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10和IL-18的检测及意义

吴瑾滨;周厚清;李卓成;徐磊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IL-10, IL-18, 疾病活动性, SLE疾病活动性指数
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L-10和IL-18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104例SLE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IL-10和IL-18的水平,其中SLE患者根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标准分为活动组(56例)和缓解组(48例),比较各组结果的差异,并分析SLEDAI与IL-10和IL-18的相关性.结果 SLE组IL-10和IL-18水平分别为(18.25±3.66)、(582.61±65.2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2±2.36)、(186.24±60.3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活动组IL-10和IL-18水平分别为(25.98±4.75)、(683.72±62.48)pg/ml,高于缓解组的(14.67±3.21)、(493.51±69.17)pg/ml,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患者血清IL-10和IL-18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10和IL-18在SLE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许昌市2002-2010年吸毒哨点艾滋病性病监测情况

    目的 了解许昌市吸毒人员的高危行为和艾滋病及性病的感染状况,为制定艾滋病性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对监测期间新人所的吸毒人员进行行为学调查和艾滋病、梅毒、丙肝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口吸毒者及注射吸毒者分别占吸毒人员总数的93.2%和6.80%;该吸毒人群中HIV抗体阳性率为0.41%,梅毒感染率为1.04%.结论 许昌市吸毒人员艾滋病、性病感染危险因素广泛存在,应加强针对该人群的高危行为干预.

    作者:阎亚林;赵淑娟;余艳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广州市越秀区2008-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

    目的 探讨广州市越秀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获得的越秀区手足口病病例资料.结果 广州市越秀区2008-2009年共发生手足口病1 331例,2008年发病率为3.96/万,2009年发病率为7.50/万,2009年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X2=125.7,P<0.001).男女比为1.61:1,2~4岁组儿童发病率高,4-6月为发病高峰,流动人口密集的地区发病率较高,流行期间易在托幼机构中引起暴发.2008年及2009年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为61例和120例,分别占总报告例数的12.71%和13.78%,其中2008年EV71占优势,2009年则是CoxA16占优势.结论 手足口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年龄和时间差异,掌握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将有助于更好地开展预防和控制工作.

    作者:湛柳华;周文;罗晓风;肖晓玲;周德谦;曾维斌;顾哲青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一种新型慢病毒载体制备体系的改进

    目的 完善已初步建立的以痘病毒为辅助病毒的慢病毒载体(LV)瞬时制备体系.方法 通过同源重组质粒pZIPPY-NEO/GUS,将vTF7-3痘病毒D13L基因的ORF通过同源重组被新霉素基因(neo)以及可视性筛选基因(GuS)替代,制备D13L缺陷性痘病毒(vTF7-3-ΔD13L).结果 经RT-PCR鉴定,D13L基因被完全敲除.制备体系中将vTF7-3-ΔD13L代替vTF7-3后,制备体系培养上清经RT-PCR、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到慢病毒载体特异性RNA序列以及特征性p24蛋白的存在,提示系统可以正常制备出慢病毒载体颗粒,并进一步评价了慢病毒载体的感染性.此外,对此系统的动力学特征也进行了初步分析.结论 vTF7-3-ΔD 13L制备成功,通过此系统可制备出没有复制性痘病毒污染的慢病毒载体,本研究为该系统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客观基础.

    作者:马强;舒文;李明;吴英松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HVEM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单纯疱疹病毒侵入介体(sHVEM)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夹心ELISA法检测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48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sHVEM水平.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HVEM水平为(81.2±22.8) μg/L,正常人血清sHVEM为(39.9±22.3)μ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HVEM与甲胎蛋白(AFP)呈正相关(r=0.513,P<0.05);Ⅲ/Ⅳ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HVEM水平为( 102.1±55.8) μg/L,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58.5士30.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HVEM水平为(74.8±27.4) μg/L,显著低于术前(98.7±38.5)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高水平的sHVEM与临床分期、治疗情况及其他肿瘤标志物相关,提示sHVEM可能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sHVEM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疗效评估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胡国艳;刘伟;郑淑华;吕晶;王小梅;曾今诚;刘学军;徐军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ACEI/ARB对AF患者血浆BNP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心房颤动(A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心功能1~4级AF患者126例,采用干性免疫法测定患者AF发作时血浆BNP浓度,将患者分为使用ACEL/ARB组(62例)和未使用ACEI/ARB组(64例),比较分析两组血浆BNP浓度的差异.结果 使用ACEI/ARB组患者AF发作时血浆BNP水平为(242.31±182.15)pg/ml,明显低于未使用ACEI/ARB组的(453.84±365.57)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I/ARB对AF患者血浆BNP水平有一定的影响,提示ACEI/ARB可能干扰临床医生根据BNP水平变化对AF、心衰等情况作出评估.

