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华敏;李孜
目的 了解韶关市武江区华支睾吸虫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1岁以上的常住人群粪便为标本.用清水沉淀集卵法对感染者进行虫卵计数;常见螺蛳分类后压碎于解剖镜下找尾蚴;捕捉淡水鱼分类后取鱼肉压片找囊蚴;清水沉淀集卵法查找家畜粪便虫卵,解剖野鼠肝胆寻找成虫.结果 6个点人群粪检3397例.感染者292例,感染率为8.6%.其中轻度感染276例,占94.5%;中度感染14例,占4.79%;重度感染2例,占0.68%.解剖纹绍螺11083只,感染32只,感染率为0.29%;长角涵螺440只,感染4只,感染率为0.91%.解剖淡水鱼334尾,272尾感染,感染率为81.43%.家畜猫粪检33份,感染17份,感染率为51.52%;猪粪58份和牛粪27份.未发现虫卵.解剖猫6只,均找见成虫,猪58头及野鼠43只未发现成虫.结论 韶关市武江区存在华支睾吸虫感染.经多年大力防治取得了成绩,人群感染轻度占多数,但仍需继续开展防治工作.
作者:邹学华;陈良贵;何丽洁;罗金萍;潘登;崔文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脑梗死后自由基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手术组(注射生理盐水),手术+丹红组(注射丹红注射液),连续5d后测定脑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CSH-Px)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同时观察海马CA1区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手术+丹红组大鼠脑组织的SOD和GSH-Px活力较手术组增高,MDA含量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丹红组脑组织病理改变较手术组轻.结论 丹红注射液可增强缺血脑组织SOD和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清除氧自由基,达到保护脑细胞的作用.
作者:胡波;吴禹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捕捉广州大学城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检查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cantonensis)第Ⅲ期幼虫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集大学城10所高校生活区和教学区褐云玛瑙螺.人工消化酶消化分离第Ⅲ期幼虫,计算感染率和感染度并与广州其他地区进行比较.结果 除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理工大学2个校园内未捕捉到褐云玛瑙螺外,其他8所高校均发现有褐云玛瑙螺;广州大学城广州管圆线虫总体感染率为11.8%(76/642),平均感染度为872条/螺,阳性螺中高15725条,低17条;中山大学校园内感染率和感染度比其他校园高,分别为22.0%(56/255),1007条/螺.结论 广州大学城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低于广州其他地区.
作者:黄继山;曲振宇;王维;苏文哲;岳盼;邓云花;苏广校;刘森;张骁;曾胜蓝;林彦彤;詹希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粤东地区2005-2007年妊娠期妇女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探讨孕妇合并梅毒感染的危险性,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索试验(TRUST)对6409例产妇进行梅毒初筛检测,阳性标本再进行梅毒螺旋体乳胶凝集试验(TPPA)确证.结果 6409例孕妇检出合并梅毒感染23例,感染率为0.35%,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10名孕晚期梅毒孕妇所娩下的新生儿中有7例梅毒阳性,梅毒胎传率高达70%以上.结论 粤东地区妊娠期妇女梅毒感染率逐年增长,宫内感染危害性很大,应加强产前梅毒筛检,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作者:洪楷;丁映淑;陈林兴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weight infant,VLBWI)抗真菌治疗的临床意义与疗效.方法 以我科2003~2007年收治的VLBWI为研究对象,在患儿持续使用抗生素大于2~3周时给予预防性静脉抗真菌治疗(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4 mg/kg·d,用2 d停1 d,疗程2周),观察患儿病情转归情况,监测肝、肾功能及血象情况.结果 患儿病情进展较顺利,无1例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结论 VLBWI适时给予预防性静脉抗真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且安全性较好,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乔萍;严越秀;梁建红;谭枝涛;覃桂锋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广州市狂犬病的流行趋势及特征.探讨疫情回升的原凶,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收集广州市1997-2007年的疫情报告资料及病例个案调查表进行分析.结果 1997-2007年广州市共报告44例狂犬病,其中男32例,女12例,发病年龄小7岁,大80岁,发病人群以农村居民和学生为主,夏秋季节多发.1997-2004年仅发生9例,而近3年上升至35例.2007年达到高峰,共14例.病例主要分布在增城市,但近年向邻近的萝岗、黄埔等地区扩散.结论 农村地区养犬数多,犬只免疫有效率低,人用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价格过高,群众防病意识淡薄等是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落实狂犬病综合防制措施,控制传染源,提高农村地区犬只免疫保护率是降低狂犬病发病率根本的措施.
