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761名儿童卡介苗免疫效果监测分析

吕红;罗荣珍;戚佩玲

关键词:卡介苗, 免疫, 预防接种
摘要:目的 为了解赤坎区儿童BCG接种质量,对未免疫成功的儿童采取补种措施,以及为查找失败的原因和制定相应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761名居住于本院管辖区内0~6岁均于12周前接受过BCG.采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人型PPD)0.1 ml(5 Iu)皮内注射,于72 h测量硬结结果,确定免疫成功率(阳转率).结果 PPD阳转率91.45%达到卫生部规定的标准.结论 儿童要及时接受有效的卡介苗接种,才能保证免疫成功,达到预防结核病的目的.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40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例采用肝叶切除治疗术式和疗效.结果 行左外叶切除197例,占58.0%;左肝叶切除68例,占20.0%;肝方叶切除20例,占5.9%;右前叶切除18例,占5.3%;右后叶切除10例,占2.9%;右后叶+左外叶切除14例,占4.1%;右半肝切除10例,占2.9%;右前叶+方叶切除3例,占0.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7%.随访1~15年,随访率83.2%,优良率91.9%.结论 肝叶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

    作者:陈建禄;刘文艺;谢金敏;高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血清COX-2动态改变的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血清环氧化酶-2(COX-2)变化的临床意义及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动态观察50例哮喘发作患儿急性期和缓解期及20例正常患儿血清COX-2的含量.结果 哮喘发作患儿血清COX-2水平急性期[(37.09±4.63)IU/L]>缓解期[(16.28±3.97)IU/L]>对照组[(7.32±2.26)IU/L],P均<0.01.急性期患儿血清COX-2含量分别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12.36±2.73)×109/L]呈明显的正相关性(r=0.591,P<0.01),与动脉血气中PaO2(5.85±3.67)kPa和pH值(7.28±0.29)均呈显著负相关(r=-0.714和-0.808,P均<0.01).结论 COX-2可能参与了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的发病过程,动态测定患儿血清COX-2的含量,对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及严重程度可能有一定的意义,拮抗COX-2如使用尼美舒利等的治疗可能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病情.

    作者:陈伟宁;曾爱红;马广伟;陈彩凤;邓树棠;刘秀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山西青年学生蠕形螨感染调查

    目的 了解山西青年学生蠕形螨的感染情况,研究蠕形螨及蠕形螨病的特性.方法 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对部分大、中专学生进行蠕形螨检查并分析原因.结果 山西青年学生蠕形螨感染率为40.77%,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成人院校中30~40岁之间的学生感染率较高为67.36%,面部罹患各种皮肤病的蠕形螨感染率为92.55%,毛囊蠕形螨感染率明显高于皮脂蠕形螨感染率(P<0.01),湿润型皮肤蠕形螨感染率高于干燥型皮肤(P<0.01).结论 全国各地蠕形螨感染率差异很大,这与所选择的对象、采用的检查方法、诊断标准的不一有关,同时与是否有皮肤病以及各地区气候、卫生习惯不同等有关.

    作者:杨晓红;段希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广州市白云区1998~2004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白云区食物中毒发生的动态情况、中毒发生特点和规律,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 收集全区1998~2004年食物中毒统计报表及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年来共发生食物中毒85起,中毒人数1414例,死亡23例.年平均12起,中毒人数202例,死亡3例.食物中毒发生的起数和中毒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中毒食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农药等化学物是导致中毒的主要致病因素,中毒发生场所以集体食堂为主.结论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宣传教育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作者:邹晓忠;翁开桂;陈家骏;高春霖;高立;曾志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卵巢囊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卵巢囊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囊腺癌(瘤)的螺旋CT双期增强表现,对肿瘤进行定位、定性分析,重点观察肿瘤部位、内部密度、分隔、瘤壁、软组织成分以及腹水、腹膜、网膜种植及淋巴结转移的影像特点,从而达到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 病灶多分布于附件区及子宫直肠窝区(77.3%);病灶多大于>5cm(93.5%);病灶表现为囊肿型(Ⅰ型)、囊实型(Ⅱ型)、实质型(Ⅲ型),以囊实型多见(60%),囊实型又分为Ⅱa、Ⅱb、Ⅱc 3个亚型;转移多表现为腹水及腹膜、网膜种植.结论 卵巢囊腺癌(瘤)常见的类型为Ⅰ、Ⅱ型.良性肿瘤以Ⅰ型常见,恶性肿瘤以Ⅱ型常见.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卵巢囊腺癌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作者:蓝博文;谭秀钟;刘国荣;曾庆勇;曾裕镜;张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HLGR肠球菌的检测及肠球菌耐药性变迁的分析

