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峡库区潜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模拟血防干预的效果观察

周新;陈家荣;李珊珊;罗超;丁建文

关键词:血吸虫病, 模拟, 干预效果, 三峡库区
摘要:目的 探索三峡库区潜在血吸虫病流行危险因素下的防治模式,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8 -2010年选择重庆市万州区长江边的2个自然村为血防干预示范点,对学生和居民开展血防健康教育,选择部分居民户进行改水改厕,通过问卷调查和相关环境样品检测,观察其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居民、学生的血防知识总及格率分别为86.3%(392/454)和87.2%(232/266),与干预前居民3.9%(22/566)及学生9.4%(30/3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水后居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及感官指标超标样品数下降,其中微生物超标率显著下降,改水前后样品中细菌总数超标率分别为86.5%(173/200)和20.0%(20/100);干预前后,示范点居民常见肠道线虫总感染率分别为31.5%(63/200)和14.5%(29/200).结论 健康教育和改水改厕等模拟血防干预手段,能提高居民血防知晓率,增强血防意识,亦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虫卵入水等环节降低血吸虫病在三峡库区传播的潜在风险.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干燥综合征感染粪类圆线虫病1例报告并文献分析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8岁,因“反复皮疹伴瘙痒半年,呕吐腹泻1周”于2010年10月15日人院.半年前因“上感”静滴抗生素后出现皮疹,伴口干、眼干、脱发.

    作者:陈月馨;谢瑾灼;沈浩贤;周承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大样本、多方法调查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病毒血清学阴性者的核酸阳性率,探讨在我国血液筛查中引进核酸扩增技术的必要性,了解和分析献血者血清学阴性核酸阳性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大样本数调查,应用ROCHE PCR-ELISA、PCR-微流芯片、实时荧光PCR方法和CHIRON TMA(转录依赖的扩增技术)多种方法对血清学检测阴性的献血者进行HBV DNA、HCVRNA和HIV-1 RNA检测,对乙肝阳性献血者追踪检测ALT和乙肝两对半标志物,对丙肝核酸阳性献血者追踪检测ALT及抗-HCV及HBV DNA和HCVRNA病毒载量.结果 共对141 288人份血样进行了检测,检出HBsAg(-)、HBV DNA阳性28例,总阳性率为0.020%,其中21例为anti-HBc阳性,占0.015%.HIV-1 RNA未检出阳性,17例HBsAg(-)、HBV DNA阳性样本追踪发现,9例发生了血清转换现象,4例呈窗口期特征,所有追踪的HBV DNA阳性献血者ALT检测结果正常.1例anti-HCV(-)、HCV RNA阳性献血者追踪发现为典型窗口期献血,ALT显著升高.结论 应采用高灵敏度的核酸扩增技术筛查血液中的乙肝和丙肝病毒,可提高血液安全.

    作者:叶贤林;郑欣;熊文;张红;许晓绚;曾劲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免疫毒素EGF-TCSredlk的表达及其活性测定

    目的 表达新型免疫毒素EGF-TCSredlk,并进行抗人胃癌细胞活性的初步测定.方法 利用大肠杆菌系统表达抗胃癌重组免疫毒素EGF-TCSredlk,表达产物经Ni-NTA Agrose亲和层析柱纯化并进行特异性杀伤活性检测.结果 该新型免疫毒素以可溶性形式表达于大肠杆菌培养上清中,并获得有效纯化,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初步检测其对入胃癌细胞MGC803具有选择性杀伤活性.结论 成功制备了具有抗入胃癌细胞活性的新型免疫毒素EGF-TCSredlk,为其进一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咏梅;赵晓山;杨明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WWOX基因与肿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WWOX,即包含WW域的氧化还原酶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的抗肿瘤基因,目前,在清楚了解其基因序列和蛋白质结构的基础上,又发现其具有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等生物学作用.但对其具体的抑癌机制仍不甚明确,而且对其是否可被认定为抑癌基因也存在争议.随着对WWOX基因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WWOX与肿瘤的相关性会日渐明了,其在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的作用也将逐渐显现.

