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9年福建省恶性肿瘤患病分布分析

薛灵抒;赖以刚;李文燕

关键词:恶性肿瘤, 患病率, 分布
摘要:目的 了解福建省居民恶性肿瘤的患病分布特征,为建立完善的肿瘤登记报告制度提供支持.方法 对福建省2009年肿瘤患病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样本构成比比较采用x2检验,样本患病率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 福建省恶性肿瘤年平均粗患病率为128.77/10万,其中胃癌粗患病率高为18.85/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患病的14.64%;常见恶性肿瘤除乳腺癌和宫颈癌外,其余恶性肿瘤患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女恶性肿瘤总体标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省恶性肿瘤患病高峰年龄段位于55 ~65岁,不同地区恶性肿瘤患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福建省居民恶性肿瘤患病分布存在一定规律,为制定综合防治恶性肿瘤措施提供依据.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06-2010年重庆市北碚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情况分析

    目的 通过对2006-2010年重庆市北碚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为AHC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来自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疫情资料,对重庆市北碚区2006-2010年AHC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重庆市北碚区2006-2010年报告AHC病例1 152例,年平均发病率38.39/10万,各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2.88,P<0.05),童家溪镇(225例)、天生街道(161例)和歇马镇(85例)报告病例数较多,8-10月为发病高峰,此间报告病例977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4.81%;报告病例数多的年龄段为10~19岁(521例),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18,P<0.05),男性高于女性;职业以学生(58.68%)和农民(10.42%)为主.结论 北碚区AHC防控关键时期在5-7月,防控重点对象是男性、学生和农民,中学校为重点地区,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发生疫情后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是防控AHC暴发流行的关键.

    作者:张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负压吸宫术后应用复方口服避孕药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人工流产术后应用复方口服避孕药(COC)对出血天数、并发症、月经复潮时间等的影响以及患者依从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9年2月至2010年8月,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人工流产300例,随机分为术后口服炔雌醇去氧孕烯组(A组,106例)、炔雌醇环丙孕酮组(B组,96例)和对照组(C组,98例),A组和B组分别于术后当天开始予以口服相应药物.随访期内观察患者术后出血天数、月经复潮时间、感染率、再次计划外妊娠率,评价用药依从性.结果 A组和B组的术后出血时间和月经复潮时间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坚持用药者与C组共169例中有15例发生意外妊娠,意外妊娠率为8.9%.坚持服药至本研究终点的78例中无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其他严重不良事件.坚持1个周期的女性占入组的73.8%(149/202),但是继续用药者仅占入组时的38.6%(78/202).担心COC影响体重是女性未能坚持服药的主要因素.结论 人流术后应用COC可以减少术后出血、盆腔感染,缩短术后月经复潮时间,坚持使用可降低再次意外妊娠的风险.由于对COC认识存在误区,患者用药依从性不高.

    作者:张常青;李玲玲;邱秋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鼻咽癌组织中PD-1+淋巴细胞数升高的意义

    目的 探讨鼻咽癌组织局部CD8+和PD-1+淋巴细胞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4例鼻咽癌肿瘤组织和20例慢性鼻咽炎组织的CD8+和PD-1+淋巴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 鼻咽癌肿瘤组织中CD8+淋巴细胞百分比为(10.68+6.81)%,与慢性鼻咽炎组织的(28.5±9.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组织中PD-1+淋巴细胞为(10.4±5.95)%,与鼻咽炎组织的(6.8±3.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组织中PD- 1+/CD8+淋巴细胞比率为(1.24±0.91),与鼻咽炎组织(0.28±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PD-1+/CD8+淋巴细胞比率升高与鼻咽癌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鼻咽癌组织中CD8+淋巴细胞减少,PD-1+巴细胞增加,提示PD-1可能参与鼻咽癌免疫逃逸,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关.

    作者:钟碧玲;彭辉;李亦明;王贵明;陈艳宇;刘巧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不同缺血处理方法对大鼠压疮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缺血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性压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空气压缩机制成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缺血后处理组(Ⅰ-PostC组)压疮模型,同时设立正常大鼠为空白组(S组),采用AnnexinV-FITC联合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 IPC组和I-PostC组的凋亡率较低,分别为(5.8±1.03)%和(5.5±1.09)%,同时,S组细胞凋亡现象罕见,凋亡率为(1.0±1.07)%,而IR组凋亡情况较严重,凋亡率为(9.5±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S组与IR组、S组与IPC组、S组与Ⅰ-PostC组、IR组与Ⅰ-PostC组、IR组与IP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C组与Ⅰ-Post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再灌注能诱发大鼠细胞凋亡的发生,缺血处理可降低细胞凋亡的发生率,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对降低压疮细胞凋亡率的效果相似.

