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莉;冯正;许学年;薛海筹;冯宇
目的 分析女性生殖道念珠菌感染状况以及耐药性情况.方法 临床标本接种到沙保弱培养基,分离培养出的真菌经革兰染色、芽管形成试验、CHROMagar显色培养进行鉴定,并进行氟康唑、两性霉素B药敏分析.结果 120份临床标本分离培养出念珠菌52株.白色念珠菌占69.2%,热带念珠菌占7.7%,克柔念珠菌占5.8%,其他念珠菌占17.3%;分离出的52株念珠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敏感率分别为86.5%、94.2%.结论 女性生殖道念珠菌感染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有差异,应重视念珠菌的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作者:周经姣;姜红浩;刘长秀;方丹云;吴琨芳;伍永立;江丽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诊监护病房(EICU)常见肺部感染痰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 对125例EICU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结果及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致病菌109株,以革兰阴性杆菌(G-菌)为主,共71株(65.1%),前四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2株(20.2%),其中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4珠(12.8%),肺炎克雷伯菌10株(9.2%),鲍氏不动杆菌9株(8.3%);革兰阳性菌(G+菌)28株(25.7%),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14.7%);真菌10株(9.2%),其中白色念珠菌占5.6%.药物敏感试验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多重耐药率较高,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仍然对碳青酶烯类敏感.结论 该组EICU肺部感染以G-杆菌为主;MRSA和真菌感染的比例较高,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卢建华;李淑霞;黄国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适合猪蛔虫幼虫体外培养的佳条件.方法 将猪蛔虫幼虫在不同培养液(KW-2、RPMI-1640、DMEM(含酚红)、DMEM(不含酚红))中进行培养,并观察其存活、生长以及发育情况.结果 幼虫在KW-2培养液中生长情况好,虫体活力很强,3d后成活率高达87.67%,其次是在RPMI-1640培养液中.在培养液DMEM(含酚红)、DMEM(不含酚红)中生长情况较差,存活不超过7d.其中KW-2培养液中在4~5d出现虫体头端有松动的鞘出现,在RPMI-1640培养液中7~8d出现鞘松动,DMEM(含酚红)、DMEM(不含酚红)中未发现有脱鞘现象出现.结论 猪蛔虫的体外培养的佳条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从而为研究寄生线虫的发育生物学以及特异性发育的功能基因组学奠定基础.
作者:陈宁;黄翠琴;林瑞庆;宋惠群;朱兴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云南不同地理来源微小按蚊的群体遗传结构,探讨不同群体间的遗传结构和分化现象.方法 在云南省东、西、南、北及中部各选择1~2个自然村,用紫外诱蚊灯于每晚17时至次日7时诱蚊,收集雌成蚊以氯仿麻醉,经形态学鉴别为微小按蚊的样本取单蚊蚊腿,再经复合PCR方法鉴别微小按蚊A或C.采用微卫星锚定PCR技术(SSR-PCR)扩增微小按蚊单蚊基因组DNA,用BIOSIS,RAPDFST,RAPDDIST及PHILIP等软件统计分析基因位点多态性、固定指数FST及θ、种群间的迁移率(Nm)以及遗传距离、聚类分析构建系统树.结果 以多态位点比例衡量各种群的遗传多态性,云南不同地区微小按蚊均共享较高多态性,其中元江(C)的变异程度较低,为43.3%,潞西(A)的变异程度较高,为78.6%.FST和θ结果提示,微小按蚊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部.微小按蚊A与C分别或两者合并分析,Nm均大于1.系统树主要分为两支,元阳(C)、大关(C)和勐腊(C)聚为一支;另一支分为元江(C)与潞西(A),新平(A)和临沧(C),以及勐腊(A)共3层.结论 各群体问遗传距离部分与亲缘种分类有关,未发现与地理距离相关.
