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州市部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现况调查

何晖;黎淑端;粱晓芸;李秀珍

关键词:公共场所,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卫生调查
摘要:目的 了解广州市部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现况,为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广州市部分大型公共场所的集中空凋通风系统,对新风量进行检测;对送风中可吸人颗粒物(PMIO)、细菌总数、真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进行检测并对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军团菌进行检测.结果 部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合格率为99.01%,送风中PM10合格率为95.53%,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2.64%,真菌总数合格率为90.70%,β-溶血性链球菌合格率为100%;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TVOC合格率为81.05%;冷却水冷凝水中军团菌合格率为89.58%.结论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加强卫生管理.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pHsa-m12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活性的鉴定

    目的 构建肝脏特异性的微RNA-miR-122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并对其表达活性进行鉴定.方法 经PCR从人基因组DNA中扩增肝脏特异性的微RNA-miR-122的前体序列,引入酶切位点和Poly T转录终止序列,将其插入siRNA专用真核表达载体pSuper中.将构建载体进行酶切、测序鉴定,再通过共转染含miR-122靶序列的GFP表达质粒后,经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及Western Blot检测,鉴定载体功能性表达.结果 miR-122的前体序列成功地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Super上.且可表达出具有生物活性的miR-122,将该真核表达载体命名为pHsa-m122.结论 成功构建miR-122真核表达载体pHsa-m122,有助于进一步研究miR-122在肝炎病毒复制及肝癌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陈姗姗;余冰;倪明;吕婷婷;张小勇;江敏;陆蒙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实验教学资源网站的建设与应用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是重要的医学检验基础课程,建设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教学资源网站,对提高检验医学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网络和多媒体的特性使实验教学更灵活、主动,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本文介绍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教学资源网站的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袁广卿;黄小荣;曹开源;徐霖;骆晓枫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人p27kip1基因的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 克隆人p27kipl,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p27kip1已知序列设计引物,分别在上下游引入Mlu I和Spe I酶切位点,从人肾脏组织中提取总RNA,经逆转录PCR得到cDNA,亚克隆入携带GFP报告基因的pWPXL真核载体中,经筛选获得正确的克隆,并通过双酶切凝胶电泳及测序鉴定.将成功构建的质粒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肾癌786-0细胞,并通过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表达情况.结果 克隆了人p27kip1基因,与GenBank中序列比对无误;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鉴定表明为正确重组子,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肾癌786-0细胞48 h后,p27kip1蛋白出现高表达.结论 成功克隆了p27kip1基因,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并在肾癌细胞中成功表达,为p27kip1在肾肿瘤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工作基础.

    作者:吴芃;郑少斌;谭万龙;左翼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广州市部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广州市部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现况,为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广州市部分大型公共场所的集中空凋通风系统,对新风量进行检测;对送风中可吸人颗粒物(PMIO)、细菌总数、真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进行检测并对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军团菌进行检测.结果 部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合格率为99.01%,送风中PM10合格率为95.53%,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2.64%,真菌总数合格率为90.70%,β-溶血性链球菌合格率为100%;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TVOC合格率为81.05%;冷却水冷凝水中军团菌合格率为89.58%.结论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加强卫生管理.

    作者:何晖;黎淑端;粱晓芸;李秀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抗HSPC238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初步鉴定

    目的 制备抗HSPC238的单克隆抗体,为HSPC238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以纯化的重组蛋白HSPC238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运用杂交瘤技术制备HSPC238单克隆抗体,并用问接ELISA法和Westem-blot法对单克隆抗体的特性进行鉴定.结果 成功建立两株稳定分泌抗HSPC238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E001和E002.ELISA检测抗HSPC238单克隆抗体的腹水效价为1:12800和1:25600.两株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球蛋白亚类均为Ig异G1.通过Western-blot实验证实,两株单克隆抗体均能特异性结合真核细胞内源性HSPC238蛋白.结论 成功制备了两株效价高、特异性好的抗HSPC238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抗HSPC238单克隆抗体可用于HSPC238蛋白的鉴定,为HSPC238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黄湘;王穗海;潘华政;赵玉梅;牟霞;李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加味四逆散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加味四逆散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致肝纤维化的方法对健康雄性SD大鼠进行造模,以秋水仙碱为阳性对照组.经加味四逆散治疗4周后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蛋白(TP)、白蛋白(ALB)、透明质酸(HA)及Ⅳ型胶原(CIV)水平,并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同时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加味四逆散治疗后,可显著降低血清ALT(P<0.01)、ALP(P<0.01)、GGT(P<0.05)、HA(P<0.01)、C-IV(P<0.05)及肝组织HyP(P<0.01),升高TP(P<0.05)及ALB(P<0.01).肝组织病理切片表明,用药后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加味四逆散对实验性大鼠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朱彩平;袁冬生;石磊;黄慧芬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长托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长托宁在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作用.方法 将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长托宁试验组和阿托品对照组,采用推荐剂量按轻、中、重组治疗,严密观察用药后M样症状、N样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持续时间,阿托品和长托宁用量的总量和次数的变化以及阿托品化时间及治愈时间的变化.结果 长托宁试验组,重度患者M样症状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1),用药总量和用药次数明显减少(P<0.01),阿托品化时间及治愈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 长托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明显优于阿托品.

