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及护理

张殷;冯伟玲;朱绍芬;钟瑞卿;吴云清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饮食指导, 护理
摘要: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儿影响严重,其影响程度与糖尿病病情及妊娠期血糖控制与否有十分密切关系.合理的饮食控制能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饮食既能提供维持妊娠的热能和营养不会引起饥饿性的酮体产生,不致于影响胎儿发育,又能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含量不致引起餐后高血糖.为产妇提供了相应的健康宣教和适当的治疗与护理,使产妇能顺利地完成了妊娠、分娩过程,母子平安,无出现并发症.重视孕期糖尿病筛查,及时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做出诊断,加强管理,严密监控,做好饮食和自我监护等有关知识的宣敦,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不仅能降低围产期母婴并发症,保障母婴健康,也能够降低产妇远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梅县西阳镇发生18例麻疹的流行调查

    目的通过对西阳镇发生的麻疹流行的调查,分析发生流行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控制流行.方法对18例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血检测麻疹IgM抗体,对西阳镇中心小学学生和移民新村散居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应急接种.结果这次流行共有18例麻疹病例发生,患者小年龄7个月,大年龄12岁,其中17例患者均为西阳镇中心小学学生,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发生.发生麻疹流行的原因是存在免疫空白人群和报告不及时.在对西阳镇中心小学学生和移民新村散居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和采取有关防治措施后,流行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在部分人群中存在麻疹免疫空白,一旦传染源传入即易发生流行.发生麻疹流行时,及时采取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和其他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麻疹流行.

    作者:黄建平;邓友华;谢小强;卢建伟;古旭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弓形虫膜抗原SAG3基因打靶载体构建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构建弓形虫膜抗原SAG3基因打靶载体的方法,为建立基因敲除弓形虫基因突变株打下基础.方法用PCR方法扩增弓形虫SAG3基因同源序列,将所获得的1.53kb和2.81kb序列连接克隆插入TUB5/CAT质粒中,构建置换型打靶载体,采用PCR扩增、酶切分析鉴定.结果将SAG3基因中1.53kb和2.81kb两个同源序列分别插入TUB5/CAT质粒中,构建了弓形虫RH株5'SAG3-TUB5/CAT-3'SAG3置换型载体,经鉴定所获得的打靶载体结构准确.结论建立了弓形虫膜抗原SAG3基因打靶载体,并获得了弓形虫RH株SAG3基因置换型打靶载体,为分析弓形虫基因功能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作者:韦相才;钟兴明;郑焕钦;陈观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SARS与非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鉴别诊断

    比较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AP)与传统的非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病原、临床特点、实验室诊断等方面的异同,从而对二者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甘慧泉;吴忠道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广东五华县棘颚口线虫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广东省五华县棘颚口线虫的流行情况.方法从当地采集剑水蚤,经固定、沉淀分离、封片后,于显微镜下观察.从五华县县城菜市场购买鲩鱼、泥鳅、鳝鱼,其肌肉和肝脏经人工胃液消化后镜检.采用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两种方法对从五华县转水镇采集的猫狗粪便进行检查.结果剑水蚤棘颚口线虫第二期幼虫的感染率为1.6%;从34个鳝鱼肝脏样本中发现棘颚口线虫第3期幼虫2条;用饱和盐水浮聚法检查猫粪50份,2份找到棘颚口线虫卵.结论五华县具备棘颚口线虫流行的基本条件.

    作者:陈代雄;沈浩贤;李小敏;周耀生;谢喜文;陈耿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脑室穿刺引流术在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脑室穿刺引流术在出血性脑血管病中抢救的疗效和注意事项.方法选择发病72h内的急性脑出血破入脑室者或原发性脑室出血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两组治疗后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手术组基本痊愈8例(26.6%),显著进步10例(30%),进步6例(20%),总有效率76.6%;对照组基本痊愈2例(6.6%),显著进步3例(10%),进步3例(10%),总有效率26.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手术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效果(P<0.01).结论脑室穿刺引流术在抢救急性继发性或原发性脑室出血者疗效显著,是目前抢救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重要救治手段.

    作者:朱浩佳;陈荣植;王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HBV转录激活蛋白HBx、MHBst78MHBst155真核重组载体构建

    目的分别构建人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羧基端截断的中分子表面蛋白MHBst78、MHBst155编码基因的真核重组表达载体,以便进一步研究其转录激活功能及对宿主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3对寡核苷酸引物,以adr亚型HBV质粒pHBV DNA为模板,采用PCR法分别扩增HBV X基因、MHBst78与MHBst155编码基因片段;用HindⅢ,KpnⅠ双酶切HBVX基因;用HindⅢ和BamHⅠ双酶切MHBst78与MHBst155编码基因片段后,分别定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相应酶切位点,转化宿主菌JM109,提取质粒,分别用上述内切酶酶切及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结果酶切重组体显示所切下的片段大小均与预计相符,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序列及预计结果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HBV X基因、羧基端截断的HBV中分子表面蛋白MHBst78、MHBst155编码基因的真核重组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HBV转录激活蛋白HBx、MHBst78 MHBst155对宿主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奠定基础.