作者:郑彬;汤林华;马雅军;王学忠;施文琦;周水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水平及其在MDS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夹心(ELISA)法检测25例MDS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sICAM-1、TGF-β1、和LIF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MDS患者sICAM-1水平明显升高(P<0.01);TGF-β1水平明显降低(P<0.01);LIF水平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CAM-1、TGF-β1和LIF三种细胞因子与MDS免疫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作者:刘瑞玉;张舜玲;许先吟;巫远忠;余相;曹海燕;陈江涛;胡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对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 Ⅰ~Ⅱ级,无合并症,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瑞芬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术前用药,麻醉诱导用药及方法相同,观察组于诱导开始用微量泵连续静脉输入瑞芬太尼(20μg/ml NS),输注速率根据麻醉深度及生命体征变化调节,不采用单次注药.麻醉期间常规监测NIBP、ECG、HR、SpO2观察麻醉效果、苏醒时间,麻醉苏醒程度、不良反应.结果 术中芬太尼用量、七氟烷吸人浓度,瑞芬组较对照组低,观察组麻醉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苏醒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低血压及心动过缓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能明显加快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全身麻醉后的苏醒,其药理特性符合快通道麻醉的求,安全有效.
作者:李雅兰;蔡磊;彭雪梅;刘育勇;王仲红;蔡明雪;周长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岗梅水提取物体内外抗流感病毒的活性.方法 体外抗病毒试验采用CPE法,按Reed.Muench方法计算TC50、IC50和TI,观察岗梅水提取物体外对流感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的影响;体内抗病毒试验采用小鼠经滴鼻感染流感病毒造成肺炎模型,以肺部炎症、死亡率和生命延长率为指标,观察岗梅水提取物体内抗流感病毒的活性.结果 岗梅水提取物在体外对流感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88.2μg/ml,TI为5.82;在给药剂量为8g生药/kg和16g生药/kg时,对流感病毒所致的小鼠肺部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明显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率和延长其存活时间.结论 岗梅水提取物在体内外均具有明显抗流感病毒的作用.
作者:朱伟群;刘汉胜;晏桂华;李沛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生育期妇女乙型肝炎病毒和SEN病毒感染状况.方法 对2006年在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妇产科就诊的年龄介于18~47岁的3208名生育期妇女的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两对半,并随机抽取其中200份标本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SEN病毒D和H亚型.结果 HBsAg阳性率为14.3%(459/3208),其中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占3.2%(103/3208),HBsAg、抗-HBe、抗-HBc三项阳性占8.4%(269/3208),未检出SENV-D和H.结论 广州市生育期妇女乙肝病毒携带率高,必须强化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确保新生儿及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杜绝乙肝病毒经血传播.SEN病毒感染状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蔡衍珊;钟柳英;黄盛昌;蒋力云;刘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IL-6、TNF-α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90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人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P<0.01),并与其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有细胞免疫功能紊乱,TNF-α、IL-6水平增高可能与其发生、发展有关,并可作为病情判断及疗效的观察指标.
作者:熊传银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COX1和5SrRNA基因特点,阐述该分离株的系统发生关系及基因变异规律.方法 PCR扩增南丹旋毛虫分离株COX1和5S rRNA基因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应用Blast和Clustal X软件计算其碱基组成,分析该分离株与GenBank中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及遗传距离,同时应用UPGMA方法分析聚类关系.结果 扩增后COX1基因片段长419 bp.5S rRNA基因片段长695 bp.南丹旋毛虫分离株与Trichinella spiralis(T.spiralis)的同源性高,分别为99.0%和99.1%,遗传距离小,分别为0.005和0.014.采用UPGMA法构建的2个系统发生树,南丹分离株和T.spiralis具有高度同源性,位于同一分枝,与无囊包旋毛虫(T.papuae和T.zimbabwensis)分枝较远,后者独成一枝,与T.spiralis相比,2个基因均存在变异,且变异位点均为4个,分别占相应基因序列的1.19%和0.57%.2个基因均富含A和T碱基,A+T含量分别占相应基因的61.8%和66.4%.COX1变异存在转换和颠换,但均发生在密码子第三位点.5SrRNA基因变异位点分散,但变异均为转换,无颠换.结论 南丹旋毛虫分离株与T.spiralis具有高度的亲缘关系,其COX1和5S rRNA基因的碱基组成、变异位点及变异类型均具有偏好现象.
