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3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与疗效评估

莫正欢;莫文辉;黄建春;黄志锋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 总结分析2001年3月至2008年3月间收治的13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102例行非手术治疗,死亡8例(7.8%),并发假性囊肿12例(11.8%).34例行手术治疗,术后死亡8例(23.5%),并发假性囊肿4例(11.8%),腹腔内出血6例(17.6%),胰瘘8例(23.5%),肠瘘2例(5.9%).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的个体化原则,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早期手术治疗.如果病情加重合并脏器功能障碍、黄染加重、胰周大量积液、高热、疑有胰周或胆道感染者应正确把握重症胰腺炎的外科手术时机,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对决定重症胰腺炎的预后很重要.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肿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研究住院肿瘤患者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198例住院肿瘤患者感染的病原菌进行分析,并统计其检测结果和药敏结果.结果 病原菌总检出率为75.4%,革兰阴性菌占60.8%,革兰阳性菌占28.9%,真菌占10.3%,主要致病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结论 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以阴性杆菌为主,细菌耐药性明显增强;临床应严格控制抗生素的应用以降低细菌耐药性,合理、适当选用抗菌药物对降低肿瘤患者感染非常重要.

    作者:廖致红;刘志华;徐秋红;马丽梅;潘柳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东莞市一起CoxA16病毒引起的幼儿园手足口病爆发疫情调查

    目的 分析一起由CoxA16病毒引起的幼儿园手足口病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结果,为有效预防控制幼儿园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幼儿园发病儿童进行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的调查;并采集住院病例咽拭子、粪便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RT-PCR检测.结果 本次疫情发病8例,涉及3个班,罹患率为1.49%.所有患儿均小于5岁.与首发病例同楼层班级和其它楼层班级之间学童罹患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主要的临床症状是口腔、手、足部的疱疹,其中2名患儿有发热.检测了3例住院患儿的粪便、咽拭子标本,COXA16核酸均为阳性,EV71核酸均为阴性.通过采取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控制措施21 d后,确认疫情终止.结论 CoxA16肠道病毒是导致本次幼儿园手足口病爆发的病原.年龄小于5岁、在同教室内与患儿密切接触可能是本次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提高对手足口病的认识,严格执行晨午检筛查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及疫情报告制度可有效预防幼儿园手足口病.

    作者:刘仲文;何小杰;陈谦;杜少昆;曾耀明;陆家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Legumain对肿瘤细胞侵润力和血管内皮细胞管腔形成的作用

    目的 探讨肿瘤组织巾过度表达的一种天冬酰胺肽链内切酶Legumain在肿瘤细胞侵润性生长和血管内皮导管形成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观察在缺氧条件下人乳腺癌细胞MDA MB231和人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中Legumain的蛋白表达量;观察Legumain对MDA MB231细胞的侵润能力的影响以及人工合成的Legumain抑制物(asparaginly endopepidase inhibitor,AEPI)对人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小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Legumain与整合素(Integrin)β1的结合情况.结果 Western-blot的结果表明,在缺氧条件下,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MDA MB231和人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Legumain蛋白表达量增加.应用免疫荧光双染色法对缺氧条件下培养的MDA MB231细胞进行染色,与正常条件下培养的细胞相比,缺氧条件下培养的MDA MB231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内含有大量绿色的Legumain,成点状分布,并有部分Legumain分布在迁移中的细胞表面前缘,与红色的整合素β1重叠,呈现为黄色.在血管内皮细胞小管腔形成试验中,加入AEPI的实验组,HUVEC细胞的小管形成数量明显减少,分别为(13.2±0.85),(5.33±0.35),(0.57±0.23),与对照组(21.3±1.73)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细胞的侵润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加入激活的Legumain后,实验组中的MDA MB231细胞的侵袭能力增高,分别为(170.90±59.27和(321.22±22.39),与对照组(67.56±7.58)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氧条件下,MDA MB231细胞株和HUVEC细胞株的Legumain表达增加,能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小管形成.其分子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与整合素β1结合.

