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20例急性输血反应的临床分析

朱跃辉;周立红;王小平;李莹;邵延芹;钟阳青;冯莹

关键词:输血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过敏反应, 预防
摘要:目的 通过对120例急性输血反应发生的情况及其预防、处理方式进行总结分析,为临床减少输血反应、有效处理输血反应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各类血液成分的输血反应情况;比较输血前常规用药是否能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并通过对120例输血反应的处理进行分析,总结较为安全有效的处理方式.结果 总的输血反应率为2.0%,各类血液成分输血反应率有一定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4,P<0.05);输血前用药组与非用药组比较,其输血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X=0.096,0.11,0.015,0.342,P>0.5);地塞米松、冰敷、口服百服宁等对治疗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FNHTR)有效,非那根对治疗FNHTR无效,地塞米松、非那根及扑尔敏等抗组胺药对过敏反应有效.结论 输血前用药预防输血反应的作用不明显;非那根等抗组胺药对治疗FNHTR无效.明确输血反应的种类并对症治疗,是处理输血反应的有效手段.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水中诺如病毒富集及定量检测研究

    目的 评估MCE-PEG富集法(混合硝酸纤维素膜第一次富集和PEG沉淀第二次富集)对水中诺如病毒的富集效果及检测灵敏度,为水源性诺如病毒胃肠炎疫情暴发的确定提供有效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方法 把含有诺如病毒的粪便加入纯净水中,用MCE-PEG方法富集后,荧光PCR绝对定量检测富集前后水的病毒浓度,评估该方法的病毒回收率.同时梯度稀释粪便悬液,分别加入纯净水中,评估该方法的灵敏度.结果 经过混合硝酸纤维素膜第一次富集后待滤水被浓缩100倍,病毒平均回收率为56.12%,灵敏度是待滤水中病毒浓度为10拷贝/μl.PEG沉淀第二次富集后,浓缩倍数为1000倍,病毒平均回收率为42.47%,灵敏度是待滤水中病毒浓度为1拷贝/μl.结论 MCE-PEG富集法操作简单、材料价格实惠、易于购买、病毒回收率及灵敏度较高,可望进一步优化后广泛应用于不同水中病毒富集浓缩检测,为水源性诺如病毒胃肠炎疫情暴发的确定提供了有效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作者:周晓红;李晖;杨杏芬;柯昌文;陈传德;郑焕英;周惠琼;陈秋霞;邹丽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AngⅡ通过AP-1调控内皮细胞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

    目的 明确介导AngⅡ调控人内皮细胞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表达的转录因子.方法 构建长度依次递减的MIF基因5'调控区的荧光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化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利用双荧光基因报告系统检测AngⅡ诱导后MIF基因5'调控区不同区段的转录活性.通过突变转录活性高的MIF 5'调控区序列.初步确定可能的转录因子结合序列.设计针对可能的转录因子的小干扰RNA(siRNA)序列,并构建其表达载体,分别检测候选转录因子沉默的HEAY926中MIF的转录活性和表达水平.结果 双荧光基因报告检测显示,Ang Ⅱ调控MIF表达的高转录活性区段位于-507至-188之间.序列突变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显示,MIF基因5'调控区-350至-339问的AP-1结合序列决定了MIF基因的转录活性.AP-1沉默后的HEAY926中AngⅡ调控的MIF转录活性显著降低(P<0.05),MIF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 AngⅡ通过转录因子AP-1调控内皮细胞中MIF的表达.

    作者:冯治宽;单志新;林秋雄;朱杰宁;麦丽萍;谭虹虹;邓春玉;邝素娟;余细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深圳市酒店三文鱼和北极贝生食中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酒店、日韩料理餐厅冰鲜海产品(三文鱼、北极贝)的微生物污染状况,为预防病原微生物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酒店、日韩料理餐厅、超市商场等冰鲜海产品共168份,依照国家标准方法和荧光PCR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168份样品中共检出不合格大肠菌群101份,阳性率为60.12%;菌落总数29份,阳性率为17.26%;致病菌:检出副溶血性弧菌5份,阳性率为2.98%;金黄色葡萄菌38份,阳性率为22.62%.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致病菌未检出.结论 冰鲜海产品三文鱼和北极贝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相当严重,各部门要加强监管监测,积极做好预防控制工作,减少食原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危险.