    作者:史红飞;夏雨虹;韩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血必净对恙虫病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恙虫病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19例恙虫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9例)和血必净治疗组(1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氯霉素和左氧氟沙星治疗,血必净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5天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氧合指数(PaO2/FiO2)、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PL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水平变化.结果 常规治疗和血必净治疗组的治愈率分别为22.22%、60% (P<0.05).血必净治疗5d后,AST、ALT分别从(102.5±24.5)U/L、( 101.3 ±23.4) U/L下降为(43.3±10.2)U/L、(39.2±6.5)U/L(P<0.05),PLT、PaO2/FiO2分别从(98.2±42.2)×109/L、(225.0±19.0)mmHg升高为(278.3±15.6)×109/L、(352.0±6.0)mmHg(P<0.05),APACHE Ⅱ显著下降(P<0.01);LPS、INF、IL-6、IL-8显著降低(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提高对恙虫病患者的治愈率,对多器官功能损害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为主要通过减少炎症介质分泌来实现.

    作者:陈大勇;黎焯基;陈华新;谢华文;蔡必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miRNA在毒理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miRNA属内源性小分子非编码RNA (small ncRNAs),在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方面发挥关键的作用:miRNA能抑制靶蛋白翻译,其过高或过低表达均可引起靶蛋白表达改变,从而改变细胞功能.毒理学研究发现,miRNA具有调节外源化合物代谢、影响外源性化合物的肝脏毒性、生殖和发育毒性等功能,并在肿瘤发生及化学致癌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文学;朱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蓝氏贾第鞭毛虫中国株组蛋白H2A基因的克隆与重组表达

    目的 获取蓝氏贾第鞭毛虫中国株GlH2A基因及重组蛋白.方法 PCR扩增获取G1H2A基因,连接至pMD-19T并进行测序分析.连接至pET28a构建表达载体,并转化宿主菌E.coli BL21 (DE3),然后进行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酶(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进行亲和层析纯化,再用Western blotting进行免疫学鉴定.结果 序列测定获得蓝氏贾第鞭毛虫中国株GlH2A基因的编码序列,与美国WB株H2A (GL50803_14256,Accession:NW_001844132)序列完全一致.该基因编码124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13 900 Mr,保留了与核小体形成相关的重要氨基酸位点,在大肠埃希菌中获得表达,纯化后纯度达90%以上.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重组蛋白能够被抗His6标签抗体识别.结论 克隆得到GlH2A基因编码序列;得到了重组GlH2A蛋白,并进行了纯化,为进一步研究组蛋白及其修饰酶在基因转录调控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云华;郑国侠;巨红妹;张霞;李雅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三峡库区潜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模拟血防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索三峡库区潜在血吸虫病流行危险因素下的防治模式,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8 -2010年选择重庆市万州区长江边的2个自然村为血防干预示范点,对学生和居民开展血防健康教育,选择部分居民户进行改水改厕,通过问卷调查和相关环境样品检测,观察其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居民、学生的血防知识总及格率分别为86.3%(392/454)和87.2%(232/266),与干预前居民3.9%(22/566)及学生9.4%(30/3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水后居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及感官指标超标样品数下降,其中微生物超标率显著下降,改水前后样品中细菌总数超标率分别为86.5%(173/200)和20.0%(20/100);干预前后,示范点居民常见肠道线虫总感染率分别为31.5%(63/200)和14.5%(29/200).结论 健康教育和改水改厕等模拟血防干预手段,能提高居民血防知晓率,增强血防意识,亦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虫卵入水等环节降低血吸虫病在三峡库区传播的潜在风险.

