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金莲;张秀兰;詹凤球;李春梅;李育军
目的 探讨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40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例采用肝叶切除治疗术式和疗效.结果 行左外叶切除197例,占58.0%;左肝叶切除68例,占20.0%;肝方叶切除20例,占5.9%;右前叶切除18例,占5.3%;右后叶切除10例,占2.9%;右后叶+左外叶切除14例,占4.1%;右半肝切除10例,占2.9%;右前叶+方叶切除3例,占0.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7%.随访1~15年,随访率83.2%,优良率91.9%.结论 肝叶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
作者:陈建禄;刘文艺;谢金敏;高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重症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6例重症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6例患者并呼吸肌麻痹7例;昏迷1例;Ⅰ°房室传导阻滞13例,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窦性停搏2例;继发甲亢5例.抢救成功25例.结论 重症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地补钾,使血钾在短时间内恢复到较为安全的水平.呼吸肌麻痹应及早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作者:姚健;黄志辉;陈伟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重组蛇毒纤溶因子的酶学特性.方法 通过SDS-PAGE分析其分子量、纯度,用SDS-PAGE方法检测其对纤维蛋白原的水解能力,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其水解azocasein的能力和PMSF及EDTA对蛇毒纤溶因子的作用.结果 蛇毒重组纤溶因子rFⅡ是一个分子量在28000的蛋白酶.它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水解纤维蛋白原的Aα、Bβ、γ亚基,EDTA和PMSF均可以抑制该因子水解azocasein的能力.结论 rFⅡ是一种纤维蛋白原酶,它的酶活性可同时被EDTA和PMSF所抑制.
作者:江伟健;邱鹏新;颜光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血清环氧化酶-2(COX-2)变化的临床意义及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动态观察50例哮喘发作患儿急性期和缓解期及20例正常患儿血清COX-2的含量.结果 哮喘发作患儿血清COX-2水平急性期[(37.09±4.63)IU/L]>缓解期[(16.28±3.97)IU/L]>对照组[(7.32±2.26)IU/L],P均<0.01.急性期患儿血清COX-2含量分别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12.36±2.73)×109/L]呈明显的正相关性(r=0.591,P<0.01),与动脉血气中PaO2(5.85±3.67)kPa和pH值(7.28±0.29)均呈显著负相关(r=-0.714和-0.808,P均<0.01).结论 COX-2可能参与了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的发病过程,动态测定患儿血清COX-2的含量,对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及严重程度可能有一定的意义,拮抗COX-2如使用尼美舒利等的治疗可能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病情.
作者:陈伟宁;曾爱红;马广伟;陈彩凤;邓树棠;刘秀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器官移植术后细菌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特性.方法 对84例阳性标本按NCCL标准筛选后,进行纸片扩散法确定试验,并选用19种抗生素作敏感试验.结果 从分离鉴定出的84株革兰阴性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28.57%(24/8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对19种常用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结论 对分离鉴定出来的革兰阴性杆菌应及时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其结果对指导临床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控制器官移植术后的细菌感染十分重要.
作者:彭慧敏;潘树根;江镜全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住院晚期癌症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相关因素,制定安全护理管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03年间在肿瘤科住院期间发生自杀行为的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自杀行为分类,原因分析,并采取安全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71例发生自杀行为的患者中,自杀成功6人,占8.5%,自杀未遂的16人,占22.5%,有自杀意念的49人,占69.0%.发生自杀行为的原因与疼痛、生活质量下降、心理障碍、经济负担过重、缺乏情感支持等有关.通过干预措施,自杀行为人数逐年下降(P<0.01).结论 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强化病区安全护理管理,增强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帮助患者得到社会支持等干预措施,能使住院的晚期癌症患者自杀行为降低.
作者:彭金莲;张秀兰;詹凤球;李春梅;李育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2004年花都区华明小学麻疹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方法 对华明小学麻疹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年华明小学麻疹罹患率为8.66%,占全区总发病数29.48%,经临床诊断、ELISA方法检测、流行病学分析,符合麻疹诊断标准.结论 早期发现和报告病例,及时采取应急接种和综合防治措施可及时控制流行.加强外来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是预防控制麻疹暴发流行的重要手段.