    作者:王华军;黄惠根;镇春;镇艳;温作珍;静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两种不同染色法在流式细胞术中检测细胞周期的探讨

    目的 比较碘化丙啶(PI)和4,6-联脒-2苯基吲哚(DAPI)两种不同染色方法在流式细胞术中对细胞周期检测的影响.方法 A549细胞分别采用PI和DAPI染色法进行染色,于染色后0和24h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G0/G1期、S期和G2/M期的DNA含量,比较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同时进行细胞计数,观察细胞浓度变化.结果 PI和DAPI法染色后0h上机测定,结果分别为:CV值(7.72±0.19)、(5.92±0.09),G0/G1期含量(69.63±1.16)%、(69.87±1.28)%,S期含量(24.53±0.47)%、(24.43±0.86)%,G2/M期含量(5.85±1.04)%、(5.72-0.65)%,两种方法检测细胞周期的结果基本一致(P>0.05);染色后24h重新测定,结果分别为:CV值(8.82±0.05)、(6.09±0.30),G0/G1期含量(58.50±0.90)%、(70.47±0.81)%,S期含量(31.73±0.75)%、(23.67±0.45)%,G2/M期含量(9.51±0.47)%、(5.86±0.46)%,两种方法检测细胞周期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PI法染色后0和24h测定结果基本一致(P>0.05),而PI法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计数结果显示,放置24hPI法细胞损耗为63.14%,DAPI法细胞损耗为12.50%,两种方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24h后PI法细胞开始崩解,镜下见较多的细胞碎片,而DAPI法细胞形态良好.结论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DAPI染色法优于PI染色法.

    作者:麦丽萍;钟诗龙;杨敏;余细勇;单志新;林秋雄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2010年扬州市一类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监测

    目的 监测扬州市一类疫苗预防接种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扬州市预防接种反应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2010年扬州市11种一类疫苗共接种741 552剂次,报告预防接种反应363例,反应发生率为4.90/万;江都市高为6.77/万、开发区低为3.31/万,不同地区预防接种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17,P<0.01);7月高为14.23/万,2月低为1.32/万,不同时间预防接种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3.99,P<0.01);反应发生率以无细胞百白破三联(DPaT)高为13.49/万,脊灰疫苗(PV)低为0.46/万,不同疫苗预防接种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365.44,P<0.01);发生反应类型一般反应以发热为主,异常反应以过敏性皮疹为主;疑似预防接种反应监测及时报告率、调查率、诊断分类率和规范处置率均为100%.平均每报告处置1人的费用为0.07万元.结论 扬州市预防接种反应发生率低,预防接种反应监测系统比较完善,建议加强预防接种反应监测、规范安全接种操作,增强工作责任心,提高反应处置能力,增加处置经费的投入.

    作者:杨冬梅;朱道建;黄瑶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签字式教学法探讨与实践

    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课程中开展签字式教学法,不仅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还提升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实践动手的能力,为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

    作者:陈晶;芮勇宇;王前;裘宇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分子标记在蝇类研究中的应用

    蝇类是一类重要资源昆虫,而且是一种卫生害虫.蝇类鉴定有着重要意义与价值,本文就分子标记在蝇类研究中的应用做了综述.

    作者:胡佳林;郑学礼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柳州市城乡中小学生伤害现状比较分析

    目的 分析柳州市市区与乡村中小学生伤害的种类、原因、地点、学段、性别分布及其城乡差异,为开展伤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07年11月对柳州市18所中小学校3 6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市区伤害发生率为12.34%,低于乡村的3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5.91,P<0.01).伤害类型顺位市区前四位为跌伤>碰伤>交通伤>动物咬伤;乡村学生前四位为跌伤>碰伤>刀割伤>交通伤.伤害原因市区学生前三位为玩耍(31.72%)、课间或课外活动(13.81%)、体育课(10.82%);乡村学生前三位为玩耍(24.94%)、做家务(12.47%)和体育课(12.47%).结论 可根据受教育对象的学习阶段、性别、城乡差异等特点,以及目标人群中易发生的与伤害相关的危险行为,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

    作者:杨兵华;王萍;韦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210例HIV/AIDS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与机会性感染相关分析

