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宏词;朱伟勇;张松山;吴晓彬;陈奕微
目的 研究含人连接蛋白Connexin26 (Cx26) 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在非洲猴肾细胞(COS-7)中获得稳定、高效表达的方法.方法 提取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RNA,经逆转录制备成 cDNA,设计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从cDNA中扩增Cx26基因,将其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I-neo中获得pCI-Cx26重组子,采用酶切法和测序法鉴定.用脂质体将pCI-Cx26转染COS-7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用RT-PCR和SDS-PAGE检测对表达产物进行检测.结果 从人外周血RNA制备而成的cDNA中可扩增出预期大小的Cx26基因片段,pCI-Cx26经双酶切测序证实构建成功.RT-PCR和SDS-PAGE检测到pCI-Cx26在COS-7细胞中获得稳定、高效表达.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人连接蛋白Cx26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I-Cx26;pCI-Cx26脂质体转染COS-7细胞,可见Cx26基因在COS-7细胞中获得稳定、高效的表达.该结果为今后进行pCI-Cx26基因治疗Cx26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耳聋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徐聪;李国伟;刘泽玉;廖嘉伟;薛攀攀;谭炳炎;陆家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小鼠胃粘膜上皮细胞表达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影响.方法 3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第1组为对照组,口服液体培养基;第2、3、4组为实验组,分别等量口服Hp菌悬液.于末次灌胃后第10、10、24、32天将第1、2、3、4组小鼠处死.用快速尿素酶试验、Warthin-Starry银染和Hp培养作Hp感染诊断;用免疫组化比较各组COX-2表达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指数(PI).结果 对照组均无Hp感染,实验组均检测到Hp.第1组与第2、3、4组COX-2表达量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第2组与第3、4组表达量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第3、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2组间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Hp感染初期小鼠胃粘膜上皮细胞就可能启动了由COX-2介导的细胞增殖机制,并参与了Hp相关胃癌发生、发展的过程.
作者:王海滨;郝素珍;刘蕾;田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脂血标本的核酸定量检测实时扩增曲线,以探讨此类标本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的可接受性.方法 建立扩增曲线观察法、扩增效率Grubbs离散值分析法及扩增效率置信区间估计法,评价接收脂血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法HBV DNA定量检测的有效性.结果 该2批次扩增的各样品扩增效率数值未发现离散值,3例脂血标本的扩增效率在同批样品扩增效率的90%置信区间内,与扩增曲线观察法结果一致.结论 3种评价方法均对修正标准操作程序以接收该类标本提供了支持性的依据.
作者:余南;陈小坚;甘明;詹希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中药珍珠散协同爱宝疗浓缩液治疗重度宫颈糜烂临床疗效和药物经济学效益.方法 将有生育要求的Ⅲ度宫颈糜烂患者11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中药珍珠散联合爱宝疗浓缩液治疗,对照组则单用爱宝疗浓缩液治疗,均每3 d治疗一次.45 d后,比较两组疗效、疗程及治疗费用.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7.9% vs 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371.6±138.4) vs (483.6±36.6)]元(P<0.01).治疗组治疗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32.4±12.1) vs (44.0±3.3)]d(P<0.01).治疗组中提前结束治疗患者多于对照组(35/56 vs 6/55,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未见副作用发生.结论 珍珠散协同爱宝疗浓缩液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疗效好,药物经济学效益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康佳丽;刘筱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新会地区人群的甲状腺功能状况与甲状腺疾病发病情况.方法 采用地方性抽样调查与实验室检测分析相结合,于2005年4月至2006年9月抽取新会区会城镇、崖门镇、罗坑镇和杜阮镇的居民以及新会区中医院的体检者和就诊病人,共12 036人,进行其甲状腺功能状况调查,以甲状腺功能检测异常值结合临床诊断来判断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及与性别、年龄等的关系.结果 各项指标异常总检出率为:4镇居民(A组)的T3和T4均为8.5%,FT3和FT4均为7.6%、,TSH为21.5%,就诊体检者(B组)的T3为19.0%,T4为18.4%,FT3为16.8%,FT4为16.0%,TSH为30.8%.4个镇的发病率依次是:崖门镇(26.5%),罗坑镇(21.6%),会城镇(19.6%),杜阮镇(13.6%),4镇居民总发病率(21.5%)低于就诊体检者(29.8%);4镇居民和就诊体检者均以31~40岁发病率高;两组总发病例数男782例,女2 199例,总发病率男女比为1:2.8,其中甲亢男女比约为1:4.结论 新会地区人群的甲状腺功能异常者较多,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比较高,究其原因可能与高碘饮食等有一定关系.
