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感染病例及耐药情况的流行病学分析

郑少敏;任婕;张春环;彭兰芬

关键词:医院感染, 耐药, 流行病学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病例病原菌耐药性流行特征和抗生素使用情况,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对自2004年1~10月间某院154例医院感染患者送检标本所分离培养的154株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 在154株菌株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但对其敏感的菌株只有9.1%,而对亚胺硫霉素敏感的菌株有27株(17.5%).感染病例中,男性占68.2%;0~,25~这两个年龄组为主,共计占72.7%.感染部位的分布:男性以切口感染为主,女性则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结论 感染控制应有所侧重,要针对不同人群、病种有重点的开展防控工作.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央二区切除治疗肝细胞癌手术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中央二区切除治疗肝细胞癌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中央二区肝细胞癌切除的临床资料,14例肝细胞癌患者均伴有肝炎后肝硬化,术前肝功能,Child A 11例,Child B3例.肿瘤大直径5~8 cm.结果 全部病例采用中央二区切除(V,Ⅷ,Ⅳ段),成功地切除所有的肿瘤,术中出血120~300 ml,所有患者术中未输血,无术中死亡.术后并发症:膈下积液1例,右侧胸腔积液1例.随访全部病例,随访时间1~3年,其中2例复发.结论 中央二区肝切除技术是治疗肝细胞癌的手术方法之一.熟悉肝门及Couinaud氏的肝段解剖,采用CUSA及双极电凝切开肝实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熙;熊少伟;韩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合成环肽抑制HIV-1病毒介导的细胞融合的初步研究

    目的 鉴定合成环肽FJ-08是否抑制HIV-1病毒介导的细胞融合.方法 固相合成环肽FJ-08(SACYWWHRLHCGGGS),将合成肽与BSA载体交联,ELISA检测交联物与源于HIV-1 gp41 N螺旋的合成肽N36结合,细胞融合抑制实验检测FJ-08抑制H9/HIV ⅢB细胞与MT-2细胞的融合.结果 ELISA鉴定表明FJ-08-BSA与N36肽结合.与无关肽比较,细胞融合抑制实验显示在2 h内,80 μg/ml的FJ-08肽具有抑制融合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效应.结论 FJ-08合成肽可抑制HIV-1介导的细胞融合.

    作者:刘北一;朱平;姜世勃;富宁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梅县学校食堂厨工诺瓦克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梅县学校食堂厨工诺瓦克病毒感染情况,为诺瓦克病毒胃肠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诺瓦克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234份粪便标本中检出诺瓦克病毒阳性8份,阳性率为3.42%.结论 梅县学校食堂厨工存在诺瓦克病毒健康携带者,学校有爆发诺瓦克病毒胃肠炎的潜在危险.

    作者:黄念先;陈复才;熊杏茹;周志汀;陈志青;李信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髓鞘碱性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6在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和临床中的探讨

    目的 探讨髓鞘碱性蛋白(MBP)和白细胞介素16(IL-16)在多发性硬化(MS)发病过程中的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MS组(CSF31例、Serum 32例)、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组(CSF和Serum均为24例)和对照组(CSF24例、Serum 28例)中MBP和IL-16的水平.结果 MS组中CSF和Serum中MBP水平均显著高于GBS及对照组(P<0.01),CSF IL-16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Serum IL-16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性.MS组CSF中MBP的水平和IL-16的水平显著相关(r=0.463,P<0.05),但Serum中两者间无相关性.结论 MBP对MS的发病有很高的敏感性,IL-16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局部产生并参与MS的炎症过程.

    作者:田作军;赵薛旭;李作汉;张帆;曹福田;李少明;邵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间日疟原虫多表位疫苗基因的设计、合成与酵母表达

    目的 针对疟原虫生活史复杂,蛋白种类多且具有期特异性,逃避宿主免疫机制健全,流行广泛等特点,构建间日疟多期多阶段多表位疫苗候选株.方法 根据文献报道筛选间日疟有效保护性抗原表位,利用计算机模建技术进行组合、排列,演绎多表位肽基因,人工合成基因,构建酵母表达系统,甲醇诱导表达多表位肽.结果 以间日疟原虫3个PvCSP T表位、1个PvCSP B细胞表位、2个PvMSP-19 B细胞表位、2个PvDBPⅡ保守序列、1个PvAMA B细胞表位和1个PvAMA T细胞表位,加入白喉毒素T细胞表位和Pan-DR Th细胞表位肽,设计合成了一条由786 bp组成的间日疟原虫多表位肽疫苗基因(PvDBW);利用G418压力筛选得到多个高拷贝pPIC9K/PvDBW/P.pastoris菌株;用甲醇诱导后表位肽呈分泌性表达,表达量为80 mg/L.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间日疟原虫多期多阶段多表位疫苗pPIC9K/PvDBW/P.pastoris菌株,得到了分泌性表达的多表位肽,为探索间日疟原虫多期、多表位疫苗的可行性奠定了物质基础.

