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群;黄帆;王立志;李扬;谭双全
目的 对我国登革2型病毒1993年广东省佛山市流行株GD06/93结构蛋白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追踪其地域来源、基因组结构与致病性的关系,为研究开发登革病毒新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登革2型国际标准株NGC序列,设计2对重叠引物,RT-PCR扩增,分别克隆到pMD18-T载体,转化受体菌DH5α,挑取阳性克隆进行PCR、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结果 GD06/93株结构基因序列长度为2 325 bp,编码775个氨基酸.与其它登革2型病毒株TSV01、Taiwan-1008DHF、NGC、44、ThD2_0038_74、ThNH81/93、pd08/98、04、Cuba165/97及S1进行比较,其核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96%、95%、95%、95%、94%、94%、92%、92%、91%.结论 GD06/93病毒株的结构基因序列与已发表的其它登革2型病毒株同源性很高.在比较的6株登革2型病毒株中,GD06/93株与同期在澳大利亚流行的TSV01株同源性高.
作者:李建军;任瑞文;马安德;徐晓立;沈梅;蒋忠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梅毒性血管炎致脑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本院收治的7例梅毒血管炎致脑卒中的临床及检验学、影像学、治疗经过、预后等.结果 7例患者全为男性,年龄25~66岁,文化程度大多偏低,均有冶游史,多无明确梅毒感染的全身症状,均为脑血管梅毒.头颅MR表现:基底节、半卵圆中心、放射冠、内囊后肢T1低信号,T2及水抑制T2高信号,桥脑斑片状T2及水抑制T2高信号,枕顶叶条片状T2及水抑制高信号.1例外囊出血,6例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及全部病例梅毒螺旋血凝试验(TPHA)均阳性.6例做了腰穿,3例脑脊液TPHA阳性.结论 梅毒性血管炎以男性多见,尤其是青壮年男性.病例均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起病,梅毒全身症状不明显,容易误诊.试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作者:张玉群;黄帆;王立志;李扬;谭双全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社区儿童哮喘发病的相关因素,评价社区综合干预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对社区中2 837名0~14岁儿童进行哮喘筛查,共筛查出65例哮喘患儿,采用自编问卷调查表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将65例哮喘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35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即健康教育、规范化管理及跟踪随访,随访期限为1年,比较两组哮喘发作频率及程度.结果 该社区中儿童哮喘的发病率为2.3%,以春季多见,占47.7%(31例);哮喘患儿首次出现喘息的年龄<3岁者占72.3%(47例);诱发因素以呼吸道感染多见,占65.2%(38例);家族中有哮喘及其他过敏史者分别为23.0%(15例)和16.9%(11例),患儿有湿疹和/或过敏性鼻炎等过敏史者占29.2%(19例).经社区综合干预后,哮喘的发作次数、发作程度均明显改善.结论 哮喘发病与发病年龄、季节、家族史及个人过敏史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应改善儿童的居住环境,积极防治儿童早期呼吸道感染,早期诊断和社区综合干预是儿童哮喘防治的有效措施.
作者:彭淑梅;曾静;邓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霍乱弧菌JS9803株CTXEI Torφ和nct-CTX newO139φ基因组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方法 基因亚克隆、测序及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霍乱弧菌9 803株CTX EI Torφ基因组与EI Tor类型的高度同源,RS区为双拷贝,核心区为单拷贝,RS侧和核心区侧染色体部分序列分别为TLC和RTX基因簇.nct-CTXnewO139ψ基因组与已报道的其它类型比较,rstR基因及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27.6%~50.5%和14.1%~48.4%,间隔区ig-2基因同源性25.2%~29.6%,表明rstR-ig2为新类型,该基因组附近染色体部分序列也为新发现的基因.结论 在霍乱弧菌中发现新类型rstR-ig2的nct-CTXnewO139φ基因组,并和CTX EI Torφ基因组共存.