作者:郭爱群;唐荣德;冯国新;刘社炎;吴女俭;李应时;罗治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求脑型血吸虫病的发生情况、CT及MRI的诊断价值、治疗的选择和观察其预后.方法 67例患者常规作免疫、病原学检查及头颅CT或MRI,并给予吡喹酮抗病原治疗,治疗后3个月~5年复查和回访.结果 67例免疫或病原学检查呈阳性.头颅CT平扫显示单个或多发病灶,增强扫描病灶呈结节状、斑片状或脑回状强化.MRI显示病灶呈片状或结节状长T1长T2信号灶,增强扫描其内可见斑片状、点状强化灶.9例同时作CT与.MRI的患者,显示病灶部位及数目基本相同.治疗后30例复查,头颅病灶消失19例,缩小11例.52例复诊或回访,症状消失45例,减轻7例.结论 脑型血吸虫病主要发生在青壮年,头颅CT或MRI对脑型血吸虫病定位和定性诊断有很大价值,用吡喹酮治疗,及早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荆群山;罗立新;陈哲;王洪波;郑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聚砜膜空心纤维透析器浸提液配制的细胞培养液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4×104/ml),观察其对L929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细胞计数法和WST-1法.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两种试验方法实验组的细胞均生长良好,细胞增殖度均大于75%,为1级反应.结论 根据国家标准进行评价,该聚砜膜空心纤维透析器对L929细胞形态、生长和增殖没有影响,无细胞毒性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符合生物材料应用要求.
作者:麦惠霞;周颖;张全新;朱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外周血单核细胞SOCS-1表达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预后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4例MODS患者,并采集其外周静脉血,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分别以RT-PCR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PBMCs中SOCS-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分析其与预后及MODS评分的关系.结果 MODS组中死亡患者PBMCs中的SOCS-1 mRNA表达量(0.4938±0.0273)显著低于存活患者(0.5475±0.0289)(P<0.05),SOCS-1蛋白表达量(0.7924±0.0284)显著低于存活患者(0.8406±0.0407)(P<0.05).MODS患者的PBMCs中的SOCS-1 mRNA表达量与MODS评分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723,P<0.01).SOCS-1蛋白表达量与MODS评分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534,P<0.01).结论 在MODS中,SOCS-1的表达可能起到保护组织避免损伤的作用,SOCS-1表达的减少可能提示患者的预后不良.
作者:许衍硕;梁艳冰;唐皓;陈志斌;马中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自然流产绒毛及蜕膜细胞凋亡及bax、bcl-2基因调控,探讨自然流产发病机制和基因调控机制,为进一步自然流产基因治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例自然流产病例和正常早孕吸宫流产病例的绒毛与蜕膜组织进行研究.常规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DNA倍体分析检测细胞凋亡及其周期变化;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2/bax基因蛋白表达率比值.结果 自然流产绒毛、蜕膜组织形态学结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形性改变,自然流产中绒毛及蜕膜细胞凋亡率均较正常妊娠明显增高(P<0.05),蜕膜凋亡率尤其明显.自然流产的绒毛和蜕膜中抑凋亡基因bcl-2表达也较正常早孕时下降(P<0.001).而促凋亡基因bax表达自然流产中显著增高(P<0.001),结果与细胞凋亡的发生一致.结论 细胞凋亡在胚胎的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自然流产绒毛和蜕膜组织中大量的细胞凋亡是其形态学退变的重要原因,并进而阻碍了胚胎的发育.
作者:高洁;孙月玲;余志英;孙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河源市麻疹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制定防治对策,以降低发病率,保护易感人群. 方法对2001-2006年河源市麻疹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河源市麻疹发病有明显的周期性,2~7月份发病例数占全年总数的74.22%,流行模式为散发和暴发并存,以散发为主,但局部麻疹暴发影响全市的发病水平,发病年龄后移,2001年以来麻疹年平均接种率为95%,人群抗体保护率达到了91.2%.结论 河源自2001年以来,麻疹免疫预防接种率比较高,麻疹发病率多年控制在较低水平,长时期的高保护率导致易感人群积累,发病率有回升可能.当前麻疹的预防控制策略仍然是以麻疹疫苗接种为主导措施,加强麻疹基础免疫,加强麻疹疫情监测管理和分析,完善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减少免疫空白,保护易感人群.
