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毅;曹丽琰
目的 确定2006-2010年闵行区蝇类季节消长的高峰日和高峰时段,了解蝇类季节消长规律.方法 采用圆形分布法统计分析闵行区2006-2010年蝇类密度监测数据.以圆形分布r值表示分布集中趋势.结果 2006-2010年共监测蝇388只,监测高月份为7、8、9月,分别为91、70、67只;2006-2010年蝇密度分别为0.18、0.43、0.44、0.86、0.48只/(笼·日);蝇类平均密度高峰日为7月21日,高峰时段为5月30日至9月11日.年平均r值为0.6706,经假设检验2006-2010年不同年份及年平均r值相应的P值均<0.01.结论 闵行区蝇类消长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作者:刘丽军;施文平;席韵;赵黎芳;申惠国;苏华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鼻腔接种BALB/c小鼠,动态观察小鼠每个时期主要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 将100μl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原液滴入经麻醉后BALB/c小鼠鼻腔,观察14 d,每天取材1次,固定、包埋、切片后HE染色观察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BALB/c小鼠后,产生一系列与禽流感病毒感染有关的动态病理改变:第1~2天(前驱期),肺轻微出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第3~7天(发作期),肺损伤逐渐严重,大量出血、炎性细胞浸润、严重水肿、淤血、肺泡实变塌陷或者气肿;第8~14天(恢复期),各种损伤逐渐减轻,出血渗出减少,水肿减轻,肺间质出现纤维化而趋于恢复正常.肝、肾、脑出现病理改变.结论 通过动态观察病理,弄清了禽流感病毒每个时期在BALB/c小鼠体内造成的病理损伤.
作者:刘忠华;王颖彦;谭文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宝安区健康人群破伤风、白喉、百日咳三种疫苗血清抗体水平,评价三种疫苗的免疫实施效果.方法 2011年随机抽取宝安区7个街道不同年龄段人群,采用试管凝集试验检测血清抗体水平.结果 破伤风、白喉、百日咳抗体保护率分别为98.33%,98.06%,98.33%,各年龄组人群均达到90%以上;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80.63、1∶80.48、1∶1 409.35,均以21~32岁组低;三种抗体保护率和GMT有随年龄增大而明显降低的趋势.结论 宝安区人群破伤风、白喉、百日咳免疫水平都较高,免疫屏障已经形成,短期内暴发流行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的可能性不大.
作者:张震文;茌静;雷蕾;郑晓晨;肖锦晖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蛋白尿临床诊治的效果,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 对131例肾移植术后蛋白尿患者行移植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根据不同病因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或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及改善微循环等相应临床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分别为(0.48±0.36) g/L、( 119.88±34.15) μmon/L、( 82.23 ±48.79) ml/min、(4.42± 1.77) mmon/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排斥反应、新发/复发性肾小球肾炎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的总有效率与无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根据移植肾穿刺结果,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或者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及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对肾移植术后蛋白尿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赵国志;刘阳;赖永通;陈志勇;郭雪坤;黄先恩;林民专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抑郁症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大学生罹患抑郁,易导致其药物滥用、学习困难、自杀等.本文通过检索、分析文献,探讨大学生抑郁状态影响因素研究状况.
作者:童毅;曹丽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以指导感染监测、孕期监测及防治.方法 以胚胎停育和自然流产者作为妊娠不良观察组(n=87),选取>28周分娩者作为对照组(n=342)进行CT和UU的检出率比较.结果 观察组病例的CT和UU检出率分别为41.38%和34.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82%和1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胚胎停育者的UU检出率(27.78%)略低于自然流产者(45.45%)(x2=2.8329,P=0.0923).妊娠不良结局的复发一致性检验kappa=0.8989.结论 CT和UU感染或为妊娠不良的重要原因,并存在个体反应的差异性和致病机制稳定性.