    目的 了解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HLGR)的肠球菌的检出情况及肠球菌耐药性变迁.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抗生素敏感试验检测1999~2000年和2003~2004年两个时期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肠球菌.结果 在1999~2000年间,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肠球菌的检出率是40.0%(16/40),肠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利福平、氯霉素、氨苄西林、氧氟沙星、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分别是65.0%(26/40)、70.0%(28/40)、55.0%(22/40)、42.5%(17/40)、7.5%(3/40)、27.5%(11/40)、0,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在2003~2004年间,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肠球菌的检出率是50.0%(30/60),肠球菌对上述相应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是80.0%(48/60)、61.7%(37/60)、55.0%(33/60)、38.3%(23/60)、53.3%(32/60)、51.7%(31/60)、8.3%(5/60),检出1株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占1.7%).结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地区HLAR肠球菌的检出率在逐渐增加.肠球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除四环素、利福平和氯霉素外,其余均呈增加趋势,万古霉素仍是治疗肠球菌感染的有效药物.临床上治疗肠球菌引起的感染,必须根据分离株的耐药特点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作者:吴爱武;李红玉;蔡燕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广州登革病毒1型NS2a-NS2b基因序列分析

    目的 对2004年广州军区总医院收治的1例疑似登革病毒感染者进行确诊,通过对病毒的基因序列分析,寻找该例感染病毒的可能来源.方法 首先从疑似病人的血清提取血液RNA,用RT-PCR法对比较保守的病毒非结构蛋白NS2a-NS2b上的部分序列进行扩增,并进行基因克隆、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 经RT-PCR和基因测序检测证实为DEN1感染: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与我室保存的1995年、1997年、1999年和2003年的DEN1流行株非结构蛋白NS2a-NS2b的部分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0.8%、97.6%、100%和99.6%.结论 该例疑似登革病毒感染患者被确诊为DEN1型病毒感染,与1999年广东省中山市的登革1型病毒流行株在部分非结构蛋白NS2a-NS2b上完全相同,并与1997年广东省潮州市和2003年广州市的流行株为同一基因型.由此初步推断,在我国可能已存在登革1型病毒的疫源地.

    作者:王军军;任瑞文;田小东;方美玉;洪文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茂名市50年来麻疹疫情流行情况分析与控制策略的探讨

    目的 探讨实施计划免疫前后麻疹流行特征的变化规律.方法 将1950年以来的疫情资料划分为疫苗前、预防接种和计划免疫三个阶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疫苗使用前(1950~1965年)、预防接种阶段(1966~1983年)和计划免疫阶段(1984~2001年)的麻疹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669.63/10万、494.71/10万和6.72/10万.实施计划免疫后,麻疹的流行特征表现为流行强度大大减弱,流行周期消失,流行季节不明显,发病年龄后移,不典型病例增多.结论 计划免疫阶段的麻疹流行特征已发生根本性改变,现阶段麻疹控制策略是保持高水平的麻疹疫苗接种率,加强麻疹流行病学和血清学监测,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活动.

