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谈儿科的合理用药

付强

关键词:儿科, 治疗, 药物, 作用, 医院
摘要:处在生长和发育时期的各年龄段的儿童由于生理特点等方面的不同,对药物的吸收也不尽相同,我们应重视儿科用药的合理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12月至2007年8月阴式子宫切除术32例与同期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32例病人,比较分析两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上的差异.结果 与阴式子宫切除术比较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显著缩短(P<0.01).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减少(P<0.01),且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的随访情况良好.结论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更符合微创手术原则,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佟冬冬;单树国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将225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保温、部分静脉营养、体位疗法等综合治疗;干预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红霉素2~8 mg/(kg·d),缓慢静脉滴注.结果 干预组在达到全胃肠营养的时阎明显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能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

    作者:林祖华;焦鹏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近年来在耳鼻喉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的优点是视野清晰,病人痛苦小.此类手术需要医生有娴熟的技术,而且需要术前的充分准备和术后的严密观察和护理,以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我院在2005年5月至2007年11月收治鼻息肉、鼻窦炎患者共268例.行鼻窦内镜手术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护下,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红;刘仓琴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对话式情景教学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培养高素质的护理技术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整体护理工作能力.方法 理论教学采用整体护理病案为引导的对话式情景教学.结果 对话式情景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教学评价良好.结论 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以整体护理为中心的情景式教学在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

    作者:邢国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气管保存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低温保存气管的组织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的状况,探讨气管的保存方法,保存后的组织形态学特点、功能及检测方法.方法 将人的气管(支气管)分成3组,其中1组在-85℃低温保存,3组都进行光镜观察,用Envision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抗胰糜蛋白酶抗体、肌动蛋白抗体、上皮特异抗原抗体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体上及光镜下见保存后的气管形态、结构同保存前;保存前后的气管的平均长度分别是2.07 cm、2.0cm,差异无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显示肌动蛋白抗体在3组中全是阳性,抗胰糜蛋白酶抗体和上皮特异抗原抗体染色结果分别是第1组19例(95%)、18例(90%),第2组17例(85%)、16例(80%),第3组7例(35%)、9例(45%).第1组和第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保存前后气管的长度、形态和功能无明显变化,说明可以低温保存气管并可以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保存后的气管的状况.

    作者:刘景亮;刘凡英;杨宝岭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后腹腔镜下治疗单纯性肾囊肿

    目的 观察后腹腔镜下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疗效.方法 在腹腔镜下经后腹膜行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患者18例.结果 18例行后腹腔镜下单纯性肾囊肿去顶术患者均获得成功.结论 在腹腔镜下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治疗彻底的特点.

    作者:赵振立;张道习;周益龙;段跃;王成元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腹泻患儿1436例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以单克隆抗体即金标免疫层析法,对本院1 436份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进行检测.结果 轮状病毒是致轮状病毒肠炎的主要致病菌.结论 对病人粪便进行轮状病毒检测,有利于疾病诊断,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陈贤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骨科术后患者使用自控镇痛的护理方法

    疼痛是骨科术后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是目前应用于临床镇痛治疗的新方法.由于PCA泵是病人自己控制的止痛泵,所以,术前宣教和术后护理对有效止痛、使病人的疼痛降低到低程度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金旭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奥扎格雷钠与血栓通联合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与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发病72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奥扎格雷钠血栓通注射液静滴治疗,对照组采用红花注射液静滴.两组其他治疗相同,观察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基本治愈率53.3%;对照组分别为83.3%和33.3%.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效果明显,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

    作者:梁国红;韩燕;吴勇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急性左心功能衰竭2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肤治疗老年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我院住院老年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静点;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静点.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心率、尿量、呼吸困难程度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 在降低血压、心率、呼吸困难程度,增加尿量,提高氧饱和度方面,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0.0%,对照组45.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张艳霞;刘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应用冬眠疗法的体会

    高血压脑出血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男多于女,是高血压死亡的主要原因[1].出血原因是粟粒状微动脉瘤破裂所致,多位于底节壳部,可向外扩展至内囊部.病人往往因为年龄大,机体各个器官功能退化,出血部位又处于神经中枢的重要功能区,对病人生命危胁极大,死亡率高.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从1903年开始研究,已经历时100余年.