作者:蔡湘芬;方芸萍;刘静华;李泽荣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新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血清标志物高尔基体蛋白73( GP73)在HCC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确诊为HCC者40例为HCC组;肝炎患者及肝硬化患者120例为肝病组;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健康组.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三组血清GP73浓度;同时检测甲胎蛋白(AFP)及α-L-岩藻糖苷酶(AFU)作对比研究.结果 HCC组血清中GP73的表达水平为(399.17 ±264.43) ng/ml,显著高于肝病组的(105.12±67.79) ng/ml和健康组的( 66.51 ±46.2)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P73、AFP、AFU诊断HCC的敏感性分别为89.28%、62.5%和80.7%;特异性分别为87.1%、78.5%和68.7%,GP73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AFP和AFU.结论 GP73是继AFP、AFU之后另一个新的优秀的诊断HCC血清标志物,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唐富英;袁明生;刘金秀;李怡新;卢智旺;刘翠玲;陈忠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酮ⅡA预处理组,后两组进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30 min后再灌注120 min.期间全程监测心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实验结束后取心脏做TTC染色及HE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和组织学改变.结果 模型组大鼠心脏功能明显下降并发生心肌梗死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组在缺血30 min,再灌注30、60、120 min各时间点,左心室收缩末压、左室内压大上升及下降速率明显增高、心率基本恢复正常.组织学染色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组心肌梗死区面积降低、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丹参酮ⅡA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吴晓倩;何丽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大蒜对离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的杀灭作用,为预防卫氏并殖吸虫病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方法 采用人工消化法从平和华溪蟹中获取卫氏并殖吸虫囊蚴,设30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做3组平行实验,共90组,每组10个囊蚴,将囊蚴置于定量大蒜原汁中,在22~23℃下,分别作用不同时间,显微镜下观察囊蚴的活动情况.结果 大蒜原汁对卫氏并殖吸虫囊蚴作用1~8 min,囊蚴内后尾蚴活动增强;作用9~20 min,后尾蚴活动力降低.作用25 min,囊蚴开始死亡,死亡率为6 67%;作用30~100 min,120~140 min,囊蚴死亡率分别为41.33%和91.67%;作用180~210 min,囊蚴全部死亡,死亡率达100%.对照组囊蚴形态正常,至120 min后囊蚴活动力有所降低,但无死亡.结论 大蒜原汁对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具有刺激和轻度杀灭作用,但短时间内(20 min内)没有杀灭作用.
作者:倪李佳;刘洁;沈浩贤;陆予云;黄子然;何宇巍;吕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构成和影响因素,探讨有效降低脑卒中住院费用的方法.方法 2011年7-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佛山市中医院神经内科连续入院的新发脑卒中患者共735例,统计患者一般情况、脑卒中类型、合并症、并发症、付费方式,以及住院费用及其构成等,并分析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结果 新发脑卒中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11 448.3元,其中药物费占40.1%,仪器检查费占23.0%,诊疗费占15.5%,化验费占13.9%;诊疗费和护理费相对较低.脑卒中发生以老年男性多见,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和心房纤颤等增加脑卒中患者的住院费用.结论 新发脑卒中患者的住院费用结构仍不合理,药占比过高.控制住院时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男性做好一级预防,加强心房纤颤的防治、管理,能有效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周铨;吴燕飞;章成国;Jianwei Xuan;周静;Sue Zelt;李濛;刘冬生;黄雨诗;黄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一次性和二次性根管治疗后根管治疗期间急症(EIAE)的发生率及急性发作程度(FUI),评价应用塞来昔布的预防效果.方法 按纳入标准选取在湖南旺旺医院口腔科就诊的225例牙髓坏死并有根尖周X线透射阴影需行根管治疗的患牙,采用逐步后退法制备根管,随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塞来昔布组113例,根管预备后口服塞来昔布,其中55例行一次性根管治疗,58例行二次性根管治疗;安慰剂组112例,根管预备后口服外形和颜色一致的安慰剂,一次性根管治疗和二次性根管治疗各56例.记录两组患者根管治疗后l周内出现的症状.结果 一次性根管治疗组EIAE的发生率及FUI均值均明显高于二次性根管治疗组(P<0.05).塞来昔布组EIAE的发生率及FUI值分别为5.31%、(2.58±0.64),明显低于安慰剂组的13.39%、(4.08±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塞来昔布对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的EIAE发生率及FUI值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根管制备后预防性服用塞来昔布可显著降低EIAE的发生率、减轻术后疼痛及肿胀程度.