作者:欧阳颐;黎学铭;张鸿满;杨益超;王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上腔静脉压剧增对幼犬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6个月健康杂种犬15只,随机分为3组,阻断上腔静脉使其压力分别为25 mmHg(Ⅰ组),30 mmHg(Ⅱ组),35 mmHg(Ⅲ组),持续30 min,分别检测3组动物不同时点血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浓度变化.结果 SVCP达35 mmHg并持续30 rain时血MDA、TAOC浓度明显升高(P<0.01),开放后30 min,MDA、TAOC浓度明显降低(与开放前比较P<0.01),但仍高于基础值(P<0.01).结论 上腔静脉压剧增为35 mmHg以上、且持续30 min时,可导致幼犬脑损伤.
作者:宋兴荣;胡方方;丁以群;梁杰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番禺区高档娱乐场所服务小姐与艾滋病相关行为特征及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向该人群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健康信息模型理论,采用整群抽样,匿名自填问卷方法,对355名服务小姐进行调查.结果 婚前有性行为的占90.42%,确定曾患过性病者占7.32%,近5次性关系中5次均使用了安全套的占12.39%;与固定性伴使用安全套者占23.10%;有口交行为的占27.32%,有肛交行为的占3.66%,既有口交又有肛交行为的占2.25%;初中文化程度占52.39%,对艾滋病可以通过3种途径传播传染知晓率为43%,存在婚前多性伴现象.结论 高档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属艾滋病感染高危人群,应加强高档娱乐场所服务小姐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在此类人群中推广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非常必要.
作者:许晓茵;杨燕君;徐慧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新蝶呤水平与SARS病程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方法检测129例SARS病人和156例健康献血者的血清新蝶呤含量.结果 SARS病人血清新蝶呤水平在症状出现的首日即升高,129份急性期血清中新蝶呤含量平均值为(34.2±20.0)nmol/L,SARS恢复期病人及健康献血者血清中新蝶呤含量在正常范围,急性期血清新蝶呤含量是恢复期的5倍以上.SARS病人血清新蝶呤水平与发热期的长短及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新蝶呤水平可作为SARS严重程度的早期指征之一.
作者:肖燕青;刘建伟;徐霖;袁广卿;王鸣;郑伯建;曹开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利用99mTc-大颗粒聚合白蛋白(MAA)肺灌注显像(PPI)监测下肢创伤及手术后(LEPP)肺栓塞(PE)患者疗效并对其评价.方法 19例临床确诊的LEPP合并PE患者分别于溶栓治疗前、治疗2~4周后进行PPI;PPI图像上显示一个肺段灌注完全缺损记3分,缺损25%~75%记2分,<25%记1分,无异常记0分,根据记分变化分析溶栓治疗前后临床改善情况.结果 19例患者溶栓治疗2~4周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0例、明显改善6例、有改善3例,治疗前(10.2±3.8)后(2.8±1.4)PPI记分有明显差异(t=7.75,P<0.01).结论 PPI为一种准确、可靠的无创性评价肺血流改善的手段,对LEPP合并PE患者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林晓生;谢昌辉;马志海;朱琳;段清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体外超声探头微生物污染的消毒控制对策,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对我院的8台超声诊断仪的19个体外探头进行干预处理,以75%酒精纱块擦拭消毒为处理组,生理盐水擦拭为对照组,进行消毒效果监测,每组各48例.结果 消毒前,标本带菌阳性率均100%,菌落数为(67.29+22.29)cfu/cm2,培养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霉菌、3株金黄葡萄球菌、8株表皮葡萄球菌等多重耐药菌株.消毒后,处理组与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12.5%、70.83%,未见致病菌、条件致病菌或多重耐药菌生长;对照组的阳性率、菌落数明显高于处理组,75%酒精的消毒效果显著.结论 75%酒精是成本低廉、操作方便、消毒效果好、对探头及皮肤腐蚀性小的消毒剂,可将75%酒精擦拭形成超声探头日常消毒制度,并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刘丽红;郝元涛;黎明;魏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广东地区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发生的特点与CD4+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4年1月至2006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326例HIV/AIDS患者,对其中312例进行CD4+分析.结果 机会性感染率为94.17%,以肺部感染、口腔念珠菌感染、各种感染性腹泻、皮肤感染和败血症为主.312例患者中,CD4+>350个/μ18例(5.77%),CD4+在200~350个/μl之间34例(10.89%);CD4+<200个/μl260例(83.33%),其中CD4+在100~199个/μl和50~99个/μl之间时均为47例(各15.06%),CD4+<50个/μl166例(53.2%).312例患者中共发生669例机会性感染,CD4+>350个/μl时,发生机会性感染13例(4.17%).200~350个/μl共发生机会性感染30例(9.61%).CD4+<200个/μl时,共发生机会性感染251例(80.44%),CD4+在100~199个/μl和50~99个/μl之间时均发生机会性感染44例(各14.1%),CD4+<50个/μl发生机会性感染163例(52.24%).机会性感染率在CD4+大于350与小于50个/μl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机会性感染:随着CD4+水平的降低,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增加,多部位感染增多,病情亦愈加凶险.各种细菌、真菌、原虫、病毒感染可同时出现,并累及多器官、多部位.
