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检查的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单守勤;张立营;赵权;孙英姿;董洪强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Aβ1-42检测, 总tau蛋白检测, 磷酸化tau蛋白检测, Aβ源性可扩散配基检测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性痴呆症,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能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加快,AD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由于早期临床干预可以改善其预后,故早期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该病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检测进展予以综述.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伴肾功能不全的紫癜性肾炎,探讨来氟米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紫癜性肾炎伴肾功能不全的住院患者77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39例,B组38例.A组给予口服来氟米特0.8 mg/(kg·d),5d后改为维持量20 mg/d;B组采用环磷酰胺0.75 g/m2静脉滴注,每月1次,总量达到6~8 g;同时,两组均给予泼尼松1 mg/kg,口服8周减量,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后各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Ccr、BUN等指标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用药3、6个月后,两组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以及血肌酐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3个月后,A、B两组间的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及血浆白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A、B两组间的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血浆白蛋白水平和血肌酐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来氟米特是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优于环磷酰胺,且能延缓肾功能衰竭.

    作者:李中;黄承胜;徐敏;尹莉;刘婷;潭小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几种阑尾残端处理的方式比较

    目的 总结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阑尾残端处理的几种方法 带来的不同后果,探讨LA阑尾残端处理方法 的优劣性.方法 LA治疗阑尾炎共163例,阑尾残端处理方式有:直接缝扎(A组)43例、套扎线套扎(B组)42例、“威克夹”结扎(C组)38例、钛夹结扎(D组)40例.比较各组的术中、术后并发症,痊愈出院时间,远期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B、C组残端处理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98%、2.38%、2.63%,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为25.00%,与A、B、C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C三组病人的住院时间、远期效果、平均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A、B、C三组比较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时阑尾残端直接缝扎、套扎线套扎和“威克夹”结扎均是可靠的选择.

    作者:郝永钟;解传仁;朱伟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云南省保山市1981-2009年疟疾防治效益分析

    目的 对保山市1981-2009年疟疾防治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科学评价防治成果.方法 运用卫生经济学基本理论,采用效益成本比值法对疟疾防治工作中投入的成本与产生的效益进行分析.结果 1981-2009年共投入疟疾防治成本8 237.84万元,产生总经济效益为322 031.46万元,净效益313 793.62万元;效益成本比值为39.1:1;平均每年净效益为10 820.47万元.趋势分析显示,随着年限的推移,内源性疟疾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rs=-0.515,P=0.004).结论 29年来的疟疾防治工作为保山市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郑维斌;李加全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低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与活性氧变化的研究

    目的 观察低浓度葡萄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0)与活性氧(ROS)变化的影响.方法 以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12为研究对象,将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低糖组(2.8 mmol/L葡萄糖)、无糖组(0 mmol/L葡萄糖).分别用2.8、0 mmol/L葡萄糖干预HUVEC-12细胞,经过1、2、4、12h后,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产量,化学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Dihydroethidium荧光探针法测定细胞内ROS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低糖组与无糖组NO水平降低(P<0.01),NOS活性下降(P<0.01),细胞内ROS水平升高(P<0.01),均呈剂量依赖关系.同一浓度组内随着时间的延长,内皮细胞NO水平、NOS活性进一步降低(P<0.01),ROS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各指标都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 低糖可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NO水平降低,NOS活性下降,其机制可能与低糖导致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作者:连欣;薛耀明;朱波;陆雯;刘宁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磷脂,能够活化血小板和其他炎症因子,在变态反应及呼吸、消化等系统的炎症反应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能够水解PAF和相关的氧化磷脂并使之失活,从而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本文对PAF-AH的结构特性以及对相关疾病的未来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吴宜娟;王丽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化学发光法与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纤维连接蛋白的方法评价

    目的 分析化学发光法与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纤维连接蛋白(FN)的偏倚,为临床实验室选择项目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EP9-A2文件提供的实验流程,每天随机选取临床标本8份,分别用两种方法 进行检测,共测定6d,记录实验结果.结果 以免疫透射比浊法(X)为参比方法,对化学发光法(Y)进行评估.两种方法 测定的回归方程式为y= 1.034x- 1.308,r2=0.958.当免疫透射比浊法的浓度为100、200、300 mg/L时,它们的相对偏倚为2.1%、2.7%、3.1%.结论 化学发光法与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偏倚比较评价均可接受,两种方法检测血清FN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建议各临床实验室对不同方法 建立参考值范围.