    作者:魏少伟;安胜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病毒性脑炎50例脑电图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者脑电图异常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50例病毒性脑炎的病情及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脑电图中未见异常者有7例(14.0%),边缘性脑电图4例(8.0%),异常脑电图39例(78.0%),脑电图无异常及轻度异常者痛程短,恢复良好.中、重度异常者痛程长,有后遗症发生可能.结论 脑电图对于病毒性脑炎的病情判断及预后分析有重要作用.

    作者:许燕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新生儿科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新生儿科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不可预见性的安全因素多.如何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就成了护理管理要解决的问题.作者分析了影响新生儿护理安全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作者:卢艳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人工流产出血与孕龄、孕周、孕次关系的临床分析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之一,施行人工流产会给女性机体及生殖功能带来一定不良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月经、自然流产、内异症、不孕症、宫颈粘连、宫外孕、再次妊娠的并发症等[1].为了减少孕妇的痛苦,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合并症,本文对我站从2004年1月到2007年12月的人工流产750例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的临床分析.

    作者:余倩倩;刘菊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医院制剂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

    目的 探讨新形势下医院制荆的发展方向.方法 分析医院制剂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结果 医院制剂要得到进一步发展,须从生产转型、品种调整、加强新制剂研发、建立区域性制剂中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结论 实现从供应保障型向技术服务型的功能转变是医院制荆发展的方向.

    作者:何勇强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与护理

    跌倒是不能控制或故意地倒在地上或其他较低的水平面上,不包括被猛烈的打击、碰撞、意识丧失、自然因素如地震或癫痫发病等原因.老年人跌倒往往导致机体致伤、功能状态衰退、自信心下降、社会活动能力受限.甚至危及生命,故跌倒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现就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与护理作一总结.

    作者:苏承芬;肖静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必可酮联合喘乐宁喷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必可酮联合喘乐宁喷剂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1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长期规律使用必可酮联合喘乐宁喷剂辅助,观察两组疗效和预后.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一年内哮喘发作次数及下呼吸道感染的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长期规律使用必可酮联合喘乐宁喷荆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好,值得临床运用.

    作者:吴玲玲;刘海洋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已婚妇女1500例生殖健康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我中心辖区内已婚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并分析.方法 采用问卷和疾病普查的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我计生服务中心辖区内1500名已婚妇女进行了生殖健康调查.结果 宫颈炎(23.27%)、阴道炎(14.47%)和附件炎(6.20%)是威胁已婚妇女健康前3位生殖疾病,教育程度和经济水平与乳腺疾病发病呈负相关.结论 针对性地开展妇科常见病的普查和健康教育,将对预防和控制其发生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巫春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骨髓转移癌患者的外周血象特征分析

    非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向骨髓转移称骨髓转移癌(MCBM).发生MCBM时,骨髓被癌细胞浸润,造成骨髓结构的破坏和造血功能紊乱,从而引起血象及骨髓象的某些改变.临床上有些原发肿瘤的症状不典型或原发灶不明确,常以血液学的改变为首发表现,易引起误诊或漏诊.现统计分析了我院2002~2004年收治的11例MCBM患者的资料,认为MCBM的外周血有一定的特征,对帮助临床诊断有一定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响祥;朱思国;陈风;胡慧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硫普罗宁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硫普罗宁(凯西莱片)预防和治疗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疗效.方法 选择住院及门诊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42例.观察凯西莱片预防和治疗抗结核药物肝损害情况.预防组72例,未预防组70例,预防组在抗痨基础上加服凯西莱片.抗痨基础上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共有49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口服凯西莱片,对照组口服齐墩果酸片.结果 与未预防组相比较,预防组谷丙转氨酶(ALT)>40 U/L发生率和ALT升高时间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药物性肝损害方面,治疗组ALT复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凯西莱片时预防和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有较好疗效,特别降酶效果显著,毒副作用少且易于耐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