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永钟;解传仁;朱伟科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伴肾功能不全的紫癜性肾炎,探讨来氟米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紫癜性肾炎伴肾功能不全的住院患者77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39例,B组38例.A组给予口服来氟米特0.8 mg/(kg·d),5d后改为维持量20 mg/d;B组采用环磷酰胺0.75 g/m2静脉滴注,每月1次,总量达到6~8 g;同时,两组均给予泼尼松1 mg/kg,口服8周减量,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后各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Ccr、BUN等指标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用药3、6个月后,两组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以及血肌酐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3个月后,A、B两组间的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及血浆白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A、B两组间的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血浆白蛋白水平和血肌酐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来氟米特是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优于环磷酰胺,且能延缓肾功能衰竭.
作者:李中;黄承胜;徐敏;尹莉;刘婷;潭小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年轻女性流动人口性行为知信行现状,为今后女性流动人口健康性行为的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广州市黄埔区劳动密集型工厂中随机抽取8家,对18~29岁非广州籍女性工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 374名调查对象中,性健康知识平均得分为(61.57±26.02)分,及格率为56.6%.多因素分析发现,文化程度低、未婚、未接受过生殖健康信息或服务者性健康知识及格率低.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率为21.1%,年龄大、未接受过生殖健康信息或服务者更有可能发生婚前性行为.在过去6个月有过性行为的661名调查对象中,3.9%存在多性伴侣,17.2%存在非意愿性行为,14.5%未采取避孕措施.在有过性行为的785名调查对象中,8.5%在过去1年中发生人工流产.结论 流动女工知识和行为分离现象严重,虽然性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较好,但婚前性行为发生率高,高危性行为和人工流产比例较高.
作者:邓雪清;洪令瑶;王莹;王圆;刘宇;王志瑾;卢次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性痴呆症,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能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加快,AD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由于早期临床干预可以改善其预后,故早期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该病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检测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单守勤;张立营;赵权;孙英姿;董洪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和运动诱发的支气管痉挛(EIB)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的反应.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双盲、二阶段交叉试验,将26例有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发作史且从未接受过激素治疗的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分别给予两个剂量水平的布地奈德吸入:①100 μg/d与400 μg/d对比;②200μg/d与800 μg/d对比.每一阶段为3周,洗脱期3~8周.治疗前及开始治疗后每隔1周进行1次运动激发试验并留取痰液标本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 高剂量ICS治疗(400 μg/d和800 μg/d)可显著减少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与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严重程度相关,且对EIB的严重程度有预测作用;高剂量ICS治疗时,尚可预测EIB对激素治疗有效,而对低剂量ICS组(100 μg/d和200μg/d)则无预测作用.低剂量ICS治疗,不管基线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是否增多,EIB在第1周末发作显著减轻,尔后几无改善.而高剂量ICS治疗对EIB的改善作用在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患者中显著优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小于5%者,这种明显的差异在开始治疗1周后即显现,且随时间的推移而继续加大.