    作者:杨林;江元森;陈幼明;李志刚;李刚;陈文思;姚集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患者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患者经吡喹酮治疗后,机体免疫应答的状态和对病程转归影响.方法35例脑囊虫病患者经吡喹酮治疗6个月后,对血清中IL-2、INF-γ、IL-5、IL-10、TNF-α、IL-12进行检测.结果治疗6个月后,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IL-12明显升高(P<0.01),Th2型细胞因子IL-5和IL-10在患者中检出率明显下降(P<0.01),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对药物反应良好的患者,IL-2、IFN-γ、IL-12明显高于对药物反应不良者.结论脑囊虫病患者治疗后Th2型细胞因子反应减弱,而Th1型细胞因子反应增强,机体的保护性免疫应答已经开始恢复.

    作者:李雅杰;张唯哲;张晓丽;马素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淋病预后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性病预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追踪检测25例性病门诊患者淋球菌(NG).结果荧光定量PCR法能够检测淋病的治疗效果.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具有高灵敏性、高特异性、高精确性、效率高和污染小等特点,是一种有效、快速和简便的检测方法,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作者:李延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糖尿病肾病PGE1脂微球治疗对急性时相蛋白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对糖尿病肾病血清C-反应蛋白及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对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每日静滴或缓慢静注lipo-PGE120~40μg,连续应用20d,检测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后CRP及UAE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5).结论Lipo-PGE1可以使糖尿病肾病患者的CRP和UAER明显降低,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量.

    作者:蔡迅;钟伟强;刘冠贤;杨永铭;黄仲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快速ELISA检测华支睾吸虫与粪检查虫卵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快速ELISA在华支睾吸虫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快速ELISA诊断试剂盒检测华支睾吸虫抗体呈阳性的118份标本与粪便清水沉淀查虫卵比较.结果快速ELISA检测华支睾吸虫抗体阳性118例中,粪便找到虫卵63例(53.3%).结论快速ELISA诊断试剂盒在华支睾吸虫病临床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其方法操作简单、快速、无需特殊仪器设备,适合基层应用.

    作者:邹学华;罗金萍;陈良贵;何丽洁;潘登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医院疼痛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疼痛管理现状.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疼痛管理现状的调查问卷,包括护士卷和病人卷,对200名护士及200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人的疼痛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仅9.1%的护理人员对病人的疼痛主诉有正确的认知观念,43.7%的护理人员掌握止痛药的用药知识;15.5%的疼痛患者不敢用止痛药,74.9%的患者对止痛药用药知识有错误认知.结论对护士及患者进行有关疼痛知识的健康教育是疼痛控制的关键.

    作者:闵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蠕形螨在大学生面部感染与分布的调查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分布情况,为进一步做好学校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对某高校在校542名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该人群蠕形螨总感染率为35.79%,且男性感染率(42.97%)明显高于女性(29.03%,P<0.01);单纯毛囊蠕形螨(D.f型)、单纯皮脂蠕形螨(D.b型)与混合型感染三种类型均存在,以毛囊蠕形螨为主;蠕形螨的感染有聚集分布现象.结论加强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的群防群治工作.

    作者:杨毅梅;何作顺;张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2003年兴宁市城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广东省兴宁市城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方法对市教育局直属城乡13所中小学,其中中学7所,小学6所,共26 980名学生进行普查,采用统一的灯箱对数视力表,悬挂时5.0行与被检查者双眼同一水平高度;检查距离为5m,检查人员经过统一培训,统一操作方法和程序.判断标准:被检查者单侧裸视力<5.0为视力不良.视力不良分类标准:4.9为轻度视力不良,4.6~4.8为中度视力不良,≤4.5为重度视力不良.结果检查学生26 980名,视力不良11868,视力不良率为43.99%.随年级增高而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有逐年递增趋势(P<0.01).城区内学生视力不良率高于城郊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学生课业负担重、视近时间、坐姿、读写习惯、用眼卫生等因素有关.因此应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进行广泛卫生知识教育,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从根本上降低青少年视力不良的发生.