    作者:吴文苑;余涟;刘春;罗金刚;段朝晖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Th1、Th2在慢乙肝重叠戊肝感染导致重症化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肝感染的临床及免疫指标的变化特点与临床转归.方法 选择慢性乙肝重叠戊型肝炎患者及同期单纯慢性乙肝患者各30例,分为重叠感染组和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戊型肝炎病毒以及乙肝病毒e系统状态,PCR法检测HBV-DNA,对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肝感染患者进行肝功能、免疫指标IL-4、TNF-α、IFN-γ、Th1/Th2的检测,并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进行对照分析,观察两组在治疗8周时的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重叠感染戊肝患者发生重症肝炎的人数多(9例vs 6例,P<0.05),e抗原转阴比例高(2例vs 1例),ALT、TBIL恢复较差,免疫指标提示与对照组相比,重叠感染组IL-4水平降低(P<0.05)、TNF-α、IFN-γ变化不大(P>0.05),Th1/Th2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后病情趋向重症化,可能是由于抗炎性细胞因子IL-4表达减少,细胞免疫增强导致肝细胞大量损害所致.

    作者:杨克志;徐良玉;刘国栋;喻东海;张健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HIV合并HPV阳性标本中HPV的型别检测

    目的 探讨深圳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人群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分型情况,为HIV阳性人群中HPV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荧光PCR方法和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对HPV阳性患者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 在HIV感染者中,利用反向点杂交分型方法对40例HPV阳性标本进行HPV基因分型.其中单型感染有18例(45.0%),混合感染有19例(47.5%),共检出16种HPV型别,其中包括11种高危型(16、18、31、33、35、45、52、56、58、68、73型)和5种低危型(6、11、42、44、54型).在16种型别中,感染率高的为16型(25.0%),其次为52型(17.5%)、58型(15.0%).结论 感染HIV人群中生殖器部位HPV的感染率较高,在HIV阳性人群中检出性病相关的高危HPV16/52/58亚型,对HIV阳性人群中HPV感染的防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温贵华;刘晋洪;黄玲;李海;郭夏娜;翁琼琳;何春承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主要肝功能指标对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 探索主要肝功能指标对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有关研究TBil、PTA、ALB、CHO、CHE、AFP、ALT及AST/ALT对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影响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以加权平均数(WMD)作为评价指标.共纳入Meta分析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文献32篇,累计病例21949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预后影响的敏感程度.结果 死亡组TBil水平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FFA、ALB、CHO、CHE、AFP水平低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ALT及AST/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0.09).AFP的ROC值高为0.943(P<0.01).结论 TBil可能是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TA、ALB、CHO、CHE和AFP可能是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ALT和AST/ALT对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AFP对预后的判断为敏感,其次为PTA和CHO.

    作者:冉嘉;张耀;熊鸿燕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广州市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流行特征

    目的 了解广州市5岁以下儿童4种主要腹泻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广州市2008年哨点医院门诊腹泻患儿粪便686份,采用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腺病毒和星状病毒抗原,用RIDASCREENELISA试剂盒进行诺如病毒抗原检测,并对以上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86份标本中.4种病毒的阳性率:轮状病毒为34.0%、诺如病毒为20.7%、腺病毒为6.0%、星状病毒为1.2%,其中有混合感染的病例数占5.1%,以轮状病毒混合其他病毒感染为主,占85.7%04种病毒阳性率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有关,均以2岁以下患儿为主,分别占阳性总数的93.1%、92.3%、87.8%和100%.轮状病毒有明显的季节特征,10~12月份为发病高峰,诺如病毒等常年均有发病,无特殊的时间分布.混合感染的患儿腹泻症状较重(P<0.05).结论 4种病毒均有检出,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主,秋冬季为发病高峰,2岁以下为发病高危人群,同时混合感染现象值得关注.

