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云藩;邓予;黄华容;李胜新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病在临床上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 137例经临床诊断为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及回顾性分析.结果 137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中有食鱼生史占 96.35%;无鱼生史占 3.65%.其中 49例为胆囊炎、胆结石、胆息肉等肝胆管疾病,需要手术治疗,在手术中均发现华支睾吸虫成虫; 88例实验诊断及 B超辅助检查诊断为华支睾吸虫病,经及时治疗后痊愈.结论应提高华支睾吸虫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在并发症出现前尽早治疗效果为理想.
作者:冯月菊;刘小宁;潘志明;任文锋;高雨藩;郭荣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构建耶尔森菌 HPI毒力岛全岛缺失突变载体, 为进一步构建 HPI全岛缺失株打下基础. 方法根据已知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HPI毒力岛基因序列设计 PCR引物,扩增并克隆 irp8结构基因,作为同源重组的一侧序列, 以 irp5的部分序列作为同源重组的一侧序列, 并将之克隆入同一载体, 中间插入有卡那霉素( Km)基因( kan)抗性标记. 以自杀质粒 pCVD442为载体, 构建了含有 irp8基因和 irp5部分序列的缺失突变载体 pCO85.结果构建的突变载体经酶切及 PCR鉴定克隆片段大小与预期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致耶尔森菌 HPI毒力岛全岛缺失突变载体,这个以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为靶序列构建的重组自杀质粒可应用于肠杆菌科及其他菌属 HPI毒力岛全岛缺失株的构建.
作者:胡静;俞守义;阚飙;刘志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监测和分析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及个体社会医疗机构的消毒工作质量.方法对室内空气、医护人员手、医疗用品等进行采样 ,检测细菌污染状况.结果监测样品 1 294份,合格 1 217份,合格率达 93.6%,不同医疗机构各类物品监测结果比较显示社康中心合格率显著高于个体诊所.结论个体诊所的消毒存在问题,应加强对专业人员消毒知识与技术的培训,建立健全消毒制度与配置消毒设施.
作者:黄露香;罗日标;马智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登革热( dengue fever ,DF)和登革出血热( 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是由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 dengue virus, DV)引起,是我国南方重要的虫媒病.近年全球许多地区发病率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已引起国际医学界高度重视 [1].由于 DF/DHF迄今尚无可用疫苗和药物预防或防治其发生和流行,媒介控制在 DF/DHF流行的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对媒介效能的研究具有实际的意义.
作者:宋秀玲;黄炯烈;郑小英;吴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筛选家蝇血淋巴中抑制各种病原体的抗菌肽.方法用多种病原体及药物来刺激家蝇幼虫,诱导其产生抗菌肽, 把其中部分加热,用诱导出的抗菌肽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所提取的抗菌肽均有抗菌成份,但效果不一.结论诱导源不同可产生不同的抗菌成份, 加热后的抗菌成份有所破坏.