    作者:周炯峰;陈怡粤;宋志红;李晔晔;刘德红;杨俊芬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胱抑素C评价早中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损害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评价早中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功能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221例CKD1~3期患者为观察对象,测定Cys C、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BUA)及血白蛋白(A1b),与MDRD公式计算的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比较.结果 CKD1~3期患者Cys C随着GFR的下降而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 C水平与SCr、BUN及BUA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50,P=0.000;r=0.631,P=0.000;r=0.309,P=0.000),与GFR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717,P=0.000).CKD2期患者Cys C异常检出率为32.8%,SCr为0;CKD3期患者Cys C异常检出率为73.0%,SCr为58.4%,CKD3期患者Cys C、SCr的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 C评估GFR的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53,敏感性为0.780,特异性为0.817;SCr的AUCROC为0.924,敏感性为0.793,特异性为0.958;联合Cys C和SCr后,AUCROC上升至0.940,敏感性为0.853,特异性为0.950.结论 Cys C是评估早中期CKD患者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应用Cys C和SCr可提高对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诊断效能.

    作者:陈结慧;祝胜郎;叶玲;朱恒梅;李向阳;蒋莹;李就鸿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siRNA干扰Ezrin基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细胞膜与细胞骨架连接蛋白埃兹( Ezrin)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选择3对小干扰RNA(siRNA)序列下调Ezrin的表达,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印迹法分别检 测Ezr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BrdU ELISA法检测Ezrin siRNA干扰后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伤口愈合实验检测Ezrin siRNA干扰后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Ezrin siRNA干扰后细胞凋亡能力.结果 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印迹结果显示,siRNA干扰后Ezrin的基因和蛋白水平均显著下调;BrdU法显示Ezrin siRNA干扰后细胞生长速率降低(P<0.05),划痕实验显示Ezrin siRNA干扰后细胞迁移率降低(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Ezrin siRNA干扰后细胞凋亡率升高.结论 Ezrin蛋白可影响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推测其在血管功能和肿瘤研究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莫薇;袁竹青;王颖智;刘鷖雯;何怡青;高锋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十二指肠钩虫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同源物Ad-TIMPL-1基因克隆及其原核表达

    目的 克隆十二指肠钩虫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同源物(TIMPL)Ad-TIMPL-1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方法 分别用3'RACE及RT-PCR技术从十二指肠钩虫成虫cDNA中扩增编码Ad-TIMPL-1的cDNA 3’末端及5’末端序列;序列经拼接后进行初步生物信息学分析;将Ad-TIMPL-1成熟肽编码序列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 DE3)后,用IPI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克隆获得了编码Ad-TIMPL-1的全长cDNA序列并登记到GenBank (accession no.EF495071);Ad-TIMPL-1完整阅读框为396bp,编码1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含1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2a/Ad-TIMPL-1,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结论 本研究首先从十二指肠钩虫中克隆到了Ad-TIMPL-1基因并进行了原核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邓莉;邵正;许琴英;胡晶晶;彭礼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及其编码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T)及其编码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对136例冠心病患者和85名健康对照者的TAFI编码基因Thr325Ile和Thr147Ala的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对所有受试者血浆TAFI的抗原及活性水平进行检测,探讨TAFI及其编码基因的基因多态性与CHD的关系.结果 健康对照组和CHD组血浆TAFI的抗原与活性水平分别为(72.50±33.95)%、(21.75+13.79)μg/ml和(185.21±89.82)%、(91.29±43.48) μg/ml,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健康对照组和CHD组TAFI编码基因的基因多态性分布中,Thr325Ile编码基因的3种基因型和Thr147Ala编码基因的3种基因型两组之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hr325Ile编码基因的3种基因型中,Thr325Thr基因型血浆TAFI的抗原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种基因型(Thr325Ile和Ile325Il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后两种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e325Ile基因型血浆TAFI的活性水平较其他两种基因型(Thr325Thr和Thr325Ile)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后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hr147Ala编码基因的3种基因型(Ala147Ala、Ala147Thr和Thr147Thr)之间,血浆TAFI的抗原与活性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FI可能是CHD的危险因子;TAFI编码基因Thr325Ile的基因多态性对血浆TAFI的抗原与活性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但TAFI的两种编码基因Thr325Ile与Ala147Thr的基因多态性与CHD的发生并无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孙彦;蔡叶琴;宋作林;李卓成;霍光;谢小军;熊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口腔粘膜癌变过程中CCND1扩增的检测