    作者:魏跃红;杨智聪;罗雷;王玉林;康燕;李美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卵巢早衰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y failure,POF)发病的可能危险因素,旨在找出卵巢早衰发病的高危因素,为卵巢早衰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为进一步病因研究提供线索.方法 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抽取POF组150例,健康对照组150例,资料收集后,对每一变量进行定义、赋值,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性研究.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人工流产次数,心情,饮酒,吸烟等12个变量与POF的发生有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婚姻状况(OR=5.753),人工流产次数(OR=2.076),吸烟(OR=3.002),心情(OR=0.164),蔬菜摄入频率(OR=0.341),腮腺炎(OR=11.460)7个变量与POF仍有关联.结论 POF的发病与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环境,医源性和感染有关.其中婚姻状况,人工流产次数,心情,饮酒,腮腺炎病史,蔬菜摄入频率是POF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李玉华;何小红;王颖娴;朱国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影响广州市82家口腔科(诊所)消毒效果的环境因素

    目的 探讨口腔诊室环境对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找出危险因素,提出控制措施.方法 以整体抽样的方法,采集广州市82家医院口腔科和口腔诊所消毒检测结果,主要包括空气消毒后取样监测、物体表面消毒后取样监测、无菌消毒液污染取样监测三项指标,探讨口腔诊室环境与消毒效果之间的关系,然后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消毒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影响空气消毒效果监测结果的危险因素:医疗用房面积(P<0.05),有无污染区、清洁区、休息区的划分(P<0.01),有无用含氯消毒液拖地、擦桌面(P<0.01),消毒液的浓度是否标准(P<0.05);影响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结果的危险因素:有无用含氯消毒液拖地、擦桌面(P<0.01),消毒液更换时间是否正确(P<0.01);影响无菌消毒液污染监测结果的危险因素:消毒液的浓度是否标准(P<0.001),消毒液更换时间是否正确(P<0.05).结论 诊疗用房面积大小、诊疗设备多寡、消毒方式及医院或口腔诊所是否有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直接影响口腔科消毒效果.

    作者:贺佩兰;林慧;黄雁虹;江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广州市部分医疗单位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预防和减少医院手术感染的发生.方法 2008年对本市60家省级、市级及厂企医院手术室空气,用直径9厘米普通琼脂平板和血琼脂平板,采用静态自然沉降暴露法进行菌落总数、致病菌监测.结果 采集的103份样品中有28份菌落总数项目超标,全部样品未检出致病菌,总合格率为72.8%.洁净手术室合格率为71.4%,普通手术室合格率为75.0%,两者合格率无统计学差异.上半年检测合格率为83.7%,下半年检测合格率为62.9%.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市部分医院洁净手术室需要加强管理及制定相关的洁净手术室和非洁净手术室日常维护和检测规范,提高手术室空气卫生质量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区继军;贺征;龚玉娇;陈建东;林耀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妊娠糖尿病孕妇糖化血红蛋白与部分止凝血指标活性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CDM)孕妇的部分凝血、纤溶指标活性的变化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的相关性.方法 对正常非孕妇女、正常妊娠妇女(各40例)和GDM孕妇(50例)的GHbA1c、血浆Ⅶc因子(FⅦ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蛋白C活性依赖凝固时间(PCAT)及抗凝血酶-Ⅲ(AT-Ⅲ)等指标进行检测,并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非孕组及正常妊娠组比较,GDM组GHbA1c、FVRc、PAI-1均显著增高(P<0.01),t-PA明显下降(P<0.01);正常妊娠组AT-Ⅲ较非孕组呈下降趋势,GDM患者AT-Ⅲ水平、PCAT与正常妊娠组无显著差异.全部GDM患者GHbA1c与t-PA呈负相关(r=-0.607,P<0.01),与PAI-1呈正相关(r=-0.493.P<0.01),与FⅦc活性正相关(r=0.421,P<0.01).结论 糖尿病孕妇存在着明显的血栓前状态,血糖通过影响纤溶凝血系统功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在妊娠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提示应密切关注患者精化血红蛋白及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龙燕;张斌;陈万宁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环氧化酶-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enase-2,COX-2)的表达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以及COX-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26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CIN Ⅰ)、28例高度CIN(CIN Ⅱ/Ⅲ)、25例宫颈癌组织中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并分析COX-2与VEGF及高危HPV感染的关系.结果 在正常宫颈、低度CIN、高度CIN、宫颈癌中COX-2的表达率分别为0、23.08%、57.14%、84%,VEGF的表达率分别为5%、30.77%、60.71%、88%,两者均随着病变的加重表达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2表达与VEGF呈显著正相关(P=0.001).人乳头瘤病毒(HPV)在低度CIN、高度CIN及宫颈癌的感染率分别为30.77%、71.43%、100%,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COX-2与高危HPV感染率呈正相关(P=0.021).结论 COX-2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可能与肿瘤的血管生成有密切的关系.COX-2可能成为宫颈癌早期防治的靶点.