    作者:吴平芳;贺连华;石晓路;扈庆华;王冰;冼慧霞;陈妙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Septin 8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目的 构建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的septin 8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mCherry-C2/septin 8),并观察其在细胞内的表达和定位情况.方法 采用PCR的方法从人脑胶质细胞瘤cDNA文库中扩增获得septin 8基因编码区序列,将其克隆至红色荧光蛋白载体pmCherry-C2上,重组质粒经PCR、酶切以及序列分析正确无误后转染NIH3T3细胞,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细胞免疫化学技术分析重组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和定位.结果 重组pmCherry-C2/septin 8融合蛋白在NIH3T3细胞中得到高量表达且主要分布于细胞浆.结论 成功构建了pmCherry-C2/septin 8融合表达载体,该载体能在哺乳动物细胞NIH3T3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septin 8细胞内生物学功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王丹;梅柱中;刘爱华;明小燕;王达安;王旭;姜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安络化纤丸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目的 研究安络化纤丸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安络化纤丸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B组单独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均为半年.观察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血清HA、LN、PCIII、IV-C水平和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ALB)及HBV-DNA定量.结果 A、B两组血清HA、LN、PCIII、IV-C、TBIL、ALT、AST均随治疗时间逐渐降低,除PCIII外(P>0.05),其余三项指标治疗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但A组改善较B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BV-DNA定量方面,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络化纤丸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良好的抗纤维化效果.并能改善生化指标,疗效优于单独使用阿德福韦酯组.

    作者:吴启文;谭行华;林炳亮;吴振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新生隐球菌墨汁染色检查实验的改进

    目的 为消除生物安全隐患,让学生能安全高效地完成新生隐球菌墨汁染色检查实验.方法 分别用10%甲醛或56℃水浴5 min对腹腔液、脑脊液中的新生隐球菌进行灭活处理,使其不再具有活性和致病性,镜下观察其形态的改变.结果 用10%甲醛处理过的新生隐球菌,其荚膜形态已不能观察,而经56℃水浴灭活的新生隐球菌,其荚膜形态没有发生变化.结论 新生隐球菌腹腔液或脑脊液采用56℃水浴5 min即可灭活而不影响其荚膜形态,为学生安全高效地完成新生隐球菌墨汁染色检查实验提供了条件.

    作者:梁昌盛;周红;罗海华;李美玉;梁天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Zeta链蛋白检测在筛查α-地贫东南亚缺失型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Zeta链蛋白检测在α-地中海贫血东南亚缺失型临床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本院收集96例疑似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和PCR法同时检测α-地贫血东南亚缺失型.以基阒检测为标准,计算ELISA法筛查α-地贫东南亚缺失型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NPV)和阳性预测值(PPV).结果 96例全血标本经酶联免疫法检测阳性64例,阴性32例:64例阳性标本中经基因检测全部确诊为α-地中海贫血东南亚缺失型,32例阴性标本经基因检测无α-地贫东南亚缺失型.ELISA检测α-地贫东南亚缺失型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100%,准确性为100%,阴性试验的预示值为100%,阳性试验的预示值为100%.结论 酶联免疫法检测Zeta链蛋白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测α-地贫东南亚缺失型的方法.

    作者:赵文忠;周冰燚;苗竹林;杨宁;王一峰;秦卫兵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120例急性输血反应的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对120例急性输血反应发生的情况及其预防、处理方式进行总结分析,为临床减少输血反应、有效处理输血反应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各类血液成分的输血反应情况;比较输血前常规用药是否能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并通过对120例输血反应的处理进行分析,总结较为安全有效的处理方式.结果 总的输血反应率为2.0%,各类血液成分输血反应率有一定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4,P<0.05);输血前用药组与非用药组比较,其输血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X=0.096,0.11,0.015,0.342,P>0.5);地塞米松、冰敷、口服百服宁等对治疗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FNHTR)有效,非那根对治疗FNHTR无效,地塞米松、非那根及扑尔敏等抗组胺药对过敏反应有效.结论 输血前用药预防输血反应的作用不明显;非那根等抗组胺药对治疗FNHTR无效.明确输血反应的种类并对症治疗,是处理输血反应的有效手段.

    作者:朱跃辉;周立红;王小平;李莹;邵延芹;钟阳青;冯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广州某快餐连锁店2005-2008年冷饮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快餐连锁店冷饮的卫生质量,为监督执法提供有力可靠的科学依据,探讨快餐连锁店冷饮微生物污染的规律.方法 对2005-2008年广州市某快餐连锁店监督抽检的冷饮样品575份进行微生物指标分析;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冷饮样品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为83.3%,其中果汁类冷饮的合格率为80.0%:总体是大肠菌群超标比菌落总数为多.结论 2005-2008年该连锁店冷饮卫生质量不稳定;上规模、管理规范的连锁经营,其卫生质量远高于散户小型饮料店.加强企业自身管理、引入HACCP概念,有利于提高食品安全质量.