作者:芮勇宇;阚飙;高守一;刘延清;祁国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女性药瘾患者过去的艾滋病危险行为.女性药瘾患者过去的艾滋病筛检情形与未来的筛检意愿.方法 研究样本为龙岗区三所烟毒戒治所的118名女性吸毒者.研究工具为结构式自填问卷,内容包括对过去的艾滋病危险行为、过去主动筛检情形、未来主动筛检意愿等项目的调查.结果 研究结果发现仅8%样本曾主动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在艾滋病危险行为方面,有32.2%曾与他人共享针头,13.3%曾因药物或金钱而性交易,29.2%在过去一年中有多重性伴侣,59.7%在过去一年性行为中无保险套使用习惯.过去曾主动筛检者的用药种类、对此次戒治是否接受筛检的认知、年龄、受教育年数等基本资料变量皆与未曾主动筛检者有显著差异;认知的艾滋病筛检效用、对筛检资源的了解程度、同伴因素、配偶或性伴侣因素显著高于未曾主动筛检者;未来主动筛检意愿亦明显较高,认知的艾滋病筛检障碍则显著较低.结论 针对女性药瘾患者,卫生教育部门应加强其对艾滋病危险行为的认知干预,使其了解何种行为容易感染艾滋病.同时,应极力倡导艾滋病筛检的好处,提高女性药瘾患者对艾滋病筛检效用的认同.
作者:张起文;杨倬;覃佩兰;陈嘉慧;王文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和显微镜下白细胞分类结果,探讨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中间细胞群(mononnuclear,Mo)的显微镜复检标准,以保证血液常规的检验质量.方法 应用KX-21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和普通光学显微镜分别对302例临床血液常规标本进行白细胞分类,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o<8%时,仪器分类结果与显微镜分类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且有良好的相关性.Mo>8%时,仪器分类结果与显微镜分类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有8.6%的标本显微镜分类出现异常情况.结论 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仅作为白细胞分类的初筛,尚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显微镜分类方法.临床应用中引入显微镜复检标准,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作者:龙欢喜;魏小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应用微创深静脉导管血肿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微创深静脉导管血肿引流术治疗36例CSDH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3个月CT复查,血肿全部消失35例,血肿减小1例,无l例复发.结论 应用微创深静脉导管血肿引流术治疗慢性CSDH简便、安全,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作者:孟兵;蔡树雄;李仕卓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预测和监视2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6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8例体检正常者的血清,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酶法(一步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Hs-CRP水平正常对照组为(0.87±0.56)mg/L,LDL-C正常糖尿病组为(2.14+1.39)mg/L,高LDL-C糖尿病组为(4.38±1.92)mg/L.LDL-C正常糖尿病组和高LDL-C糖尿病组hs-C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1);LDL-C正常糖尿病组和高LDL-C糖尿病组之间hs-CRP水平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同时hs-CRP水平与LDL-C水平呈正相关(r=0.89,P<0.01).结论 Hs-CRP作为炎症因子,在预测和监视2型糖尿病方面有重要意义,是一个强有力的筛选指标.联合血脂检测,对进一步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成文利;胡素华;叶雪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2005年广州地区淋球菌对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及PPNG和TRNG的流行状况.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低抑菌浓度(MIC)以及用纸片碘量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 110株淋球菌检出PPNG 38株(34.5%)、TRNG 56株(50.9%);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达96.4%,青霉素耐药率的达93.6%;头孢妥仑MIC50为0.125 mg/L,MIC90为0.5 mg/L.头孢曲松、壮观霉素没有发现耐药菌株,且抗菌活性强.结论 头孢曲松和壮观霉素在临床上是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持续监测淋球菌的耐药性十分重要.
作者:曹文苓;黎小东;张锡宝;李平;梁艳华;宋卫忠;吴德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16例婴幼儿伤寒生化结果,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16例伤寒婴幼患儿的生化结果,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L-谷氨转肽酶(GGT)、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钾(K+)、钠(Na+)、氯(CL-)、钙(Ca++)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钾(K+)与正常值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其它生化结果均无显著意义.结论 婴幼儿伤寒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特征,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本资料显示心肌酶学改变明显,因此心肌酶学应作为婴幼儿伤寒诊疗检验的重要指标.