作者:王海;王凤云;曾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并发心血管疾病的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全髋关节围术期处理的特殊性.方法 总结行这类手术患者60例,术前行各项检查,评估心血管系统功能异常程度,并作相应的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药物、监测及调控措施,预防术中心肌氧供需失衡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结果 术前心血管疾病以心肌供血不足的发生率(76.7%)居首位,其次是高血压(61.7%),列居第三位的是各种类型心律不齐(48.3%).接受扩冠脉血管治疗3例,营养心肌治疗48例,抗高血压治疗31例,抗心律失常治疗19例.手术选用椎管内麻醉或气管内插管麻醉.术中心肌供血不足、高血压和心律不齐的发生率分别较术前下降35.0%、43.4%和11.6%.手术后72 h内心肌供血不足、高血压和心律不齐的发生率分别较术前下降25.1%、35.0%、3.3%,低血压和心动过速分别较术前升高18.3%、56.6%.结论 高龄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以心肌供血不足常见,术前充分准备、麻醉选择适当、术中调控合理是安全渡过围术期的重要措施,手术后的低血压和心动过速应予以关注.
作者:李雅兰;张晓南;莫世湟;彭雪梅;王小平;周长忍;蔡明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梅州市群体性诺瓦克样病毒胃肠炎流行特征,为诺瓦克样病毒胃肠炎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6年梅州市群体性诺瓦克样病毒胃肠炎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6年梅州市共报告4起群体性诺瓦克样病毒胃肠炎,共发病382例,无死亡病例.疫情全部发生在学校.发病时间均在冬春季.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为主.每起疫情均从部分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诺瓦克样病毒抗原.结论 学校是诺瓦克样病毒暴发疫情的高发场所,预防控制诺瓦克样病毒疫情的关键是搞好学校的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卫生工作.
作者:林立新;杨翼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大众艾滋病相关认知水平对于自愿咨询检测(VCT)的影响,为VCT的社区倡导提供依据.方法 限定时段内对于自愿咨询检测门诊的求询者和整群抽取的社区居民进行包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认知、VCT需求和行为的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VCT对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Z=3.24314,P=0.0012)和公共卫生焦虑程度(Z=1.92708,P=0.0540)明显高于社区居民.对于存在感染风险者,主要影响其自愿咨询检测行为的是性别(OR=0.051,P=0.0001)、传播途径认知水平(OR=12.161,P=0.0264)、应对病毒的自我效能感(OR=3.252,P=0.0343)和流行现状焦虑(OR=1.576,P=0.0305)等.结论 人口学特征对于合理检测行为的影响并非关键,在VCT社区倡导中要加强流行状况的介绍提高防治紧迫感,详细解释传播风险以提高风险自觉性,同时通过介绍HIV的防治方法以提高应对病毒的自我效能感也有助于促进自愿咨询检测.
作者:李泽荣;陈清;张瑞丹;徐慧芳;赵宇腾;张周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一种简便易行,适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常规开展检测AmpC β内酰胺酶(简称AmpC酶)的方法.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150株铜绿假单胞菌用表型筛选试验作AmpC酶测定,对AmpC酶阳性菌株同时进行氯唑西林双纸片协同试验、氟氯西林(FCC)双抑制剂扩散协同试验、PCR基因检测.用基因检测来评价比较三种测定方法的检出率及差异.结果 表型筛选试验AmpC酶阳性37株同时进行氯唑西林双纸片协同试验、氟氯西林双抑制剂扩散协同试验、基因检测,检测出阳性株分别为15、14、11株,阳性率分别是40.54%(15/37)、37.84%(14/37)、29.73%(11/37).表型筛选试验与后三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三种方法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唑西林双纸片协同试验、氟氯西林双抑制剂扩散协同试验检测AmpC酶特异性较表型筛选试验高,且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适合临床实验室常规检测应用.
