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6年广东省流感病毒流行的分子基础

张欣;倪汉忠;邓爱萍;柯昌文;何剑峰;康敏;林锦炎

关键词:流感病毒, 监测, 血凝素基因, 变异
摘要:目的 了解广东省2006年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情况的分子基础.方法 选择广东省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分离的11株流感毒株,对血凝素基因进行基因和抗原性的分析.此外,还检测人群抗体水平.结果 2006年流行的H1N1亚型病毒血凝素蛋白重链(HA1)区氨基酸序列与A/New Caledonia/20/99(H1N1)相比,同源性为95.7%~96.3%,有2个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发生了替换.Victoria系的HA1区基因与B/HongKong/330/2001相比,同源性为97.2%~97.5%,有6个位于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发生了替换,这种变化和B/Malaysia/2506/2004相一致,这在B型的基因种系发生树也得到证实.同时发现人群针对H1N1亚型和B/Victoria的抗体水平较低.结论 2006年广东H1N1亚型和B/Victoria系病毒株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以及人群保护性抗体水平较低,共同造成其在本地的流行.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加强教师自身素质修养的思考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教育部对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是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本科教学工作的高权威评价.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迎接教育部的评估工作.

    作者:陈新宇;陈代雄;沈浩贤;马长玲;李小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广州市生育期妇女乙型肝炎病毒和SEN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广州市生育期妇女乙型肝炎病毒和SEN病毒感染状况.方法 对2006年在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妇产科就诊的年龄介于18~47岁的3208名生育期妇女的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两对半,并随机抽取其中200份标本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SEN病毒D和H亚型.结果 HBsAg阳性率为14.3%(459/3208),其中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占3.2%(103/3208),HBsAg、抗-HBe、抗-HBc三项阳性占8.4%(269/3208),未检出SENV-D和H.结论 广州市生育期妇女乙肝病毒携带率高,必须强化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确保新生儿及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杜绝乙肝病毒经血传播.SEN病毒感染状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蔡衍珊;钟柳英;黄盛昌;蒋力云;刘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p53蛋白表达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以盲肠结扎穿刺法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以电镜和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其心肌细胞凋亡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一定时间内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P均<0.05),p53蛋白表达阳性数均较正常对照或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均<0.05),其变化与TUNEL法检测凋亡的结果一致(P<0.05).结论 细胞凋亡可能是脓毒症时心肌损害的机制之一,其调控基因p53的改变或许可以作为脓毒症病情改变的标志,可利用它对脓毒症进行干预,以改善脓毒症的预后.

    作者:许衍硕;翟诚顺;梁艳冰;唐皓;马中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细粒棘球蚴AgB亚单位抗原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系统的优化

    目的 从我国细粒棘球绦虫分离株(新疆源和甘肃源)中克隆AgB1和AgB2两个亚单位基因,并试用不同的表达载体对两个AgB亚单位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比较观察.方法 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AgB1和AgB2亚单位抗原基因,分别用pET28a(+)、pET32a(+)和pGEX4T-13种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对AgB亚单位基因在不同载体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从我国细粒棘球绦虫分离株中克隆的AgB1和AgB2抗原基因与GenBank中的序列比对,AgB1与德国人源、巴西羊源、意大利牛源均有一定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AgB2与乌拉圭羊源序列完全一致.在3种载体中表达重组蛋白的结果显示,不同载体和表达系统对重组表达蛋白的生物活性和可溶性有较大的影响.结论 成功地克隆了细粒棘球蚴AgB亚单位基因,AgB1和AgB2基因在3种不同表达载体中的表达情况及对融合标签蛋白的血清基础反应性的比较分析表明,两个重组抗原在pET32a载体中的表达优于pET28a和pGEX4T-1载体.

    作者:江莉;冯正;许学年;薛海筹;冯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肝炎55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55例妊娠合并肝炎病例按照孕周分为早中期妊娠组及晚期妊娠组,比较重症肝炎的发生率、肝功能及转归.结果 妊娠期肝炎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占绝大多数,晚期妊娠组较早中期妊娠组重型肝炎发生率高(P=0.011),且病死率高(P=0.001),晚期妊娠组ALT、AST、ALP均高于早中期妊娠(P<0.05).结论 晚期妊娠合并肝炎病情重、预后差,临床上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减少孕产妇的病死率.