    作者:邱朝霞;孙远;张先杰;罗永彪;罗志敏;王海斌;陈宇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陪伴分娩对正常产妇分娩的影响

    目的 探讨陪伴分娩对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产时出血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5~7月在深圳市某大型综合性医院分娩的246名健康无难产指征的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分娩前、中、后采取有经验的助产士陪伴分娩,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护理.两组产妇分别于住院分娩时及产后3d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判定心理状态,同时观察两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产时出血量.结果 干预组分娩后SDS评分明显低于分娩前(P<0.05),而对照组分娩前后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产程时间和产时及产后2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陪伴分娩不仅能改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负性心理,而且对产妇的生理指标有正性干预作用.

    作者:陈小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副流感病毒核衣壳蛋白的基因克隆、原核表达与多克隆抗体制备

    目的 表达Ⅱ型副流感病毒核衣壳蛋白,为制备抗体作前期工作.方法 从分离培养的Ⅱ型副流感病毒标本中RT-PCR扩增出核衣壳蛋白基因,Nde Ⅰ和Hind Ⅲ双酶切PCR产物,定向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QE2中,得到重组表达质粒pQEHpI2NP,重组表达质粒进行DNA测序鉴定,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目的 蛋白的表达.利用Ni-NTA agarose纯化带6个组氨酸标记的重组蛋白,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Hpl2NP多抗,Hep-2细胞培养的Ⅱ型副流感病毒制备可溶性抗原.Western-blot分析.结果 构建了表达重组质粒pQE2_Hpl2NP,测序鉴定了克隆序列的准确性,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表达并纯化得到重组核衣壳蛋白.经Western-blot证实,重组蛋白免疫的小鼠血清与细胞培养的Ⅱ型副流感病毒核衣壳蛋白有特异性反应.结论 成功表达了Ⅱ型副流感病毒核衣壳蛋白,并制备了抗Hpl2NP多抗.

    作者:林斌;田新贵;唐启慧;王长兵;游爱萍;周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应用效果的现场研究

    目的 评价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现场应用效果.方法 在地下停车场布放诱蚊诱卵器,7d后收回,连续3次.结果 每杯诱蚊数在0~8只之间.90.80%的诱蚊诱卵器进蚊数不超过3只;所有布放的诱蚊诱卵器均没有蚊虫产卵;诱捕的蚊虫以白纹伊蚊为主,占有率为80.17%.其中雌性伊蚊47.42%,雄性伊蚊52.58%;3次试验的平均诱蚊指数为63.22%,平均诱蚊密度指数为(1.98±1.24);布放地点的光照强度和距离下水道的远近对诱蚊结果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诱蚊诱卵器对白纹伊蚊具有较好的诱捕效果,适合用于登革热的常规监测,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于德宪;任旭琦;周文;廖玉学;陈清;俞守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晚期食管癌光动力治疗联合化疗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 比较中晚期食管癌的单纯光动力治疗与光动力+化疗联合治疗的短期疗效,探讨中晚期食管癌光动力+化疗的治疗模式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至2005年期间光动力治疗及光动力+化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60例(Ⅲ~Ⅳ期),其中单纯光动力治疗27例,光动力+化疗治疗33例.光动力治疗使用光敏剂Photofrin 2 mg/kg,48h后内镜引导下使用波长为630 nm的激光照射,综合治疗组化疗方案为5-FU+DDP,动力治疗后1周开始化疗,共化疗4周期.结果 60例病人随访时间全部满2年,综合治疗组和单纯光动力治疗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5.2%、93.9%,内镜评价有效率分别为85.2%、90.9%,无明显差异;2年生存率分别为54.5%、29.6%,综合治疗组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Ⅲ期为22m、13m;Ⅳ期为7m、5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 光动力+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优于单纯光动力治疗,短期疗效相当,2年生存期有优势.

