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勇宇;阚飙;高守一;刘延清;祁国明
目的 了解女性药瘾患者过去的艾滋病危险行为.女性药瘾患者过去的艾滋病筛检情形与未来的筛检意愿.方法 研究样本为龙岗区三所烟毒戒治所的118名女性吸毒者.研究工具为结构式自填问卷,内容包括对过去的艾滋病危险行为、过去主动筛检情形、未来主动筛检意愿等项目的调查.结果 研究结果发现仅8%样本曾主动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在艾滋病危险行为方面,有32.2%曾与他人共享针头,13.3%曾因药物或金钱而性交易,29.2%在过去一年中有多重性伴侣,59.7%在过去一年性行为中无保险套使用习惯.过去曾主动筛检者的用药种类、对此次戒治是否接受筛检的认知、年龄、受教育年数等基本资料变量皆与未曾主动筛检者有显著差异;认知的艾滋病筛检效用、对筛检资源的了解程度、同伴因素、配偶或性伴侣因素显著高于未曾主动筛检者;未来主动筛检意愿亦明显较高,认知的艾滋病筛检障碍则显著较低.结论 针对女性药瘾患者,卫生教育部门应加强其对艾滋病危险行为的认知干预,使其了解何种行为容易感染艾滋病.同时,应极力倡导艾滋病筛检的好处,提高女性药瘾患者对艾滋病筛检效用的认同.
作者:张起文;杨倬;覃佩兰;陈嘉慧;王文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卡氏肺孢子虫(PC)感染对大鼠脾脏中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 51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只大鼠皮下注射地塞米松2 mg/次,每周2次.8周后陆续将大鼠处死,取肺组织用吉氏-瑞氏复染法检测卡氏肺孢子虫.再取脾脏,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每只大鼠微量元素含量.结果 吉氏-瑞氏复染法实验组大鼠PC阳性率为51.2%,对照组未检出卡氏肺孢子虫.与对照组相比较,PC阳性组脾脏中Zn++、Mg++的含量(29.72 μg/g干重、147.05μg/g干重)低于对照组(37.59μg/g干重、181.90 μg/g干重,P<0.05),Cu++、Fe++、Ca++的含量(7.34μg/g干重、1052.50μg/g干重、317.21μg/g干重)变化不明显.结论 卡氏肺孢子虫感染组大鼠脾脏中Zn++、Mg++含量降低,Cu++、Fe++、Ca++含量无显著性变化,提示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对脾脏微量元素变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常志尚;宫玉香;张忠广;曾宪忠;王元松;赵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社区儿童哮喘发病的相关因素,评价社区综合干预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对社区中2 837名0~14岁儿童进行哮喘筛查,共筛查出65例哮喘患儿,采用自编问卷调查表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将65例哮喘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35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即健康教育、规范化管理及跟踪随访,随访期限为1年,比较两组哮喘发作频率及程度.结果 该社区中儿童哮喘的发病率为2.3%,以春季多见,占47.7%(31例);哮喘患儿首次出现喘息的年龄<3岁者占72.3%(47例);诱发因素以呼吸道感染多见,占65.2%(38例);家族中有哮喘及其他过敏史者分别为23.0%(15例)和16.9%(11例),患儿有湿疹和/或过敏性鼻炎等过敏史者占29.2%(19例).经社区综合干预后,哮喘的发作次数、发作程度均明显改善.结论 哮喘发病与发病年龄、季节、家族史及个人过敏史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应改善儿童的居住环境,积极防治儿童早期呼吸道感染,早期诊断和社区综合干预是儿童哮喘防治的有效措施.