结论 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可能在EIB的发生及其对ICS治疗有效的调节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测定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在预测EIB的严重程度及其对不同剂量ICS治疗的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邓湘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清远市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控制策略.方法 收集2006-2010年清远市狂犬病个案调查及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清远市共报告狂犬病280例,年发病率介于1.24/10万~2.11/10万之间,病死率100%,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疫情以清远北部农村地区较为严重,10月为全年发病高峰,≥50岁人群报告发病占52.14%,职业以农民和学生为主;90.09%的病例由犬伤引起,59.05%的病例未对伤口进行任何处理,93.53%的病例未注射狂犬病疫苗.结论 近年来清远市狂犬病疫情由较偏远的县(市)向市内中心区域迅速扩散,农村是重点防控地区,加强宣传教育以及落实狂犬病综合防制措施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作者:华卫平;孙小康;卢文涛;黄金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在广州地区孕妇早产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门诊产检或住院的中晚期妊娠孕妇124例为研究对象.取阴道后穹窿分泌物,应用胎儿纤维连接蛋白快速测试条进行检测,同时取样检测白带常规和细菌性阴道病、支原体、衣原体.记录7d、14d、34周、37周内分娩的情况,追踪妊娠结局.分析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124例患者中,7d、14d、34周、37周内分娩分别为2、4、10、18例,其对应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7 d)100%、77.8%、6.9%、100%,(14 d)75%、78.3%、10.3%、98.9%,(34周)50%、78.9%、17.2%、94.7%,(37周)33.3%、78.3%、20.7%、87.4%.排除18例早产后,fFN阳性者23例,其中下生殖道感染者17例,占73.9%; fFN阴性83例,其中下生殖道感染者18例,占21.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出现fFN阳性、有先兆早产症状的患者给予宫缩抑制剂及促胎肺成熟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实际发生早产的孕妇18例,约占全部分娩孕妇的14.5%,其中34周内分娩的孕妇10例,占8%,除2例由于分娩时孕周不足28周外,其余分娩的患儿全部存活.结论 中晚孕行fFN检测可预测早产,预测早产的阴性预测价值和近期预测价值均较高,但其阳性预测价值和远期预测价值低,其原因与生殖道感染的干扰有关,对fFN检测阴性者避免过度处理,fFN检测阳性者结合临床及时处理.在整个妊娠期间,需连续监测fFN的变化,及早发现异常,对早产进行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围产儿的致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郭仲杰;董涛威;陈慧;付帅;刘颖琳;张建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肝炎病毒,是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的主要病原之一.HCV属于黄病毒属,为单股正链的RNA病毒,基因组长度约9.6 kb,含有单个开放阅读框架(ORF),编码一个由约3 01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聚蛋白.到目前为止,丙型肝炎的实验室检测技术主要有抗-HCV检测、HCV RNA核酸扩增检测、HCV核心抗原的检测三种类型.现就HCV实验室检测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为致病机理的研究及抗HCV药物的开发和疫苗的研制等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立营;冯玉奎;梁冰;王军;禹华伟;苑同业;王华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狂犬病暴露者疫苗接种依从性的现状,为今后提高依从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新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2009年因犬伤就诊的病人进行登记,并将就诊记录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进行依从性的统计分析.结果 共接诊2 095例狂犬病暴露者,全程接种人群1546人,疫苗接种依从性为73.79%.Ⅰ、Ⅱ、Ⅲ级暴露患者的依从性分别为90.48%、69.84%、84.15%,前三针的依从性较高,第四针后明显下降.Ⅲ级暴露者的接种依从性好,Ⅱ级暴露者差(x2=45.84,P<0.05).疫苗接种者中儿童的依从性好,青壮年人群的依从性差.城区居民的疫苗接种依从率高于农村(x2=16.83,P<0.05).不依从者主要是不按时进行接种.结论 新会区狂犬病暴露者疫苗接种的依从性还有待提高.
作者:陈日暖;林卫光;陈佩贞;曾庆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预防骨质疏松的佳策略是使青春期峰值骨量获得大化,本文探讨对青春期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进行健康干预,使其峰值骨量获得大化,以达到从生命早期预防和减轻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生.