作者:邹建话;祝爱霞;张修发;江凡;罗惠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初步探讨万艾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方法 选择50例促排卵周期中子宫内膜生长不良的不孕患者,在下一个促排卵周期中周期第7~8天开始给予万艾可口服治疗,50 mg/d,至子宫内膜厚度达到8.0 mm或证实已排卵.结果 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服药前为5.2~7.8(6.90±0.61)mm,服药后为3.7~14.0(7.78±1.81)mm,服药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加(95%可信区间为0.33~1.42 mm,P=0.002).服药后子宫内膜分型没有明显变化(P=0.907).临床妊娠率显著提高(P=0.012).结论 万艾可能促进子宫内膜生长、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助于胚胎着床.
作者:苏念军;杨翠莲;李冰;蒋亚玲;单冬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分析多项实验室检测指标对早期化脓性与病毒性脑膜炎诊断的敏感性及量化标准,并探讨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发病3d内就诊的55例脑膜炎患者的外周血像、血糖及C-反应蛋白(CRP),脑脊液(CSF)白细胞数、蛋白、糖及CRP的检测结果.其中经病原学及/或临床治疗确诊的化脓性脑膜炎25例、病毒性脑膜炎30例,对其实验室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周血像、CSF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在早期两种脑膜炎互有重叠,鉴别化脓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存在一定困难.而采用CSF蛋白>1.5g/L,血清CRP>16 mg/L,CSF糖与血糖比值≤0.35等量化指标,则明显提高化脓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价值.如果对这些指标进行组合,可进一步增加鉴别两种脑膜炎的敏感性.结论 选择CSF糖与血糖比值、血清CRP、CSF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并设定量化标准,或者对这些指标进行组合检测,可提高鉴别诊断早期化脓性与病毒性脑膜炎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有利于减少误诊,增强治疗的针对性.
作者:黄宗青;李爱东;刘素英;刘洪涛;陆雪东;邓英太;史少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对三种抗麻疹病毒IgM酶联免疫试剂盒(海泰快速法、海泰普通法和德国试剂A)在麻疹病例早期诊断的应用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双盲法,用三种试剂盒对麻疹疑似病例急性期血清样品平行检测.结果 海泰快速法、海泰普通法和德国进口试剂A等三种抗麻疹病毒IgM酶联免疫试剂对170份麻疹疑似病例急性期血清样品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7.65%、64.71%和62.35%;灵敏度分别为100%、99.1%和94.4%;特异度分别为88.7%、95.2%和93.5%;调整一致性分别为95.7%、97.5%和93.7%;约登指数分别为0.887、0.942和0.880.结论 三种试剂盒检测结果符合率较高,另外海泰快速法的灵敏度高,海泰快速法和海泰普通法在敏感性及特异性上都有较为理想的结果,而且海泰快速法试剂操作更为简便、快速,更适合于基层疾病控制部门快速诊断麻疹病例,采取措施,控制疫情.
作者:郑焕英;刘冷;郭雪;柯昌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分别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环子孢子(CSP)全长基因和去除中央重复序列的CSP的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PCR技术,从伯氏疟原虫基因组中扩增全长CSP基因,将其定向克隆人Pegfp-N1,构建Pegfp/PbCSP全长基因重组质粒,酶切、PCR及序列分析鉴定;同样,采用PCR技术扩增PbCSP的N端和C端两个片段,先将C端片段定向克隆人Pegfp-N1,构建Pegfp/PbCSP-C重组质粒,再将PbCSP N端片段定向克隆入Pegfp/PbCSP-C,构建Pegfp/PbCSP重组质粒,酶切、PCR及序列分析鉴定.将Pegfp/PbCSP和Pegfp/PbCSP'分别用脂质体介导转染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荧光显微镜及RT-PCR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 PCR、酶切及测序证实目的基因PbCSP全长和片段分别正确连接至Pegfp-N1的多克隆位点,两种重组质粒转染Hela后,荧光显微镜及RT-PCR均检测到目的蛋白在Hela中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伯氏疟原虫CSP全长基因和该基因片段的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并在Hela细胞中获得表达.
