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寡核苷酸探针RNA原位杂交法检测肺孢子虫的研究

常志尚;张忠广;宫玉香

关键词:肺孢子虫:诊断, RNA原位杂交
摘要:目的 探讨RNA原位杂交法在肺孢子虫病理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小亚单位RNA位点来源的寡核苷酸探针、地高辛加尾标记、Wistar雌性大鼠皮下注射地塞米松建立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取肺组织制备石蜡标本进行RNA原位杂交,并将结果与瑞氏-吉姆萨染色法进行比较.结果 RNA原位杂交法于感染后第3周检到虫体,呈游离分布;7~8周时检测到大量包囊;9~10周时滋养体大量出现;组织内肺孢子虫的检出率(32/32)高于瑞氏-吉姆萨染色法(25/32).结论 RNA原位杂交法是一种敏感特异的肺孢子虫病理检测方法.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AST/ALT比值与肝硬化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通过观察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G 0~3)、肝硬化患者的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比值变化,探讨AST/ALT比值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健康对照组、慢性肝炎患者(G 0~3)及肝硬化患者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并计算其比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肝炎患者(G 0~3) AST/ALT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患者(G0~3)各期AST/ALT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升高而递增,各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与Child-Pugh积分呈正相关(r=-0.656,P<0.01).与慢性肝炎患者(G0~3)比较,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肝硬化存活患者比较,肝硬化死亡患者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比较,肝硬化未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T/ALT比值可以作为了解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一个较易观测的指标,对治疗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金宇;胡宏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急性肝功能衰竭小鼠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肝功能衰竭时肠屏障功能的变化.方法 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N,700 mg/kg)/内毒素(LPS,10 μg/kg)建立小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造模6h后测定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取肠内容物及肝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同时检测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的活性.结果 腹腔注射D-GalN/LPS 6 h后,小鼠血清中ALT、AST活性显著提高(P<0.01);肠道内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明显上升(P<0.01),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下降(P<0.05);肠组织DAO活性明显降低(P<0.01);肝脏细菌培养阳性率达100%.结论 急性肝功能衰竭时肠屏障明显受损,并发生菌群失调及细菌易位.

    作者:鞠宝玲;李霞;桂金秋;陆叶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HI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96例临床确诊为HIE的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常规核磁检查,B组采用扩散加权成像技术检查.观察两组患儿生后24h(早期)和生后1周(亚急性期)缺氧性脑损伤的阳性率,并随访患儿的预后.结果 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IE发病早期,A组阳性率为37.5%,B组阳性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IE发病亚急性期,A组阳性率为100%,B组阳性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检出影像学变化21例,随访预后不良7例;B组检出影像学变化32例,随访预后不良19例,B组对HIE患儿的预后评估价值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扩散加权成像主要反映HIE早期病理变化,可发现早期脑损害,利于临床治疗.常规核磁反映亚急性期病变较好,适宜做随访检查.

    作者:崔云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异常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异常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定85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ABI)并进行分组,ABI<0.9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低ABI组),0.9≤ABI<1.3为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正常组),ABI≥1.3为下肢动脉硬化组(高ABI组),记录各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吸烟史等一般情况,并检测糖脂等代谢指标,通过回归分析探讨影响ABI的危险因素.结果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异常ABI为21.2%,与正常组比较,低ABI组和高ABI组年龄、吸烟率、HbA1c、TG、收缩压、UA均明显升高,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亦明显升高.结论 初诊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外周动脉病变(PAD)患病率;高龄、高血压、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脂质代谢紊乱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作者:朱翠颜;林健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能量限制和高能量培养对HepG2细胞SIRT7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能量限制(CR)、高能量[包括高糖(HG)、高脂(HP)]培养基对HepG2细胞SIRT7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SIRT7的功能及其在相关代谢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在不同培养条件下HepG2细胞SIRT7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HG[mRNA:(0.3001±0.09661)、蛋白质:(0.2435±0.01240)]培养基相比,CR和HP均上调HepG2细胞SIRT7的mRNA转录水平[(0.4185±0.07617)、(0.4443±0.04717)]和蛋白质表达水平[(0.3300±0.04769)、(0.7834±0.045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R与HP相比,后者中SIRT7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T7可能参与肝糖和脂代谢调节,影响脂肪肝的形成.

