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深圳市宝安区健康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监测

张震文;茌静;雷蕾;郑晓晨;肖锦晖

关键词:人群抗体水平, 百日咳, 白喉, 破伤风
摘要:目的 了解宝安区健康人群破伤风、白喉、百日咳三种疫苗血清抗体水平,评价三种疫苗的免疫实施效果.方法 2011年随机抽取宝安区7个街道不同年龄段人群,采用试管凝集试验检测血清抗体水平.结果 破伤风、白喉、百日咳抗体保护率分别为98.33%,98.06%,98.33%,各年龄组人群均达到90%以上;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80.63、1∶80.48、1∶1 409.35,均以21~32岁组低;三种抗体保护率和GMT有随年龄增大而明显降低的趋势.结论 宝安区人群破伤风、白喉、百日咳免疫水平都较高,免疫屏障已经形成,短期内暴发流行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的可能性不大.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发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构成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构成和影响因素,探讨有效降低脑卒中住院费用的方法.方法 2011年7-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佛山市中医院神经内科连续入院的新发脑卒中患者共735例,统计患者一般情况、脑卒中类型、合并症、并发症、付费方式,以及住院费用及其构成等,并分析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结果 新发脑卒中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11 448.3元,其中药物费占40.1%,仪器检查费占23.0%,诊疗费占15.5%,化验费占13.9%;诊疗费和护理费相对较低.脑卒中发生以老年男性多见,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和心房纤颤等增加脑卒中患者的住院费用.结论 新发脑卒中患者的住院费用结构仍不合理,药占比过高.控制住院时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男性做好一级预防,加强心房纤颤的防治、管理,能有效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周铨;吴燕飞;章成国;Jianwei Xuan;周静;Sue Zelt;李濛;刘冬生;黄雨诗;黄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女性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妊娠不良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以指导感染监测、孕期监测及防治.方法 以胚胎停育和自然流产者作为妊娠不良观察组(n=87),选取>28周分娩者作为对照组(n=342)进行CT和UU的检出率比较.结果 观察组病例的CT和UU检出率分别为41.38%和34.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82%和1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胚胎停育者的UU检出率(27.78%)略低于自然流产者(45.45%)(x2=2.8329,P=0.0923).妊娠不良结局的复发一致性检验kappa=0.8989.结论 CT和UU感染或为妊娠不良的重要原因,并存在个体反应的差异性和致病机制稳定性.

    作者:蔡湘芬;方芸萍;刘静华;李泽荣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丹参注射液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细胞NF-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肝细胞核因子-κB(NF-κB)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的作用,并探讨丹参注射液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16周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并用丹参注射液5 ml/(kg·d)进行干预治疗,观察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细胞核因子-κB表达及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 丹参治疗组血清ALT、AST分别为(87.6±13.4)、(160.7±32.5 )U/L,较模型组的(102.1±31.1)、(210.3±30.2) U/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肝组织出现重度脂肪变性,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及坏死,丹参治疗组肝组织炎症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丹参组炎症计分(4.85±0.39),模型组炎症记分(6.30±0.51)(P<0.05).丹参治疗组NF-κB表达为(1.77±1.07),较模型组的(5.63±1.45)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细胞核因子-κB表达增强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生密切相关,丹参注射液能抑制肝细胞核因子-κB表达而达到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目的.

    作者:谭朝晖;胡红松;谢丽华;陈晓红;杨兵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肾移植患者术后蛋白尿的临床诊治效果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蛋白尿临床诊治的效果,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 对131例肾移植术后蛋白尿患者行移植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根据不同病因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或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及改善微循环等相应临床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分别为(0.48±0.36) g/L、( 119.88±34.15) μmon/L、( 82.23 ±48.79) ml/min、(4.42± 1.77) mmon/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排斥反应、新发/复发性肾小球肾炎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的总有效率与无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根据移植肾穿刺结果,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或者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及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对肾移植术后蛋白尿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赵国志;刘阳;赖永通;陈志勇;郭雪坤;黄先恩;林民专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特异结合新甲型H1N1病毒scFv分子的研究

