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tPSA和cPSA测定对前列腺疾病诊断的价值

廖伟娇;刘利东;高启健;陈文忠;郭彬

关键词:前列腺癌,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特异抗原, 复合前列腺特异抗原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cPSA测定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血清tPSA、cPSA和fPSA,并进行各种PSA的稳定性试验.结果 新鲜血清于4℃放置1周后,tPSA和cPSA含量基本无变化,但fPSA下降了11%.在本组181例病例的前列腺癌筛选中,cPSA的敏感性为86.8%,特异性为63.3%,准确性为70.2%,其作用与tPSA相当.早期前列腺癌(A、B期)患者,cPSA优于tPSA(P<0.001),当tPSA浓度为2.5~10 ng/ml时,cPS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tPSA,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4℃放置条件下,cPSA的稳定性好.cPSA在tPSA为2.5~10 ng/ml时,对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优于tPSA.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阳江市某小学腺病毒感染暴发的调查

    目的 了解阳江市某小学儿童腺病毒感染暴发的流行特征及病因,为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现况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某小学儿童腺病毒感染罹患率为6.3%;患者以7~8岁的儿童为主;15例样本中有12例检测出腺病毒IgM抗体阳性;病例组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两者的游泳因素暴露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游泳可导致腺病毒感染暴发疫情发生,应加强泳池的消毒.

    作者:李文杰;范子凡;麦荣建;李诺鸣;谢才华;陈星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沙培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应用探讨

    目的 观察沙培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不愿意作全身放、化疔的晚期恶性肿瘤并胸积液患者44例随机分成两组,甲组为沙培林治疗组,乙组为顺氯胺铂对照组.经B超定位并行胸腔穿刺术或胸腔闭式引流术,抽取胸腔积液后胸腔内给药治疗.结果 甲组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1例,总有效率为90.91%;乙组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9例,总有效率为63.64%.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副作用:甲组以发热为主,而乙组则胃肠道反应及白细胞降低较多.结论 胸腔注入沙培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邹天士;陈晓红;陈浩波;何涛;植广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肾病综合症患者IL-2、IL-6水平测定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在肾病综合症(NS)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特异性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40例体检健康者,30例NS发作组和28例NS缓解组患者血清中IL-2和IL-6水平及其动态变化.结果 NS发作组IL-2及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及NS缓解组(P<0.01),而NS缓解组IL-2及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研究提示IL-2及IL-6水平升高可作为NS活动性的检测指标.

    作者:熊传银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液相芯片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简介

    液相芯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它集中了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高分子化学、激光检测技术、微流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先进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液相芯片分析技术的检测原理、检测方法及分析仪器Luminex100的结构,并简要介绍了其在基础研究及临床检测方面的应用.

    作者:王蕾;吴英松;李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器官移植术后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器官移植术后细菌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特性.方法 对84例阳性标本按NCCL标准筛选后,进行纸片扩散法确定试验,并选用19种抗生素作敏感试验.结果 从分离鉴定出的84株革兰阴性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28.57%(24/8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对19种常用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结论 对分离鉴定出来的革兰阴性杆菌应及时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其结果对指导临床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控制器官移植术后的细菌感染十分重要.

    作者:彭慧敏;潘树根;江镜全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广州地铁一、二号线运营前环境卫生状况调查与比较

    目的 了解广州地铁二号线开通前卫生状况并与一号线开通前进行比较.方法 对广州地铁一、二号线开通前进行卫生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地铁二号线运营前卫生环境较好,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及可吸入颗粒物易受地面环境影响.二号线的卫生状况比一号线有所改善,安装屏蔽门对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及微生物起到了阻隔的作用.结论 广州地铁二号线开通前本底卫生环境优于广州地铁一号线.

    作者:陈玉婷;钟嶷;马林;王伟鸿;冯文如;江思力;刘查田;李锦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40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例采用肝叶切除治疗术式和疗效.结果 行左外叶切除197例,占58.0%;左肝叶切除68例,占20.0%;肝方叶切除20例,占5.9%;右前叶切除18例,占5.3%;右后叶切除10例,占2.9%;右后叶+左外叶切除14例,占4.1%;右半肝切除10例,占2.9%;右前叶+方叶切除3例,占0.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7%.随访1~15年,随访率83.2%,优良率91.9%.结论 肝叶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

    作者:陈建禄;刘文艺;谢金敏;高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761名儿童卡介苗免疫效果监测分析

    目的 为了解赤坎区儿童BCG接种质量,对未免疫成功的儿童采取补种措施,以及为查找失败的原因和制定相应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761名居住于本院管辖区内0~6岁均于12周前接受过BCG.采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人型PPD)0.1 ml(5 Iu)皮内注射,于72 h测量硬结结果,确定免疫成功率(阳转率).结果 PPD阳转率91.45%达到卫生部规定的标准.结论 儿童要及时接受有效的卡介苗接种,才能保证免疫成功,达到预防结核病的目的.

