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州市白云区1998~2004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邹晓忠;翁开桂;陈家骏;高春霖;高立;曾志红

关键词:食物中毒, 预防与控制, 健康宣教
摘要:目的 了解广州市白云区食物中毒发生的动态情况、中毒发生特点和规律,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 收集全区1998~2004年食物中毒统计报表及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年来共发生食物中毒85起,中毒人数1414例,死亡23例.年平均12起,中毒人数202例,死亡3例.食物中毒发生的起数和中毒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中毒食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农药等化学物是导致中毒的主要致病因素,中毒发生场所以集体食堂为主.结论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宣传教育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人群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态与原发性肝癌的关联程度,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Meta分析法,对51篇关于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 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呈高度关联(OR=11.34),其中HBsAg、Anti-HBc-IgM与原发性肝癌的关联程度高(OR分别为13.15和12.37),其次为Anti-HBc(OR=8.50),HBeAg与原发性肝癌的关联程度高于Anti-HBe(OR=4.36 vs 2.49),Anti-HBs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合并OR值小于1(OR=0.24).结论 HBV感染是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HBV现正感染、病毒复制活跃者发生原发性肝癌的危险性较大,慢性HBV感染者出现Anti-HBc-IgM阳性要警惕原发性肝癌的发生,Anti-HBs是降低原发性肝癌发生风险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罗瑞虹;赵志新;周旭毓;崇雨田;姚集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广州市白云区1998~2004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白云区食物中毒发生的动态情况、中毒发生特点和规律,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 收集全区1998~2004年食物中毒统计报表及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年来共发生食物中毒85起,中毒人数1414例,死亡23例.年平均12起,中毒人数202例,死亡3例.食物中毒发生的起数和中毒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中毒食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农药等化学物是导致中毒的主要致病因素,中毒发生场所以集体食堂为主.结论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宣传教育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作者:邹晓忠;翁开桂;陈家骏;高春霖;高立;曾志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6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0.4ml,每日2次.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监测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观察出血性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有效率达8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PT、APTT、出血性事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乐胜;刘志红;王国标;曾中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广东省非鼠疫疫源地三株耶尔森氏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三株耶尔森氏菌生物学特性,查明该菌株与鼠疫菌的免疫原性关系.方法 采用生长特性、糖醇酵解试验、毒力因子和免疫原性交叉等试验方法.结果 试验菌株的菌落呈圆形光滑、G-短杆菌、22℃有动力、37℃无动力,生化测试葡萄糖、蔗糖、尿素、甘露醇和山梨醇阳性,鸟氨酸出现不稳定,而赖氨酸、鼠李糖、明胶和乳糖呈阴性,对氯霉素和链霉素呈高度敏感,而青霉素有耐药性,三株菌与鼠疫菌和假结核菌的抗血清不起凝集作用,而且与鼠疫反向试验的诊断液不发生凝集.三株菌抗血清与鼠疫间接血凝试验的诊断液不起凝集作用.结论 153和271菌株属小肠结肠炎菌(生物Ⅰ型),而272菌株属中间型耶氏菌,它们与鼠疫菌和假结核菌无免疫原性交叉反应.

    作者:杨华源;曾敏;梁秋光;黄济英;潘珠;杨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HLGR肠球菌的检测及肠球菌耐药性变迁的分析

    目的 了解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HLGR)的肠球菌的检出情况及肠球菌耐药性变迁.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抗生素敏感试验检测1999~2000年和2003~2004年两个时期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肠球菌.结果 在1999~2000年间,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肠球菌的检出率是40.0%(16/40),肠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利福平、氯霉素、氨苄西林、氧氟沙星、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分别是65.0%(26/40)、70.0%(28/40)、55.0%(22/40)、42.5%(17/40)、7.5%(3/40)、27.5%(11/40)、0,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在2003~2004年间,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肠球菌的检出率是50.0%(30/60),肠球菌对上述相应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是80.0%(48/60)、61.7%(37/60)、55.0%(33/60)、38.3%(23/60)、53.3%(32/60)、51.7%(31/60)、8.3%(5/60),检出1株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占1.7%).结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地区HLAR肠球菌的检出率在逐渐增加.肠球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除四环素、利福平和氯霉素外,其余均呈增加趋势,万古霉素仍是治疗肠球菌感染的有效药物.临床上治疗肠球菌引起的感染,必须根据分离株的耐药特点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作者:吴爱武;李红玉;蔡燕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广州人眼结膜吸吮线虫病一例

    徐××,女,30岁,湖北籍,居住广州2年,货物仓库收款员.2004年11月因右眼痒痛,畏光,有虫爬感而到医院眼科门诊就诊.检查左眼阴性,在裂隙灯下见右眼穹窿部结膜有2条白色虫在爬动.结膜充血,无眼分泌物.角膜浊,荧光素染色阴性,角膜后沉着物阴性,房水阴性.