    作者:王惠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TBIL与OX-LDL水平的变化与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血清总胆红素(TBIL)与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变化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日立760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氧化酶法检测血清TBIL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OX-LDL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TBI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8.85±2.97)μmol/L vs(15.51±3.92)μmol/L,P<0.01],而血浆OX-LD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85.63±32.45)mmol/L vs(29.21±11.36)mmol/L,P<0.01].冠心病患者血清TBIL与血浆OX-LDL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r=-0.61,P<0.01),而健康对照组中两者间的相关性则不明显(r=-0.15,P>0.05).结论 冠心病时血清TBIL显著降低而OX-LDL显著升高.冠心病患者血清TBIL抗LDL氧化能力的减弱可能是导致OX-LDL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李卓成;李延武;陈剑雄;屠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开平市托幼儿童应用阿苯哒唑驱虫糖防治蛲虫感染效果观察

    目的 了解开平市城区托幼机构儿童蛲虫感染状况和应用阿苯哒唑驱虫糖防治蛲虫感染效果.方法 2002~2004年在城区托幼机构儿童中开展每年2次集体服食阿苯哒唑驱虫糖防治蛲虫感染.服食驱虫糖前后,用肛周拭擦法每天上午8:00~10:00采样镜检.结果 2002年检查34所托幼机构8 591名儿童,感染率12.2%;2004年共检查32所8 118名儿童,感染率6.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各年龄组感染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阿苯哒唑驱虫糖可有效控制蛲虫感染.

    作者:吴松润;司徒荣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2003~2004年揭阳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疫情发生的原因和流行的特征,探讨乙脑的防制措施.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方法及检验室检测.结果 共报告病例63例,死亡3例,病死率为4.76%.普宁市发病多,占55.6%;发病高峰在6月份;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特别是免疫空白的儿童.结论 揭阳市乙脑的流行高峰是在6月份,儿童无免疫力是引起流行的主要原因,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乙脑疫苗的接种率,消除儿童免疫空白,是预防乙脑流行的重要措施.

    作者:林伟波;林宏波;邱志远;李惠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157例印片在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应用

    目的 探讨印片在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应用.方法 对送检不同部位病变组织进行印片,快速HE染色,光镜下观察,并与石蜡切片诊断进行对照.结果 157例中印片恶性肿瘤52例,诊断率33.12%,良性病变96例,诊断率61.14%,印片诊断准确率94.26%.石蜡切片诊断恶性59例(37.58%),良性病变98例(62.42%),准确率100%.8例误诊,误诊率5.1%.结论 印片诊断不同于一般涂片单纯细胞学诊断,有时能看到某些组织学结构,是细胞学与组织学相互结合观察的结果.印片诊断在某些方面,优于冷冻切片诊断.

    作者:雷伟华;刘自光;刘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Ca2+]i与阻塞性黄疸大鼠肾系膜细胞损伤的研究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大鼠胞浆钙活性的变化及其致肾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实验组(再分为胆总管结扎后15 d和21 d两个亚组),每组15只.胆总管双重结扎法建立阻塞性黄疸大鼠模型,切取肾脏行肾小球系膜细胞原代培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测定细胞胞浆钙离子浓度.结果 肾小球系膜细胞胞浆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 TNFa致阻塞性黄疸大鼠肾脏系膜细胞线粒体损伤中细胞浆内钙离子超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钱以德;乔安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广州人眼结膜吸吮线虫病一例

    徐××,女,30岁,湖北籍,居住广州2年,货物仓库收款员.2004年11月因右眼痒痛,畏光,有虫爬感而到医院眼科门诊就诊.检查左眼阴性,在裂隙灯下见右眼穹窿部结膜有2条白色虫在爬动.结膜充血,无眼分泌物.角膜浊,荧光素染色阴性,角膜后沉着物阴性,房水阴性.

    作者:沈浩贤;陈代雄;黎健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广东省信宜市鼠形动物种群结构的调查

    目的 调查广东省信宜市鼠形动物种群结构.方法 在不同生境采用鼠笼、电子捕鼠器等工具捕捉鼠形动物,研究其种群结构的种类.结果 共捕获鼠形动物2目2科6属8种共922只.野外生境共捕获鼠形动物2目6科,以青毛鼠为优势种,占28%,黄毛鼠为18%,室内生境共捕获鼠形动物2目4种,以黄胸鼠为优势种,占54%,褐家鼠、臭鼩鼱为常见种,分别占28%和14%.结论 野外生境啮齿动物种群丰富,而室内生境较单一,但家鼠仍以黄胸鼠为主要优势种群.