    目的 分析HIV/AIDS患者总淋巴细胞计数(TLC)与机会性感染的关系,为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治疗及一级、二级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210例HIV/AIDS患者的淋巴细胞及出现的机会性感染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TLC>1 300个/μl组(G1组)和TLC≤1 300个/μl组(G2组),比较两组患者机会性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210例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总感染率为86.7%,主要的机会性感染为口腔念珠菌感染(56.2%)、细菌性肺炎(46.7%)、肺结核(42.4%)、败血症(21.4%)、感染性腹泻(20.5%).G2组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为93.6%,高于G1组患者(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TLC的下降,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机率增高.结论 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高,TLC是HIV/AIDS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应定期监测HIV/AIDS患者TLC,加强患者机会性感染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作者:许超宇;张宇锋;朱宇佳;陈昌枝;覃琼芬;梁世寅;李仕雄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姜黄素对TRP离子通道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 验证瞬时受体电位(TRP)通道在胶质瘤MGR2细胞中的存在,研究姜黄素对TRP通道的电生理影响,探讨姜黄素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脑胶质瘤细胞MGR2;利用膜片钳技术检测胶质瘤细胞MGR2的电生理特性,验证并分离TRP离子通道.使用薄荷醇、无Mg2+内液、酸以及非特异阻断剂2-氨基乙氧基苯硼酸(2-APB)及钆离子(Gd3+)对TRP通道的敏感性进行检测.记录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对TRP通道电流幅度的影响.结果 神经胶质瘤细胞MGR2是一种非可兴奋细胞,其细胞上表现出TRP离子通道的电生理特性.该通道对薄荷醇不敏感,对酸的反应不明显.对细胞内液低Mg2+有(24.2±4.1)%的TRP电流增加(n=12,P<0.05),200 μmol/L 2-APB及10 μmol/L Gd3+对TRP电流分别有(46.4±4.5)%及(73.2±3.6)%的增加(n=12,P<0.05).姜黄素对TRP通道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和可恢复性.结论 TRP通道在胶质瘤细胞MGR2中存在,姜黄素对TRP通道的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为姜黄素抑制肿瘤增殖的可能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杨幸怡;张晓晨;朱燕燕;庄绪莹;赵虎;顾怀宇;李朝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基于网络互动平台的《医学寄生虫学》PBL教学”初步实践

    为适应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学寄生虫学教学的要求,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教学成为现今教学改革中的常用手段,但是经典的PBL模式教学在实践中又面临诸多困难,如教学时间、师资配备和教学资源有限等.网络教学具有资源丰富、互动快捷、灵活高效等优点,为教学提供了极佳的技术平台.本研究结合两者的优势,开展了“基于网络互动平台的《医学寄生虫学》PBL教学”实践,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改进计划.

    作者:曹毅;彭恒;张冬梅;潘卫庆;朱淮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抑郁症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

    目的 探索2001-2010年间国内抑郁症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的概况.方法 选用万方资源数据库作为资料源,对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正式刊载的201篇抑郁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文献,进行计量的统计分析.结果 10年间在万方资源数据库发表的有关抑郁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文献的数量(仅2009年就发表了32篇)及质量均呈现增加的态势,临床研究范围广泛,其中脑血管疾病抑郁症49篇,更年期抑郁症12篇,产后抑郁症10篇,老年抑郁症7篇;文献大多采用8、6、4周为1个治疗周期,分别占54、25、20篇.结论 从计量分析结果来看,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略显优势,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在诸多方面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陈晓敏;吕志平;陈磊;陶杨;丁秀芳;朱晓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大鼠眼挫伤后视觉诱发电位及形态学改变的研究

    目的 探讨眼挫伤的电生理学和形态学改变.方法 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损伤后1d组(50只)、损伤后10 d组(20只)和损伤后1月组(20只),制作眼挫伤模型,分别检测并记录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P100波的潜伏期和波幅作为观察指标;取各组大鼠的眼球做常规HE染色组织学切片进行观察.结果 眼挫伤后1d、10 d及1月,FVEP和PVEP的P100波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别延长49.88%、53.34%、19.63%和51.87%、40.49%、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VEP和PVEP的P100波幅先升高后降低,损伤后1d、10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1月组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各组视神经可见神经纤维排列紊乱,空泡样变性,神经元周隙增宽,视神经肿胀,局灶可见胶质细胞增生;视网膜可见节细胞排列较疏松,内网层胶质细胞浸润.结论 视觉诱发电位变化与形态学改变相一致,VEP检查在眼挫伤的法医学鉴定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耿文静;方超;王广勇;竞花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职业病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职业病住院患者心理状况,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对本院108例职业病住院患者(诊断观察或治疗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应对方式量表及自编相关因素调查进行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评.SCL-90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并对数据进行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职业病住院患者SCL-90总分为(184.88±63.30),9项因子分小值为(1.76±0.72),大为(2.32±0.87),总分和9项因子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L-90总分和9项因子阳性发生主要与消极应对、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收入负担评分(负相关)有统计学关联(P<0.05),人际关系因子、偏执因子与职业病认知分、单位支持评分、机构服务评分(负相关)有统计学关联(P<0.05);108例合格调查对象中HAD≥9分的对象占60.18%,共65例,其中单纯抑郁10例、单纯焦虑20例、抑郁合并焦虑35例.HAD评定的抑郁、焦虑发生也与消极应对、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及收入负担评分、单位支持评分、职业病防治知识分、机构服务评分(负相关)有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 职业病住院患者心理问题较突出,主要的危险因素是消极应对方式、病情严重程度;而高收入低负担、良好的单位支持、相关机构公平公正优质高效的服务及对职业病正确认知是可能的保护因素.职业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在临床诊疗和事件处置过程中应得到高度关注.

