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珠江广州河段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

李小晖;钟嶷;刘世强;刘查田;郭重山;杨轶戬;周自严;刘慧

关键词:珠江, 底泥, 重金属
摘要:目的 分析珠江广州河段底泥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为进一步治理珠江水体污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珠江广州河段前航道、后航道和西航道底泥24宗,检测和分析其中重金属(镉、总铬、铅、铜、锌、镍、砷、汞)的含量.结果 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二级标准评价,除砷和铅外,其他受测重金属的超标率均超过60%.镉和镍更是达到了100%,超标率从大到小分别为:镉、镍>锌>总铬>汞>铜>砷>铅.结论 珠江广州河段底泥重金属污染严重,对珠江水体的质量构成威胁.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嗜肺军团菌分子生物学检测及流行病学分型方法

    军团菌病主要由嗜肺军团菌引起.与传统的军团菌检测方法相比,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有效.分子分型对军团菌流行病学调查及监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嗜肺军团菌分子生物学检测及流行病学分型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林云万;陈守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抗人双特异性蛋白磷酸化酶Dusp2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目的 制备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的抗人双特异性磷酸化酶23(Dnsp23)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为Dusp23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以纯化的原核表达Dusp23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待免疫小鼠血清效价满足融合需要,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经多次筛选及克隆化建立可稳定分泌抗Dusp23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将细胞株打人BALB/c小鼠腹腔制备腹水,用ProteinG亲合层析柱纯化所得腹水获得纯化抗体,ELISA及Western-blot检测抗体的效价和亲和力,并用亚型鉴定试纸条鉴定单克隆抗体的亚型.利用纯化后的两株单克隆抗体对临床收集的肝癌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筛选到2株(N012和N013)可以稳定分泌人双特异性磷酸化酶23(Dusp23)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并对其进行纯化和鉴定,两株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效价分别为1:5 120和1:2 560,腹水效价分别为1:25 600和1:12 800,以肝癌细胞Hepc2和重组Dusp23蛋白为抗原,利用纯化后的两株抗体Western-blot鉴定结果均在预期位置出现阳性条带.两株杂交瘤细胞分泌抗体的亚型鉴定N012和N013均为IgG1型,轻链均为κ型.两株抗体分别与临床肝癌组织标本免疫组化结果均为阳性.结论 成功制备两株能特异性识别Dusp23的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Dusp23的生物学功能,揭示其与肿瘤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作者:杜红延;杨学习;姚小艳;李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广州地区不同人群女性性传播感染状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 调查广州地区不同人群女性性传播感染(STI)的流行现状.方法 由调查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集血液进行HIV、RPR/TPPA、HSV.2抗体检测,采集白带涂片检测白念珠菌、阴道加特纳菌、阴道毛滴虫;宫颈拭子培养萘瑟氏淋病双球菌(GC)、沙眼衣原体(CT)、脲原体(UU).结果 共调查788例不同人群组的女性.流动女工STI总体感染率为41.6%,位居前3位的病原体感染分别为UU(25.1%)、HSV-2(14.9%)、CT(6.2%);妇科门诊人群总体STI感染率为71.1%,位居前3位分别为UU(41.5%)、HSV-2(18.7%)、CT(11.1%);暗娼STI总体感染率为90.1%,前3位感染分别为UU(74.6%)、HSV-2(47.5%)、阴道白念珠菌(17.8%),其它依次为加特纳菌(14.9%)、TP(14.9%)、CT(14.4%).除了门诊组及暗娼组分别发现1例HIV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不同组间STI感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广州地区3组女性人群中,位居前2位的STI感染率分别为UU(25.1%~74.6%)、HSV-2(14.9%~47.5%),CT感染率为6.2%~14.4%.因此,除了加强妇科门诊STI防治外,加强对流动女工STI感染防治宣传很有必要.