    作者:高玲;颜绵生;马品宁;姚真荣;郑憬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肠道病毒71型外壳蛋白VP1的可溶性表达、纯化及活性鉴定

    目的 克隆、表达和鉴定肠道病毒71型(EV71)VP1基因,得到可溶性的蛋白VP1,为制备EV71的抗体和诊断试剂的开发打下基础.方法 优化EV71 VP1蛋白基因,克隆并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15b/VP1,转化大肠杆菌BL21.使用NP亲和层析柱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并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目的 蛋白.以重组蛋白VP1为抗原,ELISA检测抗原活性.结果 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可以高效表达,SDS-PAGE显示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6 000,与预计大小一致.ELISA实验证实,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 本研究成功克隆和表达了EV71 VP1蛋白,并得到可溶性的蛋白,对肠道病毒71型诊断试剂的开发有进一步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亚萍;史伟峰;朱荫昌;曹利民;朱思梅;史梅;李坤;姜庆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5个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家系临床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现行PCR-RDB法对中间型β-地贫基因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5个中间型β-地贫家系进行血常规、血红蛋白电泳和β-地贫基因的PCR-RDB法检测,并用长链PCR法检测家系1和家系2中的先证者及母亲的β-地贫基因的缺失突变.结果 5例先证者HbF含量均增高,其中2例为轻度贫血,3例为中度贫血;4例先证者PCR-RDB法结果 为杂合子与其表现的临床症状不符,1例先证者PCR-RDB结果 为纯合子与父母基因检测结果 不符;先证者1及其母亲长链PCR法显示阴性,先证者2及其母亲长链PCR法均为东南亚(SEA)缺失型HPFH.结论 若在产前诊断时仅用PCR-RDB法检测β-地贫基因,会造成缺失型β-地贫基因漏诊,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作者:陈冬;郑有为;梁敏文;林婷;钱靖琳;李运雄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2007-2010年广州市海珠区疑似麻疹风疹病例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广州市海珠区2007-2010年麻疹及风疹的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IgM抗体捕捉ELISA对广州市海珠区2007-2010年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数据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麻疹IgM抗体总阳性率为44.30%,风疹IgM抗体总阳性率为13.09%,各年度麻疹、风疹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1.708,P<0.05;x2=34.191,P<0.05).男女麻疹、风疹病例性别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麻疹阳性病例年龄主要分布在8月龄~7岁及15~29岁,风疹阳性病例年龄主要分布在15~29岁.4年间麻疹、风疹阳性病例分别集中在3~7月、3~6月.结论 海珠区2010年麻疹阳性率较前几年明显降低,说明防控措施有力,但2010年风疹的阳性率升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麻疹的发病人群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和青年,风疹的发病人群以青年为主.春季为麻疹、风疹的高发季节,应适时进行防控,避免暴发流行.

    作者:王国玲;郭鹏娟;杨波;潘捷云;李集宇;甘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青春期学生峰值骨量干预对策的现状

    目的 预防骨质疏松的佳策略是使青春期峰值骨量获得大化,本文探讨对青春期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进行健康干预,使其峰值骨量获得大化,以达到从生命早期预防和减轻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生.

    作者:曾鸿毅;苟凌云;李兵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一起由球腹蒲螨引起丘疹性荨麻疹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对一起由球腹蒲螨(Pyemotes ventricosus)引起丘疹性荨麻疹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病例及幼儿园环境进行调查,并经实验室镜检,找出本次疫情的致病因素.结果 该疫情持续34 d,共发生丘疹性荨麻疹病例100例,罹患率43.67%.通过对木椅的虫蛀部分镜检,发现是寄生其上的球腹蒲螨引起本次疫情的发生.结论 本次疫情感染来源是寄生在蛀蚀幼儿坐椅中的加州粉蠹上的球腹蒲螨引起.提示使用木制家具的幼儿园应定期更换、清除所有被蠹虫蛀蚀的木制家具,以防类似事件的再发生.

    作者:叶浩风;叶双岚;周勇;胡志刚;严子锵;王玉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深圳市龙岗区2005-2009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阐明深圳市龙岗区2005 -2009年5年来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其变化趋势,分析其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对深圳市龙岗区近5年来法定报告传染病进行系统描述.结果 2005 -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累计报告传染病29种,共53 01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71.97/10万,死亡65例,年平均死亡率为0.46/10万,总病死率为0.12%.从发病率顺位来看,以其它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梅毒、淋病、肺结核、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和麻疹为主.结论 2005 -2009年龙岗区法定报告传染病总的趋势下降,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流行特点和规律,因此应根据本地传染病发病趋势及时调整防制策略和重点.

    作者:林鹰;李刚;陈清;俞守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丙型肝炎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肝炎病毒,是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的主要病原之一.HCV属于黄病毒属,为单股正链的RNA病毒,基因组长度约9.6 kb,含有单个开放阅读框架(ORF),编码一个由约3 01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聚蛋白.到目前为止,丙型肝炎的实验室检测技术主要有抗-HCV检测、HCV RNA核酸扩增检测、HCV核心抗原的检测三种类型.现就HCV实验室检测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为致病机理的研究及抗HCV药物的开发和疫苗的研制等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立营;冯玉奎;梁冰;王军;禹华伟;苑同业;王华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IL-6预处理保护H2O2致心肌细胞损伤作用机制初探

    目的 初步探讨IL-6预处理对H2O2致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心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以H2O2刺激心肌细胞,建立细胞氧化应激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V-FITC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检测心肌细胞内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表达情况.结果 H2O2可降低心肌细胞存活率并能增加其凋亡,IL-6预处理后能显著改善细胞活力及凋亡情况,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IL-6能明显增加细胞内GSH与SOD的水平,并降低MDA的含量,随着IL-6浓度的增加,这种效应逐渐消失.结论 IL-6预处理能保护H2O2致心肌细胞损伤作用,这可能与IL-6调节细胞GSH、SOD、MDA表达有关.