作者:曾鸿毅;苟凌云;李兵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6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耐药性和整合子(qacE△1-still)、转座子(tnpU)存在状况,并对菌株质粒谱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18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并对该细菌进行总DNA的提取.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qacE△1-sull及tnpU,提取质粒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66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整合子qacE△1-sull基因阳性率为31.8%,转座子tnpU基因阳性率为30.3%.携带遗传标记的菌株耐药率高,特别是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头孢替坦、头孢唑啉、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已接近或达到100%,而对丁胺卡那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分别为5%和20%;有19株对亚胺培南耐药,其中整合子阳性率63.2%,转座子阳性率36.8%.检出质粒的46株(70%)临床分离菌出现1~3条大质粒带,大小在1~20 kb间,其中出现1条带的有33株、2条带8株、3条带5株,有12株菌提取到大小相同的质粒.结论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亚胺培南的耐药现象严重;整合子、转座子遗传标记的携带率高,可能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东梅;徐韫健;李乃健;李宁;余琳;卢鉴财;张丽梅;廖伟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北碚区2008-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全区近3年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北碚区3年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 028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56.81/10万;11-12月和5-7月为发病高峰;全区发病数居前三位的是天生街道(192例)、歇马镇(189例)和童家溪镇(120例),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集中在≤14岁(79.57%),各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以学生(71.1 1%)和幼托儿童(16.15%)为主.结论 加强人群健康教育和疫情监测,提高重点人群疫苗接种覆盖率,是预防与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措施.
作者:张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对保山市1981-2009年疟疾防治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科学评价防治成果.方法 运用卫生经济学基本理论,采用效益成本比值法对疟疾防治工作中投入的成本与产生的效益进行分析.结果 1981-2009年共投入疟疾防治成本8 237.84万元,产生总经济效益为322 031.46万元,净效益313 793.62万元;效益成本比值为39.1:1;平均每年净效益为10 820.47万元.趋势分析显示,随着年限的推移,内源性疟疾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rs=-0.515,P=0.004).结论 29年来的疟疾防治工作为保山市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郑维斌;李加全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观察其植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我院诊断为低增生性MDS患者1例,采用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环磷酰胺的非清髓预处理方案,环孢素A+甲氨蝶呤+骁悉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 STR-PCR证实移植后30 d及3个月骨髓植人为完全供者型,移植后3个月发生多发性脑梗塞,6个月出现面部皮疹及口腔溃疡,通过调整免疫抑制剂及输注间充质干细胞(5×107/次,2次)后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低增生性MDS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范蕊芳;刘相富;李旭东;林东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阿德福韦酯治疗黎族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疗效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42例HBeAg阳性、HBV DNA> 105copies/ml、ALT>2倍正常值上线的黎族CHB患者,每天口服阿德福韦酯胶囊10 mg,治疗4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动态观察HBeAg、HBV DNA和ALT的变化.结果 42例患者中,HBV C型是优势基因型(57.14%),其次为B型(38.10%),也有D型(2.38%)和C+D型混合感染(2.38%)的存在.经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48周后,B型患者HBeAg阴转率(37.50%)、病毒应答率(56.25%)和血清ALT复常率(62.50%)均高于C型的29.17%、50.00%和54.17%,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 C型是海南岛黎族HBeAg阳性CHB患者的优势基因型,HBV基因型可能对阿德福韦酯的治疗效果无影响.
作者:曾俊涛;陈静;顾贤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由日本血吸虫病引起的门静脉压力增高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或出血、脾大及脾功能亢进、腹水等一组综合征称之为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在发病机制 、病理、临床表现及预后等与其它原因引起的门脉高压症有所不同,因而治疗也有其特殊性.本文将重点介绍有关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的治疗进展.
作者:邓维成;杨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连州市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探讨有效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连州市2005-2010年艾滋病疫情资料和个案调查表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0年连州市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50例,其中HIV感染者28例,艾滋病病人22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11例.疫情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区域和北部乡镇.男女性别比为3.17:1,年龄介于17~82岁,20~49岁青壮年占74.00%.职业以农民、家务及待业和工人为主,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70.00%,已婚占64.00%,异性传播占74.00%.其它就诊者检测、术前检测和检测咨询是发现HIV抗体阳性者的主要途径,合计占病例总数的62.00%.结论 连州市艾滋病疫情仍处于低度流行期,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必须采取综合性预防控制策略,以遏制艾滋病的扩散和蔓延.