作者:彭淑梅;曾静;邓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克隆淋球菌孔蛋白PIB和PIA基因并构建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pCI-PIB-PIA,了解pCI-PIB-PIA能否被小鼠骨骼肌细胞摄取并表达.方法 采用PCR方法从质粒pET-PIB和pET-PIA中获得孔蛋白PIB和PIA全长DNA片段,构建表达融合蛋白PIB和PIA的真核表达载体pCI-PIB-PIA.pCI-PIB-PIA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ABC法检测pCI-PIB-PIA免疫小鼠肌细胞中PIB-PIA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 PCR可扩增出预期大小的全长PIB和PIA基因片段.与GenBank报道的PIB和PIA序列比较,重组质粒pCI-PIB-PIA中目的插入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9%以上.免疫小鼠的肌细胞能摄取pCI-PIB-PIA并表达PIB-PIA融合蛋白.结论 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淋球菌孔蛋白PIB和PIA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I-PIB-PIA;pCI-PIB-PIA接种小鼠后可见免疫小鼠肌细胞中PIB-PIA融合蛋白的表达,该结果可作为淋球菌多价DNA疫苗的研究基础.
作者:廖芳;贺超;戴翔;宋启发;熊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中央二区切除治疗肝细胞癌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中央二区肝细胞癌切除的临床资料,14例肝细胞癌患者均伴有肝炎后肝硬化,术前肝功能,Child A 11例,Child B3例.肿瘤大直径5~8 cm.结果 全部病例采用中央二区切除(V,Ⅷ,Ⅳ段),成功地切除所有的肿瘤,术中出血120~300 ml,所有患者术中未输血,无术中死亡.术后并发症:膈下积液1例,右侧胸腔积液1例.随访全部病例,随访时间1~3年,其中2例复发.结论 中央二区肝切除技术是治疗肝细胞癌的手术方法之一.熟悉肝门及Couinaud氏的肝段解剖,采用CUSA及双极电凝切开肝实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熙;熊少伟;韩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2005年东莞地区部分医院临床分离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琼脂扩散法对2 072株(革兰阳性球菌占37.3%,革兰阴性杆菌占62.7%)临床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以NCCLS2004年版标准判读结果.结果 在两类葡萄球菌株中,MRSA和MRCNS株检出率分别为73.7%(214/290)和75.8%(235/31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中,ESBLs检出率:大肠埃希菌为50.9%(135/265),肺炎克雷伯菌为42.8%(125/292).绿脓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均在5O%以上,但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结论 MRSA、MRCNS,以及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的产ESBLa检出率较高,耐药严重.加强细菌耐药监测非常重要,对指导临床正确使用抗生素有参考价值.
作者:郭志勤;梁沛杨;高文静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应用微创深静脉导管血肿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微创深静脉导管血肿引流术治疗36例CSDH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3个月CT复查,血肿全部消失35例,血肿减小1例,无l例复发.结论 应用微创深静脉导管血肿引流术治疗慢性CSDH简便、安全,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作者:孟兵;蔡树雄;李仕卓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体检正常者和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治疗前后的血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素(TSH)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对CHF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CHF组T3、FT3较对照组下降,且慢性心衰组随着心力衰竭的加重,T3、FT3水平逐渐减低;T4、FT4、TSH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抗心衰治疗后T3、FT3水平明显上升(P<0.05).慢性心衰组患者血清中T3、Fr3的水平与心衰程度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CHF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对判断其心功能损害程度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卫;丁彩屏;文薇;徐丽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梅毒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调节T细胞在梅毒病人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32例梅毒患者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3+CD4+CD8-、CD3+CD4-CD8+、CD4+CD45RA+、CD4+CD29+、CD8+CD28+、CD8+CD28-、NK细胞以及CD3+CD4+CD8-和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梅毒患者NK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CD4+CD25+和CD3+CD4-CD8-调节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其它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结论 梅毒患者NK细胞,CD4+CD25+和CD3+CD4-CD8-调节T细胞的异常变化可能是梅毒患者RPR持续阳性或临床症状反复,经久不愈的原因所在.
