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翠颜;林健才
目的 通过观察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G 0~3)、肝硬化患者的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比值变化,探讨AST/ALT比值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健康对照组、慢性肝炎患者(G 0~3)及肝硬化患者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并计算其比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肝炎患者(G 0~3) AST/ALT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患者(G0~3)各期AST/ALT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升高而递增,各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与Child-Pugh积分呈正相关(r=-0.656,P<0.01).与慢性肝炎患者(G0~3)比较,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肝硬化存活患者比较,肝硬化死亡患者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比较,肝硬化未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T/ALT比值可以作为了解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一个较易观测的指标,对治疗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金宇;胡宏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检测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年在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体检的从业人员的血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ALT检测.结果 从业人员的HBsAg阳性率为4.51%( 10 368/229 738),HBeAg阳性率为1.30%(2 998/229 738),ALT异常率为0.92%(2 125/229 738);30~岁组HBsAg阳性率高(5.15%),<30岁组HBeAg阳性率高(1.61%);不同年龄组间的HBsAg和HBeA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l);男性的HBsAg、HBeAg阳性率及ALT异常率比女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广州市从业人员HBV感染状况较我国一般人群携带率低,实行预防性健康体检、健康教育和疫苗接种等措施可逐步降低HBV感染.
作者:黄愈玲;毕锡明;粱雪莹;曹毅敏;麦惠霞;张旭;徐建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无锡市2009年副溶血性弧菌分子特征,以及细菌性食物中毒分离的菌株与菌株之间、食源性疾病监测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之间的遗传相关性,建立无锡地区副溶血性弧菌分子分型数据库,为无锡市进行食源性疾病的快速反应和预警、监测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所得结果以BioNumerics V4.0软件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1株菌以Sfi Ⅰ酶切后可分为9个PFGE型别,各群间相似性系数>60%.其中有两起食物中毒菌株DNA指纹图谱完全相同,食源性疾病监测分离株分属7个型别.3型和6型为全年的优势型别.结论 3型和6型为无锡市2009年副溶血性弧菌优势型别,需加强防范.
作者:管红霞;刁保卫;沙丹;彭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系统评价益气养阴活血法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全面收集并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按Cochrane协作网肾脏病组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并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9个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文献,包括686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但方法学质量评价显示纳入研究质量不高,仅有1个B级,其余8个均为C级.Meta分析显示,与单用贝那普利相比,益气养阴活血法联用贝那普利在改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某些指标方面具有优势,仅有1个文献报道试验组有2例干咳,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与单用贝那普利相比,益气养阴活血法联合贝那普利有更好的疗效且相对安全,但对这些结果的解释应持谨慎态度,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作者:谢豪杰;严美花;张乐;肖雅;赵晓山;罗仁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急性肝功能衰竭时肠屏障功能的变化.方法 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N,700 mg/kg)/内毒素(LPS,10 μg/kg)建立小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造模6h后测定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取肠内容物及肝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同时检测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的活性.结果 腹腔注射D-GalN/LPS 6 h后,小鼠血清中ALT、AST活性显著提高(P<0.01);肠道内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明显上升(P<0.01),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下降(P<0.05);肠组织DAO活性明显降低(P<0.01);肝脏细菌培养阳性率达100%.结论 急性肝功能衰竭时肠屏障明显受损,并发生菌群失调及细菌易位.
作者:鞠宝玲;李霞;桂金秋;陆叶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大样本、多方法调查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病毒血清学阴性者的核酸阳性率,探讨在我国血液筛查中引进核酸扩增技术的必要性,了解和分析献血者血清学阴性核酸阳性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大样本数调查,应用ROCHE PCR-ELISA、PCR-微流芯片、实时荧光PCR方法和CHIRON TMA(转录依赖的扩增技术)多种方法对血清学检测阴性的献血者进行HBV DNA、HCVRNA和HIV-1 RNA检测,对乙肝阳性献血者追踪检测ALT和乙肝两对半标志物,对丙肝核酸阳性献血者追踪检测ALT及抗-HCV及HBV DNA和HCVRNA病毒载量.结果 共对141 288人份血样进行了检测,检出HBsAg(-)、HBV DNA阳性28例,总阳性率为0.020%,其中21例为anti-HBc阳性,占0.015%.HIV-1 RNA未检出阳性,17例HBsAg(-)、HBV DNA阳性样本追踪发现,9例发生了血清转换现象,4例呈窗口期特征,所有追踪的HBV DNA阳性献血者ALT检测结果正常.1例anti-HCV(-)、HCV RNA阳性献血者追踪发现为典型窗口期献血,ALT显著升高.结论 应采用高灵敏度的核酸扩增技术筛查血液中的乙肝和丙肝病毒,可提高血液安全.
