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组SARS冠状病毒N蛋白纯化与鉴定

陈泽辉;吴少庭;秦莉;袁仕善;张仁利;高世同;黄达娜

关键词:SARS, 冠状病毒, N蛋白, 纯化, 鉴定
摘要:目的分析重组 SARS- CoV N蛋白的表达,并予以纯化.方法 SDS- PAGE分析 N蛋白的表达,于自动蛋白层析系统上,用 His· BindTM柱亲和层析纯化.结果重组表达的 N蛋白存在于裂解细菌上清中,分子量大小约 49 000 u, N蛋白经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纯化蛋白能与病人血清反应.结论表明自动层析获得了纯化良好抗原性的 N蛋白.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组SARS冠状病毒N蛋白纯化与鉴定

    目的分析重组 SARS- CoV N蛋白的表达,并予以纯化.方法 SDS- PAGE分析 N蛋白的表达,于自动蛋白层析系统上,用 His· BindTM柱亲和层析纯化.结果重组表达的 N蛋白存在于裂解细菌上清中,分子量大小约 49 000 u, N蛋白经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纯化蛋白能与病人血清反应.结论表明自动层析获得了纯化良好抗原性的 N蛋白.

    作者:陈泽辉;吴少庭;秦莉;袁仕善;张仁利;高世同;黄达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继发性肺曲霉肿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经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治疗继发性肺曲霉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观察比较 43例经纤支镜治疗和 30例经手术切除治疗的继发性肺曲霉肿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43例经纤支镜治疗的继发性肺曲霉肿患者中有 35例的肺曲霉肿得到彻底地治疗 ,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追踪观察 2~ 50个月病情无复发. 8例因各种原因未得到彻底治疗的病例则出现咳嗽、咯血反复 ,该组病例纤支镜治疗后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 30例经手术切除治疗的继发性肺曲霉肿患者的肺曲霉肿均得到彻底治疗 ,但手术并发症高达 66.7% ,其中 1例死亡 ,4例需再次手术治疗.结论病变广泛、粘连严重、累及支气管的肺结核空洞内的继发性曲霉肿 ,经纤支镜治疗可能是好的选择 ,对于纤支镜难以到达的较边缘的肺曲霉肿或同一肺叶内多个曲霉肿 ,应选择手术治疗.

    作者:张言斌;张强;刘伟光;周强;李一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胆道扩张和液电碎石在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胆道镜胆道扩张技术和液电碎石对合并有肝内胆管狭窄、胆道嵌顿结石、巨大结石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 41例肝内胆管嵌顿结石和巨大结石合并有肝内胆管狭窄病例,术中或术后应用胆道镜扩张技术和液电碎石进行治疗. 结果 41例中 37例狭窄完全解除,结石完全取净, 3例胆道狭窄在胆道镜下无法解除,结石无法取净, 1例狭窄解除但结石未能取净.总治愈率为 90.24%.结论应用胆道镜胆道扩张技术和液电碎石可有效治疗难治的复杂性肝内胆管石.

    作者:罗云藩;邓予;黄华容;李胜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药物与物理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微波与康妇特栓治疗宫颈糜烂的效果. 方法宫颈糜烂患者 80例,单用康妇特栓组 40例,单用微波治疗组 40例,比较二种方法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方法治疗轻度宫颈糜烂疗效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好转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痊愈率有统计学差异,无 1例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微波与康妇特栓治疗宫颈糜烂安全有效,但对重度宫颈糜烂微波疗效优于康妇特栓治疗效果.

