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游丽莎
比较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AP)与传统的非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病原、临床特点、实验室诊断等方面的异同,从而对二者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甘慧泉;吴忠道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五华县棘颚口线虫的流行情况.方法从当地采集剑水蚤,经固定、沉淀分离、封片后,于显微镜下观察.从五华县县城菜市场购买鲩鱼、泥鳅、鳝鱼,其肌肉和肝脏经人工胃液消化后镜检.采用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两种方法对从五华县转水镇采集的猫狗粪便进行检查.结果剑水蚤棘颚口线虫第二期幼虫的感染率为1.6%;从34个鳝鱼肝脏样本中发现棘颚口线虫第3期幼虫2条;用饱和盐水浮聚法检查猫粪50份,2份找到棘颚口线虫卵.结论五华县具备棘颚口线虫流行的基本条件.
作者:陈代雄;沈浩贤;李小敏;周耀生;谢喜文;陈耿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分别构建人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羧基端截断的中分子表面蛋白MHBst78、MHBst155编码基因的真核重组表达载体,以便进一步研究其转录激活功能及对宿主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3对寡核苷酸引物,以adr亚型HBV质粒pHBV DNA为模板,采用PCR法分别扩增HBV X基因、MHBst78与MHBst155编码基因片段;用HindⅢ,KpnⅠ双酶切HBVX基因;用HindⅢ和BamHⅠ双酶切MHBst78与MHBst155编码基因片段后,分别定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相应酶切位点,转化宿主菌JM109,提取质粒,分别用上述内切酶酶切及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结果酶切重组体显示所切下的片段大小均与预计相符,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序列及预计结果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HBV X基因、羧基端截断的HBV中分子表面蛋白MHBst78、MHBst155编码基因的真核重组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HBV转录激活蛋白HBx、MHBst78 MHBst155对宿主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奠定基础.
作者:杨林;江元森;陈幼明;李志刚;李刚;陈文思;姚集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对糖尿病肾病血清C-反应蛋白及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对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每日静滴或缓慢静注lipo-PGE120~40μg,连续应用20d,检测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后CRP及UAE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5).结论Lipo-PGE1可以使糖尿病肾病患者的CRP和UAER明显降低,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量.
作者:蔡迅;钟伟强;刘冠贤;杨永铭;黄仲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脑胸外科ICU内患者的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致病菌、药敏与耐药情况.方法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2月脑、胸外科ICU住院中的56例院内获得性感染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尿、血的细菌培养、药敏资料.结果56例中呼吸道感染50例,58次痰培养阳性37例,阳性率63.7%.其中细菌32株,占86.4%,共14个菌种;真菌5株,占13.5%.送痰检厌氧菌6例,阳性2例,细菌与真菌混合感染5例,二重感染率15.6%.尿路感染5例,中段尿培养6次,阳性2例,阳性率33.3%,细菌2株,2个菌种.败血症1例血培养阳性,细菌1株.革兰氏阳性菌(G+)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7%),缓症链球菌(8.5%).革兰氏阴性菌(G-)主要是铜绿假单孢菌(22.9%),肺炎克雷伯氏菌(20%),嗜麦芽窄食单孢菌(5.7%).药敏试验结果为铜绿假单孢菌、恶臭假单孢菌、嗜麦芽窄食单孢菌对多粘菌素E 100%敏感;铜绿假单孢菌、恶臭假单孢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87.5%~100%;但嗜麦芽窄食单孢菌对亚胺培南100%耐药;大肠埃希菌等对亚胺培南、三代头孢、阿米卡星仍较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对利福平、呋喃妥因有83.3%敏感率;各类细菌对三代头孢和喹诺酮类均有较高的耐药率,但呱啦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仍较高.结论ICU内获得性感染是抢救危重患者的一个严重问题.细菌耐药和交叉耐药的日趋普遍是当前抗感染治疗的困难所在.
作者:王立;游丽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伊维菌素治疗蠕形螨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单盲、平行对照试验,将蠕形螨阳性者85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口服伊维菌素(IVMT)和新肤螨灵外用.伊维菌素为12mg(6mg/片),单次口服;新肤螨灵外用,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6周.于第3周、第6周用透明胶纸法对其面部双侧鼻唇沟皮肤进行检查.结果在服药第3周末,伊维菌素对蠕形螨病的治愈率为74.42%(32/43),同期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服药第6周末,伊维菌素对蠕形螨病的治愈率为100%(43/43),同期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伊维菌素治疗蠕形螨病安全有效.