    目的 从人源化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到能高亲和性、特异结合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单链抗体,为分析H1N1病毒抗原中和表位的活性位点和人源化治疗单抗奠定基础.方法 将细胞培养的新型H1N1病毒毒株,经超速离心浓缩纯化后,获得纯的新甲型H1N1病毒,以新甲型HIN1病毒为靶蛋白,以亲和结合为原理,筛选噬菌体scFv抗体文库,经过3轮筛选富集后,随机挑选了96个噬菌体克隆扩增培养,ELISA法挑选能特异性、高亲和性结合目的蛋白的噬菌体克隆.结果 经过3轮富集性的亲和筛选,分别从96个噬菌体克隆中挑选到了4株能特异结合新甲型H1N1病毒,而不结合季节性H1N1病毒的单链抗体分子,且PCR扩增都得到了长为368、527和935 bp的轻链、重链和轻链-连接片段-重链的基因片段.结论 从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到的特异结合新甲型H1N1病毒的单链抗体片段,可为进一步研发新甲流的H1N1快速筛选试剂和人源性治疗抗体奠定基础,也可为鉴定新甲型H1N1病毒中的抗原决定簇提供结构信息.

    作者:吴锦银;武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肝螺杆菌脂多糖提取及纯化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肝螺杆菌脂多糖(LPS)提取与纯化方法.方法 采用脂多糖提取试剂盒提取肝螺杆菌LPS,并用DNase I和RNase酶除去DNA和RNA,纯化LPS.三次测定LPS中糖、蛋白质及核酸的含量,并用SDS-PAGE电泳银染方法分析LPS纯度.结果 肝螺杆菌为形态细小、Giemsa's染色阴性的不规则螺旋型杆菌.纯化的LPS平均产率为0.202%,平均蛋白质含量为0.365 g/L,平均核酸含量为0.413 mg/L,三者结果的稳定性好,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LPS提取物与标准品比较,主要条带清晰,位置相同.结论 建立了一种有效提取肝螺杆菌LPS的方法,该方法简便可行、提取物纯度高,核酸及蛋白质含量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秋雄;张莉滟;单志新;肖定璋;朱杰宁;陈小苹;陈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转座子tnpU基因在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中的分布情况

    目的 研究转座子tnpU基因和β-内酰胺酶在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用纸片扩散初筛试验、扩散确证试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检查,头孢西丁三维试验进行AmpC β-内酰胺酶的表型检查,纸片协同试验筛选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菌株;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转座子tnpU基因,并进行DNA测序;用MIC药敏法分析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转座子tnpU的总检出率为25.5%,在各菌种的检出率分别为大肠埃希菌占6.3%(3株)、肺炎克雷伯菌占8.3%(1株)、鲍曼不动杆菌占33.3%(20株)、铜绿假单胞菌占43.2%(16株);β-内酰胺酶表型检测中,ESBLs的检出率高,转座子tnpU基因阳性的菌株大多数β-内酰胺酶表型为阳性;转座子tnpU基因阳性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转座子阴性菌株(P<0.05).结论 转座子tnpU基因在非发酵菌中的分布较广泛,可能在多重耐药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卢慧敏;余琳;徐韫健;李宁;张丽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高通量筛选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研究

    目的 利用高通量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筛选与肿瘤转移相关的人类功能基因.方法 利用与肿瘤转移相关的重要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将含有VEGF反应序列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VEGF-LUC)质粒与409个待筛人类功能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共转染Hela细胞以筛选影响VEGF-LUC表达的人类功能基因,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在蛋白质水平验证初筛阳性的基因对细胞内VEGF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染色质重塑蛋白4A (CHMP4A)明显增强VEGF-LUC相对萤光素酶值(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CHMP4A明显增强Hela细胞内VEGF的表达.结论 初步筛选到一个可能通过影响VEGF活性增强肿瘤侵袭性的基因CHMP4A.

    作者:董云巧;陈创奇;史哲;黄翠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丹参酮ⅡA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酮ⅡA预处理组,后两组进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30 min后再灌注120 min.期间全程监测心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实验结束后取心脏做TTC染色及HE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和组织学改变.结果 模型组大鼠心脏功能明显下降并发生心肌梗死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组在缺血30 min,再灌注30、60、120 min各时间点,左心室收缩末压、左室内压大上升及下降速率明显增高、心率基本恢复正常.组织学染色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组心肌梗死区面积降低、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丹参酮ⅡA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吴晓倩;何丽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深圳市宝安区健康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监测

    目的 了解宝安区健康人群破伤风、白喉、百日咳三种疫苗血清抗体水平,评价三种疫苗的免疫实施效果.方法 2011年随机抽取宝安区7个街道不同年龄段人群,采用试管凝集试验检测血清抗体水平.结果 破伤风、白喉、百日咳抗体保护率分别为98.33%,98.06%,98.33%,各年龄组人群均达到90%以上;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80.63、1∶80.48、1∶1 409.35,均以21~32岁组低;三种抗体保护率和GMT有随年龄增大而明显降低的趋势.结论 宝安区人群破伤风、白喉、百日咳免疫水平都较高,免疫屏障已经形成,短期内暴发流行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的可能性不大.

