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炯峰;陈怡粤;宋志红;李晔晔;刘德红;杨俊芬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部分健康人群的流感病毒抗体水平,为预防和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血凝集抑制试验对深圳市龙岗区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的血清进行流感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人群中各型及亚型病毒株的抗体阳性率均在50%以下,对新H1N1、H1N1、H3N2、BV和BY毒株的抗体阳性率分别37.4%、35.7%、36.9%、21.7%和39.8%,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43.3、47.5、42.0、33.2和29.5.结论 应继续加强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株和人群流感病毒抗体水平的监测,预测流感流行趋势,为预防和控制流感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杨慧;李静媚;徐亚军;杨坤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 采用经过改进的调查问卷对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共2 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广州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受调查者中有64.4%(1 270/1 971)的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差、活力减退等;不同大学生群体亚健康症状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缺少体育锻炼、精神高度紧张、睡眠质量差等.结论 学校要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健康知识,关注家庭经济较困难的学生.
作者:练桂雄;苏绮雯;李铁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T)及其编码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对136例冠心病患者和85名健康对照者的TAFI编码基因Thr325Ile和Thr147Ala的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对所有受试者血浆TAFI的抗原及活性水平进行检测,探讨TAFI及其编码基因的基因多态性与CHD的关系.结果 健康对照组和CHD组血浆TAFI的抗原与活性水平分别为(72.50±33.95)%、(21.75+13.79)μg/ml和(185.21±89.82)%、(91.29±43.48) μg/ml,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健康对照组和CHD组TAFI编码基因的基因多态性分布中,Thr325Ile编码基因的3种基因型和Thr147Ala编码基因的3种基因型两组之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hr325Ile编码基因的3种基因型中,Thr325Thr基因型血浆TAFI的抗原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种基因型(Thr325Ile和Ile325Il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后两种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e325Ile基因型血浆TAFI的活性水平较其他两种基因型(Thr325Thr和Thr325Ile)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后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hr147Ala编码基因的3种基因型(Ala147Ala、Ala147Thr和Thr147Thr)之间,血浆TAFI的抗原与活性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FI可能是CHD的危险因子;TAFI编码基因Thr325Ile的基因多态性对血浆TAFI的抗原与活性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但TAFI的两种编码基因Thr325Ile与Ala147Thr的基因多态性与CHD的发生并无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孙彦;蔡叶琴;宋作林;李卓成;霍光;谢小军;熊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1病历摘要患者女,61岁,因“食欲不振、乏力20余天伴发热”人院.患者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继之出现发热,热峰40℃,有畏寒;个人史:患者自诉所住地区(江苏-高淳-阳江镇)近期有血吸虫病发病者十余人.人院体格检查:体温37.8C,脉搏69次/min,腹软,中上腹部轻度压痛,反跳痛阴性,未触及异常包块.胃镜示:慢性浅表活动性胃炎伴灶性糜烂.血常规示:WBC:21.3×109/L,N%:33.0%,E%:50%,RBC:3.46× 1012/L,HB:112 g/L,HCV:0.329 L/L,PLT:323×109/L,CEA:259.75 ng/ml(参考值<5 ng/ml).
作者:曹友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汕头市濠江区甲型H1N1流感感染状况,为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2010年1-9月期间,开展3次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横断面调查,采用血凝抑制法检测居民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清抗体,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次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血清学检测,共检测480人,总阳性率为15%,各月份阳性率逐次下降(1月为20%、3月为15.2%、9月为9.4%);各年龄组人群中,6~岁组阳性率(30.2%)高,16~岁组阳性率(15.1%)次之,0~岁组幼儿阳性率(8.3%)再次之,≥60岁老人组阳性率(6.3%)低.结论 濠江区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率较低,人群免疫屏障尚未完全建立,适当接种甲流疫苗仍有必要.