    作者:罗孝文;刘健;郭美琼;林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ARIMA模型在肺结核疫情预测中的应用

    目的 运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 ARIMA)对长沙市天心区的肺结核发病数进行曲线拟合与模拟,为肺结核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分析2003-2010年天心区肺结核发病数据,分模型识别、参数估计、模型诊断3个步骤建立ARIMA季节性模型,利用2011年1-4月天心区肺结核发病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并预测未来1年的月发病数.结果 ARIMA(1,0,1)×ARIMA(0,1,1)12模型较好地拟合了2003-2010年天心区肺结核发病情况,其计算201 1年1-4月天心区肺结核发病数的模拟值(38、32、41、47例)变化趋势基本符合实际值(34、44、46、48例)变化趋势.未来1年(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肺结核发病数将略有增加,月发病数均值为44例.结论 ARIMA(1,0,1)×ARIMA(0,1,1)12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天心区肺结核发病情况,可以用于天心区肺结核发病数的预测.

    作者:付志勇;陈秋萍;陈田木;吴英;兰泽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闽东地区153例戊型肝炎临床与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闽东地区戊型肝炎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为该地区戊型肝炎的预防及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近5年收治的153份戊型肝炎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153例,中老年患者85例(55.55%),男多于女,夏秋季发病多为98例(64.05%),城镇与农村患者之比1.10∶1,重叠肝炎病毒感染17例(11.11%),无家庭聚集现象.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疲乏及肝功能异常,其中,黄疸型肝炎128例(83.66%).治疗以卧床休息、清淡及富营养饮食为主,本组病例均好转及治愈出院,无1例转为慢性或死亡,重叠感染、年老及重症肝炎患者黄疸消退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戊型肝炎的发病及临床特点,与性别、年龄、居住环境、原有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和教育,培养良好的个人饮食和卫生习惯,是预防戊型肝炎的重要措施.

    作者:龙振昼;刘华;池宏亮;陈江平;王学忠;赵建锋;黄丽秀;左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三峡库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三峡库区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为制定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三峡库区15个区县,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随机抽取4个村(居委会)为调查点.以本地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问卷,调查人群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职业等,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查肠道蠕虫卵;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3~12岁儿童蛲虫卵.结果 共调查30 820人,寄生虫感染者3 982人,总感染率为12.92%,各区县感染率在3.86%~24.90%之间,不同区县总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5.16,P<0.01).蛔虫、钩虫、鞭虫、蛲虫感染率分别为8.62%、4.18%、0.57%、4.73%,蛔虫感染率高于其它3种(x2=2354.35,P<0.01);男性、女性感染率分别为12.82%、13.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9,P>0.05).总感染率、蛔虫、钩虫感染率均以60~岁组高,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4.32,P<0.01).以学龄前儿童(13.64%)、农民(13.29%)、学生(11.61%)为高,明显高于其它职业人群(x2=41.23,P<0.01).以文盲(18.24%)、小学(14.01%)、学龄前儿童(13.64%)为高,明显高于其它学历人群(x2=214.43,P<0.01).钩虫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F=43.86,P<0.01).以感染1种寄生虫为主,占91.50%.结论 与第二次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相比,三峡库区人群士源性线虫感染率大幅度下降,但其感染仍然普遍,感染以蛔虫为主,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和农民感染较高.

    作者:吴成果;罗飞;蒋诗国;罗兴建;谢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

    目的 了解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对28例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实验组)和45例高血压无抑郁患者(对照组)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生命质量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测定,分析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 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生命质量的生理功能、生理角色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心理健康8个维度及总分得分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分别为(6.78±2.02)、(20.12±3.41)、(32.70±7.72)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社会支持与生命质量呈正相关(r=0.542,P<0.01).结论 应加强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的社会支持功能,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马丽娜;李耘;冯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越南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现状

    越南是西太平洋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严重的主要国家之一,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疫苗的广泛应用,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以下就越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状况和主要流行特点进行综述,为我国云南、广西省乙脑防治控制提供参考借鉴.

    作者:卢云兰;周红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