作者:凌寿坚;陈日荣;周美容;李慧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深度黄疸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30例深度黄疸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治疗组(128例)和对照组(102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疗程6个月.结果 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球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乙肝病毒(HBV-DNA)定量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仅9.38%发展成重症肝炎,明显低于对照组(35.29%).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深度黄疸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且可阻止其进一步发展为慢性重症肝炎.
作者:詹雨林;李国航;骆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降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病人手术切口感染几率的方法.方法 将217例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病例分为穿孔性阑尾炎并腹膜炎(A组)114例,非穿孔性阑尾炎并腹膜炎(B组)103例,其中A组放置腹腔引流79例,未放置引流35例;B组放置腹腔引流42例,未放置引流61例,分析统计两组切口感染率.结果 本组病例切口感染率为(10/217)4.61%,其中A组切口感染率(9/114)7.89%,B组切口感染率(1/103)0.79%(P<0.05).A组放置引流切口感染率为(8/79)10.13%,未放置引流切口感染率为(1/35)2.86%(P<0.05).放置引流切口感染率A组(10.13%)与B组(3.23%)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手术切口感染与腹膜炎严重程度有关,早诊断、早手术、避免误诊,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可减少切口感染几率,放置引流与否应视病人个体而定.
作者:梁朝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和分析近3年狂犬疫苗免疫人群流行病学情况,对狂犬病免疫预防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建议.方法 收集2004-2006年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门诊狂犬疫苗免疫人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动物致伤接种狂犬疫苗人数逐年增加.53 767例免疫者中,暴露前免疫1 560例占1.2%.暴露后免疫以犬致伤为主,其次为猫.多数伤者能及时就诊,并全程注射狂犬疫苗.Ⅲ级暴露者联合应用人血狂犬免疫球蛋白者仅占2.6%.结论 必须加强犬类管理及宣传教育,加强Ⅲ级暴露者人狂犬免疫球蛋白的注射,提倡狂犬病高危人群暴露前免疫接种,有效减少狂犬病的发生.
作者:黄桂花;曹庆;刘小宁;章达明;闻书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1996-2006年海珠区登革热的流行特征.方法 对1996-2006年海珠区登革热疫情数据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海珠区1996-2006年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31例,年均发病率为1.47/10万,每年发病率波动在0~8.09/10万之间.其中7~11月是发病高峰;20-39岁年龄组年均发病率高,各年龄组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29,P<0.001).结论 登革热具有周期性发病率上升的流行特点,其发病率与当地人群的易感性和蚊媒密度有关.
作者:潘捷云;栾玉明;郭钜旋;朱凯星;高文浩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来东莞工作的外来工的乙肝感染状况,分析其乙型肝炎的表达模式,为乙肝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了到某院体检的962份外来工的血清,检测乙肝五项: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检测的962人中,HBsAg阳性335人,阳性率34.82%.其中男性受检者527人,HBsAg阳性204人,阳性率38.71%;女性受检者435人,HBsAg阳性131人,阳性率30.11%.乙肝五项标志物全阴者217人,占总受检人数的22.56%.结论 必须加强对来莞工作的外来工的乙肝监测,及时为乙肝五项全阴者注射乙肝疫苗,同时加强外来工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卫生知识水平.
作者:郑少敏;刘宇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含补肾中药骨灵片大鼠血清对人成骨细胞功能和对p38活化原蛋白激酶通路的影响.方法 取人髂骨松质骨,采用改良胰酶-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成骨细胞;根据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制备不同浓度(低、中、高剂量)的骨灵片血清,并以生理盐水处理的大鼠血清为阴性对照,将制备好的血清加入第二代的人成骨细胞培养液中培养.采用Westem-blot及Real time RT-PCR的方法观察各组成骨细胞护骨素和护骨素配体基因表达和磷酸化p38含量,用MTr法测定各组成骨细胞增殖率,利用茜素红染色法测定矿化结节形成的数量.结果 含骨灵片(低、中、高剂量)药液血清处理的大鼠血清均能上调成骨细胞护骨素基因表达,下调护骨素配体基因表达,刺激成骨细胞的增殖,增加矿化结节形成的数量,刺激p38磷酸化.结论 补肾中药骨灵片可能通过p38活化原蛋白激酶通路调控护骨素以及护骨素配体的表达,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以及矿化结节形成,抑制骨破坏,维持骨平衡.
作者:黄少慧;李娟;赵毅;张娟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