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耀明;卢展鹏;张巧利
目的 对来宾市HIV-1感染者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为来宾市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流行病学方法 与分子生物学方法 相结合,对来宾市HIV株进行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总结其传播途径,分析流行毒株特点及各个流行毒株间的关系.结果 来宾市HIV感染者以性传播为主,流行毒株存在B、01-AE、CRF-BC 3种亚型,其中以CRF-BC流行毒株为主.结论 来宾市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HIV-1感染者中以流行重组型亚型CRF-BC为主,应加强对HIV-1毒株亚型变异的监测,积极进行行为干预,及时制定新的防治策略.
作者:周方;骆安德;蒋就喜;陶田秀;黄甲清;胡婷停;李赫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制备重组人源细胞珠蛋白(recombinant human Cytoglobin,rhCygb)单克隆抗体,并建立检测该蛋白双抗体夹心ELISA法,为下一步研究rhCygb药代动力学做准备.方法 用纯化的rhCygb免疫BALB/c小鼠,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法获得抗rhCygb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间接ELISA法筛选制备单克隆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法.结果 筛选获取了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抗原表位相加法实验获得5株表位不同的细胞株,Westem-blotting验证能与rhCygb特异性结合,间接ELISA法验证其不与本实验室制备的其它PET28a-BL21蛋白及BL21裂解液发生交叉反应.本方法 灵敏度为1.25ng/ml,在浓度为10~1250 ng/ml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性达0.9931,实验内和实验间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6.2%和10.92%.结论 成功建立了灵敏度好、特异性高的双抗体夹心法,为下一步研究rhCygb药代动力学奠定了基础.
作者:汤金萍;魏威;王萍;李珍;李莹;董文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随着艾滋病感染患者的不断增多,艾滋病检测技术的发展在防止艾滋病的大规模流行以及在艾滋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引起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检测方法,重点说明了各种检测方法 的原理、特异性、可靠性及该方法 的临床实用性.目前艾滋病检测技术正向着开发简易、快速、可靠的方法 的方向发展,以适应艾滋病的大规模筛查和尽量早期诊断治疗的需要.
作者:张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铁线虫(Gordiacea von siebold)又名发形蛇(hairsnake),为铁线虫纲(Gordicea )蠕虫的总称.此纲有两科,Gordea科与Chordodea科.人体感染的病例多属Chordodidae科,已达20多种.
作者:杨艳;周潜涛;武卫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鉴定OCI-Ly1,OCI-Ly8,OCI-Ly10 3株弥漫大B细胞(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I.BCL),并进行分子亚类分型及临床病理相关分析.方法 采用细胞块切片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运用CD3,CD20,CD10、Bcl-6、MUM-1抗体进行免疫标记确定其分子亚类;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活力.结果 OCI-Ly1和OCI-Ly8细胞形态以中心母细胞为主,OCI-Ly10以免疫母细胞为主.3株细胞CD20和CD10均弥漫阳性,CD3阴性.OCI-Ly1个别细胞Bcl-6阳性,MUM-1阴性;OCI-Ly8细胞Bcl-6、MUM-1均阴性;OCI-Ly10个别细胞Bcl-6阳性,MUM-1散在或簇状阳性,CD10和MUM-1的表达具有互补现象,在36例DLBCL临床病理标本中发现有7例(19%)CD10和MUM-1表达互补.OCI-Ly10增殖能力显著高于OCI-Ly1、OCI-Ly8(P<0.001).结论 ;OCI-Ly1和OCI-Ly8属于GCB型,OCI-Ly10属于NC型(non-classfied ); OCI-Ly10细胞系及组织标本CD10和MUM-1的表达互补现象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志强;吴自勍;黎相照;杨建芳;黄学平;李锋;周新华;赵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初步观察慢性肾小球肾炎肾阴虚证患者血浆蛋自质组的变化与表达差异,为进一步探讨肾阴虚证的发生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双向凝胶电泳(2-DE)技术分离慢性肾小球肾炎肾阴虚证患者、肾阳虚证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浆总蛋白,银染显色;PDQest软件对凝胶图像进行定性定量差异表达分析;从中选取差异表达蛋白质斑点,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 )分析,获取肽质量指纹图谱(PMF);通过Mscot-Wizard软件进行数据库搜索,鉴定蛋白质.结果 与正常人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肾阳虚证患者相比,在慢性肾小球肾炎肾阴虚证患者血浆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图谱中绝对高表达的蛋白质斑点有80个,绝对低表达的蛋白质斑点有42个;定性差异表达分析发现,在慢性肾小球肾炎肾阴虚证患者血浆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图谱中特异出现的蛋白质斑点有2个,缺失的蛋白质斑点有13个.结论 同病异证患者血浆中存在差异表达蛋白质,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有望对中医证候的发生机制进行阐释.