    作者:翟洁卿;张晓红;林炳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岗梅水提取物抗流感病毒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岗梅水提取物体内外抗流感病毒的活性.方法 体外抗病毒试验采用CPE法,按Reed.Muench方法计算TC50、IC50和TI,观察岗梅水提取物体外对流感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的影响;体内抗病毒试验采用小鼠经滴鼻感染流感病毒造成肺炎模型,以肺部炎症、死亡率和生命延长率为指标,观察岗梅水提取物体内抗流感病毒的活性.结果 岗梅水提取物在体外对流感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88.2μg/ml,TI为5.82;在给药剂量为8g生药/kg和16g生药/kg时,对流感病毒所致的小鼠肺部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明显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率和延长其存活时间.结论 岗梅水提取物在体内外均具有明显抗流感病毒的作用.

    作者:朱伟群;刘汉胜;晏桂华;李沛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对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 Ⅰ~Ⅱ级,无合并症,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瑞芬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术前用药,麻醉诱导用药及方法相同,观察组于诱导开始用微量泵连续静脉输入瑞芬太尼(20μg/ml NS),输注速率根据麻醉深度及生命体征变化调节,不采用单次注药.麻醉期间常规监测NIBP、ECG、HR、SpO2观察麻醉效果、苏醒时间,麻醉苏醒程度、不良反应.结果 术中芬太尼用量、七氟烷吸人浓度,瑞芬组较对照组低,观察组麻醉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苏醒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低血压及心动过缓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能明显加快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全身麻醉后的苏醒,其药理特性符合快通道麻醉的求,安全有效.

    作者:李雅兰;蔡磊;彭雪梅;刘育勇;王仲红;蔡明雪;周长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清新蝶呤水平对SARS病情严重程度的早期评估

    目的 探讨血清新蝶呤水平与SARS病程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方法检测129例SARS病人和156例健康献血者的血清新蝶呤含量.结果 SARS病人血清新蝶呤水平在症状出现的首日即升高,129份急性期血清中新蝶呤含量平均值为(34.2±20.0)nmol/L,SARS恢复期病人及健康献血者血清中新蝶呤含量在正常范围,急性期血清新蝶呤含量是恢复期的5倍以上.SARS病人血清新蝶呤水平与发热期的长短及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新蝶呤水平可作为SARS严重程度的早期指征之一.

    作者:肖燕青;刘建伟;徐霖;袁广卿;王鸣;郑伯建;曹开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99mTc-MAA肺灌注显像对下肢创伤及手术后肺栓塞患者的疗效评价

    目的 利用99mTc-大颗粒聚合白蛋白(MAA)肺灌注显像(PPI)监测下肢创伤及手术后(LEPP)肺栓塞(PE)患者疗效并对其评价.方法 19例临床确诊的LEPP合并PE患者分别于溶栓治疗前、治疗2~4周后进行PPI;PPI图像上显示一个肺段灌注完全缺损记3分,缺损25%~75%记2分,<25%记1分,无异常记0分,根据记分变化分析溶栓治疗前后临床改善情况.结果 19例患者溶栓治疗2~4周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0例、明显改善6例、有改善3例,治疗前(10.2±3.8)后(2.8±1.4)PPI记分有明显差异(t=7.75,P<0.01).结论 PPI为一种准确、可靠的无创性评价肺血流改善的手段,对LEPP合并PE患者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林晓生;谢昌辉;马志海;朱琳;段清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体外超声探头微生物污染的消毒控制对策