作者:陈新宇;陈爱兰;沈浩贤;李小敏;林文苑;李甘平;阮玉芬;王欣珏;蔡翠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痘苗病毒D13L基因的细胞系.方法克隆D13L基因并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EGFP-C2中构建重组质粒pEGFP-D13L,利用脂质体法转染BHK21细胞,G-418进行筛选,有限稀释法获取亚克隆细胞株.荧光显微镜观察和RT-PCR分析表达效果.结果D13L基因在细胞中稳定表达,连续传代10次后仍然能检测到其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能看到绿色荧光,RT-PCR可以得到1650bp大小的目的条带.结论筛选到了稳定表达D13L基因的细胞株,为下一步构建缺陷型痘苗病毒以及研究D13L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作者:张彦明;吴英松;董文其;李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10年内增城市甲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提出防制措施.方法对1994~2003年全市甲肝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4~2003年全市甲肝发病437例,年均发病率5.64/10万,其中外来人口发病占总发病数17.16%.20~59岁人群发病占54.50%.对暴发点采取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管理,接种甲肝疫苗等综合措施后使疫情及时扑灭.结论10年来我市甲肝以散发为主,但可出现局部暴发,因此,减少发病、控制流行必须加强疫情报告,做好饮食卫生、个人卫生管理及宣教,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开展甲肝疫苗注射,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
作者:王李河;钟杰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回收术中失血.方法运用国产自体血液回收机,实施术中自体血回收187例.结果本组94%的病例顺利完成术中自体血回收回输,生命体征平稳,无输血反应,无感染等并发症.自体血回收量平均为562ml.结论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后回输安全可靠,效果良好,既解决了血源短缺问题,又可避免输异体血而引起感染传染病的可能性.
作者:甄瑞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构建弓形虫膜抗原SAG3基因打靶载体的方法,为建立基因敲除弓形虫基因突变株打下基础.方法用PCR方法扩增弓形虫SAG3基因同源序列,将所获得的1.53kb和2.81kb序列连接克隆插入TUB5/CAT质粒中,构建置换型打靶载体,采用PCR扩增、酶切分析鉴定.结果将SAG3基因中1.53kb和2.81kb两个同源序列分别插入TUB5/CAT质粒中,构建了弓形虫RH株5'SAG3-TUB5/CAT-3'SAG3置换型载体,经鉴定所获得的打靶载体结构准确.结论建立了弓形虫膜抗原SAG3基因打靶载体,并获得了弓形虫RH株SAG3基因置换型打靶载体,为分析弓形虫基因功能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作者:韦相才;钟兴明;郑焕钦;陈观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儿影响严重,其影响程度与糖尿病病情及妊娠期血糖控制与否有十分密切关系.合理的饮食控制能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饮食既能提供维持妊娠的热能和营养不会引起饥饿性的酮体产生,不致于影响胎儿发育,又能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含量不致引起餐后高血糖.为产妇提供了相应的健康宣教和适当的治疗与护理,使产妇能顺利地完成了妊娠、分娩过程,母子平安,无出现并发症.重视孕期糖尿病筛查,及时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做出诊断,加强管理,严密监控,做好饮食和自我监护等有关知识的宣敦,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不仅能降低围产期母婴并发症,保障母婴健康,也能够降低产妇远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殷;冯伟玲;朱绍芬;钟瑞卿;吴云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SARS是一种致死性传染病,目前虽然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还有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如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方式、快速、有效的早期诊断技术等,仍是广大科研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对SARS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方式,病毒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以及在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周志涛;吴英松;李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TRFIA)是一种新型的体外超微量分析技术.它具有高精度、自动化、大样本快速测定(1~2h就能出结果)等技术优点.其在灵敏度和准确性方面明显高于ELISA,特异性又明显高于聚合酶链反应(PCR).因而,其应用已不再局限于临床诊断,已渗透入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就该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杭建峰;吴英松;李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全世界大约有3.5亿的慢性HBV携带者[1].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其中HBV携带者约1.2亿人,25%的HBV携带者将死于乙肝相关疾病(门脉高压,肝功能衰竭和肝癌).闻玉梅等于1986年发现我国90%以上的乙肝患者肝内无病毒基因整合[2],提示乙型肝炎有治愈的可能.然而目前抗病毒治疗上常用的两个药物是干扰素和拉米呋啶,前者能使1/3的患者有持续性反应[3],拉米呋啶能迅速抑制病毒复制,但是停药后易反跳,用药后导致变异株的产生[4],两种药物治疗均使病毒进入低复制状态.因此,为了治愈乙型肝炎,需要探索其他的治疗途径.近年来,由于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免疫学理论和技术的新进展等使得利用疫苗来治疗慢性HBV感染成为研究的热点[5].