    作者:张震文;茌静;雷蕾;郑晓晨;肖锦晖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我国大学生抑郁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抑郁症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大学生罹患抑郁,易导致其药物滥用、学习困难、自杀等.本文通过检索、分析文献,探讨大学生抑郁状态影响因素研究状况.

    作者:童毅;曹丽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三种基因SNP与BAVM易感及出血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其受体(TGFRβ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脑动静脉畸形(BAVM)易感及出血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BAVM患者外周血(n=53),健康对照人群来自体检中心(n=120).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IL-17A-197 G/A,TGFβ1-509 C/T及TGFRβ2-875 A/G基因的SNP特征,并做关联分析探讨以上基因SNP与BAVM易感及出血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BAVM组与对照组比较,IL-17A-197 G/A和TGFβ1-509 C/T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布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Rβ2-875 A/G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VM出血组IL-17A-197G/A的G/G基因型和TGFRβ2-875 A/G的G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未出血组(P<0.05).结论 TGFRβ2-875 A/G的G/G基因型可能是中国南方人群易感BAVM的危险因素,IL-17A-197 G/A的G/G基因型可能与BAVM易破裂出血风险有关.

    作者:李雪松;江楠;郭少雷;梁丰;齐铁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吲哚-3-甲醇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吲哚-3-甲醇(13C)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的I3C(100、150、200、250、300、350 μmol/L)处理细胞48 h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采用WST-1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Hoehest33258染色、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结果 I3C能够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处理浓度在250 μmol/L以下时,细胞生长变慢;处理浓度达到300μmol/L时,大量细胞凋亡.I3C浓度高于200 μmol/L时CytC、Cleaved caspase-9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且随着I3C浓度的增加三种蛋白的表达也明显增加.结论 I3C在体外实验条件下可抑制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

    作者:刘远;蒋力云;李文学;朱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医院和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为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更好地控制MRSA引起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不同种类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医院获得性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HA-MSSA)对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社区获得性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CA-MSSA) (P<0.05);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HA-MRSA)对头孢唑啉、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利福平的耐药率显著高于CA-MSSA和HA- MSSA( P<0.05);HA- MRSA多重耐药菌株所占的比率为90.4%,显著高于CA-MSSA的20.0%和HA-MSSA的3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情况较严重,CA-MSSA和HA-MSSA药物敏感性明显高HA-MRSA,HA-MRSA呈现多重耐药性.

    作者:孟玮;纪冰;王爱玲;刘永云;安新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孕妇应用硫酸镁对早产儿生长及预后的合理性评价

    目的 调查在孕妇应用硫酸镁和早产儿发生大脑性瘫痪及死亡等的关联,评价产前应用硫酸镁对早产儿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检索有关产前使用硫酸镁与早产儿发生大脑性瘫痪及死亡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文献9篇,共3 800个研究例数,其中有5项研究是对孕妇应用硫酸镁有无导致早产儿发生死亡进行病例对照分析,4项研究对孕妇应用硫酸镁有无导致早产儿发生大脑性瘫痪进行病例对照分析.通过Meta分析,发现产前使用硫酸镁可以降低早产儿发生死亡的概率(OR:0.75; 95%Cl:0.59-0.95),而与早产儿发生大脑性瘫痪则无相关(OR:0.79; 95%CI:0.60-1.04).结论 研究提示产前应用硫酸镁对早产儿发生死亡的几率有降低作用.