作者:刘小宁;郭荣同;任文锋;张豪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全自动酶免分析仪与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的信息化智能互动监控,建立全自动酶免分析仪自动加样信息采集与手工检测流程的信息化监控系统和实验过程节点监控,完善全自动酶免分析仪的自动化检测与手工流程互补,实现酶免分析仪可以进行随机组合项目自动化测定.方法 全自动酶免分析仪读取标本条码后,标本加样及检测过程的所有相关信息通过串口和网口传送到LIS,实时对每个检测标本进行节点监控.当全自动酶免分析仪的后处理FAME发生任何故障时,用手工方法继续操作检测的结果可以通过LIS读取全自动酶免分析仪的加样信息后根据条码唯一属性准确无误地传送.结果 成功建立了全自动酶免分析仪自动加样信息采集与手工检测流程的信息化监控系统和实验过程节点监控,解决了由于全自动酶免分析仪的后处理发牛故障后的结果传送难题,并实现了酶免分析仪可以进行随机组合项目自动化测定.结论 该信息化智能互动监控系统大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尤其在当全自动酶免分析仪的后处理产生故障时,该系统能够通过标本条码的唯一性将随机组合项目的 手工继续检测结果准确无误地传送,为临床和体检工作提供了高效、快速、准确的检验结果.
作者:张婷;陈涛;廖伟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美洲锥虫病是由克氏锥虫引起的一种热带寄生虫病,多见于美洲偏远地区.本病多由锥虫传播.在疫区发病率较高.部分病人急性期临床可见心肌炎、脑炎等.慢性期可累及心脏、消化道和外周神经.不经治疗本病可持续终身,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故本病已成为该地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人口迁移、输血及器官移植的开展,加速了本病向世界范围扩散,应当引起广泛关注.
作者:陈军;卢洪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做好病原生物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方法 从师资队伍、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结果 精品课程的建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结论 课程建设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实现人才培养同标的基本保证.
作者:严华;李国才;陈红菊;焦红梅;龚卫娟;潘兴元;季明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103例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MIF浓度,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浓度.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状况,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IF和hs-CR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不稳定斑块组(混合斑块组、软斑组)血清MIF和hs-CRP浓度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硬化斑块组)和内膜粗糙组(P<0.01).血清MIF和hs-CRP浓度分别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IF和hs-CRP水平可以反映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是临床了解脑梗死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黄帆;杨静;仲飞;徐雪;马中富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癌前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贝塞斯达(TBS)诊断系统对3227例经宫颈/阴道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的标本进行分析,部分病例经组织学对比印证.结果 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异常228例(7.1%):ASCUS 119例(3.69%),低度上皮内瘤变(L-SIL)79例(2.44%),高度上皮内瘤变(H-SIL)18例(0.56%),鳞癌(SCC)9例(0.28%),不典型腺细胞(AGUS)3例(O.09%).其中66例细胞异常者行病理活检,CIN 2以上病变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92.6%(25/27).结论 液基细胞学检查为一种准确、简便的宫颈早期病变筛查方法,可作为宫颈癌防治的有效工具.
作者:刘自光;汪江萍;谢芬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汕头地区近50年病毒性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病毒性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50-2000年汕头市病毒性传染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建国以后汕头地区发生过9种病毒传染性疾病:天花(甲类)、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艾滋病、流行性感冒.统计资料同时显示,天花已经灭绝,发病率明显上升的病种主要有登革热、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发病明显下降的病种主要有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感冒、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麻疹.结论 汕头地区需要重点监测的传染病为登革热、艾滋病、流行性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
作者:张敏红;赵卫;林周孟;周焕汉;马锦霞;朱利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昆明小鼠在不同剂量的铜负荷时所引起的肝脏抗氧化水平和相关病理的改变.方法 32只昆明小鼠平均分为4组,第1组为对照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2次,第2、3、4组作为实验组,分别用小同浓度(12.8、25.6和38.4 mg/mL)的硫酸铜每日灌胃2次,16周后,观察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以及血清和肝组织中铜含,并做Hf脏病理以及电镜检查.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肝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SOD和GSH-Px活性明显下降(P<0.05);血清ALT、AST活性以及血清、肝脏铜含量明显升高(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高剂量铜灌胃组小鼠肝细胞变性坏死以及少量铜颗粒沉积;电镜提示肝细胞核、线粒体等细胞器异常,并可见铜颗粒.结论 过量的铜可对肝脏造成损害,其机制可能与释放出的铜离子介导脂质过氧化而造成肝脏损害有关.其病变过程与Wilson's病相似,可为进一步研究铜代谢异常等疾病提供动物模型.
作者:李万立;罗海吉;查龙应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一种提取白假丝酵母菌DNA 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蜗牛酶消化破壁形成原生质体,饱和酚/氯仿抽提法提取基因组DNA,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及PCR反应等进行鉴定.结果 提取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到DNA主带,基本无DNA碎带,提取的DNA浓度为(1.18±0.36)μg/μl,纯度好(OD260/OD280>1.7),不用 RNase酶处理,无需任何纯化即可用于PCR扩增.结论 本研究中提取DNA的方法简便易行,提取物可适用于各种分子生物学研究.