    作者:章卒军;冯雅卿;傅玉才;周小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甲钴胺序贯治疗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甲钴胺序贯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使用甲钴胺注射液1000 μg静脉注射2周(1次/d),改为甲钴胺片500 μg口服10周(3次/d),疗程共12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6周、12周分别记录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评分、阳性症状数字化的视觉量表(VAS)评分,进行足部10 g尼龙丝压力觉、温度觉、振动感觉阈值、跟腱反射检查.结果 治疗后2周、6周、12周TCSS、T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疼痛、麻木、感觉减退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烧灼VAS评分治疗后2周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后6周、12周烧灼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压力觉检查异常点数治疗后2周、12周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振动感觉阈值治疗后6周、12周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温度觉检查、跟腱反射检查结果治疗后2周、6周、1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钴胺序贯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韩亚娟;高方;薛耀明;曾艳梅;李际敏;孟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2006-2008年重庆市男男性服务工作者HIV和梅毒感染率及其高危行为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男男性服务工作者(MB)在男男性接触者中艾滋病和梅毒感染率及其高危行为状况,为开展该人群的干预提供科学建议.方法 分析2006-2008年男男性服务工作者调查资料,比较分析该人群HIV、梅毒感染率及其高危行为状况.结果 2006-2008年分别调查了男男性服务工作者47、71和54人,近1次与男性肛交时安全套使用率由2006年的66.0%上升至2008年的75.9%;近1次因金钱与男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由2006年的70.2%上升至2008年的79.6%; 2006-2008年近6个月因金钱与男性发生无保护性肛交的比例分别为42.6%、40.8%、50.0%.2006 -2008年HIV感染率分别为12.8%、9.9%、7.4%;梅毒感染率分别为19.1%、8.5%、5.6%.结论 重庆市男男性服务工作者HIV感染率高,高危行为普遍存在,应加强该人群的干预工作.

    作者:徐静;贺加;冯连贵;丁贤彬;徐世明;郭晓嘉;郑建琼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大样本、多方法调查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病毒血清学阴性者的核酸阳性率,探讨在我国血液筛查中引进核酸扩增技术的必要性,了解和分析献血者血清学阴性核酸阳性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大样本数调查,应用ROCHE PCR-ELISA、PCR-微流芯片、实时荧光PCR方法和CHIRON TMA(转录依赖的扩增技术)多种方法对血清学检测阴性的献血者进行HBV DNA、HCVRNA和HIV-1 RNA检测,对乙肝阳性献血者追踪检测ALT和乙肝两对半标志物,对丙肝核酸阳性献血者追踪检测ALT及抗-HCV及HBV DNA和HCVRNA病毒载量.结果 共对141 288人份血样进行了检测,检出HBsAg(-)、HBV DNA阳性28例,总阳性率为0.020%,其中21例为anti-HBc阳性,占0.015%.HIV-1 RNA未检出阳性,17例HBsAg(-)、HBV DNA阳性样本追踪发现,9例发生了血清转换现象,4例呈窗口期特征,所有追踪的HBV DNA阳性献血者ALT检测结果正常.1例anti-HCV(-)、HCV RNA阳性献血者追踪发现为典型窗口期献血,ALT显著升高.结论 应采用高灵敏度的核酸扩增技术筛查血液中的乙肝和丙肝病毒,可提高血液安全.

    作者:叶贤林;郑欣;熊文;张红;许晓绚;曾劲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益气养阴活血法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全面收集并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按Cochrane协作网肾脏病组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并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9个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文献,包括686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但方法学质量评价显示纳入研究质量不高,仅有1个B级,其余8个均为C级.Meta分析显示,与单用贝那普利相比,益气养阴活血法联用贝那普利在改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某些指标方面具有优势,仅有1个文献报道试验组有2例干咳,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与单用贝那普利相比,益气养阴活血法联合贝那普利有更好的疗效且相对安全,但对这些结果的解释应持谨慎态度,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作者:谢豪杰;严美花;张乐;肖雅;赵晓山;罗仁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一期凝固法测定尿液组织因子促凝活性的方法学建立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检测尿液组织因子促凝血活性的方法.方法 以owren-koller稀释液5倍稀释尿液后,在STAGO全自动凝血仪检测凝固时间,通过兔脑粉不同浓度及其对应的凝固时间确定相应的标准曲线,计算出尿液组织因子(TF)的促凝血活性(TF-PCA),并对该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owren-koller稀释液处理尿液有效解决了尿液理化因素变异大、干扰物质多等对TF活性检测的影响,TF中和单抗可有效抑制PCA活性,说明尿液PCA活性源于TF.TF-PCA测定方法学评价:总不精密度分别小于7%,表明该方法重复性尚可,平均回收率为80.8%,低检测限为5 mu/L,并在15~2 200 mu/L之间线性良好.结论 一期凝固法是一种简便、结果可靠的检测尿液TF-PCA的方法.

    作者:付文金;郑磊;邓任堂;陈楚甜;叶长钦;王少波;刘亮;陈梅莲;彭兰芬;熊石龙;包杰;汤惠华;王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基于GIS的登革热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目的 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登革热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方法 采用SuperMap Objects 5.2全组件式开发平台实现系统的构建,以Visual Basic 6.0为集成环境,通过调用动态函数库(DLL)实现GIS组件功能与数据库程序之间的数据传递和数据表现,并且构成统一的无缝界面.结果 系统的主要功能为文件管理,数据库建立,地图的创建与操作,图形和属性数据双向查询检索,专题图的制作,空间分析,进行有关属性数据的统计分析,提供操作结果多种形式的输出.结论 系统可以完成对登革热监测相关数据的录入、分析、空间展示、专题图的制作与输出等操作.