    作者:张蕴芳;汪丽萍;陈光福;王波;王雪飞;王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呼吸道合胞病毒NS1基因原核表达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目的:原核表达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非结构NS1蛋白,并对其免疫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PCR技术获得NS1基因,将其插入pET41a(+)载体上,导人大肠杆菌后诱导表达;利用GST亲和层析柱对诱导表达的NS1蛋白进行纯化,免疫动物制备抗体,Western blot法鉴定抗体的特异性.结果 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和DNA序列测序完全正确,经IPTG诱导后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得到高效表达,表达产物经超声破碎和GST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重组蛋白,分子量约42 000 Mr,以抗NS1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为一抗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只有RSV感染细胞的样品在15 000 Mr处有特异性带显示,其他病毒感染的细胞和阴性对照没有相应条带.结论 NS1基因得到高效表达,免疫制备得到的抗体与RSV感染细胞有特异性反应,与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细胞无交叉免疫反应.

    作者:刘昆;陈俏连;伍时冠;潘思华;李海涛;杨子峰;关文达;秦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Th17细胞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的研究进展

    Th17细胞是新近研究发现的一类CD4+T细胞亚群,多方面研究表明其与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促炎症反应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也有大量研究表明Th17与Th2、Th1及Treg细胞共同参与哮喘发病,Th17/IL-17不仅介导哮喘中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也调节嗜酸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性等炎症,与特应性体质的发生、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黏液的分泌均密切相关.本文就Th17细胞在支气管哮喘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文丹丹;王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登革热病毒多重荧光PCR检测及基因分型方法的研究

    目的 建立一种登革热病毒双靶基因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用于登革热病毒的实验室诊断和基因分型.方法 选取登革热病毒Ⅰ-Ⅳ型病毒保守区设计型特异性引物探针和通用型引物探针,评估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的特异性、重复性和检测限;并对20份阳性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20个登革热阳性核酸标本在通用型检测全部为阳性,特异性型别检测发现登革热病毒Ⅰ型10例、登革热病毒Ⅱ型3例、登革热病毒Ⅲ型3例、登革热病毒Ⅳ型4例;20名正常无症状人群标本提取的核酸和HIV、HCV和HEV通用型和特异性型别检测全部为阴性.梯度检测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对登革热Ⅰ-Ⅳ型病毒检测低检测限达103 copies/ml.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登革热病毒双靶基因多重荧光PCR检测及分型方法具有特异性好、重复性好、快速易操作等优点,可用于登革热病毒的快速检测和基因分型鉴定.

    作者:王佃鹏;朱玉兰;刘胜牙;董瑞玲;甄胜西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PD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PD)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收集安康市中心医院MM患者16例,均给予PD方案为一线治疗:硼替佐米1.3 mg/m2,静脉注射,第1、4、8、11天;地塞米松20 mg/d,静脉滴注,第1~4,8~11天.每3周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至少接受1个疗程的治疗.采用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标准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接受1~6个疗程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其中完全缓解(CR)9例(56%),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1例(6%),部分缓解(PR)3例(19%),轻微反应(MR)2例(13%),疾病稳定(SD)1例(6%).可见初始疗效的中位时间为3(1~5)周.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其中便秘6例(38%),恶心、呕吐3例(19%);其次为血液学改变,血小板减少5例(31%);另外,周围神经病变6例(38%),乏力3例(19%);给予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 PD方案治疗初治MM患者疗效明确,不良反应较轻且大多可逆,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作者:王晓军;朱卫民;田培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塞来昔布预防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临床评价

    目的 比较一次性和二次性根管治疗后根管治疗期间急症(EIAE)的发生率及急性发作程度(FUI),评价应用塞来昔布的预防效果.方法 按纳入标准选取在湖南旺旺医院口腔科就诊的225例牙髓坏死并有根尖周X线透射阴影需行根管治疗的患牙,采用逐步后退法制备根管,随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塞来昔布组113例,根管预备后口服塞来昔布,其中55例行一次性根管治疗,58例行二次性根管治疗;安慰剂组112例,根管预备后口服外形和颜色一致的安慰剂,一次性根管治疗和二次性根管治疗各56例.记录两组患者根管治疗后l周内出现的症状.结果 一次性根管治疗组EIAE的发生率及FUI均值均明显高于二次性根管治疗组(P<0.05).塞来昔布组EIAE的发生率及FUI值分别为5.31%、(2.58±0.64),明显低于安慰剂组的13.39%、(4.08±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塞来昔布对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的EIAE发生率及FUI值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根管制备后预防性服用塞来昔布可显著降低EIAE的发生率、减轻术后疼痛及肿胀程度.

    作者:张颖;黄绮凌;潘倩茹;黄世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