    作者:成莉莉;谭铭雄;黎庆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顶复器原虫钙依赖蛋白激酶的研究进展

    钙依赖蛋白激酶(calcium-dependent protein kinase,CDPKs)全称为钙依赖的而钙调素不依赖的蛋白激酶,在结构上具有明显的特征,从N端到C端存在4个结构域,依次为可变区、催化区、连接区和调控区.研究发现CDPKs存在于植物、绿藻、纤毛虫及顶复器原虫中,参与调控顶复器原虫(如疟原虫、弓形虫、球虫等)的运动,以及参与对宿主细胞的黏附和入侵,在入侵宿主细胞中发挥了重要功能.由于在脊椎动物体内没有发现CDPKs,顶复器原虫的CDPKs将有可能作为新治疗药物的靶标和新型疫苗的靶分子.本文介绍了CDPKs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疟原虫、弓形虫、球虫的CDPKs研究现状.

    作者:李洋;韩红玉;黄兵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CTX-M-3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原核表达条件的研究

    目的 探讨重组质粒pET-28a(+)/CTX-M-3分别在大肠埃希菌ER2566和BL21(DE3)中进行原核表达的佳条件.方法 分别在不同的宿主菌、诱导温度、诱导时间和诱导剂浓度中诱导pET-28a(+)/CTX-M-3融合表达载体,目的 产物经SDS-PAGE和BandScan凝胶分析软件分析,以获得佳表达条件.结果 表达载体的佳诱导条件是重组质粒在BL21(DE3)中18℃诱导24 h,IPTG终浓度为0.8 mmol/L:表达载体在佳条件下表达时,目的 蛋白的高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3%.结论 获得pET-28a(+)/CTX-M-3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CTX-M-3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ESBLs)蛋白的佳条件,为此酶的大量纯化奠定了基础.

    作者:徐韫健;李翊泉;廖伟娇;江洁华;张东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清新县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效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清新县流动人口监测结果的分析,探讨优化输入性血吸虫病人的防控措施.方法 对清新县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年清新县对流动人口67045人进行调查,显示有66%的流动人口居住在该县的城乡结合部或农村地区,来自疫区的人群约占流动人口的12%.2001-2008年,采用常规主动监测1052人、选择性主动监测1456人,血吸虫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7%(27/1052)和4.81%(70/14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5,P<0.01);发现输入性临床诊断慢性病人分别为0例和13例(0.89%),病原确诊病人分别为0例和2例(0.14%).显示选择性主动监测对查获输入性病例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主动监测.结论 来自疫区的流动人口中存在一定数量的血吸虫病患者,为做好输入性传染源的防控工作,现阶段要重点开展选择性主动监测,同时加强被动监测,并通过选择灵敏度较高的检查方法以提高监测效果.

    作者:周志珊;黄德厚;李初升;许广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我国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的研究概况

    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是异位血吸虫病中的一种类型.本文综述了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内镜下特点、临床分型以及诊断标准,并对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与胃癌之间的关系以及所存在的争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有待解决的问题与研究方向.

    作者:熊萍香;王荣;胡美英;宁安;熊江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四种杀虫剂对雷州半岛灭蚤地区印鼠客蚤的毒性观察

    目的 观察四种杀虫剂(奋斗呐、氯菊酯、敌敌畏、马拉硫磷)对灭蚤地区印鼠客蚤的毒性.方法 将用丙酮配制的药液100 μl加在φ35mm的滤纸药膜上,20 min后放入50 ml离心管盖中,接15匹成蚤于离心管(底部有20个φ0.5 mm小孔以通气)中,旋紧盖子并倒置.在温度(25±1)℃,相对湿度(85±5)%的培养箱中接触药膜24 h,检查死虫数,计算LC50及95%可信区间范围.结果 雷州平步、遂溪洋青、廉江营仔和潮洲饶平(对照点)的印鼠客蚤对奋斗呐、氯菊酯、敌敌畏、马拉硫磷相应的LC50分别为510.51 mg/L、923.63 mg/L、10.40mg/L、1224.62 mg/L;293.22 mg/L、349.95 mg/L、9.11 mg/L、775.00 mg/L;255.27 mg/L、219.99 mg/L、8.27 mg/L、559.37 mg/L;176.81 mg/L、199.66 mg/L、5.73 mg/L、583.31 mg/L.雷州平步、遂溪洋青、廉江营仔各自相应的LC50与潮洲饶平(对照点)的LC50的比值分别为2.89、4.63、1.82、2.10;1.66、1.75、1.59、1.33;1.44、1.10、1.44、0.96.结论 除了廉江营仔印鼠客蚤对马拉硫磷毒性敏感外,4种杀虫剂对雷州半岛灭蚤地区的印鼠客蚤的毒性降低,并以雷州平步的情况较为明显.