    目的 探讨体外超声探头微生物污染的消毒控制对策,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对我院的8台超声诊断仪的19个体外探头进行干预处理,以75%酒精纱块擦拭消毒为处理组,生理盐水擦拭为对照组,进行消毒效果监测,每组各48例.结果 消毒前,标本带菌阳性率均100%,菌落数为(67.29+22.29)cfu/cm2,培养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霉菌、3株金黄葡萄球菌、8株表皮葡萄球菌等多重耐药菌株.消毒后,处理组与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12.5%、70.83%,未见致病菌、条件致病菌或多重耐药菌生长;对照组的阳性率、菌落数明显高于处理组,75%酒精的消毒效果显著.结论 75%酒精是成本低廉、操作方便、消毒效果好、对探头及皮肤腐蚀性小的消毒剂,可将75%酒精擦拭形成超声探头日常消毒制度,并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刘丽红;郝元涛;黎明;魏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肇庆市华支睾吸虫病中间宿主感染情况及流行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肇庆市华支睾吸虫(肝吸虫)中间宿主感染的情况及流行因素,阻断和控制肝吸虫病在我市的传播流行.方法 流行因素现场调查;淡水螺类采用解剖压片法;淡水鱼采用人工消化法;猫、狗、猪采用动物肝脏胆囊解剖法.结果 肇庆市家常淡水鱼中的鲩鱼、鳙鱼、鲤鱼等3种鱼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其中感染率高的是鲩鱼为20.0%,各种鱼类总感染率为6.67%.阳性鱼主要集中在端州、高要和鼎湖等地.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及保虫宿主均没检出阳性.结论 鼎湖区、高要市是肇庆市肝吸虫病传播流行的源头,也是我市肝吸虫病防控的重点所在.

    作者:高向雄;区意;李伟文;郭艳玲;伍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CA)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CRA、PCA血流参数与糖化血红蛋白(GHb)及伴随疾病高血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58例2型糖尿病病人的GHb及并发症等相关危险因素资料,彩色多谱勒检查病人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CA)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比较分析各因素与糖尿病眼底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随患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加重,CRA、PCA的PSV、EDV呈进行性下降趋势,RI呈进行性升高趋势.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CRA的血流参数已出现改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PCA的PSV的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CRA、PCA的EDV与GHb呈显著负相关,RI与GHb呈显著正相关;CRA的PSV、EDV以及PCA的EDV与收缩压显著负相关,PCA的RI值与收缩压显著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早于眼底检出确诊视网膜病变的出现.CRA、PC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与患者GHb及高血压伴随疾病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是评价糖尿病视网膜及脉络膜早期病变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郁;龚渭冰;袁鹰;王倩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52株生殖道念珠菌病病原菌的鉴定及药敏分析

    目的 分析女性生殖道念珠菌感染状况以及耐药性情况.方法 临床标本接种到沙保弱培养基,分离培养出的真菌经革兰染色、芽管形成试验、CHROMagar显色培养进行鉴定,并进行氟康唑、两性霉素B药敏分析.结果 120份临床标本分离培养出念珠菌52株.白色念珠菌占69.2%,热带念珠菌占7.7%,克柔念珠菌占5.8%,其他念珠菌占17.3%;分离出的52株念珠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敏感率分别为86.5%、94.2%.结论 女性生殖道念珠菌感染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有差异,应重视念珠菌的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作者:周经姣;姜红浩;刘长秀;方丹云;吴琨芳;伍永立;江丽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急诊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急诊监护病房(EICU)常见肺部感染痰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 对125例EICU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结果及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致病菌109株,以革兰阴性杆菌(G-菌)为主,共71株(65.1%),前四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2株(20.2%),其中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4珠(12.8%),肺炎克雷伯菌10株(9.2%),鲍氏不动杆菌9株(8.3%);革兰阳性菌(G+菌)28株(25.7%),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14.7%);真菌10株(9.2%),其中白色念珠菌占5.6%.药物敏感试验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多重耐药率较高,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仍然对碳青酶烯类敏感.结论 该组EICU肺部感染以G-杆菌为主;MRSA和真菌感染的比例较高,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卢建华;李淑霞;黄国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TNF-α、IL-6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观察IL-6、TNF-α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90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人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P<0.01),并与其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有细胞免疫功能紊乱,TNF-α、IL-6水平增高可能与其发生、发展有关,并可作为病情判断及疗效的观察指标.