    目的 研究CCND1基因在口腔黏膜癌前损害及癌变中的变化规律,以期明确该基因在口腔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正常口腔粘膜,上皮单纯增生,轻、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和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及其相应转移淋巴结石蜡组织标本共55例,提取DNA,采用差示PCR技术检测CCND1基因的扩增,并通过直接序列分析验证差示PCR产物的确切性.结果 差示PCR扩增显示,上皮单纯增生组无CCND1基因扩增倍率,与正常粘膜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645).上皮异常增生组19例中7例出现CCND1基因的扩增,平均扩增倍率为正常粘膜组的4.2倍,与上皮单纯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上皮异常增生各组中,以重度异常增生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16例中9例出现CCND1扩增,平均扩增倍率为6.2倍,与上皮单纯增生组和异常增生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移癌和非转移癌的扩增率和平均扩增倍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ND1基因的扩增与口腔粘膜癌前损害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罗刚;董俊英;陈谦明;李秉琦;杨晓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血吸虫病合并非癌性CEA明显增高一例

    1病历摘要患者女,61岁,因“食欲不振、乏力20余天伴发热”人院.患者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继之出现发热,热峰40℃,有畏寒;个人史:患者自诉所住地区(江苏-高淳-阳江镇)近期有血吸虫病发病者十余人.人院体格检查:体温37.8C,脉搏69次/min,腹软,中上腹部轻度压痛,反跳痛阴性,未触及异常包块.胃镜示:慢性浅表活动性胃炎伴灶性糜烂.血常规示:WBC:21.3×109/L,N%:33.0%,E%:50%,RBC:3.46× 1012/L,HB:112 g/L,HCV:0.329 L/L,PLT:323×109/L,CEA:259.75 ng/ml(参考值<5 ng/ml).

    作者:曹友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人副流感病毒广州分离株ZYMgz01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副流感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基因型.方法 参照GenBank副流感病毒(U51116)全基因组序列设计11对引物,覆盖副流感病毒基因组的全长.以副流感病毒cDNA为模板分段扩增病毒基因组的全长,各片段克隆到T载体上,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人副流感病毒ZYMgz01株全基因组核酸序列为15 462 bp,提交到GenBank的序列号为EU326526,与3型副流感病毒保守基因同源性为94.0%,具有3型副流感病毒的结构特征.基因组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ZHYMgz01株病毒与兰州的LZ22 (FJ455842)病毒株的同源性高,为99.1%;与美国突变病毒株(U51116)同源性为95.1%;与美国病毒株(Z11575)同源性为95.2%;与日本(AB012132)病毒株的同源性为94.8%,而与加拿大(EU424062)病毒株的同源性为94.8%.系统进化树显示ZHYMgz01病毒株与兰州的LZ22病毒株同属一个进化分支.结论 广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副流感病毒ZHYMgz01全基因组为15 462 bp,与3型副流感病毒的同源性高,确定ZHYMgz01是3型副流感病毒.3型副流感病毒系统进化可能与地域差异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陈翊;曾华;钟家禹;林涛;朱冰;周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脂多糖刺激对小鼠大脑皮质混合胶质细胞产生HMGB-1的影响

    目的 用革兰阴性菌细胞壁成分脂多糖(lipopolysaccride,LPS)刺激大脑皮质混合胶质细胞,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表达情况与转位作用,了解HMGB-1与其他炎性介质相互作用参与神经胶质细胞介导脑部炎症反应的机理.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大脑皮质混合胶质细胞,采用1μg/ml LPS刺激,收集细胞以及培养上清,Western blotting检测混合胶质细胞HMGB-1的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HMGB-1的转位情况;Griess法检测培养上清中NO的水平.结果 LPS刺激下,大脑皮质混合胶质细胞HMGB-1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并向胞浆中移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与HMGB-1变化趋势一致,水平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PS刺激模拟革兰阴性菌感染,大脑皮质混合胶质细胞产生的HMGB-1与NO协同参与了其介导的脑部炎症反应.

    作者:苏芸;谢泽锋;辛岗;许燕璇;李康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人工麝香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MMP-9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人工麝香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SD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高、中、低浓度人工麝香治疗缺血2h再灌注24、48 h大鼠.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缺血再灌注脑组织MMP-9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MMP-9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各组在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段脑组织MMP-9 mRNA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其中,以模型组MMP-9 mRNA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高(P<0.01),高、中浓度人工麝香治疗组MMP-9 mRNA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高、中浓度人工麝香治疗组脑组织MMP-9mRNA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为显著(P<0.01).结论 人工麝香能降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MMP-9 mRNA及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人工麝香可能通过抑制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MMP-9的表达,降低脑组织血脑屏障基底膜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血脑屏障(BBB)的通透性,减轻脑缺血后脑水肿.