作者:孙晓敏;谭为;罗仁;赵晓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测量尿毒症腹膜透析(PD)患者、尿毒症非腹膜透析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肠系膜上动脉(SMA)血流动力学参数,观察PD后尿毒症患者SMA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尿毒症(50例,其中PD 25例、非PD患者25例)及健康对照者(25例))SMA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3组间管径(D)和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毒症PD组舒张末期流速(EDV)、时间平均流速(TAV)、血流量(Q)均较对照组及尿毒症非PD组明显增高(P<0.05),而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尿毒症非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尿毒症非PD组间上述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毒症PD组RI,PI与PD时间呈负相关关系(r=-0.72,P<0.05;r=-0.51,P<0.05).尿毒症患者C-反应蛋白、甘油三酯、脂蛋白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有效无创地检测尿毒症PD患者SMA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从而可能间接了解PD对腹膜功能的影响.
作者:过新民;马文斌;陈辉;钟小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玛希隆大学是泰国古老、著名的大学之一.在医学、公共卫生和自然科学领域享有盛誉.我们对玛希隆大学热带医学医疗、教学和科研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考察,本文介绍了该校热带医学教学科研的经验和值得借鉴的管理体系.
作者:宝福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采用组织块培养技术探索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 以成年SPF级Sprague-Dawley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取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并与C2C 12成肌细胞进行比较,对两种细胞进行形态学研究及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两种细胞a-actin蛋白和Desmin蛋白的表达及分布,从而对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通过组织块培养法获取的细胞增殖旺盛,分化良好.免疫细胞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 显示,a-actin蛋白和Desmin蛋白在两种细胞胞浆中均有分布.结论 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取的骨骼肌卫星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与分化能力,用此种方法 可培养出高纯度的骨骼肌卫星细胞.
作者:陈思凡;李文学;陈建玲;杨光宇;刘华章;朱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安神方抗抑郁作用的机制.方法 以慢性中等强度应激刺激建立大鼠抑郁模型,用强迫游泳试验进行行为学评分,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方法 检测大鼠脑干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观察模型大鼠给药前后的变化.结果 抑郁模型大鼠第7天与第28天水中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分别为(133.4土24.0)s、(179.7土35.3) s,正常组则为(127.9土31.3)s、(131.8土29.3)s,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脑干内5-HT、NE含量显著降低,模型组为(0.093±0.031) ng/mg、(0.146土0.038) ng/mg,正常组为(0.160土0.023) ng/mg、(0.237士0.049) ng/mg (P<0.05);安神方高剂量组第7天与第28天水中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分别为(121.5±27.8)s、(145.1土24.2)s,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大鼠脑干内5-HT、NE含量分别为(0.151士0.021)ng/mg、(0.208土0.057)ng/mg,较正常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 安神方具有抗抑郁作用,对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是其疗效机制之一.
作者:葛鑫宇;陈宝田;于林;伍志勇;白方会;邱爱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香港海鸥形菌(LH)对理化生因子的抵抗力.方法 用紫外线、高温、干燥、pH、常用多种化学消毒剂及部分抗菌药物处理两株分离于病人的香港海鸥形菌,定量观察其生长情况.结果 温度≥56℃即可灭活香港海鸥形菌;紫外线照射30s杀灭率>90%,照射20 min可完全灭菌;菌株在pH>8.5或<5.0条件下不能存活,适生存pH范围为5.5~8.5;在3%以上盐浓度的肉汤中不生长;对化学消毒剂和干燥较敏感,除对2%碳酸氢钠、2%来苏儿、0.1%迭氮钠和70%乙醇有一定耐受力外,其余消毒剂均可在30 s内杀灭该菌;香港海鸥形菌在自然干燥后15 min即全部死亡;在18种常见抗菌药物中,仅对头孢噻吩、头孢呱酮、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克林霉素耐药,其余均敏感.结论 香港海鸥形菌对多数理化生因子抵抗力较弱,常用的消毒剂能够有效杀灭LH.