    作者:阮晓红;钟开运;练晓勤;周伟;茹景顺;黎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泛素偶联酶UBE2C/UbcH10荧光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肝癌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构建人泛素偶联酶UBE2C/UbcH10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肝癌细胞,筛选建立稳定转染细胞株.方法 从构建好的pMD19-T/ubcH10载体中PCR扩增UbcH10基因,PCR产物双酶切后克隆入pEGFP-N1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UbcH10,进行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将构建好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UbcH10和空载体pEGFP-N1利用脂质体Lip2000TM分别转染进入肝癌细胞SMMC7721中,建立肝癌细胞SMMC7721的G418细胞死亡曲线,选择G418的筛选浓度,经G418结合荧光显微镜观察筛选稳定转染细胞.将筛选获得的肝癌细胞进行有限稀释法单克隆化,收集单个细胞克隆扩大培养备用.结果 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带有荧光蛋白标记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UbcH10构建成功,经脂质体介导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UbcH10和空载体pEGFP-N1成功转入肝癌细胞SMMC7721中,经800μg/mL G418筛选并进行单克隆化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株SMMC7721-pEGFP-N1和SMMC7721-pEGFP-N1/UbcH10,阳性转化率达到94%以上.结论 人泛素偶联酶UBE2C/UbcH10稳定高表达肝癌细胞株的建立,为该蛋白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杜红延;马慧娟;杨学习;姚小艳;吴英松;李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液态芯片技术在致早产病原体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建立快速高通量的病原体检测方法多靶点液相芯片(multi analyte suspension array,MASA)法,分析早产孕妇病原微生物的分布情况.方法 利用多靶点液相芯片技术平台,结合细胞培养技术对350例早产孕妇的羊水及胎盘组织标本进行感染病原学分析,主要针对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VM)、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Ⅰ+Ⅱ型、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和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淋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NG)、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等常见微生物进行病原学研究.结果 在350例标本中至少被前述的一种病原体感染的标本有161例,阳性率为46%.其中HSV Ⅰ+Ⅱ感染率为4.3%、HCMV感染率为3.71%、TOX感染率为4.86%、RV感染率为4.57%、TP感染率为5.43%、Uu感染率为8%、Ct感染率为7.71%、NG感染率为7.43%,被两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早产孕妇有17例.MASA技术在致早产病原体分析中与培养法比较其特异性达到94%以上,敏感度达到95%以上.结论 致早产的病原微生物感染机率均等,都值得重视.基于MASA技术平台建立的多重液相基因芯片法具有快速、高通量、敏感、特异性高等诸多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吴润香;杨来智;何英;王琼;柳红;陆学东;刘键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综合治疗法治疗青少年弱视的疗效

    目的 回顾综合治疗法治疗12~15岁青少年弱视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我院门诊确诊为弱视且年龄为12~15岁的患儿117例(172眼)应用个性化综合疗法进行治疗的疗效,并对不同类型及不同程度的弱视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屈光不正性弱视组治愈率为60.82%,屈光参差性弱视组治愈率为36%,轻度、中度、重度弱视治愈率分别是56.52%、68%、0.结论 严格的、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法能有效治疗青少年弱视.

    作者:陈晓凯;邹飞娥;宁静静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13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与疗效评估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 总结分析2001年3月至2008年3月间收治的13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102例行非手术治疗,死亡8例(7.8%),并发假性囊肿12例(11.8%).34例行手术治疗,术后死亡8例(23.5%),并发假性囊肿4例(11.8%),腹腔内出血6例(17.6%),胰瘘8例(23.5%),肠瘘2例(5.9%).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的个体化原则,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早期手术治疗.如果病情加重合并脏器功能障碍、黄染加重、胰周大量积液、高热、疑有胰周或胆道感染者应正确把握重症胰腺炎的外科手术时机,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对决定重症胰腺炎的预后很重要.