作者:郑伟江;张文钦;陈伟忠;陈朝晖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广州市越秀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获得的越秀区手足口病病例资料.结果 广州市越秀区2008-2009年共发生手足口病1 331例,2008年发病率为3.96/万,2009年发病率为7.50/万,2009年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X2=125.7,P<0.001).男女比为1.61:1,2~4岁组儿童发病率高,4-6月为发病高峰,流动人口密集的地区发病率较高,流行期间易在托幼机构中引起暴发.2008年及2009年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为61例和120例,分别占总报告例数的12.71%和13.78%,其中2008年EV71占优势,2009年则是CoxA16占优势.结论 手足口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年龄和时间差异,掌握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将有助于更好地开展预防和控制工作.
作者:湛柳华;周文;罗晓风;肖晓玲;周德谦;曾维斌;顾哲青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单纯疱疹病毒侵入介体(sHVEM)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夹心ELISA法检测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48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sHVEM水平.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HVEM水平为(81.2±22.8) μg/L,正常人血清sHVEM为(39.9±22.3)μ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HVEM与甲胎蛋白(AFP)呈正相关(r=0.513,P<0.05);Ⅲ/Ⅳ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HVEM水平为( 102.1±55.8) μg/L,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58.5士30.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HVEM水平为(74.8±27.4) μg/L,显著低于术前(98.7±38.5)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高水平的sHVEM与临床分期、治疗情况及其他肿瘤标志物相关,提示sHVEM可能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sHVEM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疗效评估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胡国艳;刘伟;郑淑华;吕晶;王小梅;曾今诚;刘学军;徐军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硫化氢(H2S)及一氧化氮(NO)气体信号分子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冠脉病变类型的关系,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中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 冠心病组40例,造影正常对照组17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再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采用硫敏感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浆H2S含量,并用Greiss法测定血浆NO含量,分析不同亚型冠心病患者和对照者血浆H2S、NO含量的差异及H2S、NO与不同冠脉病变类型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浆H2S、NO含量为(26.10+14.27)、(44.25±9.71) μmol/L,远低于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的(51.74士11.94)、(53.94±4.36) μ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冠心病各常见亚型中,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H2S含量分别为(23.60± 14.41) μmol/L、( 19.98±7.52) μmol/L,明显低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38.41±14.53)μmol/L;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O含量为(39.71±6.03) μmol/L,明显低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44.25±9.71) μmol/L(P<0.05).冠脉双支和多支病变组血浆H2S含量分别为(16.91±7.98)、( 18.39+7.78) 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的( 33.04±15.01) μmol/L( P<0.05);不同支数病变冠心病患者血浆N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血管有闭塞组其血浆H2S、NO含量明显低于单纯狭窄组(P<0.05).结论 H2S与NO的代谢异常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其中血浆H2S含量的高低与冠脉病变类型相关.
作者:吴宏超;李志樑;傅强;华经海;靳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评估一组中重度牙周炎伴Ⅱ型糖尿病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临床指标的影响,以及代谢控制、患病时间对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60名中重度牙周炎伴Ⅱ型糖尿病患者为实验组,以48名无系统性疾病的中重度牙周病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牙周基础治疗和药物治疗,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牙周临床指标,包括探诊深度(PPD)、探诊出血指数(BOP)、附着丧失(CAL).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BOP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6个月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的PPD和CAL治疗后均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的各项临床指标没有明显改变;实验期间两组患者的各项牙周临床指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的变化:BOP与CAL在罹患糖尿病病史长短不同的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OP以及PPD在血糖控制差与血糖控制良好的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并牙周炎的牙周基础治疗是有效的,且疗效稳定,不需激进的治疗方式.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病史较长的糖尿病并牙周炎患者的疗效比血糖控制良好、糖尿病病史短的患者差.
作者:尹高权;王治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后联合使用生长抑素对预防近期再出血的有效性.方法 总结2001年10月至2010年10月因静脉曲张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例174例,予内镜套扎治疗后,将使用生长抑素治疗病例设为观察组(68例),未使用生长抑素治疗病例设为对照组(106例),比较两组近期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174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经内镜下套扎治疗后,观察组近期再出血率为22.06%,高于对照组近期再出血率(7.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VL预防再出血疗效较好,EVL联合使用生长抑素对预防近期再出血无优势,且生长抑素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对轻症病例不推荐使用.