    作者:梁秋光;易建荣;潘珠;祁美英;杨柳;黄济英;杨华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1.3倍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Bewo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构建1.3倍乙型肝炎病毒(HBV)全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V1.3,并观察其在Bewo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以质粒pMD18T-HBV上的HBV DNA序列为模板,构建1.3倍HBV全基因序列,将其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用酶切、PCR及测序鉴定,并把该载体转染Bewo细胞,以Western免疫印迹、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和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胞内和上清中HBsAg、HBeAg蛋白的表达及HBV DNA水平.结果 通过酶切、PCR及测序鉴定,成功构建1.3倍HBV全基因表达载体,该载体可以在Bewo细胞系中表达和分泌HBsAg与HBeAg,并可检测到高水平的HBV DNA.结论 成功构建了1.3倍HBV全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V1.3,为研究胞内HBV宫内感染奠定了基础.

    作者:资捷;王前;郑磊;熊石龙;蔡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葛根提取物对颈神经根性痛大鼠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以葛根素为主要有效成分的葛根提取物对颈神经根性痛大鼠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 首先对葛根中葛根素的提取方法进行优化,确定佳提取工艺.然后通过椎管插线法建立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疼痛模型.将符合入组条件的大鼠随机分成5组:颈复康组,葛根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生理盐水组,每组8只.治疗前和治疗10 d后,分别对大鼠进行疼痛行为及步态评分、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测量.结果 葛根提取物各剂量组及颈复康组均能显著改善模型大鼠根性疼痛的相关行为,且能显著改善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波幅和传导速度,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葛根提取物高剂量组(葛根素含量266.1 mg·kg-1·d-1)疗效佳,中剂量组(葛根素含量133.0 mg·kg-1·d-1)与高剂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葛根素为主要有效成分的葛根提取物能明显减轻颈神经根根性疼痛,并提示存在量效关系.

    作者:于林;陈宝田;谢炜;赵伟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青芥辣对离体肝吸虫囊蚴杀灭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青芥辣对离体肝吸虫囊蚴的杀灭作用.方法 采用人工消化法从淡水鱼中获取囊蚴,分组(囊蚴20个/组),将其置于定量青芥辣软膏中,分别作用不同时间,显微镜下观察囊蚴的活动情况.结果 青芥辣对肝吸虫囊蚴作用1~6 min后,囊蚴内后尾蚴活动加强;作用7~180 min后囊蚴活动力降低甚至开始死亡,死亡率范围为11.76%~100%;作用210 min以后囊蚴全部死亡,死亡率达到100%.对照组囊蚴形态和后尾蚴活动无改变.结论 青芥辣对肝吸虫囊蚴具有刺激和轻度杀灭作用,但在短时间内没有杀灭作用,所以期望用青芥辣杀灭肝吸虫囊蚴来达到预防肝吸虫感染的做法不可取.

    作者:许燕佳;崔燕玲;陈虹;沈浩贤;张惠球;麦璟莹;李小敏;何芳;朱蔚云;黎银燕;马长玲;陈代雄;陈新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广东登革3型病毒株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目的 对2009年发生于广东地区的3例家庭聚集性登革热患者血清进行登革病毒的鉴定和病毒株的培养分离.方法 用胶体金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登革病毒特异性IgM、IgG抗体;C6/36细胞培养患者血清中登革病毒;RT-PCR扩增C-PrM基因序列的片段以检测患者血清中登革病毒RNA,PCR产物经序列测定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3例患者血清学检测均为登革病毒特异性IgM阳性、IgG阴性;特异性RT-PCR产物长约290bp,经琼脂糖电泳和测序分析,证实3例患者血清中均存在登革3型病毒;从1例患者血清中培养分离到了登革病毒株,经RT-PCR和测序证实为登革3型病毒.结论 2009年发生于广东地区的3例登革热患者经病毒培养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证实均为登革3型病毒感染.

    作者:周伟泽;张复春;胡凤玉;王建;洪文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山市医疗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中山市医疗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医疗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设计<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表>,对中山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29家单位进行问卷调查,使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山市医疗机构生物安全实验室在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防护设备使用方面与生物安全管理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尤其在菌毒种管理和运送方面存在安全隐患.结论 中山市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需要加强,应尽快建立健全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制.

    作者:刘延;徐庆锋;黄毓文;陈宇轩;朱利;吴声穗;赵卫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甲型H1N1流感双重荧光PCR快速筛查方法的研究

    目的 优化一种甲型H1N1流感的双重荧光PCR快速筛查方法.方法 根据WHO推荐的甲型H1N1流感检测方案合成、标记引物和探针.通过改进反应条件与参数,优化了甲型H1N1流感的双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结果 该方法敏感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应用该方法检测患者实际样品,结果与WHO推荐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应用该法可在4 h内完成对样品中甲型H1N1流感的检验.结论 本研究优化的甲型H1N1流感的双重荧光PCR快速筛查方法可用于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

    作者:王佃鹏;朱玉兰;李政良;刘胜牙;董瑞玲;黄宗炎;高朝贤;胡孔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