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丙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邓海洪;肖晓山

关键词:异丙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应用异丙酚靶控输注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异氟醚组(A组)38例和异丙酚组(B组)34例;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苏醒时间和镇静评分(OAAS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 A组的HR、MAP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值明显高于B组(P<0.05),B组术中循环较稳定;B组患者清醒时间短于A组且B组OAAS评分明显高于A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异丙酚靶控输注可较好地抑制LC中机体的应激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糠尿病低血糖症35例病人的急救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年化而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目前全球有超过1.5亿糖尿病患者,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一倍[1].

    作者:潘瑞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钳刮术前促宫颈成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钳刮术前宫颈扩张的有效方法a.方法 选择孕11~14周自愿中止妊娠的健康妇女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术前米非司酮顿服配伍米索前列醇阴道放置,对照组采用术前宫颈插管,术时观察宫颈软化、宫口扩张、疼痛程度、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促宫颈成熟、术中疼痛程度、出血量、手术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钳刮术前,效果良好.

    作者:靳花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2例漏诊体会

    目的 分析临床上交叉韧带损伤漏诊的原因.方法 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2例交叉韧带损伤漏诊患者进行体格检查、X线、磁共振成像(MRI)以及关节镜检等检查.结果 12例交叉韧带漏诊均明确诊断,给予相关治疗.结论 临床上诊断交叉韧带损伤不能过分依赖体格检查或者MRI,或者仅凭膝关节X线检查正常结果便诊断为软组织损伤.临床医生应加强膝关节方面的知识学习,综合多方面的检查避免漏诊.

    作者:蔡平;庞滔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乙肝标志物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乙肝标志物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FIA)对1 139名公务员进行两对半定量检测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相同的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性检测;日常门诊和住院病人3 745人用ELISA进行两对半定性检测.结果 公务员TRFIA定量检测HBsAg阳性(>0.5 ng/ml)率6.4%;ELISA定性检测相同标本HBsAg阳性率6.2%;公务员TRFI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阳性(>10 mIU/ml)率62.3%;日常门诊和住院病人ELISA定性检测HBsAg、HBsAb阳性率分别为11.8%、44.1%.结论 乙肝标志物定量检测的灵敏度、准确性更高,临床意义更广泛,尤其是HBsAg和HBsAb.

    作者:刘云峰;刘中国;杜利容;邓清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的损伤.由于高能致伤因素增多,软组织损伤常较严重,骨折多呈粉碎性或多段,治疗较为复杂,如处理不当往往发生骨折不愈合与感染.

    作者:张作权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细胞凋亡与疾病研究进展

    细胞凋亡是一个复杂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生理过程,在胚胎发育、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作者就机体免疫过程与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凋亡与一些疾病发生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屈二军;胡建业;陈兰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关于加强专科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以加强专科医院人才队伍建设为出发点,以全面提升专科医院竞争能力为目的 ,对专科医院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专科医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前沿性和高学历人才缺乏、医师队伍不够稳定、创新意识滞后是当前专科医院人才队伍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和重要缺陷;就充分认识专科医院人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了论述,对加强专科医院人才建设的基本途径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作者:和焕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血液透析滤过救治39例尿毒症脑病临床分析

    尿毒症脑病是是指尿毒症患者并发神经、精神异常,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隐袭、病情危重、死亡率高的特点.

    作者:何保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行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的观察

    目的 评价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的维持和术后苏醒过程.方法 40例美国麻醉学会手术前分级标准原则(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静吸复合麻醉组(C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R组),每组20例.两组均以咪唑安定0.04 mg/kg、芬太尼4μg/kg、丙泊酚1.5-2.0 m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C组:用2%安氟醚吸入;R组:用0.9%氯化钠注射液360 ml+丙泊酚注射液400 mg+瑞芬太尼1 mg按75滴/min的速度静脉输注.记录病人麻醉诱导前,切皮后和术毕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毕停药后病人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 C组病人切皮后、术毕的MAP、HR升高的程度比R组病人明显.两组病人切皮后和术毕的MAP分别与诱导前的MA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病人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与静吸复合麻醉下LC比较,人工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混合液全凭静脉麻醉用于LC时,麻醉维持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拔管早,安全可行.

    作者:杜良刚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在于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为外科治疗提供直观的影像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600例骨折患者的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CT资料,三维图像表现及特征.结果 三维重建对骨折的显示较为直观.特别是三维重建对凹陷性骨折、脱位、旋转和骨外板的显示佳.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是轴位CT扫描的补充,结合轴位CT图像可以更准确、全面的了解骨折情况.