作者:张欧;陈清;朱江峰;贾宇静;冯嘉丽;陈冰;胡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制备人微小RNA-16(miR-16)重组腺病毒,研究其在人骨髓间充质于细胞(hMSCS)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6(CDK6)表达的影响.方法 从人基因组DNA中扩增miR-16前体的DNA,定向插人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rack-CMV.将经Pme I线性化的重组穿梭载体pAdTrack-CMV-miR-16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 I共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BJ5183,在细菌内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rAdTrack-miR-16.将经Pac I线性化的rAdTrack-miR-16在人胚肾293细胞(HEK293 )中包装并扩增出miR-16的重组腺病毒rAd-miR-16.将重组腺病毒感染hMSCs,分别检测miR-16前体和miR-16靶基因CDK6的表达.结果 pAdTrack-CMV-miR-16构建正确,在HEK293细胞中成功包装并扩增出重组腺病毒rAd-miR-16.rAd-miR-16感染的hMSCs中miR-16前体水平显著升高(P<0.05),CDK6mRNA的表达降低不明显,CDK6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成功制备了表达人miR-16的重组腺病毒,并能有效介导 miR-16在hMSCs中的表达,为进行miR-16的功能研究创造了条件.
作者:刘居理;林秋雄;邓春玉;朱杰宁;麦丽萍;余细勇;单志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汕头地区ICU和非ICU医院感染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的基因型特征.方法 收集汕头地区两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这些菌株的耐药性和基因型进行分析.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法对多重耐药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电泳结果 用Bionumerics V4.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分离到132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45株分离自ICU,87株来自非ICU病房.132株菌株中,有46株多重耐药菌(耐三种抗菌素或以上).对46株多重耐药菌(25株来自ICU,21株来自非ICU病房)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 显示来自ICU病房的25株菌株具有较高程度的同源性,而来自非ICU病房的菌株则具有明显的基因多态性.结论 交叉感染是ICU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
作者:陈宏标;廖如燕;柯碧霞;柯昌文;肖建鹏;马丽珍;陈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整合子I和ISCR1的分布情况及其基因型.方法 分离临床85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用WHONET5.4分析菌株药敏情况,采用ERIC-PCR方法 进行基因分型.采用PCR检测整合酶I、整合子I、ISCR1以及ISCR1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氨曲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高度耐药,整合子I阳性菌株和整合子I阴性菌株对复方新诺明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2株整合酶阳性,11株整合子I阳性,2株ISCRI和ISCRI携带的耐药基因阳性,ERIC-PCR分为75个基因型.结论 整合子I在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中介导复方新诺明耐药性方面有重要作用,ERIC-PCR是研究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假单胞基因分型的有效方法 之一.
作者:吴奎海;孙静静;陈清;俞守义;王前;芮勇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临床确诊为HIE患儿的所得资料.将96例患儿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常规核磁检查,B组采用扩散加权成像技术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 在HIE诊断中的影像学特点,并随访患儿的预后.结果 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检出影像学变化21例,随访预后不良7例,B组检出影像学变化32例,随访预后不良19例;B组HIE患儿的预后评估价值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扩散加权成像可充分反映HIE患儿的病理变化和脑损害,对评估HIE患儿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有利于临床及早采取干预治疗措施.
作者:崔云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实验小鼠鼠诺如病毒(murine norovirus,MNV)的携带情况及其基因特征.方法 在广州某实验动物中心抽取两个种系的实验小鼠,采集其粪便标本,应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方法 检测粪便标本的MNV ORF2特异性基因(547bp,MNV nt 5104-5650).对阳性PCR产物进行测序并以测序结果 构建基因进化树分析.结果 共采集实验小鼠粪便标本20份,粪便来源的小鼠外表健康、活泼、进食正常,没有腹泻现象.MNV的阳性率为30.0%(6/20),阳性实验小鼠种类包括昆明小鼠(3/13)和NIH小鼠(3/7).本研究检测的6个MNVs在进化树上独立一小分支,与参考株MNV 2、3、4为相近;核酸序列比较发现6个MNVs核酸序列的同源性高,为98.3%~99.8%.结论 该实验动物中心的小鼠存在较高的MNV携带状况,并可能在饲养设施内传播,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实验小鼠携带MNV的生物学意义.