    作者:刘小华;张涛;张曼碧;黄济英;张世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79例复发性鼻咽癌三种不同方法再程放疗的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治疗方法对鼻咽部复发性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1998年1月~2001年1月,经病理确诊住院治疗的79例复发性鼻咽癌患者的资料.按其再程放射治疗的方法不同进行分组,超分割放射治疗(HF/RT)32例,常规放射治疗(RT)29例,化疗+常规放射治疗(PF/RT)18例(5-氟尿嘧啶+顺铂诱导化疗2个周期+常规放疗).三组均采用6MV直线加速器外照射,总剂量HF/RT组(70+5)GY,RT及PF/RT组(68+5)GY.结果 临床CR率分别为78.53%(25/32)、62.07%(18/29)和72.22%(13/18),病灶未控及远处转移率以RT组为高,分别为31.03%和37.93%,而HF/RT组和PF/RT组仅15.62%、25%和22.22%、16.66%,全组3年生存率31.65%,其中HF/RT组为37.50%(12/32)明显高于RT组的27.58%(8/19)和PF/RT组的33.33%(6/18),但三组3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Logrank test:x2=3.4173,P=0.1811).3年放射性脑脊髓病的发生率分别是9.37%、10.30%和11.11%无明显差异.结论 超分割放疗或诱导化疗+放疗,对提高鼻咽部复发性鼻咽癌的远期疗效无实质性意义.

    作者:黄卫;蔡悦成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重症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重症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6例重症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6例患者并呼吸肌麻痹7例;昏迷1例;Ⅰ°房室传导阻滞13例,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窦性停搏2例;继发甲亢5例.抢救成功25例.结论 重症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地补钾,使血钾在短时间内恢复到较为安全的水平.呼吸肌麻痹应及早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作者:姚健;黄志辉;陈伟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SARS患者死因的病理机制探讨--急性肺损伤与继发感染

    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SARS死亡原因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以4例SARS患者的尸检肺组织、经皮或经支纤镜肺活检标本为观察对象,组织病理切片经常规HE染色,免疫组化,并与临床表现进行联系.结果 2例发病早期患者肺组织病理切片可见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肺泡壁明显增宽,血管充血水肿,纤维母细胞增生,肺泡腔见纤维素及红细胞渗出,单个核细胞浸润,透明膜形成.另2例病程较长的死亡病例可见肺组织内大量曲霉菌菌丝,血管内见真菌栓,血管壁破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B细胞的CD20+在肺组织中的表达为阴性;T细胞的CD45RO+表达阳性增加;吞噬细胞的CD68+阳性表达显著增加.结论 SARS发病早期肺部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损伤,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超敏反应有关,也是SARS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与免疫抑制有关的继发严重霉菌感染是晚期病人的重要死因.

    作者:罗炜;钟淑卿;徐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761名儿童卡介苗免疫效果监测分析

    目的 为了解赤坎区儿童BCG接种质量,对未免疫成功的儿童采取补种措施,以及为查找失败的原因和制定相应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761名居住于本院管辖区内0~6岁均于12周前接受过BCG.采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人型PPD)0.1 ml(5 Iu)皮内注射,于72 h测量硬结结果,确定免疫成功率(阳转率).结果 PPD阳转率91.45%达到卫生部规定的标准.结论 儿童要及时接受有效的卡介苗接种,才能保证免疫成功,达到预防结核病的目的.

    作者:吕红;罗荣珍;戚佩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沙培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应用探讨

    目的 观察沙培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不愿意作全身放、化疔的晚期恶性肿瘤并胸积液患者44例随机分成两组,甲组为沙培林治疗组,乙组为顺氯胺铂对照组.经B超定位并行胸腔穿刺术或胸腔闭式引流术,抽取胸腔积液后胸腔内给药治疗.结果 甲组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1例,总有效率为90.91%;乙组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9例,总有效率为63.64%.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副作用:甲组以发热为主,而乙组则胃肠道反应及白细胞降低较多.结论 胸腔注入沙培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邹天士;陈晓红;陈浩波;何涛;植广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