    作者:戴向农;汤少开;黄雪梅;曹文苓;邓蕙妍;黎小东;李平;何婉苹;叶兴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佛山地区淋球菌流行株对抗生素敏感性测定

    目的 了解佛山地区2007年分离的淋球菌流行株对青霉素、四环素、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及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和四环素高度耐药淋球菌(TRNG)的流行状况.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小抑菌浓度(MIC),纸片酸度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 98株淋球菌检出PPNG 34株(34.7%),TRNG 63株(64.3%).青霉素、环丙沙星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6.9%、96.9%和94.9%,未发现大观霉素及头孢曲松耐药株.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MIC50及MIC90均已超过耐药标准,尤以青霉素为甚,其MIC50及MIC90均超过耐药标准的8倍和32倍.结论 大观霉素及头孢曲松是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

    作者:李燕娃;潘洪亮;吴兴中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1 475例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连续8个月随访调查分析

    目的 探索攀枝花市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内尚未完成治疗疗程的各级结防机构登记的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通过胸部X线检查、痰涂片检查,并结合受检者的临床症状诊断是否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病,同时对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连续8个月的随访观察,对密切接触者检查获得的数据利用SPSS软件,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和χ2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1 475名密切接触者接受检查,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4例,持续8个月的跟踪观察全部密切接触者无新发肺结核病例.通过对检查结果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患病的危险因素为居住地(城市或农村)(χ2=3.415,P<0.05,OR=4.148)、密切接触者的性别(χ2=4.955,P<0.05,OR=0.232),而与密切接触者年龄(0~14岁或≥15岁)(χ2=1.181,P>0.05,OR=3.106)、密切接触者与肺结核病人的密切关系(亲属或非亲属)(χ2<0.001,P>0.05,OR<0.001)、肺结核病人的痰涂片检查结果(涂阴、±、1+、2+、3+、4+)(χ2=2.017,P>0.05,OR=0.771)、肺结核病人咳嗽程度(咳嗽<3周、≥3周或无咳嗽症状)(χ2=0.003,P>0.05,OR=0.971)无关.并应用χ2检验对攀枝花市与全国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发现攀枝花市活动性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的患病率为949.15/10万,高于2000年我国流调时367.03/10万的患病率(χ2=13.528,P<0.05,OR=2.601,0R95%C.I.(1.533,4.415).结论 影响攀枝花市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肺结核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居住地、密切接触者的性别,而密切接触者与肺结核病人的密切关系、年龄、肺结核病人的痰涂片检查结果、肺结核病人咳嗽程度与密切接触者发病无关,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重视痰涂片涂阴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工作,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我们更应重视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工作.

    作者:邵茜;夏云;杨芝富;陈世平;林天才;潘小菊;李旭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乙型肝炎病毒核壳蛋白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初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野生型核壳蛋白和L60V、I97L变异核壳蛋白影响HepG2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构建的野生型核壳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EGFP-WT),L60V变异核壳蛋白(pEGFP-V60)和I97L变异核壳蛋白(pEGFP-L97)表达载体HepG2阳性细胞株复苏培养;Western blot检测各核壳蛋白表达;TNF-α、Act-D诱导各种HepG2细胞株凋亡,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NF-κB信号传导通路中IKK-α、IκB-α、NF-κB P65蛋白表达与caspase-8、caspag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pEGFP-WT组、pEGFP-V60组和pEGFP-L97组核壳蛋白表达基本相同;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与pEGFP-C1细胞株相比,48 h时pEGFP-WT、pEGFP-V60和pEGFP-L97表达细胞株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偏低(P<0.01);4组细胞株IKK-α、IκB-α、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而pEGFP-WT组caspase-8、cagpag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pEGFP-V60和pEGFP-L97组,且三组表达均明显低于pEGFP-C1组.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野生型和L60V、I97L变异核壳蛋白影响HepG2细胞凋亡可能与核壳蛋白影响细胞内caspase-3,8表达有关.

    作者:李发武;卢放根;王文琦;吴福全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抗人球凝胶法和试管法在疑难配血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抗人球凝胶法和试管法在1例产生不规则抗体患者的配血试验应用情况,并对两种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同时使用凝胶法和试管法进行抗体筛选、抗体鉴定和抗体效价测定,比较两种方法在操作标准化和结果判读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抗体筛选、抗体鉴定结果一致,抗体效价凝胶法比试管法高1个滴度,凝胶卡结果更易判读.结论 凝胶法操作标准,结果清晰,敏感性高,重复性好,是标准化的血清学试验方法.

    作者:赵阳;罗广平;骆宏;陈扬凯;丁浩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2005-2007年广州地区腹泻儿童感染轮状病毒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近3年来广州地区儿童肠道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包括门诊和住院的急性腹泻患儿的大便标本,采用免疫胶体金技术对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轮状病毒2005、2006和2007年平均感染率分别为44.70%、38.22%和39.99%;与2006、2007年相比,2005年轮状病毒感染高峰和波谷均向后推延1个月.抗原检测阳性例数在6~24个月婴幼儿高,全年感染率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气候可能对广州地区轮状病毒感染有较大影响.