    作者:吕红;罗荣珍;戚佩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糖筛查在巨大胎儿防治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糖筛查在巨大胎儿防治中的价值.方法 以50g糖筛查值≥7.8 mmol/L为标准,将87例巨大胎儿分为糖筛查异常41例(Ⅰ组)和糖筛查正常46例(Ⅱ组),随机选择同期出生的、糖筛查值<7.8 mmol/L的正常足月儿41例(Ⅲ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Ⅰ、Ⅱ组孕妇的体重指数(BMI)、身高均高于Ⅲ组,但Ⅰ、Ⅱ组间亦存在差异(P<0.05),Ⅰ组的BMI明显高于Ⅲ组(P<0.001),而Ⅱ组的平均身高明显高于Ⅲ组(P<0.001);Ⅰ、Ⅱ组的剖宫产率及男胎数均高于Ⅲ组,Ⅰ组的剖宫产率与Ⅲ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而男胎数两组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重视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与诊治,加强孕期的营养指导及BMI监测,可降低巨大胎儿的发生率.对糖代谢异常及BMI高值孕妇,如胎儿巨大,放宽剖宫产指征,可避免发生肩难产.

    作者:周玉琴;康佳丽;曾艳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茂名市50年来麻疹疫情流行情况分析与控制策略的探讨

    目的 探讨实施计划免疫前后麻疹流行特征的变化规律.方法 将1950年以来的疫情资料划分为疫苗前、预防接种和计划免疫三个阶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疫苗使用前(1950~1965年)、预防接种阶段(1966~1983年)和计划免疫阶段(1984~2001年)的麻疹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669.63/10万、494.71/10万和6.72/10万.实施计划免疫后,麻疹的流行特征表现为流行强度大大减弱,流行周期消失,流行季节不明显,发病年龄后移,不典型病例增多.结论 计划免疫阶段的麻疹流行特征已发生根本性改变,现阶段麻疹控制策略是保持高水平的麻疹疫苗接种率,加强麻疹流行病学和血清学监测,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活动.

    作者:王惠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2003~2004年揭阳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疫情发生的原因和流行的特征,探讨乙脑的防制措施.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方法及检验室检测.结果 共报告病例63例,死亡3例,病死率为4.76%.普宁市发病多,占55.6%;发病高峰在6月份;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特别是免疫空白的儿童.结论 揭阳市乙脑的流行高峰是在6月份,儿童无免疫力是引起流行的主要原因,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乙脑疫苗的接种率,消除儿童免疫空白,是预防乙脑流行的重要措施.

    作者:林伟波;林宏波;邱志远;李惠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重症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重症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6例重症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6例患者并呼吸肌麻痹7例;昏迷1例;Ⅰ°房室传导阻滞13例,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窦性停搏2例;继发甲亢5例.抢救成功25例.结论 重症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地补钾,使血钾在短时间内恢复到较为安全的水平.呼吸肌麻痹应及早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作者:姚健;黄志辉;陈伟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住院晚期癌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分析与安全管理对策

    目的 探讨住院晚期癌症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相关因素,制定安全护理管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03年间在肿瘤科住院期间发生自杀行为的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自杀行为分类,原因分析,并采取安全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71例发生自杀行为的患者中,自杀成功6人,占8.5%,自杀未遂的16人,占22.5%,有自杀意念的49人,占69.0%.发生自杀行为的原因与疼痛、生活质量下降、心理障碍、经济负担过重、缺乏情感支持等有关.通过干预措施,自杀行为人数逐年下降(P<0.01).结论 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强化病区安全护理管理,增强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帮助患者得到社会支持等干预措施,能使住院的晚期癌症患者自杀行为降低.

    作者:彭金莲;张秀兰;詹凤球;李春梅;李育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一起由H3N2病毒引起流感局部暴发的调查

    目的 通过对湛江市某镇三间学校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分析,进一步探索该次流感的流行因素,预测其流行趋势,指导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对学校报告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入户调查镇城区附近村庄居民流感发生情况,调查该镇个体诊所近期收治流感病人情况,流感病例的家庭成员发病情况,采集病人咽拭子分离与鉴定病原体,采集病人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检测流感抗体滴度.结果 三间学校共发生367例流感病例,罹患率8.10%;采集22份病人咽拭子检测,流感抗原4份阳性,PCR检测4份阳性,病毒分离3份阳性并经鉴定均为H3N2型流感病毒.18例病人恢复期是急性期血清抗体滴度4倍以上增长的有14例.结论 初步认为该镇三间学校出现流感局部暴发,病原体考虑为H3N2型流感病毒.