作者:王萍;厉荣玉;董群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患者阴道微生态及黏膜免疫状况的改变.方法 收集2006年10月至2007年4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人民医院就诊的正常妇女46例,正常孕妇23例,胎膜早破31例,对其阴道分泌物细菌进行检测,并进行细胞因子IL-2浓度、IL-6浓度、TNF-α浓度的测定.结果 胎膜早破组细菌分离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乳酸杆菌(15例,占48.39%)、大肠埃希氏菌(13例,占41.94%)、表皮葡萄球菌(8例,占25.81%)、溶血葡萄球菌(7例,占22.58%)、炎链球菌(4例,占12.90%)、阴沟肠杆菌(4例,占12.90%)和白色假丝酵母菌(4例,占12.90%).胎膜早破组乳酸杆菌的检出率较正常妇女和正常妊娠妇女明显降低.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明显增高;阴道分泌物中IL-6、TNF-α水平胎膜早破妇女较正常妊娠妇女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胎膜早破组菌群分布与正常妇女、正常妊娠妇女组均不同,阴道的微环境发生改变,推测菌群失调和免疫微环境改变可能为胎膜早破发生的机制.
作者:廖乐君;陈敦金;徐燕;郭仲辉;林晓晖;李敏;梁伟华;马海燕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五金类企业主要职业病的危害因素,为制订相应行业职业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7年深圳市宝安区基本职业卫生服务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五金类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噪声、三氯乙烯、正己烷,合格率分别为37.0%、68.9%、69.8%.结论 噪声、三氯乙烯、正己烷等是深圳市宝安区五金类企业的重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做好相应的防护丁作.
作者:袁建辉;杨建平;朱志良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和评价吉两他滨联合顺铂(GP)同步放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耐受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42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放疗组21例先采取常规前后野对穿照射,剂量40Gy后改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包括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25~30 Gy/10~12次,总剂为65~70 Gy.同步放化疗组的放射治疗同单纯放疗组,化疗采用吉西他滨1 g/m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30 mg/m2·d,第1~3天静脉滴注.21 d为1个化疗周期,化疗共4~6个周期.结果 同步放化疗组与单纯放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和5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步放化疗组1、2、3年生存率为66.7%、33.3%、23.8%,单纯放疗组1、2、3年生存率为38.1%、14.3%、9.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除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GP方案同步放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耐受性良好,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叶金辉;王向明;蔡悦成;练英妮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正己烷接触工人的早期生物标志物.方法 分别检测正己烷接触工人63名及对照组50g工人的尿2,5-己二酮、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及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结果 接触组工人尿2,5-己二酮含量为0.31~10.38 mg/gCr,对照组未检出;接触组血清NSE和MBP含量分别为(9.02±3.87)μg/L和(1.47±0.41)μ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正己烷接触可导致血清NSE及MBP水平的升高,尿2,5-己二酮、血清NSE和MBP水平可作为正己烷接触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作者:甘德秀;徐雷;艾宝民;魏青;江高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甙(Tripterygium Glycosides,TG)对IL-1β诱导大鼠滑膜细胞株RSC-364JNK1的影响,进一步阐明雷公藤多甙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Western-blot检测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多甙(0、5、10、20 mg/L)对IL-1β诱导大鼠滑膜细胞株RSC-364 JNK1蛋白的表达.结果 雷公藤多甙明显地抑制IL-1β诱导大鼠滑膜细胞株RSC-364对JNK1蛋白的表达.结论 雷公藤多甙抑制IL-1β诱导大鼠滑膜细胞株RSC-364对JNK1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周蓓;蔡安季;苏卓娃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3功能片段MSP3(69)与谷胱甘肽(GST)的融合蛋白,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分析其免疫原性.方法 采用大肠杆菌系统表达融合蛋白GST-MSP3(69),以疟疾病人血清进行Western-blot.并以ISA720、佛氏、氢氧化铝与CpG联合3种佐剂与GST-MSP3(69)融合蛋白乳化,免疫Baib/ca小鼠,分析其免疫原性.结果 在大肠杆菌系统中成功表达GST-MSP3(69)融合蛋白,疟疾病人血清能与融合蛋白反应.3种佐剂免疫Balb/ca小鼠均能诱发Balb/ea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抗体,3次免疫后的抗体滴度分别为4.5×105.4.1×105和3.5×105.3次免疫后血清抗体亚型分析显示该蛋白能够诱导Balb/ca小鼠产生较高滴度的亲细胞亚型IgG1和IgG2b,ISA720、佛氏、氢氧化铝与CpG联合佐剂组IgG1分别为8×104、7.8×104、6.8×104,IgG2b分别为1.2×104,1.25×104、1.5×104.统计学分析显示不同佐剂组的抗体滴度及抗体亚型滴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制备了在大肠杆菌表达的GST-MSP3(69)融合蛋白,该蛋白具有高免疫原性,并产生亲细胞亚型抗体,这些为研究MSP3蛋白功能区的免疫保护作用打下了基础.
作者:高慧萍;张冬梅;潘卫庆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