作者:潘雪梅;陈振波;陈卓彤;邓友良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应用S幂率系统构建鼠疫耶尔森菌小尺度基因调控网络.方法 收集鼠疫耶尔森菌基因时间序列表达数据,数据经预处理后,分别用布尔网络模型和S幂率系统网络模型构建小尺度基因调控网络,并对两个网络结构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布尔网络模型构建的小尺度基因调控网络中存在2种基因调控模式,而应用S幂率系统网络模型构建的小尺度基因调控网络中存在4种基因调控模式.结论 S幂率系统可用于构建基因调控网络模型.
作者:江凌晓;江凌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广州市海珠区2007-2010年麻疹及风疹的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IgM抗体捕捉ELISA对广州市海珠区2007-2010年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数据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麻疹IgM抗体总阳性率为44.30%,风疹IgM抗体总阳性率为13.09%,各年度麻疹、风疹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1.708,P<0.05;x2=34.191,P<0.05).男女麻疹、风疹病例性别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麻疹阳性病例年龄主要分布在8月龄~7岁及15~29岁,风疹阳性病例年龄主要分布在15~29岁.4年间麻疹、风疹阳性病例分别集中在3~7月、3~6月.结论 海珠区2010年麻疹阳性率较前几年明显降低,说明防控措施有力,但2010年风疹的阳性率升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麻疹的发病人群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和青年,风疹的发病人群以青年为主.春季为麻疹、风疹的高发季节,应适时进行防控,避免暴发流行.
作者:王国玲;郭鹏娟;杨波;潘捷云;李集宇;甘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掌握华支睾吸虫感染和患病情况的临床特点,探讨临床简便的确诊方法,指导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 对我院2007 -2009年随机就诊的广东人群进行大便常规检查,并对发现华支睾吸虫卵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6 140例受检患者发现,华支睾吸虫感染1 029例(1.83%).主要临床症状为肝区疼痛486例(47.2%)、上腹疼痛297例(28.9%)、腹泻173例(16.8%)、乏力147例(14.3%)、食欲不振107例(10.4%),主要疾病有胆囊炎462例(44.9%)、胆囊息肉213例(20.7%)、胆管壁增厚182例(17.7%)、胆石症132例(12.8%).实验室辅助检查中,华支睾吸虫感染组的嗜酸性粒细胞比例(EOS%)及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 GGT)显著高于非感染患者组(Z_-10.837,P<0.01;Z=-6.622,P<0.01)和健康对照组(Z=-7.320,P<0.01;Z=-6.920,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ALT)在华支睾吸虫感染有症状组中显著高于非感染患者组(Z=-3.528,P<0.01)和健康对照组(Z= -4.948,P<0.01),而在华支睾吸虫感染无症状组中与非感染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Z=-1.561,P=0.119;Z=- 1.834,P=0.067).结论 肝区疼痛和上腹不适是华支睾吸虫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在EOS%和GGT增高的患者中华支睾吸虫卵的检出率明显提高.
作者:谢文锋;严海燕;曾华;谢晓英;鲍蕴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现行PCR-RDB法对中间型β-地贫基因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5个中间型β-地贫家系进行血常规、血红蛋白电泳和β-地贫基因的PCR-RDB法检测,并用长链PCR法检测家系1和家系2中的先证者及母亲的β-地贫基因的缺失突变.结果 5例先证者HbF含量均增高,其中2例为轻度贫血,3例为中度贫血;4例先证者PCR-RDB法结果 为杂合子与其表现的临床症状不符,1例先证者PCR-RDB结果 为纯合子与父母基因检测结果 不符;先证者1及其母亲长链PCR法显示阴性,先证者2及其母亲长链PCR法均为东南亚(SEA)缺失型HPFH.结论 若在产前诊断时仅用PCR-RDB法检测β-地贫基因,会造成缺失型β-地贫基因漏诊,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作者:陈冬;郑有为;梁敏文;林婷;钱靖琳;李运雄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