    作者:周凤华;贾钰华;李丽君;杨萍;李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激素治疗对运动诱发性哮喘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和运动诱发的支气管痉挛(EIB)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的反应.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双盲、二阶段交叉试验,将26例有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发作史且从未接受过激素治疗的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分别给予两个剂量水平的布地奈德吸入:①100 μg/d与400 μg/d对比;②200μg/d与800 μg/d对比.每一阶段为3周,洗脱期3~8周.治疗前及开始治疗后每隔1周进行1次运动激发试验并留取痰液标本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 高剂量ICS治疗(400 μg/d和800 μg/d)可显著减少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与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严重程度相关,且对EIB的严重程度有预测作用;高剂量ICS治疗时,尚可预测EIB对激素治疗有效,而对低剂量ICS组(100 μg/d和200μg/d)则无预测作用.低剂量ICS治疗,不管基线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是否增多,EIB在第1周末发作显著减轻,尔后几无改善.而高剂量ICS治疗对EIB的改善作用在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患者中显著优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小于5%者,这种明显的差异在开始治疗1周后即显现,且随时间的推移而继续加大.结论 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可能在EIB的发生及其对ICS治疗有效的调节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测定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在预测EIB的严重程度及其对不同剂量ICS治疗的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邓湘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潮州市湘桥区人群华支睾吸虫粪检阳性率调查和分析

    目的 了解湘桥区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状况,探讨防治策略.方法 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粪检韩江东西两岸3个自然村人群粪便中的华支睾吸虫卵.结果 调查1 145人,检出华支睾吸虫感染者13人,均为轻度感染,感染率为1.14%,其中意溪镇锡美村为1.74%,城西街道春光村为1.57%,桥东街道社光村为0%.男女性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成人感染为主,10岁以下人群未检出华支睾吸虫;职业分布以医务人员、工人、干部职员感染率较高分别为3.85%、3.57%和1.96%;文化程度以高中组感染率高(2.09%),其次为初中文化组(1.32%).结论 湘桥区是韩江流域华支睾吸虫的低度流行区,应以监测工作为重点进行防控.

    作者:杨少逵;许奕涛;刘少群;吴培标;林松炎;肖烈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的治疗进展

    由日本血吸虫病引起的门静脉压力增高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或出血、脾大及脾功能亢进、腹水等一组综合征称之为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在发病机制 、病理、临床表现及预后等与其它原因引起的门脉高压症有所不同,因而治疗也有其特殊性.本文将重点介绍有关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的治疗进展.

    作者:邓维成;杨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2006-2010年清远市狂犬病流行特征与防制策略分析

    目的 了解清远市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控制策略.方法 收集2006-2010年清远市狂犬病个案调查及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清远市共报告狂犬病280例,年发病率介于1.24/10万~2.11/10万之间,病死率100%,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疫情以清远北部农村地区较为严重,10月为全年发病高峰,≥50岁人群报告发病占52.14%,职业以农民和学生为主;90.09%的病例由犬伤引起,59.05%的病例未对伤口进行任何处理,93.53%的病例未注射狂犬病疫苗.结论 近年来清远市狂犬病疫情由较偏远的县(市)向市内中心区域迅速扩散,农村是重点防控地区,加强宣传教育以及落实狂犬病综合防制措施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作者:华卫平;孙小康;卢文涛;黄金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的实验研究进展

    广州管圆线虫是一种鼠源性寄生虫,其幼虫侵入人体后,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的实验研究进展,以加深对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认识.

    作者:曾炘;吴忠道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ABO血型不合对HLA相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

    目的 在非血缘移植比例增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增加、免疫抑制剂用量加大的情况下,分析ABO血型不合对HLA相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Uo-BPSCT)的影响.方法 将43例ABO血型不合的allo-PBSCT患者与同期49例ABO血型相合的受者进行比较.结果 ABO血型不合组与相合组输注红细胞量分别为(7.73±7.61)u和(4.33±3.24)u (P=0.040),ABO血型不合组与相合组血红蛋白恢复到100g/L的时间分别为( 54.08±45.24)d和(32.46± 16.95)d(P=0.009).ABO血型不合组较相合组红细胞输注量多,红系恢复时间长.两组间移植相关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BO血型不合不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植活、主要合并症及预后.ABO血型不合组较相合组红细胞输注量多,红系恢复较慢.

    作者:宋晓玲;孙竞;范志平;刘启发;江千里;李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