作者:叶贤林;郑欣;熊文;张红;许晓绚;曾劲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96例临床确诊为HIE的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常规核磁检查,B组采用扩散加权成像技术检查.观察两组患儿生后24h(早期)和生后1周(亚急性期)缺氧性脑损伤的阳性率,并随访患儿的预后.结果 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IE发病早期,A组阳性率为37.5%,B组阳性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IE发病亚急性期,A组阳性率为100%,B组阳性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检出影像学变化21例,随访预后不良7例;B组检出影像学变化32例,随访预后不良19例,B组对HIE患儿的预后评估价值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扩散加权成像主要反映HIE早期病理变化,可发现早期脑损害,利于临床治疗.常规核磁反映亚急性期病变较好,适宜做随访检查.
作者:崔云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新疆和田地区老人的长寿影响因素,探讨遗传和环境因素与长寿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墨玉县和和田县的8个乡共667例老人进行长寿因素调查,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研究对象的平均每标准人日热能摄入量为2 196.02 kcal,占推荐摄人量(RNI)的115.58%.其主要营养素摄入量中,胆固醇、视黄醇、尼克酸、锌较低,分别占RNI的38.88%、36.71%、59.29%和53.80%,其它摄入量都已接近或超过RNI;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婚次、婚姻状况、性生活、住房状况、家族长寿史、既往病史和碳水化合物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分析显示,婚姻状况、性生活、住房面积和家族长寿史是老人长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长寿的父母有长寿的子女,已婚的老人比未婚、离婚、丧偶的老人长寿,有正常性生活的老人比无性生活的老人长寿;增加对老年人婚姻和性生活的关心,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洪强;马艳;马晓慧;杨晓燕;折胜利;贾汉·沙比提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甲钴胺序贯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使用甲钴胺注射液1000 μg静脉注射2周(1次/d),改为甲钴胺片500 μg口服10周(3次/d),疗程共12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6周、12周分别记录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评分、阳性症状数字化的视觉量表(VAS)评分,进行足部10 g尼龙丝压力觉、温度觉、振动感觉阈值、跟腱反射检查.结果 治疗后2周、6周、12周TCSS、T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疼痛、麻木、感觉减退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烧灼VAS评分治疗后2周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后6周、12周烧灼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压力觉检查异常点数治疗后2周、12周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振动感觉阈值治疗后6周、12周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温度觉检查、跟腱反射检查结果治疗后2周、6周、1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钴胺序贯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韩亚娟;高方;薛耀明;曾艳梅;李际敏;孟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深圳市某街道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将2009年流感样病例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死亡病例进行个案分析.结果 2009年甲型H1N1流感实验室确诊65例,其中重症患者10例(死亡1例);病例主要集中在10-11月(333例);学校和托幼机构为高发场所(363例,98.9%);5~14岁青少年为易感人群(293例,79.8%).结论 深圳市某街道2009年甲型H1N1流感发病高峰出现在11月,主要在封闭、人群集中、接触密切的学校和托幼机构暴发.
作者:谢显清;刘福益;刘松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随着社会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强迫症、抑郁症、帕金森症、肌张力失常、癫痫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患者的数量急剧增加.深部脑刺激技术(DBS)已广泛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重要方法,DBS具有靶点明确、选择性高、可逆、可调、无毁损等优点.多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电刺激脑内不同结构,可缓解帕金森病、癫痫、慢性痛、抑郁症等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临床症状,引起的副作用较少见.DBS正在逐渐成为治疗难治性神经精神疾病的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手段.
作者:候方高;姜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对广州市2005-2010年霍乱流行特征和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资料和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广州市2005-2010年共发生霍乱病例8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24/10万,带菌者21例,无死亡病例,无二代病例,以暴发疫情为主(61例),感染来源主要是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优势菌株为稻叶1f(54.4%)和小川2f(40.5%),0139群也有检出.监测分离到的菌株主要来自水产品(鱼类、贝类、青蛙和甲鱼等)、腹泻病人和水体.结论 加强腹泻病人和外环境的监测,掌握菌型变迁,及时发现并管理好传染源,是控制霍乱的重要策略.
作者:李美霞;魏跃红;杨智聪;康燕;王大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本院肝移植术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结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3年1月至2010年5月肝移植术后血液MRSA阳性感染者的资料.结果 695例肝移植患者中,53例(7.6%)出现革兰氏阳性球菌血流感染,以肠球菌为常见,7例病人发生7次MRSA血流感染.分析肝移植术后MRSA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发现,急性排斥(P=0.03)是出现MRSA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肝移植术后MRSA血流感染与非MRSA血流感染的15d、30 d、1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排斥是出现肝移植术后MRSA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但肝移植术后MRSA血流感染后15d、30 d、1年的死亡率未明显增加.