    作者:张晓娜;李黎波;罗荣城;罗宇玲;廖旺军;缪景霞;张志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广东地区212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广东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情况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及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2126例泌尿生殖系感染患者进行检测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2126例中支原体阳性1080例,阳性率为50.80%.其中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及解脲和人型支原体(Uu+Mh)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37.53%(798例)、2.72%(58例)、10.54%(224例).Uu对12种抗菌药物敏感性依次是克拉霉素(89.15%)、美满霉素(87.00%)、强力霉素(86.00%)和四环素(81.80%),Mh敏感性较高的依次是强力霉素(95.20%)、美满霉素(95.20%)和交沙霉素(84.10%),Uu+Mh对1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均较差.结论 广东地区支原体感染主要以Uu为主.其次是Uu+Mh混合感染;Uu、Mh和Uu+Mh三者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临床上应根据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以大限度地控制新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胡慧霞;郭海波;张永军;汪凡军;罗春梅;魏胜兵;张磊;赵俊红;陈建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索拉非尼对顺铂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对顺铂抑制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分别及联合应用两药后以MTT法检测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用RT-PCR检测MDR-1的mRNA表达.结果 索拉非尼及DDP单药对HepG2均有抑制作用,两药联合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联合用药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单药顺铂组与联合组MDR-1的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及索拉非尼单药组,其中单药顺铂组表达高(P<0.05).结论 索拉非尼联合顺铂对肝癌HepG2细胞有更强的抑制及促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HepG2细胞的凋亡,索拉非尼下调MDR-1,增强顺铂对HepG2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有关.

    作者:崔彦芝;陈逢生;罗荣城;李爱民;伍婧;张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河南省永城市2006年疟疾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对河南省永城市2006年疟疾暴发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以探讨控制暴发的措施.方法 收集河南省永城市2006年疟疾报告、个案调查、发热病人血检、暴发点漏报调查及年终全民普查等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河南省永城市2006年发病2889例,发病率为222.7/10万,较上年的51.9/10万上升3.3倍.病例主要分布在马桥镇、李寨乡、新桥乡和双桥乡4个乡镇,共发病1825例,平均发病率为1067.3/10万,是永城市发病率的4.8倍,而发病数占永城市发病总数的63.2%.这36个暴发点集中在与安徽省交界的上述4个乡镇,共发病1265例,占4个乡镇发病总数的69_3%,平均发病率为1.8%,其中李寨乡的彭庄村发病43人,发病率达4.0%.分析暴发点的1265例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1.36(730/535),年龄小的4个月,大的92岁,其中15岁以下儿童占23.3%(295/1265),5岁以下儿童占2.8%(35/1265);农民和学生发病分别占发病总数的73.4%(928/1265)和23.3%(294/1265).暴发主要在8月下旬到10月上旬,出现31个暴发点,占暴发点总数的86%.暴发点调查漏报率为5%.年终全民普查发现417例疑似疟疾病例.结论 永城市2006年出现疟疾暴发,疟疾疫情形势严峻.

    作者:周广超;张红卫;苏云普;周水森;黄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我国6个弓形虫虫株线粒体cox1部分序列的比较分析

    目的 对采自我国的6个弓形虫虫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Ⅱ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进行比较分析,并与RH株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研究弓形虫线粒体cox1基因与弓形虫的种群遗传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弓形虫不同虫株的pcox1,并进行序列分析比较.结果 每个虫株都获得599 bp的pcox1序列,比较分析表明,弓形虫不同虫株的pcox1序列之间没有差异.结论 弓形虫pcox1序列不能作为种群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也与弓形虫毒力无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弓形虫的群体遗传结构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作者:周东辉;钟柳艳;张翰;林瑞庆;宋慧群;朱兴全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正交设计优化皱叶生菜离体再生体系