作者:汤国球;蔡师志;梁振波;沈秋逢;卢惠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液相芯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它集中了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高分子化学、激光检测技术、微流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先进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液相芯片分析技术的检测原理、检测方法及分析仪器Luminex100的结构,并简要介绍了其在基础研究及临床检测方面的应用.
作者:王蕾;吴英松;李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沙培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不愿意作全身放、化疔的晚期恶性肿瘤并胸积液患者44例随机分成两组,甲组为沙培林治疗组,乙组为顺氯胺铂对照组.经B超定位并行胸腔穿刺术或胸腔闭式引流术,抽取胸腔积液后胸腔内给药治疗.结果 甲组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1例,总有效率为90.91%;乙组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9例,总有效率为63.64%.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副作用:甲组以发热为主,而乙组则胃肠道反应及白细胞降低较多.结论 胸腔注入沙培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邹天士;陈晓红;陈浩波;何涛;植广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开平市城区托幼机构儿童蛲虫感染状况和应用阿苯哒唑驱虫糖防治蛲虫感染效果.方法 2002~2004年在城区托幼机构儿童中开展每年2次集体服食阿苯哒唑驱虫糖防治蛲虫感染.服食驱虫糖前后,用肛周拭擦法每天上午8:00~10:00采样镜检.结果 2002年检查34所托幼机构8 591名儿童,感染率12.2%;2004年共检查32所8 118名儿童,感染率6.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各年龄组感染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阿苯哒唑驱虫糖可有效控制蛲虫感染.
作者:吴松润;司徒荣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 为了解赤坎区儿童BCG接种质量,对未免疫成功的儿童采取补种措施,以及为查找失败的原因和制定相应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761名居住于本院管辖区内0~6岁均于12周前接受过BCG.采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人型PPD)0.1 ml(5 Iu)皮内注射,于72 h测量硬结结果,确定免疫成功率(阳转率).结果 PPD阳转率91.45%达到卫生部规定的标准.结论 儿童要及时接受有效的卡介苗接种,才能保证免疫成功,达到预防结核病的目的.
作者:吕红;罗荣珍;戚佩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湛江市某镇三间学校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分析,进一步探索该次流感的流行因素,预测其流行趋势,指导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对学校报告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入户调查镇城区附近村庄居民流感发生情况,调查该镇个体诊所近期收治流感病人情况,流感病例的家庭成员发病情况,采集病人咽拭子分离与鉴定病原体,采集病人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检测流感抗体滴度.结果 三间学校共发生367例流感病例,罹患率8.10%;采集22份病人咽拭子检测,流感抗原4份阳性,PCR检测4份阳性,病毒分离3份阳性并经鉴定均为H3N2型流感病毒.18例病人恢复期是急性期血清抗体滴度4倍以上增长的有14例.结论 初步认为该镇三间学校出现流感局部暴发,病原体考虑为H3N2型流感病毒.