作者:肖建鹏;马莉珍;刘姗;周军华;陈志永;陈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AEG-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检测60例正常大肠粘膜、22例大肠腺瘤和60例大肠腺癌中AEG-1的表达.结果 大肠腺癌和腺瘤中AEG-1的阳性率分别为91.7%和90.9%,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粘膜组织的23.3%,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大肠腺癌的中度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分别为31.7%和60%,而大肠腺瘤分别为63.6%和27.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对大肠腺癌中AEG-1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明,AEG-1表达强度与肿瘤T、N分期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AEG-1在大肠癌和大肠腺瘤中表达增强,在大肠腺瘤恶变、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诊断大肠癌新的生物标记物.
作者:罗何三;董忠谊;邹金金;曾钦;吴德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的表达情况及其在高血压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四色荧光标记技术检测29例高血压病(HT)患者(实验组)及31例非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的比例及数量,评价组间差异,并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与血压(blood pressure,BP)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病(HT)患者与血压正常患者相比,外周血中髓样树突状细胞(mDC)比例[(7.917土4.296)‰比(8.18士5.669)‰]及绝对数[(6.971士2.115)x10(7)/L比(7.123土5.387)×10(7)/L]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比例[(1.239士0.669)‰比(1.897±0.859) ‰]及绝对数[(1.794土2.244)×10(7)/L比(2.819土4.997) ×10(7)/L]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患者的外周pDC数量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成呈正相关关系(r=0.424及0.487,P<0.05),pDC比例与SBP、DBP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中存在着炎症反应和免疫活化,树突状细胞可能在该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华经海;傅强;李志梁;刘亚杰;靳文;陶丹萍;曹龙兴;刘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紧张型头痛与中医风湿头痛的对等关系.方法 从理论和临床两个方面论证:①理论研究:734例头痛患者的中医舌脉调查及138例TTH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②临床研究:随机选取2007年3月至2010年10月在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科头痛专科门诊就诊的TTH患者138例,将此138名患者随机分为头痛新1号组、羌活胜湿汤组、盐酸乙哌立松片组各46例,分别给予头痛新1号方、羌活胜湿汤方、盐酸乙哌立松片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 734例头痛患者,按8型分证,仅舌脉而论,573例为舌质暗红或者红,苔薄白,脉缓或弦缓;138例TTH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如下:风湿头痛101例(73.18%),风湿兼血瘀头痛26例(18.84%),风湿兼肝阳上亢头痛11例(7.98%).临床治疗:头痛新1号组总有效率为93.4%,羌活胜湿汤组总有效率为76.0%,西药组为65.3%,头痛新1号组疗效明显优于两对照组.结论 中医头痛的分型是症状学诊断与中医的舌脉没有明显相关性,TTH属于中医的风湿头痛范畴,TTH的两个亚型分别对应于风湿兼血瘀头痛、风湿兼肝阳上亢头痛,临床上也进一步论证TTH的中医治疗当以祛风、活血、除湿立法,兼以养肝、平肝、安神之法疗效更佳.
作者:伍志勇;陈宝田;聂玲辉;许慧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多重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在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就诊且有病理确诊的332例女性患者(实验组)及100例正常妇女(对照组)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比较不同宫颈病变类型与HPV多重感染的关系.结果 332例宫颈病变中HPV感染率为78.61%(261/332),多重感染率为58.13%(168/289),其中以二重感染为主,常见的二重感染类型为HPV16,58及HPV52,58,以HPV16型感染多见;多重HPV感染比例随病变级别增加逐渐上升,由对照组的17.86%升高到宫颈鳞癌组的100%,各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发生有关,可作为宫颈病变早诊早治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阮建波;康东平;陈冬萍;梁艳芳;吴秋良;毛玲芝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