    目的 为获得生菜高频率的离体再生体系.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不同生菜品种、不同消毒时间对培养生菜无菌苗的影响,并研究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AgNO3 和不同外植体切段对生菜外植体芽分化及生根成苗的影响.应用回归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美国大速生品种用70%乙醇浸泡60 s,再用2%次氯酸钠处理15 min,发芽率达到80%,无菌苗生长好;生菜离体培养再生芽的优分化条件组合为Ms(murashige and skoog's medium)附加BA(6-苄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0.2 mg/L,NAA(萘乙酸,α-naphthaleneacetic acid)0.1 ms/L,外植体为2~3 d的子叶;生菜再生芽在含低浓度的生长素[NAA浓度为0.05 mg/L,或LAA(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浓度为0.5 mg/L]的1/2 MS培养基中生根情况较好.结论 优化的,生菜离体再生体系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可用于遗传转化获得保健生菜的研究.

    作者:朱春燕;雷建军;周浩;吴敏;陈清;陈燕珍;杨素华;俞守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轮状病毒VP7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目的 构建轮状病毒VP7的重组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对其进行表达.方法 克隆编码轮状病毒VP7的基因.并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了带有6 xHis标签的融合蛋白.结果 经双酶切鉴定和基因测序证明成功重组了轮状病毒VP7基因的pQE-30重组质粒;蛋白质PAGE电泳表明,获得了分子量约为48000 Mr的蛋白质.结论 本研究获得了重组的轮状病毒VP7蛋白.

    作者:周转;李军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重庆市霍乱弧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分析重庆市1992-2006年霍乱弧菌菌株的相关性.方法 94株霍乱弧菌基因组DNA经NotⅠ酶切,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获得电泳图谱,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检测94株霍乱弧菌毒力基因,ctxA阳性92株,其中有2株水产品市场霍乱监测中分离的菌株ctxA为阴性:tcpA阳性91株,其中有2株水产品市场霍乱监测中发现菌株,1株从病人分离的0139群霍乱弧菌tcpA为阴性.94株霍乱弧菌被分为44种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聚类分析将大部分菌株分为三群.从甲鱼分离的0139群霍乱弧菌与同期流行的0139群霍乱弧菌优势PFGE型别一致,并且也为产毒株.结论 重庆市霍乱弧菌存在紧密相关的流行克隆群.甲鱼中分离的0139群霍乱弧菌与霍乱疫情分离菌株之间高度同源,被污染的甲鱼可能是食源性霍乱暴发的主要传染来源之一,海、水产品的监测是霍乱防控的重点.霍乱弧菌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有助于霍乱的主动监测和传染来源的追踪.

    作者:吴国辉;ZHAO Bo;赵波;王豫林;肖邦忠;熊鸿燕;王文斟;段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广州地区HCMV低传代临床病毒株UL143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目的 研究广州地区人巨细胞病毒(HCMV)临床低传代分离株UL143基因的多态性.方法 对3株经多重PCR鉴定的HCMV临床低传代分离株进行HCMV UL143基因全序列扩增,扩增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测序,并将其序列与GenBank中公布的其它临床分离株UL143基因一起进行分析.结果 D3株UL143基因因碱基缺失形成多处终止密码无法产生有功能的蛋白:Toledo株UL143基因开放读码框由279个核苷酸组成,编码蛋白由9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它临床分离株UL143基因开放读码框均由252个核苷酸组成,DNA序列比较保守,变异均为碱基替换,编码蛋白由8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氨基酸序列也很保守,不同临床分离株氨基酸变异率为1.2%~2.4%;HCMV UL143蛋白翻译后修饰位点在除Toledo株之外的所有分离株中均高度保守,没有缺失或新增;不同临床分离株UL143蛋白二级结构有所不同;除Toledo株外,其余分离株UL143蛋白的等电点均为8.75.结论 临床低传代分离株HCMV UL143基因DNA及其编码产物的氨基酸序列极为保守,但仍存在一定多态性.

    作者:王波;李月琴;叶宁;胡兢晶;苏海浩;何震宇;田传军;张纯青;周天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治疗性HBV DNA疫苗的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持续感染可引起肝脏疾患,甚至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近年来,HBV DNA疫苗在治疗慢性HBV携带者和慢性乙型肝炎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就治疗性HBV DNA疫苗的构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依据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祝玲玲;朱平安;谭德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