    作者:尹应先;肖密丝;欧志英;朱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与心功能程度的关系.方法 慢性心衰患者(CHF组)85例,全部病例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轻度CHF组(心功能Ⅱ级)45例和重度CHF组(心功能Ⅲ~Ⅳ级)40例.另选同期心功能正常的4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窦性心率震荡的初始值(T0)、震荡斜率(T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的T0均值比较,重度CHF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CHF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的TS均值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伴随CHF患者程度加重,HRT现象明显变钝减弱,其变化可能与自主神经的变化有关.

    作者:黄璐璐;吴子平;吴磊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疑难病例报告并文献析评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发热伴淋巴结肿大患者的诊断思路与方法及治疗方案.方法 对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并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该患者经淋巴结活检确诊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用激素治疗后好转.结论 临床上对不明原因发热伴淋巴结肿大患者应及时行淋巴结活检并排除其他疾病,以明确诊断.

    作者:唐皓;梁艳冰;徐嘉;陈志斌;李振宇;马中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 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患者膀胱灌注卡介苗(BCG)(40例),另一组膀胱灌注THP(40例),随访6~24个月,观察两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BCG组和THP组2年复发率分别为12.5%(5/40)、14.0%(6/4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8,P>0.05),而TH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CG组(χ2=9.565,P<0.01).结论 膀胱灌注THP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

    作者:李锦秀;李家兵;张盼;林世庆;孙懿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经阴道注水腹腔镜在输卵管妊娠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阴道注水腹腔镜(transvaginal hydrolaparoscopy,THL)在输卵管妊娠诊治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输卵管妊娠患者22例(研究组)进行THL检查和治疗,选择同期输卵管妊娠30例(对照组)行单纯药物保守治疗.记录研究组手术时间、后穹隆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诊断符合情况、手术并发症、对侧输卵管的通畅程度等:记录两组治愈率、治愈时间、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 THL平均手术时间(25.4±3.5)min;后穹隆穿刺成功率95.6%,20例与术前诊断符合,18例手术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中发现对侧输卵管阻塞3例;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治愈率有增加趋势.治愈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住院时间对照组均大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L在应用于输卵管妊娠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既具备了单纯药物保守治疗的优势,又达到了经腹腹腔镜保守手术的效果,术中可以同时检查对侧输卵管的通畅度,为输卵管妊娠早期诊断和输卵管保守治疗开辟了新途径,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邹敏;吕晓亮;胡小良;叶萍;张秀果;潘红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粤桂琼三省区疟疾联防16年广东区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和评价粤桂琼三省区疟疾联防机制对控制广东流动人口疟疾疫情的作用.方法 主动侦查与被动侦查相结合,通过发热病人血检和疟疾病人个案调查,使用回归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类和分析.结果 广东参加疟疾联防的6个地级市16年共发现流动人121疟疾病例32 233例,其中归属广东籍流动人口疟疾病人有2 401例;归属海南省籍流动人13疟疾病人有11 224例:归属广西籍流动人口疟疾病人有4 253例;归属其它省籍流动人口疟疾病人有14 355例.32 233例流动人口疟疾病人中,输入性恶性疟有47例,其余32 186例为间日疟.流动人口中的回归人员共有病例7 183例,血检阳性率为2.75%;流动人口中的外来人员共有病例25 050例,血检阳性率为2.19%;两者血检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种职业的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野外作业与室内作业人员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92-2007年广东省疟疾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通过连续16年的疟疾联防,广东流动人口疟疾疫情得到控制,输入病例和输入继发病例明显减少,广东省疟疾疫情稳定,年发病率逐年下降.

    作者:林荣幸;张贤昌;王金龙;阮彩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

    目的 分离、培养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同时探索高纯度、活性好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 取3周大鼠大脑,分离皮质,经过匀浆、葡聚糖离心以及消化后,取纯度较高的脑微血管段种植于胶原蛋白包被过的塑料培养瓶中进行培养.显微镜观察及检测Ⅷ因子相关抗原.结果 镜下细胞呈长梭形,7 d左右细胞可融合,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检测为阳性,且阳性细胞占绝大部分.结论 本实验成功分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并进行原代培养.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模型,也为构建更高级的大鼠体外血脑屏障奠定基础.