    作者:熊传银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2006年广东省流感病毒流行的分子基础

    目的 了解广东省2006年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情况的分子基础.方法 选择广东省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分离的11株流感毒株,对血凝素基因进行基因和抗原性的分析.此外,还检测人群抗体水平.结果 2006年流行的H1N1亚型病毒血凝素蛋白重链(HA1)区氨基酸序列与A/New Caledonia/20/99(H1N1)相比,同源性为95.7%~96.3%,有2个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发生了替换.Victoria系的HA1区基因与B/HongKong/330/2001相比,同源性为97.2%~97.5%,有6个位于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发生了替换,这种变化和B/Malaysia/2506/2004相一致,这在B型的基因种系发生树也得到证实.同时发现人群针对H1N1亚型和B/Victoria的抗体水平较低.结论 2006年广东H1N1亚型和B/Victoria系病毒株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以及人群保护性抗体水平较低,共同造成其在本地的流行.

    作者:张欣;倪汉忠;邓爱萍;柯昌文;何剑峰;康敏;林锦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女性NGU与单纯解脲脲原体感染的分群分型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女性非淋菌性尿道炎或宫颈炎(NGU)与解脲脲原体(Uu)分群和分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液体培养,A7固体分离,液体纯化的方法获得Uu纯菌株,分别对114例女性单纯Uu感染的NGU和113例单纯Uu感染的女性携带者的Uu做PCR分群和生长抑制试验分型.结果 NGU组1群56例(49.12%),2群58例(50.88%).正常组1群51例(45.13%),2群62例(54.87%);NGU组Uu分型阳性率高依次为2型、7型、6型,正常人组高依次为7型、2型、14型.结论 Uu感染所致NGU与Uu分群关系不大.

    作者:柯建良;钟山;祝新;黄澍杰;朱国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热应激对A549细胞HSP70、XPA修复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热应激作用下A549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XPA修复酶的表达规律及其可能的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印迹方法(Western blot)检测A549细胞中HSP70、XPA修复酶的表达水平.结果 A549细胞接受不同温度(39、41、42、43℃)处理2h后,HSP70表达水平随温度的增高而逐渐增加,并在42℃应激时表达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接受42℃应激1~4h,HSP70表达水平随应激时间的增加而递增,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在42℃应激2~4h时HSP70表达显著上调(P<0.05).两处理组细胞XPA修复酶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高温能诱导HSP70的表达,并呈一定的温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而对XPA修复酶未见明显影响.

    作者:隆宗(龙天);张林;邬堂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广州市2004-2006年化妆品卫生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化妆品卫生质量状况,为加强市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按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规定的项目和方法检测,其中一项不合格为不合格.结果 2004-2006年共检测广州市各化妆品生产企业生产的各种化妆品共12603份,合格12516份,总合格率为99.31%.不同种类化妆品之间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09,P<0.001).结论 应增加监督监测力度,加强企业自身管理,严格把好选料、生产关,加强对护肤类化妆品微生物指标的控制,生产用水、空瓶消毒到灌装过程等各个环节都要严防微生物污染,加强美容修饰类化妆品的管理,提高化妆品卫生检测的总合格率.

    作者:李小晖;钟嶷;郭重山;潘月开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拉米夫定耐药毒株的P基因序列特点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耐药毒株P基因序列特点.方法 分析2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利用PCR-RFLP筛检YMDD变异株,对YMDD变异阳性的部分患者标本进行P基因测序.结果 应用PCR-RFLP筛检发现了42例感染YMDD变异株的患者,对其中的19例患者进行测序分析有10例除发生YMDD变异外还有P基因A-E区其他部位氨基酸的突变,有4种点突变同时在2个以上的患者中发生,包括rtL80I,rtG172E,rtG174C和rtG172E/rtG174C联合突变.结论 拉米夫定耐药毒株除了常见的C区YMDD变异和B区rtL180M变异之外,还可以发生其他位点的突变,但这些位点的突变是否与拉米夫定耐药有直接关系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作者:孙剑;徐朝艳;王战会;王程;侯金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