作者:王胜炳;汪福群;崔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用革兰阴性菌细胞壁成分脂多糖(lipopolysaccride,LPS)刺激大脑皮质混合胶质细胞,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表达情况与转位作用,了解HMGB-1与其他炎性介质相互作用参与神经胶质细胞介导脑部炎症反应的机理.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大脑皮质混合胶质细胞,采用1μg/ml LPS刺激,收集细胞以及培养上清,Western blotting检测混合胶质细胞HMGB-1的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HMGB-1的转位情况;Griess法检测培养上清中NO的水平.结果 LPS刺激下,大脑皮质混合胶质细胞HMGB-1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并向胞浆中移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与HMGB-1变化趋势一致,水平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PS刺激模拟革兰阴性菌感染,大脑皮质混合胶质细胞产生的HMGB-1与NO协同参与了其介导的脑部炎症反应.
作者:苏芸;谢泽锋;辛岗;许燕璇;李康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B和C型与阿德福韦酯的疗效关系.方法 选取应用阿德福韦酯10mg/d进行抗病毒治疗12、24、36、48周的1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分析基因型,评价阿德福韦酯治疗不同基因型HBV的疗效.结果 136份样本中,HBV基因B型39份,HBV基因C型97份.在治疗12、24、36、48周时,B基因型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血清HBV DNA水平下降比例≥2log10及完全抑制情况与C基因型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所观察的样本中,阿德福韦酯的抗病毒疗效与HBV基因B型和C型均无相关性.
作者:韩思源;张丽华;邓瑞莲;王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评价早中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功能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221例CKD1~3期患者为观察对象,测定Cys C、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BUA)及血白蛋白(A1b),与MDRD公式计算的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比较.结果 CKD1~3期患者Cys C随着GFR的下降而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 C水平与SCr、BUN及BUA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50,P=0.000;r=0.631,P=0.000;r=0.309,P=0.000),与GFR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717,P=0.000).CKD2期患者Cys C异常检出率为32.8%,SCr为0;CKD3期患者Cys C异常检出率为73.0%,SCr为58.4%,CKD3期患者Cys C、SCr的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 C评估GFR的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53,敏感性为0.780,特异性为0.817;SCr的AUCROC为0.924,敏感性为0.793,特异性为0.958;联合Cys C和SCr后,AUCROC上升至0.940,敏感性为0.853,特异性为0.950.结论 Cys C是评估早中期CKD患者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应用Cys C和SCr可提高对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诊断效能.
作者:陈结慧;祝胜郎;叶玲;朱恒梅;李向阳;蒋莹;李就鸿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HBx-d382和HBx-d431缺失型突变体对永生化QSG7701肝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HE染色法,观察转染细胞形态学变化,通过MTT、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仪及裸鼠成瘤实验研究稳定转染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 与转染空质粒pcDNA3相比,转染肝癌组织中HBx-d382和HBx-d431突变体及HepG2.2.15细胞株中HBx-2215基因的QSG7701细胞大小形态不一致、体积增大、核浆比例增大,生长速度更快,克隆形成率高(P<0.05).与转染空质粒pcDNA3 S期百分比(29.4%)和凋亡率(13.1%)比较,pcDNA3/HBx-d382和pcDNA3/HBx-2215组细胞S期百分比比例增高,分别为32.8%和35.0%,pcDNA3/HBx-d431组凋亡率下降(4.5%).结论 HBx-d382和HBx-d431缺失型突变体能促进QSG7701细胞增殖和恶性转化.