作者:邰强;巫林伟;鞠卫强;王东平;王国栋;马毅;胡安斌;郭志勇;朱晓峰;何晓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下大鼠耳蜗外毛细胞Prestin蛋白表达的改变及意义.方法 建立大鼠耳放射损伤模型,检测其听力复合动作电位(CAP)阈值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s)幅值,验证其电离辐射晚期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的发生.提取大鼠耳蜗组织mRNA及蛋白,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耳蜗Prestin蛋白mRNA水平的表达,以及Western杂交检测Prestin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成功建立了电离辐射晚期SNHL大鼠模型,其耳蜗Prestin蛋白无论是mRNA表达水平还是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未照射组明显降低.结论 放疗晚期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发生机制可能与电离辐射导致内耳外毛细胞Prestin蛋白的表达异常有关.
作者:杜莎莎;任陈;田允鸿;谢国柱;刘英;孙权权;刘爱华;袁亚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MSX1基因编码区突变G267C和P278S与广东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广东籍NSCL/P患儿100名及健康对照者91名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对MSX1基因编码区G267C和P278S突变进行研究.结果 G267C (799 G>T)和P278S (832 C>T)的突变在本次研究的广东人群中并未发现.结论 MSX1基因编码区G267C和P278S突变与中国广东人群NSCL/P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许铭炎;邓小玲;陈锡和;刘庭英;陈庆珊;傅玉才;唐世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索三峡库区潜在血吸虫病流行危险因素下的防治模式,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8 -2010年选择重庆市万州区长江边的2个自然村为血防干预示范点,对学生和居民开展血防健康教育,选择部分居民户进行改水改厕,通过问卷调查和相关环境样品检测,观察其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居民、学生的血防知识总及格率分别为86.3%(392/454)和87.2%(232/266),与干预前居民3.9%(22/566)及学生9.4%(30/3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水后居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及感官指标超标样品数下降,其中微生物超标率显著下降,改水前后样品中细菌总数超标率分别为86.5%(173/200)和20.0%(20/100);干预前后,示范点居民常见肠道线虫总感染率分别为31.5%(63/200)和14.5%(29/200).结论 健康教育和改水改厕等模拟血防干预手段,能提高居民血防知晓率,增强血防意识,亦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虫卵入水等环节降低血吸虫病在三峡库区传播的潜在风险.
作者:周新;陈家荣;李珊珊;罗超;丁建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8岁,因“反复皮疹伴瘙痒半年,呕吐腹泻1周”于2010年10月15日人院.半年前因“上感”静滴抗生素后出现皮疹,伴口干、眼干、脱发.
作者:陈月馨;谢瑾灼;沈浩贤;周承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检测尿液组织因子促凝血活性的方法.方法 以owren-koller稀释液5倍稀释尿液后,在STAGO全自动凝血仪检测凝固时间,通过兔脑粉不同浓度及其对应的凝固时间确定相应的标准曲线,计算出尿液组织因子(TF)的促凝血活性(TF-PCA),并对该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owren-koller稀释液处理尿液有效解决了尿液理化因素变异大、干扰物质多等对TF活性检测的影响,TF中和单抗可有效抑制PCA活性,说明尿液PCA活性源于TF.TF-PCA测定方法学评价:总不精密度分别小于7%,表明该方法重复性尚可,平均回收率为80.8%,低检测限为5 mu/L,并在15~2 200 mu/L之间线性良好.结论 一期凝固法是一种简便、结果可靠的检测尿液TF-PCA的方法.
作者:付文金;郑磊;邓任堂;陈楚甜;叶长钦;王少波;刘亮;陈梅莲;彭兰芬;熊石龙;包杰;汤惠华;王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腹腔干动脉狭窄后肝癌患者经侧枝循环行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1例腹腔干动脉狭窄后肝癌患者应用RH、Cobra配合微导管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2例经腹腔干插管至肝段水平行化疗栓塞.7例经肠系膜上动脉插管至肝段水平,并行化疗及栓塞治疗,插管成功率为77.8%( 7/9);4~6周复查,CT显示肿瘤缩小,碘油沉积致密.2例插管至肝固有动脉行灌注化疗.结论 腹腔于动脉狭窄后肝脏可形成丰富的侧枝循环,其中肠系膜上动脉供血尤为常见,应用RH、Cobra导管配合微导管技术,多能顺利插管至肝段水平对肝癌行TACE治疗.
作者:张军华;王华明;马威;肖华锋;李勇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能量限制(CR)、高能量[包括高糖(HG)、高脂(HP)]培养基对HepG2细胞SIRT7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SIRT7的功能及其在相关代谢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在不同培养条件下HepG2细胞SIRT7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HG[mRNA:(0.3001±0.09661)、蛋白质:(0.2435±0.01240)]培养基相比,CR和HP均上调HepG2细胞SIRT7的mRNA转录水平[(0.4185±0.07617)、(0.4443±0.04717)]和蛋白质表达水平[(0.3300±0.04769)、(0.7834±0.045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R与HP相比,后者中SIRT7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T7可能参与肝糖和脂代谢调节,影响脂肪肝的形成.
作者:章卒军;冯雅卿;傅玉才;周小辉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