS病人、年龄>50岁者、在本市居住的非本市户籍者中居住年限<5年者、确认感染HIV年限<1年者、抗病毒治疗年限<1年者和CD4细胞计数≤200个/mm3者均相对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 50岁者和确认感染HIV年限<1年者的焦虑患病率均相对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和确认感染年限是PLWHA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50岁者产生焦虑的危险是≤50岁者的7.8倍.结论 PLWHA的焦虑状况较一般人群严重,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应在随访关怀过程中加强心理支持体系的构建,改善其焦虑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杨燕君;凌莉;张晖;秦小洁;黄桂锋;曾锐志;李功理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征和分子病理学特点,分析影响GIST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11年8月南方医院收治的212例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应用生存分析比较不同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对接受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的53例患者,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方法检测KIT和PDGFRa基因相关位点的突变情况.结果 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核分裂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危险度分级、转移、手术及甲磺酸伊马替尼影响GIST患者的生存率.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NIH危险度分级和甲磺酸伊马替尼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53例GIST患者中,KIT基因突变39例(73.6%),其中外显子11突变21例(53.8%),外显子9突变13例(33.3%).KIT外显子11突变形式主要为5'端第557-558密码子缺失常见;外显子9突变均为插入串联重复.未检测到PDGFRa基因突变的病例.结论 NIH危险度分级和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与GIST患者的生存密切相关,基因突变检测对指导生物靶向治疗和预测其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增辉;秦岭;李荣;罗荣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复方中药含药血清对人A375黑素瘤细胞酪氨酸酶(TYR)活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A375黑素瘤细胞,采用多巴速率氧化法研究复方中药含药血清对TYR活性的影响.结果 低浓度(5%~10%)的Ⅰ方、Ⅱ方、Ⅲ方对酪氨酸酶活性无明显激活作用(P>0.05);高浓度(20%~30%)的Ⅰ方、Ⅲ方、Ⅵ方对TYR活性均有明显激活作用(P<0.05),以Ⅵ方作用显著,且与其它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TYR具有激活作用的中药组成复方并不一定对TYR有激活作用,具有祛风活血和补肾三重作用的Ⅵ方在促进TYR活性上优于祛风除湿Ⅰ方、养血活血Ⅱ方和滋补肝肾Ⅲ方.
作者:刘利利;杨柳;洪逊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轻微血糖升高对大陆地区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符合以下入选标准:①年龄大于18岁;②单胎、头胎、胎龄符合孕周;③于孕24~32周行50 g GCT试验,1 h PG≥7.8 mmol/L者于1周内行75 g OGTT试验,且OGTT试验在正常范围内(FBG<5.1 mmol/L、1 h<10.0 mmol/L、2 h<8.5 mmol/L).结果 共有527例符合入选标准,根据血糖水平高低将FBG、1 h BG、2h BG等各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相差一个标准差.随着FBG、1h BG、2h BG水平升高,大于胎龄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也随着增加;而胎儿宫腔内感染、先兆子痫、1min Apgar评分低及转儿科监护治疗的发生率并未达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升高.结论 对于轻微血糖升高的孕妇而言,大于胎龄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血糖阈值是4.6 mmol/L<FBG≤5.0 mmol/L、9.5 mmol/L<1 h BG≤9.9 mmol/L、8.0 mmol/L<2 h BG≤8.4 mmol/L,而需转新生儿监护治疗的血糖阈值是4.6 mmol/L<FBG≤5.0 mmol/L、9.5 mmol/L<1 h BG≤9.9 mmol/L.但这仍需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加以证实.
作者:潘燕飞;沈洁;韩亚娟;陈超凤;谢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带有血凝素(HA)标签的小鼠组蛋白变异体macroH2A1 (mH2A1)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人胚肾293T细胞中的表达定位情况.方法 提取内毒素休克的BALB/c小鼠肝脏组织的总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获得内毒素休克小鼠肝脏组织的cDNA,以cDNA为模板使用PCR方法扩增得到mH2A1编码序列,并将其酶切后连接至带有HA标记的载体pcDNA3-HA上;对阳性克隆进行酶切、PCR和测序鉴定.随后将重组质粒瞬时转染293T细胞,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表明pcDNA3-mH2A1-HA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正确;经转染实验发现,该质粒能够在293T细胞中表达,表达产物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中.结论 mH2A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mH2A1-HA的成功构建及明确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具体核定位,为进一步研究mH2A1作用细胞的信号通路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
作者:张菁;罗海华;王娟;卢康荣;姜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快速检测痢疾志贺菌,并对其特异性、灵敏度与传统PCR进行比较.方法 以痢疾志贺菌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paH)为靶序列,设计6条特异性引物(内引物、外引物和环引物各2条),优化LAMP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检测LAMP反应的灵敏度、特异性及模拟样品,同步与PCR进行比较.结果 LAMP法和PCR均能特异性地扩增出志贺菌靶DNA,而其他非志贺菌均未扩增出特有条带.检测细菌纯培养物和模拟食品的灵敏度LAMP法分别为5.3×101 cfu/ml、6.8× 101 cfu/ml,PCR法分别为5.3× 102 cfu/ml和6.8× 102 cfu/ml.结论 利用LAMP技术,可快速、灵敏、简便地检测痢疾志贺菌,与PCR方法比较,特异性强、操作简便、检测成本低、耗时短,有望发展成为快速检测痢疾志贺菌的有效手段.
作者:曾桂芬;龙北国;姜容;刘行超;廖韫婕;范宏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