作者:吴能简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α-干扰素(α-IFN)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治疗后HBV DNA和ALT水平,HBeAg是否转阴,将140例采用x-2b IFN治疗的CHB病人,分为应答组和无应答组.采用荧光PCR法定量检测HBV DNA,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HBV)和丁肝病毒(HDV)标志物,x2检验分析IFN治疗CHB应答相关因素.结果 应答组与无应答组间患者年龄和性别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前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ALT水平、HBeAg和是否重叠HDV感染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治疗前HBV DNA水平较低,ALT水平较高,HBeAg阳性和无重叠HDV感染的患者IFN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胡长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HLGR)的肠球菌的检出情况及肠球菌耐药性变迁.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抗生素敏感试验检测1999~2000年和2003~2004年两个时期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肠球菌.结果 在1999~2000年间,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肠球菌的检出率是40.0%(16/40),肠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利福平、氯霉素、氨苄西林、氧氟沙星、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分别是65.0%(26/40)、70.0%(28/40)、55.0%(22/40)、42.5%(17/40)、7.5%(3/40)、27.5%(11/40)、0,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在2003~2004年间,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肠球菌的检出率是50.0%(30/60),肠球菌对上述相应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是80.0%(48/60)、61.7%(37/60)、55.0%(33/60)、38.3%(23/60)、53.3%(32/60)、51.7%(31/60)、8.3%(5/60),检出1株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占1.7%).结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地区HLAR肠球菌的检出率在逐渐增加.肠球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除四环素、利福平和氯霉素外,其余均呈增加趋势,万古霉素仍是治疗肠球菌感染的有效药物.临床上治疗肠球菌引起的感染,必须根据分离株的耐药特点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作者:吴爱武;李红玉;蔡燕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7年来广州地区质粒介导耐药淋球菌株的流行趋势.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低抑菌浓度(MICs),筛选出质粒介导四环素耐药淋球菌(TRNG),以及用纸片碘量法测定质粒介导的产青霉素酶的淋球菌(PPNG).结果 846株淋球菌检出PPNG 131株(15.5%)、TRNG 184株(21.8%),7年来,PPNG、TRNG流行率经μ检验,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PPNG和TRNG流行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持续监测质粒介导耐药淋球菌株的流行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曹文苓;黎小东;李平;梁艳华;宋卫忠;颜景兰;吴德标;刘玉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白云区食物中毒发生的动态情况、中毒发生特点和规律,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 收集全区1998~2004年食物中毒统计报表及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年来共发生食物中毒85起,中毒人数1414例,死亡23例.年平均12起,中毒人数202例,死亡3例.食物中毒发生的起数和中毒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中毒食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农药等化学物是导致中毒的主要致病因素,中毒发生场所以集体食堂为主.结论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宣传教育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作者:邹晓忠;翁开桂;陈家骏;高春霖;高立;曾志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血清总胆红素(TBIL)与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变化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日立760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氧化酶法检测血清TBIL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OX-LDL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TBI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8.85±2.97)μmol/L vs(15.51±3.92)μmol/L,P<0.01],而血浆OX-LD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85.63±32.45)mmol/L vs(29.21±11.36)mmol/L,P<0.01].冠心病患者血清TBIL与血浆OX-LDL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r=-0.61,P<0.01),而健康对照组中两者间的相关性则不明显(r=-0.15,P>0.05).结论 冠心病时血清TBIL显著降低而OX-LDL显著升高.冠心病患者血清TBIL抗LDL氧化能力的减弱可能是导致OX-LDL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李卓成;李延武;陈剑雄;屠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 对2004年广州军区总医院收治的1例疑似登革病毒感染者进行确诊,通过对病毒的基因序列分析,寻找该例感染病毒的可能来源.方法 首先从疑似病人的血清提取血液RNA,用RT-PCR法对比较保守的病毒非结构蛋白NS2a-NS2b上的部分序列进行扩增,并进行基因克隆、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 经RT-PCR和基因测序检测证实为DEN1感染: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与我室保存的1995年、1997年、1999年和2003年的DEN1流行株非结构蛋白NS2a-NS2b的部分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0.8%、97.6%、100%和99.6%.结论 该例疑似登革病毒感染患者被确诊为DEN1型病毒感染,与1999年广东省中山市的登革1型病毒流行株在部分非结构蛋白NS2a-NS2b上完全相同,并与1997年广东省潮州市和2003年广州市的流行株为同一基因型.由此初步推断,在我国可能已存在登革1型病毒的疫源地.
作者:王军军;任瑞文;田小东;方美玉;洪文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在肾病综合症(NS)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特异性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40例体检健康者,30例NS发作组和28例NS缓解组患者血清中IL-2和IL-6水平及其动态变化.结果 NS发作组IL-2及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及NS缓解组(P<0.01),而NS缓解组IL-2及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研究提示IL-2及IL-6水平升高可作为NS活动性的检测指标.
作者:熊传银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阳江市某小学儿童腺病毒感染暴发的流行特征及病因,为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现况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某小学儿童腺病毒感染罹患率为6.3%;患者以7~8岁的儿童为主;15例样本中有12例检测出腺病毒IgM抗体阳性;病例组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两者的游泳因素暴露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游泳可导致腺病毒感染暴发疫情发生,应加强泳池的消毒.
作者:李文杰;范子凡;麦荣建;李诺鸣;谢才华;陈星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