    作者:于德宪;周文;高璐璐;陈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干燥综合征感染粪类圆线虫病1例报告并文献分析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8岁,因“反复皮疹伴瘙痒半年,呕吐腹泻1周”于2010年10月15日人院.半年前因“上感”静滴抗生素后出现皮疹,伴口干、眼干、脱发.

    作者:陈月馨;谢瑾灼;沈浩贤;周承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2004-2009年重庆市北碚区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北碚区近年肠道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特点,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9年北碚区法定报告的肠道传染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6年共报告肠道传染病9种790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9.13/10万,无死亡病例.其它感染性腹泻病(61.43%)和细菌性痢疾(27.00%)为主要病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159.37,P<0.05);0~岁组(51.06%)和15~岁组(24.92%)发病率较高;发病以散居儿童(46.91%)和农民(13.21%)为主,报告发病时间集中在6-12月(69.21%);天生街道、朝阳街道、北温泉街道和歇马镇病例较多,分别占报告病例数的20.90%、11.27%、10.90%.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加强饮水和食品监管,是北碚区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作者:张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广东人群MSX1编码区(G267C和P278S)突变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MSX1基因编码区突变G267C和P278S与广东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广东籍NSCL/P患儿100名及健康对照者91名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对MSX1基因编码区G267C和P278S突变进行研究.结果 G267C (799 G>T)和P278S (832 C>T)的突变在本次研究的广东人群中并未发现.结论 MSX1基因编码区G267C和P278S突变与中国广东人群NSCL/P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许铭炎;邓小玲;陈锡和;刘庭英;陈庆珊;傅玉才;唐世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WWOX基因与肿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WWOX,即包含WW域的氧化还原酶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的抗肿瘤基因,目前,在清楚了解其基因序列和蛋白质结构的基础上,又发现其具有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等生物学作用.但对其具体的抑癌机制仍不甚明确,而且对其是否可被认定为抑癌基因也存在争议.随着对WWOX基因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WWOX与肿瘤的相关性会日渐明了,其在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的作用也将逐渐显现.

    作者:史红飞;夏雨虹;韩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2005-2010年广州市霍乱流行特征及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对广州市2005-2010年霍乱流行特征和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资料和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广州市2005-2010年共发生霍乱病例8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24/10万,带菌者21例,无死亡病例,无二代病例,以暴发疫情为主(61例),感染来源主要是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优势菌株为稻叶1f(54.4%)和小川2f(40.5%),0139群也有检出.监测分离到的菌株主要来自水产品(鱼类、贝类、青蛙和甲鱼等)、腹泻病人和水体.结论 加强腹泻病人和外环境的监测,掌握菌型变迁,及时发现并管理好传染源,是控制霍乱的重要策略.

    作者:李美霞;魏跃红;杨智聪;康燕;王大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保山市龙陵县某乡镇跨境缅甸籍媳妇脊髓灰质炎免疫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云南保山市龙陵县某乡镇缅甸籍媳妇脊髓灰质炎免疫状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该乡镇乡村医生排查的50人名单中,随机抽取20名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检测.结果 被调查对象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60.0%、80.0%和75.0%和1∶22.6,1∶41.5,1∶12.7,随着年龄的增长无下降趋势.结论 缅甸籍媳妇脊髓灰质炎的免疫现状是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郑维斌;张腾;李召芹;林冬梅;段生朝;马占钦;马崇惠;张安柱;李洪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医学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的体会

    医学寄生虫学是病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医学生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昆明医学院是西南边疆多民族省份的一所医学院校,而云南省的寄生虫种类及数量都位居全国之首.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性思维,为云南省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是本校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近年来做了以下有益探索.

    作者:李翠英;周本江;王红;贾雪梅;王文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广州市从业人员HBV及ALT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检测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年在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体检的从业人员的血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ALT检测.结果 从业人员的HBsAg阳性率为4.51%( 10 368/229 738),HBeAg阳性率为1.30%(2 998/229 738),ALT异常率为0.92%(2 125/229 738);30~岁组HBsAg阳性率高(5.15%),<30岁组HBeAg阳性率高(1.61%);不同年龄组间的HBsAg和HBeA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l);男性的HBsAg、HBeAg阳性率及ALT异常率比女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广州市从业人员HBV感染状况较我国一般人群携带率低,实行预防性健康体检、健康教育和疫苗接种等措施可逐步降低HBV感染.

    作者:黄愈玲;毕锡明;粱雪莹;曹毅敏;麦惠霞;张旭;徐建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2009年深圳市某街道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探讨深圳市某街道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将2009年流感样病例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死亡病例进行个案分析.结果 2009年甲型H1N1流感实验室确诊65例,其中重症患者10例(死亡1例);病例主要集中在10-11月(333例);学校和托幼机构为高发场所(363例,98.9%);5~14岁青少年为易感人群(293例,79.8%).结论 深圳市某街道2009年甲型H1N1流感发病高峰出现在11月,主要在封闭、人群集中、接触密切的学校和托幼机构暴发.

    作者:谢显清;刘福益;刘松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