    作者:王萍;吴娴波;董文其;李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鼠伯氏疟原虫CSP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分别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环子孢子(CSP)全长基因和去除中央重复序列的CSP的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PCR技术,从伯氏疟原虫基因组中扩增全长CSP基因,将其定向克隆人Pegfp-N1,构建Pegfp/PbCSP全长基因重组质粒,酶切、PCR及序列分析鉴定;同样,采用PCR技术扩增PbCSP的N端和C端两个片段,先将C端片段定向克隆人Pegfp-N1,构建Pegfp/PbCSP-C重组质粒,再将PbCSP N端片段定向克隆入Pegfp/PbCSP-C,构建Pegfp/PbCSP重组质粒,酶切、PCR及序列分析鉴定.将Pegfp/PbCSP和Pegfp/PbCSP'分别用脂质体介导转染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荧光显微镜及RT-PCR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 PCR、酶切及测序证实目的基因PbCSP全长和片段分别正确连接至Pegfp-N1的多克隆位点,两种重组质粒转染Hela后,荧光显微镜及RT-PCR均检测到目的蛋白在Hela中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伯氏疟原虫CSP全长基因和该基因片段的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并在Hela细胞中获得表达.

    作者:马长玲;胡旭初;赵玉利;李艳文;胡凤玉;陈晓湘;周珍文;张咏莉;余新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大鼠脾脏微量元素变化与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卡氏肺孢子虫(PC)感染对大鼠脾脏中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 51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只大鼠皮下注射地塞米松2 mg/次,每周2次.8周后陆续将大鼠处死,取肺组织用吉氏-瑞氏复染法检测卡氏肺孢子虫.再取脾脏,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每只大鼠微量元素含量.结果 吉氏-瑞氏复染法实验组大鼠PC阳性率为51.2%,对照组未检出卡氏肺孢子虫.与对照组相比较,PC阳性组脾脏中Zn++、Mg++的含量(29.72 μg/g干重、147.05μg/g干重)低于对照组(37.59μg/g干重、181.90 μg/g干重,P<0.05),Cu++、Fe++、Ca++的含量(7.34μg/g干重、1052.50μg/g干重、317.21μg/g干重)变化不明显.结论 卡氏肺孢子虫感染组大鼠脾脏中Zn++、Mg++含量降低,Cu++、Fe++、Ca++含量无显著性变化,提示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对脾脏微量元素变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常志尚;宫玉香;张忠广;曾宪忠;王元松;赵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16例婴幼儿伤寒生化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16例婴幼儿伤寒生化结果,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16例伤寒婴幼患儿的生化结果,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L-谷氨转肽酶(GGT)、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钾(K+)、钠(Na+)、氯(CL-)、钙(Ca++)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钾(K+)与正常值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其它生化结果均无显著意义.结论 婴幼儿伤寒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特征,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本资料显示心肌酶学改变明显,因此心肌酶学应作为婴幼儿伤寒诊疗检验的重要指标.

    作者:邹建话;祝爱霞;张修发;江凡;罗惠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一种新的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克隆技术的建立

    目的 建立一种乙型肝炎病毒(HBV)全基因组扩增及克隆的新方法.方法 设计含Sal Ⅰ、Not Ⅰ酶切位点的引物,用一片段PCR法扩增HBV全基因组,经双酶切后将PCR产物克隆入pBlue Script-(SK-)载体,进行HBV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 用此方法成功获得35例HBV全基因组DNA序列.同时以重组质粒为模板进行敏感性和保真性测定,其敏感性为102个初始模板,核苷酸的人为突变率为1.6 bp/kb.结论 此方法可用于大规模HBV全基因组扩增和序列分析,为HBV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作者:李莉;卢建溪;谢冬英;徐启桓;朱明芬;陈伟;李刚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口服万艾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初探

    目的 初步探讨万艾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方法 选择50例促排卵周期中子宫内膜生长不良的不孕患者,在下一个促排卵周期中周期第7~8天开始给予万艾可口服治疗,50 mg/d,至子宫内膜厚度达到8.0 mm或证实已排卵.结果 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服药前为5.2~7.8(6.90±0.61)mm,服药后为3.7~14.0(7.78±1.81)mm,服药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加(95%可信区间为0.33~1.42 mm,P=0.002).服药后子宫内膜分型没有明显变化(P=0.907).临床妊娠率显著提高(P=0.012).结论 万艾可能促进子宫内膜生长、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助于胚胎着床.