    作者:沈浩贤;陈代雄;黎健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基因重组蛇毒纤溶因子rFⅡ的酶学特性研究

    目的 研究重组蛇毒纤溶因子的酶学特性.方法 通过SDS-PAGE分析其分子量、纯度,用SDS-PAGE方法检测其对纤维蛋白原的水解能力,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其水解azocasein的能力和PMSF及EDTA对蛇毒纤溶因子的作用.结果 蛇毒重组纤溶因子rFⅡ是一个分子量在28000的蛋白酶.它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水解纤维蛋白原的Aα、Bβ、γ亚基,EDTA和PMSF均可以抑制该因子水解azocasein的能力.结论 rFⅡ是一种纤维蛋白原酶,它的酶活性可同时被EDTA和PMSF所抑制.

    作者:江伟健;邱鹏新;颜光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阳江市某小学腺病毒感染暴发的调查

    目的 了解阳江市某小学儿童腺病毒感染暴发的流行特征及病因,为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现况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某小学儿童腺病毒感染罹患率为6.3%;患者以7~8岁的儿童为主;15例样本中有12例检测出腺病毒IgM抗体阳性;病例组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两者的游泳因素暴露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游泳可导致腺病毒感染暴发疫情发生,应加强泳池的消毒.

    作者:李文杰;范子凡;麦荣建;李诺鸣;谢才华;陈星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山西青年学生蠕形螨感染调查

    目的 了解山西青年学生蠕形螨的感染情况,研究蠕形螨及蠕形螨病的特性.方法 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对部分大、中专学生进行蠕形螨检查并分析原因.结果 山西青年学生蠕形螨感染率为40.77%,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成人院校中30~40岁之间的学生感染率较高为67.36%,面部罹患各种皮肤病的蠕形螨感染率为92.55%,毛囊蠕形螨感染率明显高于皮脂蠕形螨感染率(P<0.01),湿润型皮肤蠕形螨感染率高于干燥型皮肤(P<0.01).结论 全国各地蠕形螨感染率差异很大,这与所选择的对象、采用的检查方法、诊断标准的不一有关,同时与是否有皮肤病以及各地区气候、卫生习惯不同等有关.

    作者:杨晓红;段希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一起由H3N2病毒引起流感局部暴发的调查

    目的 通过对湛江市某镇三间学校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分析,进一步探索该次流感的流行因素,预测其流行趋势,指导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对学校报告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入户调查镇城区附近村庄居民流感发生情况,调查该镇个体诊所近期收治流感病人情况,流感病例的家庭成员发病情况,采集病人咽拭子分离与鉴定病原体,采集病人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检测流感抗体滴度.结果 三间学校共发生367例流感病例,罹患率8.10%;采集22份病人咽拭子检测,流感抗原4份阳性,PCR检测4份阳性,病毒分离3份阳性并经鉴定均为H3N2型流感病毒.18例病人恢复期是急性期血清抗体滴度4倍以上增长的有14例.结论 初步认为该镇三间学校出现流感局部暴发,病原体考虑为H3N2型流感病毒.

    作者:吴能简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SARS患者死因的病理机制探讨--急性肺损伤与继发感染

    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SARS死亡原因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以4例SARS患者的尸检肺组织、经皮或经支纤镜肺活检标本为观察对象,组织病理切片经常规HE染色,免疫组化,并与临床表现进行联系.结果 2例发病早期患者肺组织病理切片可见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肺泡壁明显增宽,血管充血水肿,纤维母细胞增生,肺泡腔见纤维素及红细胞渗出,单个核细胞浸润,透明膜形成.另2例病程较长的死亡病例可见肺组织内大量曲霉菌菌丝,血管内见真菌栓,血管壁破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B细胞的CD20+在肺组织中的表达为阴性;T细胞的CD45RO+表达阳性增加;吞噬细胞的CD68+阳性表达显著增加.结论 SARS发病早期肺部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损伤,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超敏反应有关,也是SARS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与免疫抑制有关的继发严重霉菌感染是晚期病人的重要死因.

    作者:罗炜;钟淑卿;徐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化妆品包装材料微生物和有毒物质的检验研究

    目的 通过对化妆品包装瓶的检测,了解包装材料所含有毒物质的种类和析出浓度以及微生物污染状况,为制订卫生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市属化妆品生产厂家的化妆品包装瓶按食品用聚氯乙烯成型品卫生检验项目检测,微生物指标和方法则参照公共场所杯具的卫生标准采样.结果 包装瓶理化检验项目超标率为9.6%,其中高锰酸钾消耗量超标严重(25.0%),其次为蒸发残渣(20%乙醇为18.2%,4%醋酸为16.7%),未检出重金属(以Pb计),脱色试验阴性.微生物污染较大,细菌总数达到167cfu/25cm2,未检出大肠菌群.结论 包装材料中有毒物质向产品析出情况确实存在,迁移量不可忽视,同时应加强市场化妆品防腐剂和抗生素类化合物的监控.