作者:黄丽芬;唐小平;蔡卫平;雷春亮;王琦;岑玉文;陈万山;钟活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广东省2006年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情况的分子基础.方法 选择广东省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分离的11株流感毒株,对血凝素基因进行基因和抗原性的分析.此外,还检测人群抗体水平.结果 2006年流行的H1N1亚型病毒血凝素蛋白重链(HA1)区氨基酸序列与A/New Caledonia/20/99(H1N1)相比,同源性为95.7%~96.3%,有2个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发生了替换.Victoria系的HA1区基因与B/HongKong/330/2001相比,同源性为97.2%~97.5%,有6个位于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发生了替换,这种变化和B/Malaysia/2506/2004相一致,这在B型的基因种系发生树也得到证实.同时发现人群针对H1N1亚型和B/Victoria的抗体水平较低.结论 2006年广东H1N1亚型和B/Victoria系病毒株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以及人群保护性抗体水平较低,共同造成其在本地的流行.
作者:张欣;倪汉忠;邓爱萍;柯昌文;何剑峰;康敏;林锦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55例妊娠合并肝炎病例按照孕周分为早中期妊娠组及晚期妊娠组,比较重症肝炎的发生率、肝功能及转归.结果 妊娠期肝炎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占绝大多数,晚期妊娠组较早中期妊娠组重型肝炎发生率高(P=0.011),且病死率高(P=0.001),晚期妊娠组ALT、AST、ALP均高于早中期妊娠(P<0.05).结论 晚期妊娠合并肝炎病情重、预后差,临床上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减少孕产妇的病死率.
作者:翟洁卿;张晓红;林炳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化妆品卫生质量状况,为加强市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按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规定的项目和方法检测,其中一项不合格为不合格.结果 2004-2006年共检测广州市各化妆品生产企业生产的各种化妆品共12603份,合格12516份,总合格率为99.31%.不同种类化妆品之间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09,P<0.001).结论 应增加监督监测力度,加强企业自身管理,严格把好选料、生产关,加强对护肤类化妆品微生物指标的控制,生产用水、空瓶消毒到灌装过程等各个环节都要严防微生物污染,加强美容修饰类化妆品的管理,提高化妆品卫生检测的总合格率.
作者:李小晖;钟嶷;郭重山;潘月开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耐药毒株P基因序列特点.方法 分析2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利用PCR-RFLP筛检YMDD变异株,对YMDD变异阳性的部分患者标本进行P基因测序.结果 应用PCR-RFLP筛检发现了42例感染YMDD变异株的患者,对其中的19例患者进行测序分析有10例除发生YMDD变异外还有P基因A-E区其他部位氨基酸的突变,有4种点突变同时在2个以上的患者中发生,包括rtL80I,rtG172E,rtG174C和rtG172E/rtG174C联合突变.结论 拉米夫定耐药毒株除了常见的C区YMDD变异和B区rtL180M变异之外,还可以发生其他位点的突变,但这些位点的突变是否与拉米夫定耐药有直接关系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作者:孙剑;徐朝艳;王战会;王程;侯金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