作者:张颖;黄绮凌;潘倩茹;黄世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其受体(TGFRβ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脑动静脉畸形(BAVM)易感及出血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BAVM患者外周血(n=53),健康对照人群来自体检中心(n=120).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IL-17A-197 G/A,TGFβ1-509 C/T及TGFRβ2-875 A/G基因的SNP特征,并做关联分析探讨以上基因SNP与BAVM易感及出血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BAVM组与对照组比较,IL-17A-197 G/A和TGFβ1-509 C/T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布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Rβ2-875 A/G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VM出血组IL-17A-197G/A的G/G基因型和TGFRβ2-875 A/G的G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未出血组(P<0.05).结论 TGFRβ2-875 A/G的G/G基因型可能是中国南方人群易感BAVM的危险因素,IL-17A-197 G/A的G/G基因型可能与BAVM易破裂出血风险有关.
作者:李雪松;江楠;郭少雷;梁丰;齐铁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与发病高危因素、临床特征、胎盘附着部位和剥离面积、母婴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于广东医学院附属西乡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经手术证实胎盘早剥的患者45例,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为观察组(n=18),未并发子宫胎盘卒中为对照组(n=27).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两组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胎盘附着部位和剥离面积及母儿结局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67%(83/12 376),其中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发生率为40% (18/45).两组子痫前期发生率及发病持续时间分别为28%(5/18)和15%(4/27)及6.4和4.2 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子宫张力高、宫体压痛、宫腔积血、胎死宫内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胎盘附着位于宫底宫角分别为13和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胎盘剥离面积超过1/3的分别有16和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产后出血、DIC、死胎的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早剥易并发子宫胎盘卒中,胎盘附着宫底宫角部发生早剥,或剥离面积超过1/3时易出现子宫胎盘卒中,其临床特征典型.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患者的母儿结局不良.
作者:郭海霞;钟柳英;王丽群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PD)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收集安康市中心医院MM患者16例,均给予PD方案为一线治疗:硼替佐米1.3 mg/m2,静脉注射,第1、4、8、11天;地塞米松20 mg/d,静脉滴注,第1~4,8~11天.每3周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至少接受1个疗程的治疗.采用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标准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接受1~6个疗程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其中完全缓解(CR)9例(56%),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1例(6%),部分缓解(PR)3例(19%),轻微反应(MR)2例(13%),疾病稳定(SD)1例(6%).可见初始疗效的中位时间为3(1~5)周.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其中便秘6例(38%),恶心、呕吐3例(19%);其次为血液学改变,血小板减少5例(31%);另外,周围神经病变6例(38%),乏力3例(19%);给予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 PD方案治疗初治MM患者疗效明确,不良反应较轻且大多可逆,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作者:王晓军;朱卫民;田培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肝细胞核因子-κB(NF-κB)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的作用,并探讨丹参注射液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16周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并用丹参注射液5 ml/(kg·d)进行干预治疗,观察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细胞核因子-κB表达及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 丹参治疗组血清ALT、AST分别为(87.6±13.4)、(160.7±32.5 )U/L,较模型组的(102.1±31.1)、(210.3±30.2) U/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肝组织出现重度脂肪变性,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及坏死,丹参治疗组肝组织炎症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丹参组炎症计分(4.85±0.39),模型组炎症记分(6.30±0.51)(P<0.05).丹参治疗组NF-κB表达为(1.77±1.07),较模型组的(5.63±1.45)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细胞核因子-κB表达增强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生密切相关,丹参注射液能抑制肝细胞核因子-κB表达而达到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目的.