作者:赵瑞君;刘成芳;董建臻;张亚尼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曲马多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宫腔镜电切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ASAⅠ~Ⅱ级宫腔镜电切术患者 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P组 )和观察组 (PT组 ),每组各 20例, P组单用异丙酚 2mg· kg- 1诱导, PT组采用曲马多 2mg kg- 1+异丙酚 2mg kg- 1诱导,术中维持每次追加异丙酚 0.5~ 1.0mg· kg- 1,观察麻醉前后 MAP、 HR、 RR和 SPO2的变化,注射痛和术后宫缩痛的发生情况,记录患者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异丙酚用药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麻醉后两组 MAP、 HR、 RR和 SPO2均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均在正常范围内. PT组注射痛和术后宫缩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 P组 (P< 0.01),异丙酚用量明显少于 P组 (P< 0.01).术后患者无恶心、呕吐发生.结论曲马多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宫腔镜电切术较单用大剂量异丙酚具有麻醉效果好,能有效减少异丙酚用量,明显减轻异丙酚的注射痛和术后宫缩痛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步龙;吴晓东;肖生红;詹鸿;陈浩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构建果实特异性启动子驱动的含编码变形链球菌唾液粘附区( sbr)植物表达载体,进一步提高外源目的基因的表达,为研制有效的转基因植物防龋疫苗打下基础.方法提取番茄基因 DNA,利用 PCR 技术扩增果实特异性启动子 E8和 2A11基因,双酶切质粒 PROP及 PROSC,分别与目的基因连接, 构建重组植物表达载体.结果通过双酶切鉴定,目的基因片段已正确整合到植物表达载体中.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果实特异性启动子驱动的含 sbr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
作者:赵玮玮;凌均棨;杨国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学 TR/Patoc-Ⅰ株抗原的肉眼凝集试验 (即快速玻片凝集反应 )在钩端螺旋体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 1995年 7月~ 2004年 5月收治的 32例小儿病人进行临床综合分析.血清学检测采用快速玻片凝集反应,并与活抗原显微镜凝集试验相对照.结果快速玻片凝集反应全部阳性.+~++的 16例双份血清 3~ 4周后复查增高++以上的有 13例.+++~++++的 10例 3~ 4周后降为+~++.双份血清升高或降低++以上的有 27例 ,无变化的 5例临床诊断均为闭塞性脑动脉炎.入院后 1周内 SAT和 MAT二者敏感度经统计学卡方检验 ,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 (P< 0 01).入院 1周内 SAT+以上的有 32例, MAT抗体滴度 1∶ 100以上的有 24例,两者阳性率经卡方检测 ,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 (P< 0 01). 100例非钩体病儿童检验二者的特异性,经卡方检测, 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 (P< 0 01). 32例成对标本中 , 入院后 3~ 4周 32例 SAT与 MAT均阳性 ,同时阴性为 0例.入院后 3~ 4周 SAT与 MAT一致率为 100%.两者结果有一致性( P< 0.01).结论快速玻片凝集反应操作简便、快速、无传染性, 并且准确、特异和敏感 , 对钩体病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严智先;莫伟雄;葛德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是 1993年由 Zabeau和 Vos[1]发明并发展起来的一种检测 DNA多态性的新方法.它克服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和 PCR的缺点,结合了 RFLP技术的可靠性和 PCR技术的高效性.该方法问世后很快应用于动物 [2~ 10]、植物 [11~ 14]、微生物 [15~ 19]、寄生虫 [5,16, 18, 20]等生物的遗传育种、构建遗传图谱、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定位、分类等方面的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这种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在寄生虫学上的应用.
作者:魏冬霞;邓艳;马妮妮;朱兴全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河源市区小学生视力现状,以科学有效地保护视力.方法视力保护采用自然保护法,并对 7336名小学生视力检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7336名小学生中正常视力 6364名,占 86.75%,视力低下患病率为 13.25%,五、六年级女生患病率高于男生.结论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视力取得一定成效,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保护视力是一项长期而责任重大的工作.
作者:李志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超声波药物导入治疗创伤后皮肤红斑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治疗瘢痕的药膏涂于创伤部位,以超声头按摩 15~ 20 min, 1次 /2 d, 10次为一个疗程.结果本组 42例患者, 2个疗程治愈 33例,显效 6例, 有效 3例, 总有效率 92.8%.结论超声波药物导入能迅速解除创伤后红斑、痒痛症状,软化瘢痕,抑制瘢痕增生.
作者:宋玲;陈焕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曼氏裂头蚴病在云南省的流行情况.方法通过现有病例与过去文献报告的病例进行归纳. 结果至今云南已报告的裂头蚴病共 10例,其中皮下裂头蚴病 5例,眼裂头蚴病 2例,内脏裂头蚴病 3例.其中 2例为男性,其余 8例均为女性;年龄小的 4岁,大的 46岁;地区分布在昆明、玉溪、曲靖、昭通、思茅及西双版纳等 6个地州市;感染的方式和途径可能是误食受感染的剑水蚤,或者是原尾蚴直接经皮肤和粘膜侵入.结论云南省局部地区有曼氏裂头蚴病的流行.