    作者:苏念军;杨翠莲;李冰;蒋亚玲;单冬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广州市企事业单位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的探讨

    目的 探讨广州市企事业单位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及预防发病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6 272例2005年6~12月在我院健康体检的广州市企事业单位成人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包括体格检查、空腹血糖测定及肝胆B超.结果 6 272名成人研究对象中,男性3 662名,女性2 610人,平均年龄(46.43±13.7)岁.B超共检出脂肪肝1 369人,患病率为21.83%,男性为24.47%,女性为18.12%.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χ2=-35.96,P<0.01).男女脂肪肝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8岁前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x2=18.7,P<0.01),58~70岁之间男女性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x2=0.67,P=0.43),70岁后女性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x2=5.3,P<0.05).脂肪肝组肥胖、血脂异常、空腹血糖增高和胆石症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结论 广州市企事业单位成人脂肪肝患病率高,肥胖、血脂异常、空腹血糖增高和胆石症可能是其危险因素.

    作者:葛辉;梁银杏;曾亚辉;汤洁如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三种IgM酶联免疫试剂盒在麻疹病例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对三种抗麻疹病毒IgM酶联免疫试剂盒(海泰快速法、海泰普通法和德国试剂A)在麻疹病例早期诊断的应用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双盲法,用三种试剂盒对麻疹疑似病例急性期血清样品平行检测.结果 海泰快速法、海泰普通法和德国进口试剂A等三种抗麻疹病毒IgM酶联免疫试剂对170份麻疹疑似病例急性期血清样品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7.65%、64.71%和62.35%;灵敏度分别为100%、99.1%和94.4%;特异度分别为88.7%、95.2%和93.5%;调整一致性分别为95.7%、97.5%和93.7%;约登指数分别为0.887、0.942和0.880.结论 三种试剂盒检测结果符合率较高,另外海泰快速法的灵敏度高,海泰快速法和海泰普通法在敏感性及特异性上都有较为理想的结果,而且海泰快速法试剂操作更为简便、快速,更适合于基层疾病控制部门快速诊断麻疹病例,采取措施,控制疫情.

    作者:郑焕英;刘冷;郭雪;柯昌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间日疟原虫部分乳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目的 克隆并测定我国间日疟原虫乳酸脱氢酶(PvLDH)的部分基因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根据PvLDH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应用PCR技术从间日疟原虫基因组DNA中扩增LDH基因,定向克隆入pMDl8质粒.阳性质粒经酶切及PCR鉴定后,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应用生物信息学网站www.ncbi.nlm.nih.gov、www.expasy.ch对获得的基因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PCR扩增得到特异的间日疟原虫LDH基因序列.酶切及PCR鉴定获得了正确的重组质粒.测序结果表明,获得的间日疟原虫LDH基因全长897 bp,编码299个氨基酸.DNAMAN预测PvLDH存在10个潜在抗原表位,均与PfLDH的相应预测表位间有同源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我国间日疟原虫与Salvador Ⅰ株和Belem株间日疟原虫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与其它疟原虫LDH的同源性为88%~90%.结论 成功克隆了我国间日疟原虫LDH基因,其基因序列与其它疟原虫LDH基因序列有高度同源性.

    作者:郝文波;王萍;陈白虹;高洋;李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淋球菌孔蛋白PIB和PIA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体内表达

    目的 克隆淋球菌孔蛋白PIB和PIA基因并构建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pCI-PIB-PIA,了解pCI-PIB-PIA能否被小鼠骨骼肌细胞摄取并表达.方法 采用PCR方法从质粒pET-PIB和pET-PIA中获得孔蛋白PIB和PIA全长DNA片段,构建表达融合蛋白PIB和PIA的真核表达载体pCI-PIB-PIA.pCI-PIB-PIA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ABC法检测pCI-PIB-PIA免疫小鼠肌细胞中PIB-PIA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 PCR可扩增出预期大小的全长PIB和PIA基因片段.与GenBank报道的PIB和PIA序列比较,重组质粒pCI-PIB-PIA中目的插入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9%以上.免疫小鼠的肌细胞能摄取pCI-PIB-PIA并表达PIB-PIA融合蛋白.结论 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淋球菌孔蛋白PIB和PIA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I-PIB-PIA;pCI-PIB-PIA接种小鼠后可见免疫小鼠肌细胞中PIB-PIA融合蛋白的表达,该结果可作为淋球菌多价DNA疫苗的研究基础.

    作者:廖芳;贺超;戴翔;宋启发;熊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2005年东莞地区细菌耐药性资料分析

    目的 了解2005年东莞地区部分医院临床分离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琼脂扩散法对2 072株(革兰阳性球菌占37.3%,革兰阴性杆菌占62.7%)临床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以NCCLS2004年版标准判读结果.结果 在两类葡萄球菌株中,MRSA和MRCNS株检出率分别为73.7%(214/290)和75.8%(235/31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中,ESBLs检出率:大肠埃希菌为50.9%(135/265),肺炎克雷伯菌为42.8%(125/292).绿脓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均在5O%以上,但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结论 MRSA、MRCNS,以及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的产ESBLa检出率较高,耐药严重.加强细菌耐药监测非常重要,对指导临床正确使用抗生素有参考价值.