    作者:吴能简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小板单采术、羟基脲、α-干扰素联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血小板单采术联合羟基脲和α-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T)的疗效.方法 50例患者确诊后行血小板单采术,同时给予羟基脲和α-干扰素联合治疗.结果 血小板单采术后,血小板数显著下降,症状改善.加用羟基脲和α-干扰素联合治疗,血小板数稳定,病情继续缓解.结论 联合治疗疗效好、起效快,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罗宏山;梁碧玲;郑志惠;陈惠珍;张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HLGR肠球菌的检测及肠球菌耐药性变迁的分析

    目的 了解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HLGR)的肠球菌的检出情况及肠球菌耐药性变迁.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抗生素敏感试验检测1999~2000年和2003~2004年两个时期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肠球菌.结果 在1999~2000年间,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肠球菌的检出率是40.0%(16/40),肠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利福平、氯霉素、氨苄西林、氧氟沙星、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分别是65.0%(26/40)、70.0%(28/40)、55.0%(22/40)、42.5%(17/40)、7.5%(3/40)、27.5%(11/40)、0,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在2003~2004年间,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肠球菌的检出率是50.0%(30/60),肠球菌对上述相应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是80.0%(48/60)、61.7%(37/60)、55.0%(33/60)、38.3%(23/60)、53.3%(32/60)、51.7%(31/60)、8.3%(5/60),检出1株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占1.7%).结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地区HLAR肠球菌的检出率在逐渐增加.肠球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除四环素、利福平和氯霉素外,其余均呈增加趋势,万古霉素仍是治疗肠球菌感染的有效药物.临床上治疗肠球菌引起的感染,必须根据分离株的耐药特点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作者:吴爱武;李红玉;蔡燕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技术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是新颖的分子细胞生物学分析仪器,较传统荧光显微镜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的高分辨率、无损伤连续光学切片、三维图像重建等功能已广泛应用于医学、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在寄生虫学领域中的应用也正在逐步开展.若结合其他的生物学技术,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因此,了解它的基本性能、特点将有助于更深入的应用.

    作者:张锡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胎膜早破与孕妇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细菌感染的关系

    目的 了解胎膜早破与孕妇生殖道感染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细菌性阴道病(BV)的关系,以及给母婴带来不良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02年11月~2004年11月分娩的孕妇237例和随机抽取同期足月妊娠孕妇384例作为对照组,对其生殖道分泌物进行UU、CT、BV检测.结果 胎膜早破孕妇检测结果,总阳性率82.7%,与对照组总阳性率58.3%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胎膜早破病因与UU、CT、BV感染关系密切,而且胎膜早破合并UU、CT、BV可给孕妇及围产儿带来不良后果,有必要对妊娠早、中期孕妇进行筛查,针对病因做好防治措施.

    作者:何莲珠;陈萍;严二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清tPSA和cPSA测定对前列腺疾病诊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cPSA测定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血清tPSA、cPSA和fPSA,并进行各种PSA的稳定性试验.结果 新鲜血清于4℃放置1周后,tPSA和cPSA含量基本无变化,但fPSA下降了11%.在本组181例病例的前列腺癌筛选中,cPSA的敏感性为86.8%,特异性为63.3%,准确性为70.2%,其作用与tPSA相当.早期前列腺癌(A、B期)患者,cPSA优于tPSA(P<0.001),当tPSA浓度为2.5~10 ng/ml时,cPS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tPSA,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4℃放置条件下,cPSA的稳定性好.cPSA在tPSA为2.5~10 ng/ml时,对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优于tPSA.

    作者:廖伟娇;刘利东;高启健;陈文忠;郭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广东省非鼠疫疫源地三株耶尔森氏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三株耶尔森氏菌生物学特性,查明该菌株与鼠疫菌的免疫原性关系.方法 采用生长特性、糖醇酵解试验、毒力因子和免疫原性交叉等试验方法.结果 试验菌株的菌落呈圆形光滑、G-短杆菌、22℃有动力、37℃无动力,生化测试葡萄糖、蔗糖、尿素、甘露醇和山梨醇阳性,鸟氨酸出现不稳定,而赖氨酸、鼠李糖、明胶和乳糖呈阴性,对氯霉素和链霉素呈高度敏感,而青霉素有耐药性,三株菌与鼠疫菌和假结核菌的抗血清不起凝集作用,而且与鼠疫反向试验的诊断液不发生凝集.三株菌抗血清与鼠疫间接血凝试验的诊断液不起凝集作用.结论 153和271菌株属小肠结肠炎菌(生物Ⅰ型),而272菌株属中间型耶氏菌,它们与鼠疫菌和假结核菌无免疫原性交叉反应.

    作者:杨华源;曾敏;梁秋光;黄济英;潘珠;杨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