    作者:李维枢;余琳;陈敦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中国汉坦病毒H8205株G1-G2-人源IL-2融合基因DNA免疫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融合基因 pcDNA3.1/HisB- IL- 2- G1- G2的 DNA免疫效果. 方法肌注免疫小鼠,分次采血,用酶联免疫法( ELISA)直接免疫酶斑减少中和试验检测小鼠体液免疫;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MTT法)检测其细胞免疫应答.免疫后第六周感染病毒.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FIA)观察免疫小鼠抗病毒感染能力. 结果 pcDNA3.1/HisB- IL- 2- G1- G2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抗汉坦病毒抗体和中和抗体,其效价均高于其他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 MTT实验表明, pcDNA3.1/HisB- IL- 2- G1- G2诱导小鼠脾细胞对病毒抗原的增殖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对照组. IFIA结果显示免疫小鼠对病毒攻击有保护性. 结论 pcDNA3.1/HisB- IL- 2- G1- G2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为新一代汉坦病毒( HTV) DNA疫苗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张泽华;贾珉;黄汉菊;胡洪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和转化生长因子-β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BB( PDGF- BB)和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 )对人牙周膜 (PDL)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人 PDL细胞,与不同浓度的 PDGF- BB、 TGF-β或 PDGF- BB+ TGF-β作用,用噻唑盐 (MTT)法观察 PDL细胞增殖的情况. 结果 PDGF- BB和 TGF-β均明显促进 PDL细胞增殖,在 1~ 50 ng/ml和 5 d范围内,呈浓度-时间依赖关系, PDGF- BB佳效应时间为 3 d,佳效应浓度为 10 ng/ml,其增殖比对照组增加了 256 1% (P< 0 001), TGF-β佳效应时间为 4 d,佳效应浓度为 5 ng/ml ,比对照组增加了 187.7% (P< 0.01),在时间上 TGF-β的促增殖作用晚于 PDGF- BB. PDGF- BB与 TGF-β联合应用时,二者有协同作用,可非常显著地促进 PDL细胞增殖, 其大效应作用发生在用药后 3 d, 此时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 326.9% (P< 0.001). 结论 PDGF- BB、 TGF-β可促进人 PDL细胞的增殖,二者联合应用有协同效应.

    作者:吉建新;廖伟娇;邱志辉;潘广祠;张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TNF-α在MODS鼠心肌中的表达及p38MAPK的调控作用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MODS)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 p38MAPK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并穿刺 (CLP)来制作 MODS模型.在不同时相点观察大鼠血清生化指标 (GPT、 BUN、 Cr、 CPK- MB)、 TNF-α浓度及其 mRNA在心肌的表达、心肌 p38MAPK的活性.结果 CLP术后血清 TNF-α浓度进行性升高, CPK- MB显著提高. 正常心肌组织不表达 TNF-α mRNA, MODS时可见大量表达,且 p38MAPK明显激活.血清 TNF-α的水平及其 mRNA在心肌中的表达与 CPK- MB呈显著正相关.应用 p38MAPK抑制剂 SB203580后, p38MAPK激活受抑,血清 TNF-α浓度显著降低, TNF-α在心肌中的表达减少,心肌损害明显减轻.结论 TNF-α的大量释放及其在心肌中显著表达是 MODS鼠心肌损伤的原因之一,通过调控 p38MAPK信号通路可对心肌起保护作用.

    作者:乐胜;马中富;梁艳冰;詹红;唐皓;荆小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深圳市社康中心及个体诊所消毒效果监测与分析

    目的监测和分析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及个体社会医疗机构的消毒工作质量.方法对室内空气、医护人员手、医疗用品等进行采样 ,检测细菌污染状况.结果监测样品 1 294份,合格 1 217份,合格率达 93.6%,不同医疗机构各类物品监测结果比较显示社康中心合格率显著高于个体诊所.结论个体诊所的消毒存在问题,应加强对专业人员消毒知识与技术的培训,建立健全消毒制度与配置消毒设施.

    作者:黄露香;罗日标;马智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广州地区1999~2003年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调查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 1999~ 2003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变化趋势,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严格按照 NCCLS的标准,用 K- B法对从广州地区 13家医院收集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用 WHONET 5软件进行资料统计, SPSS统计软件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统计.结果 1999~ 2003年不动杆菌对 12种受试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是亚胺培南( IMP) 7.3%~ 10.7% ,阿米卡星( Amk) 21 8%~ 34 1%,头孢匹美( FEP) 21 4%~ 42 0%,头孢他啶( CAZ) 26.2%~ 40.9%,左氧氟沙星( LEV) 21.2%~ 43.0%,环丙沙星 (CIP)36.0%~ 47.1% ,庆大霉素( GEN) 42.3%~ 48.9% ,复方新诺明( SXT) 39.0%~ 57.1% ,哌拉西林( PIP) 55.3%~ 67.0%,四环素( TEY) 66.0%~ 81.0%,头孢噻肟( CTX) 88.3%~ 90.8%及氨曲南( ATM) 89.3%~ 97.1%.鲍曼不动杆菌对 AMK、 LEV、 FEP、 CIP、 SXT、 TEY、 ATM的耐药性在 1999~ 2003年间有差异( P< 0.05), 而对 IMP、 CAZ、 GEN、 PIP、 CTX的耐药性无显著差异即无多大的变化( P >0.05).结论 IMP是广州地区治疗不动杆菌感染的有效的抗生素.临床常用的各抗生素之间存在严重的交叉耐药,部分抗生素耐药性有上升趋势,临床应加强合理用药.