作者:裘宇容;杨春莉;陈炼波;魏东;冯平锋;陈宇;周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芯片诊断结核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芯片检测63例结核病患者的血清标本,25份肺部其它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并与抗酸菌涂片镜检法相比较.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芯片诊断肺结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25%(43/63)和88%(22/25),阳性预测值为93.48%(43/46),阴性预测值为52.38%(22/42),阳性检出率为52.27%(46/88),显著高于抗酸菌涂片镜检法阳性率(23.86%,21/88).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芯片诊断结核病,具有简便、快速,敏感性较高和特异性强等优点,是临床辅助诊断结核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罗招凡;丁鹤林;刘香梅;林向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M)及Tamm-Horsfall蛋白(T-H蛋白)的变化对糖尿病早期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52例糖尿病病人和38名正常人尿Alb、β2-M及T-H蛋白含量.结果 糖尿病患者尿Alb、β2-M高于正常人(P<0.05),T-H蛋白低于正常人(P<0.05).随病变进展尿蛋白的异常改变更趋显著.结论 检测糖尿病病人尿Alb、β2-M及T-H蛋白有助于早期诊断肾脏病变的部位及病变程度.
作者:雷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沙眼衣原体流行基因型分布和不同人群间感染的差异.方法 应用巢式PCR扩增沙眼衣原体omp1基因VS1-VS2序列,利用寡核苷酸芯片技术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66株沙眼衣原体感染标本中,通过基因分型共检出182株菌.包括9个基因型,总体优势流行型为E型(27.5%)、F型(22.0%)、D型(14.3%)、J型(15.0%)和H型(8.8%).113例性病门诊病人中,以F(26.9%)、E(24.3%)、J(16.8%)、D(13.4%)和H(8.4%)型为主,混合型感染率为5.3%(6/113).而53例卖淫女性标本中,发现混合感染8例(15.1%,8/53),以E(33.3%)、D(15.9%)、F(15.9%)和K(12.7%)型为主,混合感染率为15.1%(8/53).F型在门诊病人中的流行率显著高于卖淫女性(x2=4.8,P<0.05),而混合型感染率和K型流行率卖淫女性显著高于门诊病人(x2=4.5,P<0.05;χ2=7.4,P<0.01).结论 性病门诊患者和卖淫女性沙眼衣原体感染流行血清型存在差异.加强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对于有效控制性病传播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和平;江丽芳;方丹云;李美玲;吴兴中;李燕娃;徐钢;薛耀华;冯占芹;吴亚安;黄进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广州市花都区吸毒人员艾滋病毒(HIV)及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集2005年7~11月新入花都区戒毒所的601名吸毒人员血样,检测HIV抗体、梅毒抗体.结果 601名吸毒人员中,HIV感染率为1.5%,梅毒感染率为10.82%.男女间感染HI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梅毒的感染率女性高于男性.结论 应在吸毒人员中持续开展艾滋病、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干预措施,以遏制HIV、性病在吸毒人员中蔓延.
作者:谭穗芳;邱立新;何丽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预测和监视2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6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8例体检正常者的血清,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酶法(一步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Hs-CRP水平正常对照组为(0.87±0.56)mg/L,LDL-C正常糖尿病组为(2.14+1.39)mg/L,高LDL-C糖尿病组为(4.38±1.92)mg/L.LDL-C正常糖尿病组和高LDL-C糖尿病组hs-C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1);LDL-C正常糖尿病组和高LDL-C糖尿病组之间hs-CRP水平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同时hs-CRP水平与LDL-C水平呈正相关(r=0.89,P<0.01).结论 Hs-CRP作为炎症因子,在预测和监视2型糖尿病方面有重要意义,是一个强有力的筛选指标.联合血脂检测,对进一步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成文利;胡素华;叶雪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本地区2000年1月~2002年12月间革兰阴性杆菌产超广谱p-内酰胺酶(ESBLs)的菌群分布及对第三代头孢菌素(TGC)耐药性.方法 细菌鉴定采用美国Microscan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菌种及药敏试验,按NCCLS1999推荐方法解释结果.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的平均产酶率为37.36%,其中2000年、2001年、2002年产酶率分别为32.15%、35.83%、41.44%,革兰阴性杆菌对TGC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产ESBLs细菌在本地区广泛存在,已成为主要引起耐药的菌株,而且产ESBLs和耐药率都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广泛关注.