    作者:周新;陈家荣;李珊珊;罗超;丁建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AST/ALT比值与肝硬化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通过观察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G 0~3)、肝硬化患者的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比值变化,探讨AST/ALT比值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健康对照组、慢性肝炎患者(G 0~3)及肝硬化患者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并计算其比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肝炎患者(G 0~3) AST/ALT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患者(G0~3)各期AST/ALT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升高而递增,各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与Child-Pugh积分呈正相关(r=-0.656,P<0.01).与慢性肝炎患者(G0~3)比较,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肝硬化存活患者比较,肝硬化死亡患者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比较,肝硬化未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T/ALT比值可以作为了解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一个较易观测的指标,对治疗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金宇;胡宏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异常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异常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定85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ABI)并进行分组,ABI<0.9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低ABI组),0.9≤ABI<1.3为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正常组),ABI≥1.3为下肢动脉硬化组(高ABI组),记录各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吸烟史等一般情况,并检测糖脂等代谢指标,通过回归分析探讨影响ABI的危险因素.结果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异常ABI为21.2%,与正常组比较,低ABI组和高ABI组年龄、吸烟率、HbA1c、TG、收缩压、UA均明显升高,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亦明显升高.结论 初诊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外周动脉病变(PAD)患病率;高龄、高血压、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脂质代谢紊乱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作者:朱翠颜;林健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肝移植术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危险因素的17年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本院肝移植术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结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3年1月至2010年5月肝移植术后血液MRSA阳性感染者的资料.结果 695例肝移植患者中,53例(7.6%)出现革兰氏阳性球菌血流感染,以肠球菌为常见,7例病人发生7次MRSA血流感染.分析肝移植术后MRSA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发现,急性排斥(P=0.03)是出现MRSA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肝移植术后MRSA血流感染与非MRSA血流感染的15d、30 d、1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排斥是出现肝移植术后MRSA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但肝移植术后MRSA血流感染后15d、30 d、1年的死亡率未明显增加.

    作者:邰强;巫林伟;鞠卫强;王东平;王国栋;马毅;胡安斌;郭志勇;朱晓峰;何晓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2004-2009年重庆市北碚区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北碚区近年肠道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特点,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9年北碚区法定报告的肠道传染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6年共报告肠道传染病9种790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9.13/10万,无死亡病例.其它感染性腹泻病(61.43%)和细菌性痢疾(27.00%)为主要病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159.37,P<0.05);0~岁组(51.06%)和15~岁组(24.92%)发病率较高;发病以散居儿童(46.91%)和农民(13.21%)为主,报告发病时间集中在6-12月(69.21%);天生街道、朝阳街道、北温泉街道和歇马镇病例较多,分别占报告病例数的20.90%、11.27%、10.90%.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加强饮水和食品监管,是北碚区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作者:张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基于GIS的登革热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目的 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登革热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方法 采用SuperMap Objects 5.2全组件式开发平台实现系统的构建,以Visual Basic 6.0为集成环境,通过调用动态函数库(DLL)实现GIS组件功能与数据库程序之间的数据传递和数据表现,并且构成统一的无缝界面.结果 系统的主要功能为文件管理,数据库建立,地图的创建与操作,图形和属性数据双向查询检索,专题图的制作,空间分析,进行有关属性数据的统计分析,提供操作结果多种形式的输出.结论 系统可以完成对登革热监测相关数据的录入、分析、空间展示、专题图的制作与输出等操作.

    作者:于德宪;周文;高璐璐;陈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医学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的体会

    医学寄生虫学是病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医学生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昆明医学院是西南边疆多民族省份的一所医学院校,而云南省的寄生虫种类及数量都位居全国之首.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性思维,为云南省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是本校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近年来做了以下有益探索.

    作者:李翠英;周本江;王红;贾雪梅;王文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山市疾控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调查

    目的 调查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简称疾控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现况,分析问题并探讨改进对策.方法 对中山市辖区26家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组织管理、技术实施、资源储备、监测预警、协调合作5个方面.结果 84.62%的机构成立应急专家小组,各机构均建立了相关的应急制度和预案;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77.17%,能从事现场调查处理的人数占56.28%,总人数超出编制数的19.20%,服务人口的比例为1.89/10万;市级和镇区机构仪器设备达标率分别为82.71%和46.89%,项目开展率分别为80.15%和33.33%;应急专项经费配备率为46.15%;全市传染病网络直报率为100%;接报事件后,83.88%的疾控中心能在6h内前往调查.结论 中山市疾控机构应急框架体系已基本建立,疫情处理较为规范,但存在卫生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应急制度和预案系统不完善、镇区实验室设备配置率低、尚未建立科学稳定的应急工作经费投入机制以及应急能力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应采取各项措施,加强卫生应急能力的建设,使其与日益严峻的防病任务相适应.