    作者:郭重山;钟嶷;李小晖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析

    目的 了解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其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526例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做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痰培养阳性的132例进行病原菌及药敏分析.结果 病原菌检出率25.1%.检出革兰阴性细菌85株(占64.4%),革兰阳性细菌47株(占35.6%).其中大肠埃希菌(18.9%)、肺炎克雷伯菌(13.6%)、表皮葡萄球菌(9.8%)、铜绿假单胞菌(9.1%),溶血葡萄球菌(8.3%)为主要菌株.所有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对革兰阴性菌敏感.

    作者:吕波;莫伟雄;黄玉环;李海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2003~2004年揭阳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疫情发生的原因和流行的特征,探讨乙脑的防制措施.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方法及检验室检测.结果 共报告病例63例,死亡3例,病死率为4.76%.普宁市发病多,占55.6%;发病高峰在6月份;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特别是免疫空白的儿童.结论 揭阳市乙脑的流行高峰是在6月份,儿童无免疫力是引起流行的主要原因,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乙脑疫苗的接种率,消除儿童免疫空白,是预防乙脑流行的重要措施.

    作者:林伟波;林宏波;邱志远;李惠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住院老年患者无症状性脑梗死(SBI)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神经内科非脑卒中表现老年住院患者276例,均行头颅CT检查,从年龄、危险因素、影像学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SBI的发生率为31.16%,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头颅CT显示病灶直径平均在0.4~1.5 cm之间面积,94.19%为腔隙性脑梗死,81.40%分布于基底节区、内囊、放射冠区等.SBI患者伴发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缺血性心脏病明显高于非SBI者(P<0.01).结论 高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缺血性心脏病均为SBI的危险因素.影像学所见病变多在基底节区、内囊、放射冠区的腔隙性梗死.

    作者:张坚洪;陈兴活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重症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重症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6例重症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6例患者并呼吸肌麻痹7例;昏迷1例;Ⅰ°房室传导阻滞13例,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窦性停搏2例;继发甲亢5例.抢救成功25例.结论 重症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地补钾,使血钾在短时间内恢复到较为安全的水平.呼吸肌麻痹应及早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作者:姚健;黄志辉;陈伟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武汉市非伤寒沙门氏菌的鉴定和分群及抗感染药的敏感性研究

    目的 探讨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中非伤寒沙门氏菌的鉴定和菌群分布及对抗感染药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和血清学方法对非伤寒沙门氏菌进行鉴定和分群,采用K-B法进行抗感染药的敏感性测定.这些抗感染药都是本地区常用的.结果 9 748份标本检出非伤寒沙门氏菌93株,检出率为0.95%,其中D群占43/93、B群占34/93、C1亚群占9/93、C2亚群占4/93、E群占3/93.93株非伤寒沙门氏菌对泰能、氨曲南、舒普深、头孢菌类、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都很敏感.但对萘啶酸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很高,分别达到40.9%和36.5%,其次氨苄西林为20.4%,磺胺为18.3%,氯霉素11.8%,哌拉西林为10.8%.结论 本文的实验结果与国外的相关报道基本一致,并且为我国的非伤寒沙门氏菌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和传统的血清学方法以及抗感染药的敏感性测定都是防治非伤寒沙门氏菌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奇志;孙自镛;叶嗣颖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清tPSA和cPSA测定对前列腺疾病诊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cPSA测定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血清tPSA、cPSA和fPSA,并进行各种PSA的稳定性试验.结果 新鲜血清于4℃放置1周后,tPSA和cPSA含量基本无变化,但fPSA下降了11%.在本组181例病例的前列腺癌筛选中,cPSA的敏感性为86.8%,特异性为63.3%,准确性为70.2%,其作用与tPSA相当.早期前列腺癌(A、B期)患者,cPSA优于tPSA(P<0.001),当tPSA浓度为2.5~10 ng/ml时,cPS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tPSA,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4℃放置条件下,cPSA的稳定性好.cPSA在tPSA为2.5~10 ng/ml时,对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优于tPSA.

    作者:廖伟娇;刘利东;高启健;陈文忠;郭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50株质粒介导的耐药淋球菌株的流行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7年来广州地区质粒介导耐药淋球菌株的流行趋势.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低抑菌浓度(MICs),筛选出质粒介导四环素耐药淋球菌(TRNG),以及用纸片碘量法测定质粒介导的产青霉素酶的淋球菌(PPNG).结果 846株淋球菌检出PPNG 131株(15.5%)、TRNG 184株(21.8%),7年来,PPNG、TRNG流行率经μ检验,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PPNG和TRNG流行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持续监测质粒介导耐药淋球菌株的流行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曹文苓;黎小东;李平;梁艳华;宋卫忠;颜景兰;吴德标;刘玉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小板单采术、羟基脲、α-干扰素联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血小板单采术联合羟基脲和α-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T)的疗效.方法 50例患者确诊后行血小板单采术,同时给予羟基脲和α-干扰素联合治疗.结果 血小板单采术后,血小板数显著下降,症状改善.加用羟基脲和α-干扰素联合治疗,血小板数稳定,病情继续缓解.结论 联合治疗疗效好、起效快,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罗宏山;梁碧玲;郑志惠;陈惠珍;张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