作者:周本江;王文林;雷霖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影响广州地铁室内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地铁一、二号线共 32个车站的站台、站厅及室外对照进行连续采样监测. 结果一号线的 CO及 CO2浓度高于二号线,但 IP浓度低于二号线;途经商业旺地的车站 CO、 CO2含量较高,但 IP不高.结论室外环境、人流量、屏蔽门的使用对地铁车站室内空气质量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作者:冯文如;钟嶷;江思力;王伟鸿;陈玉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MODS)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 p38MAPK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并穿刺 (CLP)来制作 MODS模型.在不同时相点观察大鼠血清生化指标 (GPT、 BUN、 Cr、 CPK- MB)、 TNF-α浓度及其 mRNA在心肌的表达、心肌 p38MAPK的活性.结果 CLP术后血清 TNF-α浓度进行性升高, CPK- MB显著提高. 正常心肌组织不表达 TNF-α mRNA, MODS时可见大量表达,且 p38MAPK明显激活.血清 TNF-α的水平及其 mRNA在心肌中的表达与 CPK- MB呈显著正相关.应用 p38MAPK抑制剂 SB203580后, p38MAPK激活受抑,血清 TNF-α浓度显著降低, TNF-α在心肌中的表达减少,心肌损害明显减轻.结论 TNF-α的大量释放及其在心肌中显著表达是 MODS鼠心肌损伤的原因之一,通过调控 p38MAPK信号通路可对心肌起保护作用.
作者:乐胜;马中富;梁艳冰;詹红;唐皓;荆小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EHFV)对机体的重要器官 (肝、心、肾、脑、肺及胰腺 )功能的影响.方法对 103例流行性出血热 (EHF)患者的肝、心、肾、脑、肺及胰腺等功能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 (MODS)的发生率为 9.7% (10/103), 而 MODS的死亡率为 70% (7/10);肝、心、肾、脑、肺及胰腺等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 86.4%、 70.9%、 64.1%、 5.8%、 4.9%及 3.9% ,以肝、心、肾功能障碍常见,尤其以肝功能障碍明显;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的肝、心、肾功能损害严重程度均高于轻型、中型患者 (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者性差异 ).结论 EHF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较普遍,但以肝、心、肾功能损害常见,尤其以肝功能障碍明显,并发 MODS者死亡率高,而且病情愈重者,器官损害愈严重.
作者:唐正运;叶晓光;廖云珍;李石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BB( PDGF- BB)和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 )对人牙周膜 (PDL)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人 PDL细胞,与不同浓度的 PDGF- BB、 TGF-β或 PDGF- BB+ TGF-β作用,用噻唑盐 (MTT)法观察 PDL细胞增殖的情况. 结果 PDGF- BB和 TGF-β均明显促进 PDL细胞增殖,在 1~ 50 ng/ml和 5 d范围内,呈浓度-时间依赖关系, PDGF- BB佳效应时间为 3 d,佳效应浓度为 10 ng/ml,其增殖比对照组增加了 256 1% (P< 0 001), TGF-β佳效应时间为 4 d,佳效应浓度为 5 ng/ml ,比对照组增加了 187.7% (P< 0.01),在时间上 TGF-β的促增殖作用晚于 PDGF- BB. PDGF- BB与 TGF-β联合应用时,二者有协同作用,可非常显著地促进 PDL细胞增殖, 其大效应作用发生在用药后 3 d, 此时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 326.9% (P< 0.001). 结论 PDGF- BB、 TGF-β可促进人 PDL细胞的增殖,二者联合应用有协同效应.