    作者:徐秋英;刘亚敏;沈强;曾征伦;赵光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2010年安义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2010年安义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搜集手足口病资料,录入SPSS 13.0,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安义县共报告手足口病253例,发病率为104.76/10万,病死率为0.40%,发病年龄多集中在3岁以下儿童.男性多于女性,以散居儿童为主.全年均有病例发生,1-3月份为发病高峰.病原学检测结果,肠道病毒71型阳性率为28.30%,柯萨奇病毒A组16型阳性率为16.98%,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为13.21%.结论 2010年安义县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3岁以下散居儿童为重点人群.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是引起安义县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作者:袁小云;吴景文;邓远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深圳市龙岗区2010年人群血清流感抗体水平监测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部分健康人群的流感病毒抗体水平,为预防和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血凝集抑制试验对深圳市龙岗区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的血清进行流感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人群中各型及亚型病毒株的抗体阳性率均在50%以下,对新H1N1、H1N1、H3N2、BV和BY毒株的抗体阳性率分别37.4%、35.7%、36.9%、21.7%和39.8%,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43.3、47.5、42.0、33.2和29.5.结论 应继续加强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株和人群流感病毒抗体水平的监测,预测流感流行趋势,为预防和控制流感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杨慧;李静媚;徐亚军;杨坤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10和IL-18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L-10和IL-18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104例SLE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IL-10和IL-18的水平,其中SLE患者根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标准分为活动组(56例)和缓解组(48例),比较各组结果的差异,并分析SLEDAI与IL-10和IL-18的相关性.结果 SLE组IL-10和IL-18水平分别为(18.25±3.66)、(582.61±65.2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2±2.36)、(186.24±60.3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活动组IL-10和IL-18水平分别为(25.98±4.75)、(683.72±62.48)pg/ml,高于缓解组的(14.67±3.21)、(493.51±69.17)pg/ml,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患者血清IL-10和IL-18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10和IL-18在SLE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作者:吴瑾滨;周厚清;李卓成;徐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硫化氢及一氧化氮气体信号分子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冠脉病变类型的关系

    目的 研究硫化氢(H2S)及一氧化氮(NO)气体信号分子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冠脉病变类型的关系,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中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 冠心病组40例,造影正常对照组17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再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采用硫敏感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浆H2S含量,并用Greiss法测定血浆NO含量,分析不同亚型冠心病患者和对照者血浆H2S、NO含量的差异及H2S、NO与不同冠脉病变类型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浆H2S、NO含量为(26.10+14.27)、(44.25±9.71) μmol/L,远低于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的(51.74士11.94)、(53.94±4.36) μ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冠心病各常见亚型中,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H2S含量分别为(23.60± 14.41) μmol/L、( 19.98±7.52) μmol/L,明显低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38.41±14.53)μmol/L;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O含量为(39.71±6.03) μmol/L,明显低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44.25±9.71) μmol/L(P<0.05).冠脉双支和多支病变组血浆H2S含量分别为(16.91±7.98)、( 18.39+7.78) 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的( 33.04±15.01) μmol/L( P<0.05);不同支数病变冠心病患者血浆N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血管有闭塞组其血浆H2S、NO含量明显低于单纯狭窄组(P<0.05).结论 H2S与NO的代谢异常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其中血浆H2S含量的高低与冠脉病变类型相关.

    作者:吴宏超;李志樑;傅强;华经海;靳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泌尿道感染菌谱的组成及其耐药性变迁

    目的 分析临床泌尿道感染菌的组成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泌尿道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2010年所有洁净尿标本的感染菌采用VITEK2-compact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尿培养标本分离出病原菌1 179株,其中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粪肠球菌,分别占革兰阴性菌、真菌和革兰阳性菌的68.3%、67.4%、3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低(0),其次为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替坦;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是尿中常见的菌种,对链霉素、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利奈唑烷的耐药率低;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 泌尿道感染以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念珠菌多,多为多重耐药菌株;定期系统地监测细菌耐药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叶振东;乔亚峰;张国雄;范晓怡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热量限制在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热量限制在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中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 选择老年鼻饲患者72例,随机分为热量限制组与非热量限制组,观测两组的营养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鼻饲2个月后,热量限制组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分别为( 125.09±14.41 )g/L、(60.45±4.68) g/L、(35.90±5.84)g/L、(239.11±50.21) mg/L,非热量限制组分别为( 126.01士14.11)g/L、(61.44±5.11 )g/L、( 35.64±6.01) g/L、( 249.71±56.84) mg/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热量限制组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吸人性肺炎、高血糖、高血脂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与热量限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量限制有利于延长患者寿命,推迟和降低多种老年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艳;时皎皎;陈怡;黄蕾;李洁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