    作者:李珺;彭亮;黄胜和;吴春华;曹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曼氏血吸虫Sm28GST疫苗研究进展

    曼氏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mansoni)是由曼氏血吸虫(Schistosoma mansoni,sm)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53个国家和地区.本文综述了Sm28GST蛋白分子、DNA疫苗、rSt疫苗以及rBCG疫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文桂;陈雅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链蛋白199(CA199)、α.L-岩藻苷酶(AFU)、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等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CEA和CA199;采用速率法检测AFU;用酶法检测γ-GT.结果 单项AFP、CEA、CA199、AFU、γ-GT的血清水平原发性肝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AFP、CEA、CA199、AFU、γ-GT的血清水平原发性肝癌组与肝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FP、CEA、CA199、AFU、γ-GT等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阳性率达94.12%,显著高于单项AFP阳性率68.62%(P<0.01).结论 AFP、CEA、CA199、AFU、γ-GT等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阳性检出率,特别是单项AFP检测阴性的肝癌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和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冯春颜;魏建伟;罗裕旋;胡纪文;汪宇婴;朱彩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儿童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研究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儿童真菌感染的病原分布特点及其耐药状况,为防治儿童真菌感染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对患儿感染部位的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以ATBTM FUNGUS 3酵母样真菌药敏试验条进行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结果 从患儿标本中分离出558株真菌,主要来自呼吸道有299株,占53.58%;其次是消化道、伤口(创口)、泌尿系统和血液等,分别占28.14%、6.27%、4.66%、3.76%.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367株,占65.77%;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季也蒙假丝酵母菌等,分别占15.28%、5.02%、4.48%、3.41%、2.69%.从骨髓中检出5株马尔尼菲青霉,从脑脊液中检出3株新型隐球菌.真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总耐药率分别为8.78%、4.84%、10.54%、1.36%、0.85%.结论 引起儿童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对真菌感染应该有针对性地使用高效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早期治疗.

    作者:谢永强;周珍文;虢艳;邓秋连;黄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惠州市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及相关行为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惠州市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的成效及存在问题,为今后对青年学生开展宣教活动.完善宣教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统一的调查表采用调查对象不记名自填问卷方式.调查的内容包括:人口学基本情况、艾滋病知识、性行为经历、是否有吸毒及注射吸毒行为、接受有关预防艾滋病服务情况等.结果 对外表健康的人可以是感染者的知晓率为89.8%,每次性行为都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艾滋病的传播危险的知晓率为75.4%,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制品可感染艾滋病的知晓率为97.0%,共用注射器可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为93.9%,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病毒的知晓率为40.3%,感染的母亲可传给胎儿的知晓率为91.1%.有性行为经历的占6.8%.获得艾滋病知识信息途径较单一,主要来源于电视广播及报刊杂志.结论 惠州市青年学生对感染艾滋病的各种危险因素的知晓不全面,部分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也较低.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仍十分必要,学校应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力度以提高青年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水平.

    作者:刘雪梅;梁立环;李钰;肖和龙;徐志华;丘文清;薛妙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假阴性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染料法识别宫颈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时出现假阴性的原因.方法 选择49例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前宫颈瘤周注射亚甲蓝,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进行前哨淋巴结定位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SLN识别率为87.8%(43/49),灵敏度为81.8%,准确率为92%,假阴性率为18.2%.结论 本组假阴性与肿瘤大小、淋巴转移的途径、术前放疔、病理检测方法有关.

    作者:蒋燕明;李立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奉节县91例麻风病联合化疗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麻风病联合化疗(MDT)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麻风病患者按照麻风病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并进行定期监测和长期随访.结果 91例患者完成化疗并治愈,MDT规则治疗率为100%,治愈率100%,平均临床治愈时间3年,全程细菌密度指数(B1)BT型年均下降0.6,BL、LL分别为0.58和0.63,疗程中发生麻风反应12例,新发畸残4例.治愈后监测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 通过对91例麻风患者联合化疗疗效观察,MDT疗效确切,疗程短,复发低,是治疗麻风病的有效方法.应加强麻风病的联合化疗,提高规则治疗率.及时处理麻风反应,减少畸残,治愈患者.

    作者:雷兵;刘学刚;廖和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