    作者:钟子平;罗国清;何钦宜;陈春良;黄德恩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痘苗病毒D13L基因在BHK21细胞系中的稳定表达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痘苗病毒D13L基因的细胞系.方法克隆D13L基因并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EGFP-C2中构建重组质粒pEGFP-D13L,利用脂质体法转染BHK21细胞,G-418进行筛选,有限稀释法获取亚克隆细胞株.荧光显微镜观察和RT-PCR分析表达效果.结果D13L基因在细胞中稳定表达,连续传代10次后仍然能检测到其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能看到绿色荧光,RT-PCR可以得到1650bp大小的目的条带.结论筛选到了稳定表达D13L基因的细胞株,为下一步构建缺陷型痘苗病毒以及研究D13L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作者:张彦明;吴英松;董文其;李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以脾大部分切除术为主的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以脾大部分切除为主的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对1992~2002年26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手术结果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该组男17例,女9例;平均年龄37.5岁.晚期血吸虫病15例,有乙型肝炎病史10例,不明原因1例.脾脏肿大Ⅱ级12例,Ⅲ级14例.均行脾大部分切除术及联合手术.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26例(100%)随访,随访长时间11年,短0.3年,平均4.13年.术后再出血8例,死亡7例.<2、~4、~6、~8、>8年生存率分别为88.5%、90.5%、90.9%、100%.生存病例生活质量好.结论以脾大部分切除为主,加冠状静脉结扎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防治门静脉高压出血的首选术式.对术后再出血的治疗应采取积极态度.

    作者:何世友;李佳凤;张业建;金先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乙型肝炎病毒颗粒性抗原转基因番茄植株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颗粒性抗原转基因番茄植株.方法将乙型肝炎病毒preS/S基因插入到HBc的第73~94aa处(棘突尖部),再把整个复合基因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BIN438(含35s起动子)中,通过液氮冻融法转化根瘤农杆菌eha105,采用叶盘法转化番茄.结果得到一批转基因番茄植株,经PCR、PCR-Southernblot和Souhtern b1ot证实HBc-HBs基因已整合到番茄基因组中;经Western blot证实HBc-HBs能在番茄中有效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乙肝颗粒性抗原基因的转基因番茄植株,为下一步进行该番茄疫苗株的效果评价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高峰;董文其;陈丽珊;李凤梅;任大明;李明;黄建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广州市东山区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和掌握广州市东山区小学生常见病发病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方法以1996年、1999年、2003年全区在校一至六年级小学生为调查对象,按<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手册>的规定方法进行.龋齿患病情况以12岁恒牙龋均作评价指标.结果1996~2003年肠道蛔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贫血患病率2003年为2.90%比1996年有显著下降;12岁恒牙龋均2003年与1996年相比下降了0.05;沙眼患病率2003年与1996年相比较下降4.03%;视力低下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3年视力低下患病率为79.24%较1996年的20.24%有显著上升.结论学生常见病防治必须常抓不懈,通过加强学生和家长的健康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助于控制学生常见病发病率,并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作者:张惠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惠州市人群SARS冠状病毒抗体血清学调查

    目的分析惠州市各类人群SARS病毒IgG抗体流行情况.方法抽取惠州市某门诊健康体检人群、医务工作人员、学生、学龄前儿童血清标本共2 367人份,采用酶联免疫方法进行SARS病毒IgG抗体检测.结果2 367份样本,SARS病毒IgG抗体阳性率为1.1%(6/2 367),主要集中在少年儿童人群.健康体检人群样本1028人份,其中厨师样本54人份,检出结果均为阴性.学龄前儿重(0~6岁)阳性率为4.0%(20/501).医务工作人员和学生(7~14岁)阳性率分别为0.32%(1/311)和0.95%(5/527).结论通过对人群SARS-CoV抗体的监测,可以预测SARS的流行趋势,及早作好预防措施.

    作者:张健;张春明;杨剑英;刘燕;罗泽燕;严宇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间日疟原虫深圳株红内期SSUrDNA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目的体外扩增间日疟原虫深圳株红内期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编码基因(SSUrDNA)片段,研究其结构与功能.方法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从间日疟原虫患者血样中扩增出间日疟原虫SSUrDNA片段,以PUC19质粒T载体构建重组子导入大肠杆菌JM109;阳性克隆双酶切鉴定后,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序列.结果间日疟原虫SSUrDNA扩增片段大小为341bp;阳性克隆双酶切及PCR扩增均得到预期大小的片段;序列测定插入片段为341bp,与Sal Ⅰ株顺序相比,仅在第151位处缺失一个碱基C.结论成功克隆了间日疟原虫SSUrDNA片段,该序列在间日疟原虫虫株间高度保守.

    作者:林敏;张仁利;高世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防治探讨

    目的探讨持续性异位妊娠(PEP)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行输卵管妊娠的三种保守治疗方式共314例、发生PEP 24例为临床资料.结果①局部注药68例,发生PEP 8例,发生率11.8%;②胚胎清除术210例,发生PEP 16例,发生率7.6%;③胚胎清除加局部注药36例,未发生PEP.所有PEP病例中,11例在腹部B超下见盆腔包块直径>2cm,行局部穿刺注射MTX,其中2例加服米非司酮;13例包块<2cm,予口服米非司酮.24例PEP全部治愈.结论胚胎清除术加局部预防性应用MTX可预防PEP的发生;B超下局部注射MTX或口服米非司酮为治疗PEP的有效途径.

    作者:魏璐华;赵杨;罗怀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