    作者:谈晔;梁建平;罗小铭;鲁婧婧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腹腔干动脉狭窄患者肝癌的TACE治疗结果分析

    目的 研究腹腔干动脉狭窄后肝癌患者经侧枝循环行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1例腹腔干动脉狭窄后肝癌患者应用RH、Cobra配合微导管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2例经腹腔干插管至肝段水平行化疗栓塞.7例经肠系膜上动脉插管至肝段水平,并行化疗及栓塞治疗,插管成功率为77.8%( 7/9);4~6周复查,CT显示肿瘤缩小,碘油沉积致密.2例插管至肝固有动脉行灌注化疗.结论 腹腔于动脉狭窄后肝脏可形成丰富的侧枝循环,其中肠系膜上动脉供血尤为常见,应用RH、Cobra导管配合微导管技术,多能顺利插管至肝段水平对肝癌行TACE治疗.

    作者:张军华;王华明;马威;肖华锋;李勇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急性肝功能衰竭小鼠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肝功能衰竭时肠屏障功能的变化.方法 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N,700 mg/kg)/内毒素(LPS,10 μg/kg)建立小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造模6h后测定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取肠内容物及肝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同时检测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的活性.结果 腹腔注射D-GalN/LPS 6 h后,小鼠血清中ALT、AST活性显著提高(P<0.01);肠道内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明显上升(P<0.01),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下降(P<0.05);肠组织DAO活性明显降低(P<0.01);肝脏细菌培养阳性率达100%.结论 急性肝功能衰竭时肠屏障明显受损,并发生菌群失调及细菌易位.

    作者:鞠宝玲;李霞;桂金秋;陆叶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2009年深圳市某街道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探讨深圳市某街道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将2009年流感样病例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死亡病例进行个案分析.结果 2009年甲型H1N1流感实验室确诊65例,其中重症患者10例(死亡1例);病例主要集中在10-11月(333例);学校和托幼机构为高发场所(363例,98.9%);5~14岁青少年为易感人群(293例,79.8%).结论 深圳市某街道2009年甲型H1N1流感发病高峰出现在11月,主要在封闭、人群集中、接触密切的学校和托幼机构暴发.

    作者:谢显清;刘福益;刘松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全民食盐加碘后碘缺乏病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

    目的 探索全民食盐加碘后重庆市碘缺乏病变化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 1997-2009年,抽样检测居民户盐碘含量,计算碘盐覆盖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用触诊法和B超法同时检查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计算肿大率和容积均数、中位数、众数和90、95、99的百分位数(P90、P95、P99);检测儿童尿碘,计算中位数和频率.结果 碘盐覆盖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由1997年的89.1%和83.0%显著上升至2009年的98.9%和95.6% (P<0.05);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触诊法和B超法由1997年的18.3%和17.4%显著降至2009年的7.0%和6.6%(P<0.01);甲状腺容积均数、中位数、众数和P90、P95、P99 1997年分别为4.32、4.00、3.69、6.30、7.24、8.76ml,2005年分别降至3.66、3.50、3.10、5.00、6.00、6.90 ml,2009年均数、中位数、众数分别上升至3.68、3.53、3.37 ml,P90、P95、P99分别降至4.79、5.37、6.40 ml;儿童尿碘中位数1997-2009年全市性抽样调查为211.9~328.0 μg/L,>300 μg/L者占1/3以上;2009年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40~、200~、250~、300~μg/L的区县分别有10、12、11和7个,甲状腺容积均数、中位数、众数和P90、P95随着尿碘升高而增大;经济收入为2000~、3000~、4000~元的区县儿童甲状腺容积各项指标随收入增加而降低.结论 随着碘盐覆盖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的提高,重庆市人群碘营养水平充足,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不断下降.但存在碘过量现象,碘过量和经济收入是儿童甲状腺肿的影响因素,应降低食盐加碘浓度.儿童甲状腺容积有总体增大趋势,有必要重新制定儿童甲状腺容积正常值新标准.

    作者:肖邦忠;陈静;吴成果;李心术;罗兴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广东人群MSX1编码区(G267C和P278S)突变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MSX1基因编码区突变G267C和P278S与广东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广东籍NSCL/P患儿100名及健康对照者91名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对MSX1基因编码区G267C和P278S突变进行研究.结果 G267C (799 G>T)和P278S (832 C>T)的突变在本次研究的广东人群中并未发现.结论 MSX1基因编码区G267C和P278S突变与中国广东人群NSCL/P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许铭炎;邓小玲;陈锡和;刘庭英;陈庆珊;傅玉才;唐世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