    作者:莫正欢;莫文辉;黄建春;黄志锋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342例骨科感染病人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骨科病人感染菌及耐药性,为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骨科病房病人细菌感染的412份送检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对检出的病原菌按K-B法做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374份阳性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392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55株(39.54%),革兰氏阴性菌227株(57.91%);革兰阳性菌对常用抗生素药物敏感性高的抗生素是万古霉素,低的是青霉素类.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生素药物敏感性高的抗生素是亚胺培南,低的是青霉素类.结论 细菌谱发生改变且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已产生耐药性,合理应用抗生素,才能降低骨科感染率.

    作者:莫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番禺区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调查

    目的 了解番禺区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ohaemolyticus,VP)的污染状况.方法 随机从番禺区的水产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餐饮单位采集各类水产品样品,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T 4789.7-2008)标准对VP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测.结果 103份样品中有15份检出VP,检出率为14.6%.各类场所VP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淡水水产品和海水水产品VP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的4类水产品中虾蟹类的VP检出率高(34.8%),生吃水产品未检出VP,4类水产品VP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49,P<0.05).阳性样品中VP的平均浓度为7.6 MPN/1 g,虾蟹类样品的VP浓度明显高于鱼类,但与贝壳样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番禺区水产品VP的污染情况较为突出,应加强对水产品VP的主动监测.

    作者:林东明;吴利楠;杨福荣;何卓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胃癌手术治疗的临床及预后影响因素

    目的 观察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生存及预后情况,分析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150例胃癌根治性切除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按各因素将研究对象分组,并对各组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探讨影响因素.结果 性别、病理分期及肿瘤大小是影响胃癌术后生存率的因素.男性患者术后生存率低于女性患者(P<0.05);病理分期是影响胃癌术后生存率的关键因素,不同病理分期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体积≥4 cm比肿瘤体积<4 cm的生存率低(P<0.05).而年龄、组织学类型及根治度并非影响因素(P>0.05).结论 性别、病理分期及肿瘤大小对胃癌预后有重要影响,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胃癌术后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陆路;周小民;宋向晖;吴浩;阳光;陈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重庆市燃煤型氟中毒流行因素及防治对策

    目的 调查重庆市燃煤型氟中毒病区流行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病区儿童氟斑牙和防治现状.采样检测煤、泥土、空气、水、粮食、蔬菜、茶叶等氟含量;分析燃煤犁氟中毒流行因素,提出防治对策.结果 调查666个病区村8~12岁儿童86509人,氟斑牙检出率为51.05%,缺损率为4.30%,指数为0.83;检测病区煤、拌煤土、煤混土、土壤的平均氟含量(310.56 mg/kg、360.51 mg/kg、293.62 mg/kg、497.54 mg/kg)显著高于非病区(48.68 mg/kg、275.66 mg/kg、150.20 mg/kg、269.98 mg/kg),煤渣氟病区(209.14 mg/kg)和非病区(186.59 mg/kg)无显著性差异;水和辣椒氟病区(0.30mg/L、25.50 mg/kg)著高于非病区(0.18 mg/L、2.83mg/kg),大米、土豆、蔬菜氟含量非病区(1.31 mg/kg、0.64 mg/kg、1.10 mg/kg)显著高于病区(0.77 mg/kg、0.44mg/kg、0.48 mg/kg);3个重、中度病区村室内空气氟(13.56~14.68 μg/m3)显著高于非病区和1个病区村(1.00、0.31 μg/m3);病区居民饮茶氟摄入量(2.45 mg/人)显著大于非病区(1.80 mg/人);病区居民大米食用率为100%,年人均食用量为77.68 kg,玉米食用率为54.63%,年人均食用率为17.79 kg,炉灶合格正确使用率为53.44%.结论 重庆市燃煤型氟中毒流行因素主要为病区居民使用高氟煤煮饭、取暖,释放出氟化物污染室内空气,经呼吸道进入人体致病.氟化物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的致病机制和致病力有待深入研究.饮茶是否为燃煤型氟中毒病区的另一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改炉改灶仍是目前防治燃煤型氟中毒的主要措施.

    作者:肖邦忠;陈静;晏维;廖文芳;罗兴建;周倩如;张洁;吴成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