作者:马长玲;胡旭初;赵玉利;李艳文;胡凤玉;陈晓湘;周珍文;张咏莉;余新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梅毒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调节T细胞在梅毒病人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32例梅毒患者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3+CD4+CD8-、CD3+CD4-CD8+、CD4+CD45RA+、CD4+CD29+、CD8+CD28+、CD8+CD28-、NK细胞以及CD3+CD4+CD8-和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梅毒患者NK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CD4+CD25+和CD3+CD4-CD8-调节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其它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结论 梅毒患者NK细胞,CD4+CD25+和CD3+CD4-CD8-调节T细胞的异常变化可能是梅毒患者RPR持续阳性或临床症状反复,经久不愈的原因所在.
作者:裘宇容;杨春莉;陈炼波;魏东;冯平锋;陈宇;周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2005年东莞地区部分医院临床分离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琼脂扩散法对2 072株(革兰阳性球菌占37.3%,革兰阴性杆菌占62.7%)临床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以NCCLS2004年版标准判读结果.结果 在两类葡萄球菌株中,MRSA和MRCNS株检出率分别为73.7%(214/290)和75.8%(235/31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中,ESBLs检出率:大肠埃希菌为50.9%(135/265),肺炎克雷伯菌为42.8%(125/292).绿脓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均在5O%以上,但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结论 MRSA、MRCNS,以及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的产ESBLa检出率较高,耐药严重.加强细菌耐药监测非常重要,对指导临床正确使用抗生素有参考价值.
作者:郭志勤;梁沛杨;高文静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芯片诊断结核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芯片检测63例结核病患者的血清标本,25份肺部其它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并与抗酸菌涂片镜检法相比较.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芯片诊断肺结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25%(43/63)和88%(22/25),阳性预测值为93.48%(43/46),阴性预测值为52.38%(22/42),阳性检出率为52.27%(46/88),显著高于抗酸菌涂片镜检法阳性率(23.86%,21/88).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芯片诊断结核病,具有简便、快速,敏感性较高和特异性强等优点,是临床辅助诊断结核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罗招凡;丁鹤林;刘香梅;林向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广州市花都区吸毒人员艾滋病毒(HIV)及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集2005年7~11月新入花都区戒毒所的601名吸毒人员血样,检测HIV抗体、梅毒抗体.结果 601名吸毒人员中,HIV感染率为1.5%,梅毒感染率为10.82%.男女间感染HI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梅毒的感染率女性高于男性.结论 应在吸毒人员中持续开展艾滋病、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干预措施,以遏制HIV、性病在吸毒人员中蔓延.
作者:谭穗芳;邱立新;何丽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断流术后外周血压变化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按照Child-Pugh分级,将168例肝硬化患者分成Ⅰ、Ⅱ和Ⅲ组,其中A级(Ⅰ组)55例、B级(Ⅱ组)49例、C级(Ⅲ组)64例.比较各组的血压差异,并进行随访.结果 Ⅰ组平均血压为(129.2±8.6)/(76.3±6.6)mmHg;Ⅱ组为(118.1±8.6)/(71.8±5.3)mmHg;Ⅲ组为(101.3±9.1)/(64.2±5.5)mmHg.提示患者血压随Child-Pugh分级增加而下降(P<O.05).随访发现,外周血压低的患者生存时间更短.结论 患者的外周血压直接与肝功能有关,外周血压降低提示患者的预后不佳.
作者:张卓军;吴雄辉;谢鸿桥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体检正常者和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治疗前后的血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素(TSH)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对CHF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CHF组T3、FT3较对照组下降,且慢性心衰组随着心力衰竭的加重,T3、FT3水平逐渐减低;T4、FT4、TSH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抗心衰治疗后T3、FT3水平明显上升(P<0.05).慢性心衰组患者血清中T3、Fr3的水平与心衰程度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CHF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对判断其心功能损害程度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卫;丁彩屏;文薇;徐丽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