    作者:郭志勤;梁沛杨;高文静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不同人群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研究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沙眼衣原体流行基因型分布和不同人群间感染的差异.方法 应用巢式PCR扩增沙眼衣原体omp1基因VS1-VS2序列,利用寡核苷酸芯片技术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66株沙眼衣原体感染标本中,通过基因分型共检出182株菌.包括9个基因型,总体优势流行型为E型(27.5%)、F型(22.0%)、D型(14.3%)、J型(15.0%)和H型(8.8%).113例性病门诊病人中,以F(26.9%)、E(24.3%)、J(16.8%)、D(13.4%)和H(8.4%)型为主,混合型感染率为5.3%(6/113).而53例卖淫女性标本中,发现混合感染8例(15.1%,8/53),以E(33.3%)、D(15.9%)、F(15.9%)和K(12.7%)型为主,混合感染率为15.1%(8/53).F型在门诊病人中的流行率显著高于卖淫女性(x2=4.8,P<0.05),而混合型感染率和K型流行率卖淫女性显著高于门诊病人(x2=4.5,P<0.05;χ2=7.4,P<0.01).结论 性病门诊患者和卖淫女性沙眼衣原体感染流行血清型存在差异.加强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对于有效控制性病传播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和平;江丽芳;方丹云;李美玲;吴兴中;李燕娃;徐钢;薛耀华;冯占芹;吴亚安;黄进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118例女性吸毒者艾滋病VCT行为探讨

    目的 了解女性药瘾患者过去的艾滋病危险行为.女性药瘾患者过去的艾滋病筛检情形与未来的筛检意愿.方法 研究样本为龙岗区三所烟毒戒治所的118名女性吸毒者.研究工具为结构式自填问卷,内容包括对过去的艾滋病危险行为、过去主动筛检情形、未来主动筛检意愿等项目的调查.结果 研究结果发现仅8%样本曾主动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在艾滋病危险行为方面,有32.2%曾与他人共享针头,13.3%曾因药物或金钱而性交易,29.2%在过去一年中有多重性伴侣,59.7%在过去一年性行为中无保险套使用习惯.过去曾主动筛检者的用药种类、对此次戒治是否接受筛检的认知、年龄、受教育年数等基本资料变量皆与未曾主动筛检者有显著差异;认知的艾滋病筛检效用、对筛检资源的了解程度、同伴因素、配偶或性伴侣因素显著高于未曾主动筛检者;未来主动筛检意愿亦明显较高,认知的艾滋病筛检障碍则显著较低.结论 针对女性药瘾患者,卫生教育部门应加强其对艾滋病危险行为的认知干预,使其了解何种行为容易感染艾滋病.同时,应极力倡导艾滋病筛检的好处,提高女性药瘾患者对艾滋病筛检效用的认同.

    作者:张起文;杨倬;覃佩兰;陈嘉慧;王文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显微镜复检标准探讨

    目的 比较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和显微镜下白细胞分类结果,探讨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中间细胞群(mononnuclear,Mo)的显微镜复检标准,以保证血液常规的检验质量.方法 应用KX-21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和普通光学显微镜分别对302例临床血液常规标本进行白细胞分类,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o<8%时,仪器分类结果与显微镜分类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且有良好的相关性.Mo>8%时,仪器分类结果与显微镜分类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有8.6%的标本显微镜分类出现异常情况.结论 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仅作为白细胞分类的初筛,尚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显微镜分类方法.临床应用中引入显微镜复检标准,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作者:龙欢喜;魏小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产ESBLs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调查本地区2000年1月~2002年12月间革兰阴性杆菌产超广谱p-内酰胺酶(ESBLs)的菌群分布及对第三代头孢菌素(TGC)耐药性.方法 细菌鉴定采用美国Microscan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菌种及药敏试验,按NCCLS1999推荐方法解释结果.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的平均产酶率为37.36%,其中2000年、2001年、2002年产酶率分别为32.15%、35.83%、41.44%,革兰阴性杆菌对TGC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产ESBLs细菌在本地区广泛存在,已成为主要引起耐药的菌株,而且产ESBLs和耐药率都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广泛关注.

    作者:戴盛明;蒋利君;韦晓谋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体检正常者和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治疗前后的血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素(TSH)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对CHF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CHF组T3、FT3较对照组下降,且慢性心衰组随着心力衰竭的加重,T3、FT3水平逐渐减低;T4、FT4、TSH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抗心衰治疗后T3、FT3水平明显上升(P<0.05).慢性心衰组患者血清中T3、Fr3的水平与心衰程度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CHF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对判断其心功能损害程度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卫;丁彩屏;文薇;徐丽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