作者:龙熙德;朱平安;陈莉;谭德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2010年安义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搜集手足口病资料,录入SPSS 13.0,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安义县共报告手足口病253例,发病率为104.76/10万,病死率为0.40%,发病年龄多集中在3岁以下儿童.男性多于女性,以散居儿童为主.全年均有病例发生,1-3月份为发病高峰.病原学检测结果,肠道病毒71型阳性率为28.30%,柯萨奇病毒A组16型阳性率为16.98%,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为13.21%.结论 2010年安义县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3岁以下散居儿童为重点人群.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是引起安义县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作者:袁小云;吴景文;邓远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CCND1基因在口腔黏膜癌前损害及癌变中的变化规律,以期明确该基因在口腔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正常口腔粘膜,上皮单纯增生,轻、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和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及其相应转移淋巴结石蜡组织标本共55例,提取DNA,采用差示PCR技术检测CCND1基因的扩增,并通过直接序列分析验证差示PCR产物的确切性.结果 差示PCR扩增显示,上皮单纯增生组无CCND1基因扩增倍率,与正常粘膜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645).上皮异常增生组19例中7例出现CCND1基因的扩增,平均扩增倍率为正常粘膜组的4.2倍,与上皮单纯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上皮异常增生各组中,以重度异常增生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16例中9例出现CCND1扩增,平均扩增倍率为6.2倍,与上皮单纯增生组和异常增生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移癌和非转移癌的扩增率和平均扩增倍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ND1基因的扩增与口腔粘膜癌前损害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罗刚;董俊英;陈谦明;李秉琦;杨晓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对2010年深圳市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流感的流行趋势,为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全市31家监测单位的流感样病例数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和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深圳市的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为5.43%.2010年全市共采集日常监测ILI咽拭标本4 031份,分离出445株流感病毒,阳性率为11.0%,其中14株季节性H1N1亚型(3.1%),42株季节性H3N2亚型(9.4%),171株甲型H1N1亚型(38.4%),213株B(Victoria,47.9%)亚型,5株B(Yamagata,1.1%)亚型.2010年全市报告了89起ILI暴发疫情,发病总人数741人,流感PCR检测阳性79起,其中季节性甲型6起(6.8%),乙型67起(75.3%),甲型H1N1流感6起(6.8%).结论 2010年深圳市流感活动较低,未出现明显的高峰.
作者:王昕;程小雯;房师松;吴春利;吕星;张仁利;马汉武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热量限制在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中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 选择老年鼻饲患者72例,随机分为热量限制组与非热量限制组,观测两组的营养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鼻饲2个月后,热量限制组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分别为( 125.09±14.41 )g/L、(60.45±4.68) g/L、(35.90±5.84)g/L、(239.11±50.21) mg/L,非热量限制组分别为( 126.01士14.11)g/L、(61.44±5.11 )g/L、( 35.64±6.01) g/L、( 249.71±56.84) mg/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热量限制组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吸人性肺炎、高血糖、高血脂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与热量限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量限制有利于延长患者寿命,推迟和降低多种老年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艳;时皎皎;陈怡;黄蕾;李洁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完善已初步建立的以痘病毒为辅助病毒的慢病毒载体(LV)瞬时制备体系.方法 通过同源重组质粒pZIPPY-NEO/GUS,将vTF7-3痘病毒D13L基因的ORF通过同源重组被新霉素基因(neo)以及可视性筛选基因(GuS)替代,制备D13L缺陷性痘病毒(vTF7-3-ΔD13L).结果 经RT-PCR鉴定,D13L基因被完全敲除.制备体系中将vTF7-3-ΔD13L代替vTF7-3后,制备体系培养上清经RT-PCR、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到慢病毒载体特异性RNA序列以及特征性p24蛋白的存在,提示系统可以正常制备出慢病毒载体颗粒,并进一步评价了慢病毒载体的感染性.此外,对此系统的动力学特征也进行了初步分析.结论 vTF7-3-ΔD 13L制备成功,通过此系统可制备出没有复制性痘病毒污染的慢病毒载体,本研究为该系统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客观基础.
作者:马强;舒文;李明;吴英松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L-10和IL-18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104例SLE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IL-10和IL-18的水平,其中SLE患者根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标准分为活动组(56例)和缓解组(48例),比较各组结果的差异,并分析SLEDAI与IL-10和IL-18的相关性.结果 SLE组IL-10和IL-18水平分别为(18.25±3.66)、(582.61±65.2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2±2.36)、(186.24±60.3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活动组IL-10和IL-18水平分别为(25.98±4.75)、(683.72±62.48)pg/ml,高于缓解组的(14.67±3.21)、(493.51±69.17)pg/ml,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患者血清IL-10和IL-18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10和IL-18在SLE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作者:吴瑾滨;周厚清;李卓成;徐磊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