作者:谭朝晖;胡红松;谢丽华;陈晓红;杨兵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乌司他丁减轻急性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肺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5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治疗组(C组);B、C组禁食lh后经口一次灌胃百草枯75 mg/kg制作PQ大鼠肺纤维化模型,A组经口一次性注入等量生理盐水;C组造模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1 000U/d,同时腹腔注射乌司他丁10万U,共14 d,A、B组给予0.2 ml/d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分别于造模后1、3、7、14、28 d测定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并取肺组织做HE染色.结果 与A组比较,B组血清TGF-β1第3天始明显升高(P<0.01),血清MMP-9于第7天逐渐上升(P<0.05),第28天明显升高(P<0.01);与B组各相同时间点比较,C组MMP-9水平下降,至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出现明显下降(P<0.01);而血清TGF-β1在第14天开始出现明显下降(P<0.01).B组于造模后早期即出现肺泡壁增厚,炎症细胞浸润明显,毛细血管充血、水肿等,14 d肉眼可见肺表面溃疡形成,镜下可见肺泡间隔成纤维母细胞、肌纤维细胞增生,肺泡塌陷;C组于14 d时镜下可见有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炎性细胞浸润较B组轻,肺纤维化程度也有所减轻.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乌司他丁可减少MMP-9的合成,从而减轻大鼠纤维化程度,其途径可能通过减少TGF-β1的合成.
作者:彭明;刘亚非;林一勤;肖章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的关系.方法 对江门市2 245名体检人群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和腹部B超检查,按是否合并脂肪肝分为脂肪肝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代谢指标的水平、异常率及个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脂肪肝与各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2 245名健康体检成人中MS和脂肪肝的检出率分别为15.55%和34.74%,脂肪肝组的体质指数、血压、甘油三酯(TG)、血糖、血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则低于对照组(P<0.01);脂肪肝组的肥胖、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和MS异常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脂肪肝组的代谢组分检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肥胖、血糖异常、高TG、低HDL-C、高血尿酸等为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江门市健康体检人群的MS和脂肪肝同为常见病,脂肪肝与多元代谢紊乱关系密切,应对并存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干预.
作者:钟毓瑜;王培燊;田有逢;余新立;冯玉珍;余冰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掌握输入性恶性疟发病态势和处置现状,探索防控对策.方法 收集2010年湖北省输人性恶性疟疫情、个案调查及疫点处置资料,对病例性别、年龄及职业分布,发病初诊及确诊时间进行计数统计与分析.结果 2010年全省报告输入性恶性疟28例,比2009年上升64.71%,死亡1例,发病高峰在7月.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在21~54岁,农民工占46.43%、工人占25.0%、工程技术人员占14.29%.输入初发11例,占39.29%,复发16例,占57.14%,健康带虫1例,占3.57%.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平均为3.22 d,至确诊时间平均为5.96 d.感染地为缅甸、印尼、马里等11个国家.结论 输入恶性疟呈逐年上升态势,患者多为出国务工人员,以农民工为主,患病后就医不及时,存在继发病例潜在威胁.应加强务工人员防疟知识宣传,提高医疗机构诊治能力,加强疫点控制.
作者:黄光全;胡乐群;李凯杰;林文;孙凌聪;张华勋;裴速建;董小蓉;刘井元;袁方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中小学校直饮水机卫生状况.方法 随机抽取42所学校作为调查对象,其中中学20所、小学22所,共设监测点54个.每个监测点分别采集管网分梢近端水、人机自来水、直饮水各1份水样.每份水样均检测浑浊度、臭和味、色度、肉眼可见物、pH值、挥发酚类、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耗氧量、锰、铅、三氯甲烷、砷、四氯化碳、亚硝酸盐等共15个项目.结果 检测管网分梢近端水、人机自来水、直饮水共162份水样,臭和味、色度、肉眼可见物、挥发酚类、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锰、铅、三氯甲烷、砷、四氯化碳等共11项全部合格,耗氧量、亚硝酸盐、pH值、浑浊度等4项均存在不合格的情况.结论 越秀区学校直饮水机总体情况良好,直饮水的主要不合格项目为耗氧量、亚硝酸盐、pH值和浑浊度,总合格率需进一步提高.
作者:郑绍珍;赖志胜;梁少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匹多莫德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口服活性的生物反应调节剂,既能促进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也能促进特异性免疫反应.临床上匹多莫德主要用于儿童复发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具有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等优点.本文就匹多莫德的免疫调节机制及其相关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莹;吕芳丽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