    作者:李红玉;潘昆贻;伍锡泉;钟日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3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原因及防治. 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8年 6月~ 2004年 7月我院收治 37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病例资料. 结果 37例中,会阴部复发 8例,吻合口处复发 12例,盆腔、腹腔种植复发 17例.本组病例均再次行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率 54%( 20/37),姑息性切除率 46%( 17/37).结论早期诊断、合理治疗 ,切除足够肠管,彻底清除淋巴结及所在的肠系膜,术中无瘤操作是减少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主要措施.对复发病例应根据复发部位、病期早晚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

    作者:唐志良;冯平;郑小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成蚊传播登革病毒媒介效能的研究进展

    登革热( dengue fever ,DF)和登革出血热( 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是由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 dengue virus, DV)引起,是我国南方重要的虫媒病.近年全球许多地区发病率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已引起国际医学界高度重视 [1].由于 DF/DHF迄今尚无可用疫苗和药物预防或防治其发生和流行,媒介控制在 DF/DHF流行的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对媒介效能的研究具有实际的意义.

    作者:宋秀玲;黄炯烈;郑小英;吴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华支睾吸虫病13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病在临床上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 137例经临床诊断为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及回顾性分析.结果 137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中有食鱼生史占 96.35%;无鱼生史占 3.65%.其中 49例为胆囊炎、胆结石、胆息肉等肝胆管疾病,需要手术治疗,在手术中均发现华支睾吸虫成虫; 88例实验诊断及 B超辅助检查诊断为华支睾吸虫病,经及时治疗后痊愈.结论应提高华支睾吸虫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在并发症出现前尽早治疗效果为理想.

    作者:冯月菊;刘小宁;潘志明;任文锋;高雨藩;郭荣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103例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EHFV)对机体的重要器官 (肝、心、肾、脑、肺及胰腺 )功能的影响.方法对 103例流行性出血热 (EHF)患者的肝、心、肾、脑、肺及胰腺等功能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 (MODS)的发生率为 9.7% (10/103), 而 MODS的死亡率为 70% (7/10);肝、心、肾、脑、肺及胰腺等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 86.4%、 70.9%、 64.1%、 5.8%、 4.9%及 3.9% ,以肝、心、肾功能障碍常见,尤其以肝功能障碍明显;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的肝、心、肾功能损害严重程度均高于轻型、中型患者 (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者性差异 ).结论 EHF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较普遍,但以肝、心、肾功能损害常见,尤其以肝功能障碍明显,并发 MODS者死亡率高,而且病情愈重者,器官损害愈严重.

    作者:唐正运;叶晓光;廖云珍;李石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超声波药物导入治疗创伤后皮肤红斑瘢痕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超声波药物导入治疗创伤后皮肤红斑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治疗瘢痕的药膏涂于创伤部位,以超声头按摩 15~ 20 min, 1次 /2 d, 10次为一个疗程.结果本组 42例患者, 2个疗程治愈 33例,显效 6例, 有效 3例, 总有效率 92.8%.结论超声波药物导入能迅速解除创伤后红斑、痒痛症状,软化瘢痕,抑制瘢痕增生.

    作者:宋玲;陈焕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云南省曼氏裂头蚴病流行概况

    目的了解曼氏裂头蚴病在云南省的流行情况.方法通过现有病例与过去文献报告的病例进行归纳. 结果至今云南已报告的裂头蚴病共 10例,其中皮下裂头蚴病 5例,眼裂头蚴病 2例,内脏裂头蚴病 3例.其中 2例为男性,其余 8例均为女性;年龄小的 4岁,大的 46岁;地区分布在昆明、玉溪、曲靖、昭通、思茅及西双版纳等 6个地州市;感染的方式和途径可能是误食受感染的剑水蚤,或者是原尾蚴直接经皮肤和粘膜侵入.结论云南省局部地区有曼氏裂头蚴病的流行.