    作者:陈胜良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外科手术学实验教学体会

    外科手术学是培养医学生基本功和手术技巧的重要环节,针对学生在教学实验中的突出问题.在基础知识教学上,始终把握无菌原则,以注重理解、注重归纳、注重细节为原则指导操作;在操作实践上,选用合适的教具,提高课堂演示效果;在实验管理上,少花钱多办事,增加学生动手机会,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发挥好老师的表率作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者:易卉玲;向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联合用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联合用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对自愿接受保守治疗的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132例行甲氨喋呤(MTX)+米非司酮+中药联合用药.结果 成功治愈率90.91%,中转手术12例,占9.09%.药物不良反应出现48例,占36.36%,以胃肠道反应为主,无脱发及骨髓抑制发生.结论 联合用药方法简单有效,安全经济,无创,保留生育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丰晓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肺癌心包内处理血管的肺切除术67例观察

    目的 探讨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肺切除在局部晚期肺癌的外科治疗中的疗效和临床经脸.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67例侵犯肺血管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的外科治疗资料,其中肺静脉及左心房受累49例.肺动脉圆锥及肺动脉干受累18例.结果 全组病人死亡1例,死于肺部感染和呼吸功能衰竭.本组病例随访率为92.5%(62/67),1年生存率82.5%,3年生存率38.1%,5年生存率为25.1%.结论 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行肺切除术安全、可靠,并增大手术根治几率,提高病人长期生存机会,为局部晚期的肺癌患者行下一步综合治疗提供更多机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熊荣生;蒋润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药物性肝病9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病的病因、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符合诊断标准的98例药物性肝病用药史、症状、体征、肝功能进行分析.结果 治愈68例,好转21例,无好转7例,死亡2例.诱发肝病的药物有,中草药21例,抗结核病药20例,解热镇痛抗炎药10例,化学治疗药12例,抗生素8例,其他27例.结论 药物性肝病常见病因为中草药、抗结核药、解热镇痛消炎药、化学治疗药等.主要为急性病程,预后良好.此类患者治疗时除及时停用损害肝脏的药物,保肝治疗外,提醒临床医生应注意检查肝功能,选择对肝脏损害较小的药物,减少药物性肝病的发生.

    作者:王永鸿;常玉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对基层医院尿液常规分析检验的几点建议

    目的 通过调查目前基层医院尿常规检验的流程,发现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更好地提高检验质量,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方法 对焦作市区30余家基层医院进行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结果 30余家医院中95%的医院尿常规分析操作过得程中存在不足之处.结论 为提高检验质量,基层医院在分析过程有待进一步规范化.

    作者:王国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异丙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应用异丙酚靶控输注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异氟醚组(A组)38例和异丙酚组(B组)34例;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苏醒时间和镇静评分(OAAS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 A组的HR、MAP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值明显高于B组(P<0.05),B组术中循环较稳定;B组患者清醒时间短于A组且B组OAAS评分明显高于A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异丙酚靶控输注可较好地抑制LC中机体的应激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邓海洪;肖晓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冰冻切片制作中的几点体会

    冰冻切片在病理操作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泛地用于临床病理快速诊断、教学和科研.冰冻切片就是一种借助在低温下(-18℃以下),使组织在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硬度进行切片的方法.

    作者:李晓锋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鼻内镜下小儿腺样体切除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 探讨在鼻内镜小儿腺样体切除术中应用全身麻醉对手术的影响.方法 51例患儿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于手术开始时选用尼卡地平联合艾司洛尔实施控制降压,术毕待患儿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结果 全组患儿术中麻醉及循环呼吸等均保持平稳,手术完成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全麻下采用控制降压,合理补液,同时加强术中监测和围术期管理,可以提高鼻内镜下小儿腺样体切除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作者:官元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ATP7B蛋白在肝豆状核变性中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肝豆状核变性(HLD)是一种铜代谢缺陷病,其发病与铜转运相关的P型ATP酶(ATP7B蛋白)功能改变密切相关.ATP7B蛋白通过一系列相互独立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作用于铜的转运.ATP7B蛋白的突变会打乱铜平衡,导致铜过量并沉积于肝、脑和眼角膜,引起相应的器官脏器损伤.近几年,有关肝豆状核变性的分子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作者将就ATPTB蛋白在肝豆状核变性过程中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陈晶贞;孟艳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

    目的 探讨聚丙烯网塞及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优点、并总结经验教训,方法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的聚丙烯锥形填充物及成型补片对216例腹股沟疝病人施行疝环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手术时间,伤口疼痛,术后自主能力恢复,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为45 min;术后3~8 h病人能下床活动;伤口疼痛时间2~3 d.术后排尿困难3例,切口血肿1例,无一例切口感染.腹股沟异物感10例,睾丸炎1例.术后随访6~96月206例,仅1例复发,复发率0.45%.结论 雏形填充物及成型补片组织兼容性好,无排异反应,具有一定的抗感染能力,是理想的疝修补材料.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手术操作简便,损伤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手术指征可适当放宽,是较先进的疝修补术式.

    作者:曾红文;凌云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