作者:戴盛明;蒋利君;韦晓谋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口腔正畸科存在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方法 对口腔正畸科的各种器械、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和口包进行目标监测.结果 正畸材料、医务人员的手和口包细菌污染情况严重,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能有效控制口腔正畸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口腔正畸器、材料、医务人员手等易受污染引起医院感染,严格制定和落实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对预防口腔正畸治疗的医院感染非常必要.
作者:黄妙琼;罗真珍;冯航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断流术后外周血压变化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按照Child-Pugh分级,将168例肝硬化患者分成Ⅰ、Ⅱ和Ⅲ组,其中A级(Ⅰ组)55例、B级(Ⅱ组)49例、C级(Ⅲ组)64例.比较各组的血压差异,并进行随访.结果 Ⅰ组平均血压为(129.2±8.6)/(76.3±6.6)mmHg;Ⅱ组为(118.1±8.6)/(71.8±5.3)mmHg;Ⅲ组为(101.3±9.1)/(64.2±5.5)mmHg.提示患者血压随Child-Pugh分级增加而下降(P<O.05).随访发现,外周血压低的患者生存时间更短.结论 患者的外周血压直接与肝功能有关,外周血压降低提示患者的预后不佳.
作者:张卓军;吴雄辉;谢鸿桥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氯诺昔康静脉预先镇痛对妇科手术病人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影响.方法 开腹全子宫切除患者52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实验组在开腹前和关腹前分别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 mg.两组PCEA均为0.01%吗啡与0.125%布比卡因混合液配方.用法:负荷量5ml,背景量1.5 ml/h,PCA量3ml,锁定时间20 min.观察指标:镇痛效果使用VAS评分法,记录术后1、2、4、8、12、24、36、48 h病人疼痛评分,术后第1、2天的PCA按压次数(PCAC).副反应:病人镇静、头晕、恶心、呕吐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12 h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4、36、48 h两组差别不明显(P>0.05).术后第1天实验组PCAc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副作用:实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15.3%)低于对照组(38.4%).结论 氯诺昔康预先镇痛对妇科手术病人术后吗啡自控镇痛有明显增效作用,减少了PCEA过程的吗啡用药量,以及胃肠道副作用的发生率.
作者:黄焕森;王卓丹;吴伟玲;高崇荣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病例病原菌耐药性流行特征和抗生素使用情况,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对自2004年1~10月间某院154例医院感染患者送检标本所分离培养的154株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 在154株菌株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但对其敏感的菌株只有9.1%,而对亚胺硫霉素敏感的菌株有27株(17.5%).感染病例中,男性占68.2%;0~,25~这两个年龄组为主,共计占72.7%.感染部位的分布:男性以切口感染为主,女性则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结论 感染控制应有所侧重,要针对不同人群、病种有重点的开展防控工作.
作者:郑少敏;任婕;张春环;彭兰芬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分别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环子孢子(CSP)全长基因和去除中央重复序列的CSP的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PCR技术,从伯氏疟原虫基因组中扩增全长CSP基因,将其定向克隆人Pegfp-N1,构建Pegfp/PbCSP全长基因重组质粒,酶切、PCR及序列分析鉴定;同样,采用PCR技术扩增PbCSP的N端和C端两个片段,先将C端片段定向克隆人Pegfp-N1,构建Pegfp/PbCSP-C重组质粒,再将PbCSP N端片段定向克隆入Pegfp/PbCSP-C,构建Pegfp/PbCSP重组质粒,酶切、PCR及序列分析鉴定.将Pegfp/PbCSP和Pegfp/PbCSP'分别用脂质体介导转染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荧光显微镜及RT-PCR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 PCR、酶切及测序证实目的基因PbCSP全长和片段分别正确连接至Pegfp-N1的多克隆位点,两种重组质粒转染Hela后,荧光显微镜及RT-PCR均检测到目的蛋白在Hela中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伯氏疟原虫CSP全长基因和该基因片段的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并在Hela细胞中获得表达.
作者:马长玲;胡旭初;赵玉利;李艳文;胡凤玉;陈晓湘;周珍文;张咏莉;余新炳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