    作者:周本江;王文林;雷霖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结核分支杆菌ESAT-6DNA疫苗研究进展

    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结核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短程督导化疗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措施,卡介苗是预防该病的唯一疫苗,但其免疫效果极不稳定.本文介绍了结核分支杆菌 ESAT- 6重组质粒: pJW- ESAT- 6、 pGEX- ESAT- 6、 pCD- ESAT- 6、 pMCT- ESAT- 6- Ag85B、 pJW- TPA- ESAT- 6和 pVAX- Ub- ESAT- 6 等 DNA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文桂;郭建明;陈雅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曲马多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宫腔镜电切术

    目的探讨曲马多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宫腔镜电切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ASAⅠ~Ⅱ级宫腔镜电切术患者 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P组 )和观察组 (PT组 ),每组各 20例, P组单用异丙酚 2mg· kg- 1诱导, PT组采用曲马多 2mg kg- 1+异丙酚 2mg kg- 1诱导,术中维持每次追加异丙酚 0.5~ 1.0mg· kg- 1,观察麻醉前后 MAP、 HR、 RR和 SPO2的变化,注射痛和术后宫缩痛的发生情况,记录患者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异丙酚用药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麻醉后两组 MAP、 HR、 RR和 SPO2均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均在正常范围内. PT组注射痛和术后宫缩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 P组 (P< 0.01),异丙酚用量明显少于 P组 (P< 0.01).术后患者无恶心、呕吐发生.结论曲马多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宫腔镜电切术较单用大剂量异丙酚具有麻醉效果好,能有效减少异丙酚用量,明显减轻异丙酚的注射痛和术后宫缩痛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步龙;吴晓东;肖生红;詹鸿;陈浩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深圳市小学生腮腺炎病毒抗体水平调查

    目的了解深圳市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IgG抗体、 IgM抗体情况. 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整群抽样方法,于 2004年 9~ 10月在深圳市三所小学(包括一所民办小学)采集血清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腮腺炎 IgG、 IgM抗体检测. 结果调查的 477名学生中腮腺炎 IgG抗体阳性率为 78.2%,平均含量为 489.8 U/ml, IgM抗体阳性率为 3.1%;常住户籍学生腮腺炎 IgG抗体阳性率为 81.3% ,平均含量为 426.0 U/ml,暂住户籍学生腮腺炎 IgG抗体阳性率为 71 8% ,平均含量为 621 2 U/ml,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χ 2=5 587,P< 0.05);抗体水平各年龄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χ 2=7 155,P >0.05). 结论深圳市小学生对腮腺炎具有较高的免疫力,但暂住学生较常住学生相对偏低,提示今后在暂住学生中开展腮腺炎菌苗接种以提高其免疫水平实属必要.

    作者:陈辉;俞慕华;潘波;黄锐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矮小身材儿童头发中8种微量元素分析

    目的了解矮小身材患儿头发内常用 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合病史,探讨影响生长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了 78例矮小身材儿童的头发锌、铁、铜、钙、镁、硒、锰和铅含量.结果显示大多数儿童发锌含量低于正常 ,半数以上儿童发铁和发钙低于正常 ,约四成儿童发硒和发镁低于正常 ,约 1/3儿童发铜及发锰含量低于正常.发铅含量高于正常者占 46%.结论儿童身材矮小除遗传因素外,可能与营养不良、反复感染及体内多种元素失衡有关.

    作者:蔡虹;翁坤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62例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组织学改变与临床的关系

    目的探讨慢性 HBV携带者的临床转归.方法对 62例慢性 HBV携带者进行单人操作肝活检,了解肝脏组织学改变,同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62例慢性 HBV携带者中肝组织学有明显病理改变者占 91.94% (57/62),其中 G1占 77.42% (42/62), G2占 14.52% (9/62), S0占 19.35% (12/62), S1占 51.61% (32/62), S2占 20.97% (13/62).肝组织炎症程度的高低与大、小三阳及 HBVDNA定量水平无关( P >0.05);肝组织纤维化进展程度与 HBVDNA定量水平无关( P >0.05);进展到 S2期中以小三阳患者所占比例为多( P< 0.01),且外周血肝纤维指标中 HA、 PⅢ有明显升高( P< 0.05);随着纤维化程度的进展, B超脾厚径亦有增大趋势, S2期 >S1期 >S0期( P >0.05, P< 0.01). 结论慢性 HBV携带者绝大部分有一定的肝组织学改变,应引起足够重视;肝组织学炎症、纤维化程度改变与乙肝病毒复制水平无关;纤维化程度高者( S2)以小三阳为多,似与病程长短有关; B超脾厚径的检测可早期发现纤维化的存在;定期监测血清 HA、 PⅢ水平可预测肝组织纤维化的程度.

    作者:张春兰;杨湛;范慧敏;李文莉;张健珍;易俊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