作者:吉建新;廖伟娇;邱志辉;潘广祠;张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蔡公堂乡藏民中牛带绦虫病的流行概况.方法采用现场询问排节片史方法进行调查.对有病史者用槟榔-南瓜子法驱虫,测量虫体长度,观察头节和孕节. 结果当地人群排节片率为 34.4%( 32/93),牛囊尾蚴感染率为 33.3%( 1/3).对有排节片史的 32人进行驱虫,有 12人共驱出 18条虫体,驱虫率为 37.5% (12/32),虫体长度为 2.06~ 5.38 m,平均 3.72 m.虫体头节上无顶突和小钩,有四个吸盘,子宫分支为 16~ 28支,排列整齐,鉴定为牛带绦虫.男性驱虫率为 52.6% (10/19),女性驱虫率为 23.1% (3/13),在驱出虫体的 12人中,其临床表现为排节片史 100% (12/12),肛门瘙痒 75% (9/12),消化道症状 (腹痛、腹泻、便秘和腹部不适 )59.3% (7/12), 患者未发现有囊尾蚴寄生的情况.结论拉萨市蔡公堂乡存在牛带绦虫病的流行.
作者:朱武军;郎书源;温二生;包怀恩;李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 CEA的检测对大肠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 88例大肠癌患者、 40例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 30例健康成人的 CEA检测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血清 CEA检出率与健康组、良性疾病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01); CEA在结肠癌和直肠癌中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90);血清 CEA水平与病理分期 (Dukes 分期 )、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呈正相关 ,均有密切关系 (P< 0.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均无显著相关性( P均 >0.1),术前 CEA水平与术后比较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01).结论 CEA是结直肠癌的一个重要的诊断指标,同时有利于判断病情发展和肿瘤侵润程度.
作者:李旺林;曹杰;唐伟镖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总结 84例肠梗阻急诊手术指征及术中,术后处理.方法回顾分析 1994~ 2003年收治的 316例肠梗阻病人的病历资料,其中 84例为肠梗阻急诊手术. 结果 316例梗阻病人,非手术治疗 232例,占 73%;急诊手术 84例, 占 26%, 其中手术后肠粘连引起的肠梗阻 54例, 占 63%; 82例获治愈, 好转 1例,死亡 1例. 结论 10年间肠梗阻病人以粘连性肠梗阻为常见,肠梗阻手术指征应根据梗阻原因、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等综合判确定.
作者:张畅生;魏孟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 1999~ 2003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变化趋势,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严格按照 NCCLS的标准,用 K- B法对从广州地区 13家医院收集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用 WHONET 5软件进行资料统计, SPSS统计软件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统计.结果 1999~ 2003年不动杆菌对 12种受试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是亚胺培南( IMP) 7.3%~ 10.7% ,阿米卡星( Amk) 21 8%~ 34 1%,头孢匹美( FEP) 21 4%~ 42 0%,头孢他啶( CAZ) 26.2%~ 40.9%,左氧氟沙星( LEV) 21.2%~ 43.0%,环丙沙星 (CIP)36.0%~ 47.1% ,庆大霉素( GEN) 42.3%~ 48.9% ,复方新诺明( SXT) 39.0%~ 57.1% ,哌拉西林( PIP) 55.3%~ 67.0%,四环素( TEY) 66.0%~ 81.0%,头孢噻肟( CTX) 88.3%~ 90.8%及氨曲南( ATM) 89.3%~ 97.1%.鲍曼不动杆菌对 AMK、 LEV、 FEP、 CIP、 SXT、 TEY、 ATM的耐药性在 1999~ 2003年间有差异( P< 0.05), 而对 IMP、 CAZ、 GEN、 PIP、 CTX的耐药性无显著差异即无多大的变化( P >0.05).结论 IMP是广州地区治疗不动杆菌感染的有效的抗生素.临床常用的各抗生素之间存在严重的交叉耐药,部分抗生素耐药性有上升趋势,临床应加强合理用药.
作者:李红玉;潘昆贻;伍锡泉;钟日辉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