作者:胡辉;彭晓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体外扩增间日疟原虫深圳株红内期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编码基因(SSUrDNA)片段,研究其结构与功能.方法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从间日疟原虫患者血样中扩增出间日疟原虫SSUrDNA片段,以PUC19质粒T载体构建重组子导入大肠杆菌JM109;阳性克隆双酶切鉴定后,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序列.结果间日疟原虫SSUrDNA扩增片段大小为341bp;阳性克隆双酶切及PCR扩增均得到预期大小的片段;序列测定插入片段为341bp,与Sal Ⅰ株顺序相比,仅在第151位处缺失一个碱基C.结论成功克隆了间日疟原虫SSUrDNA片段,该序列在间日疟原虫虫株间高度保守.
作者:林敏;张仁利;高世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急性氯气中毒的特点、抢救、护理.方法对14例急性氯气中毒患者所出现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和抢救护理措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合理的治疗和护理,14例患者全部治愈,7d内出院,无并发症出现.结论经综合措施(包括清洁全身,及时使用碳酸氢钠、地塞米松、抗菌素、足量输液、护肝、超声雾化吸入等),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何欢华;李健平;练慧庆;霍红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脑室穿刺引流术在出血性脑血管病中抢救的疗效和注意事项.方法选择发病72h内的急性脑出血破入脑室者或原发性脑室出血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两组治疗后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手术组基本痊愈8例(26.6%),显著进步10例(30%),进步6例(20%),总有效率76.6%;对照组基本痊愈2例(6.6%),显著进步3例(10%),进步3例(10%),总有效率26.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手术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效果(P<0.01).结论脑室穿刺引流术在抢救急性继发性或原发性脑室出血者疗效显著,是目前抢救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重要救治手段.
作者:朱浩佳;陈荣植;王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血清钾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变化趋势及其意义.方法本文总结了我院1999年1月~2001年6月来5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分别检测其急性心肌梗塞发生12h内、13~24h、25~48h以及48h以后的血清钾浓度,并进行统计学研究,了解其动态变化趋势,以及可能的临床意义.结果①急性心肌梗塞12h内常出现一过性的血钾降低.②低血钾与急性心肌梗塞部位有相关性,累及右室合并下壁梗塞者低血钾发生率高,其次为前壁,组间血钾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纯下壁及下壁合并后壁梗塞者较少低血钾发生.③血钾下降程度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呈正性相关.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常伴有低血钾情况,而且合并有室性心律失常,低血钾与急性心肌梗塞部位有相关性,急性心肌梗塞在发病初期(12h内),伴随低血钾常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又是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重视和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初期的低血钾十分重要.
作者:韦玉文;陈长安;王卫国;彭秀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对口腔癌切除Ⅰ期游离皮瓣移植术患者实施一系列舒适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术前心理疏导、疾病知识宣教、饮食营养指导、行为训练,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生理不适;术中舒适护理提高患者的耐受性;术后体位及疼痛的护理.结果24例患者身心均处于佳状态,提高了治疗的耐受性及依从性,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口腔癌切除Ⅰ期游离皮瓣移植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提高了患者治疗的耐受性及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蓝琼好;李宝娣;陈梅花;熊敏;慕容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惠州市各类人群SARS病毒IgG抗体流行情况.方法抽取惠州市某门诊健康体检人群、医务工作人员、学生、学龄前儿童血清标本共2 367人份,采用酶联免疫方法进行SARS病毒IgG抗体检测.结果2 367份样本,SARS病毒IgG抗体阳性率为1.1%(6/2 367),主要集中在少年儿童人群.健康体检人群样本1028人份,其中厨师样本54人份,检出结果均为阴性.学龄前儿重(0~6岁)阳性率为4.0%(20/501).医务工作人员和学生(7~14岁)阳性率分别为0.32%(1/311)和0.95%(5/527).结论通过对人群SARS-CoV抗体的监测,可以预测SARS的流行趋势,及早作好预防措施.
作者:张健;张春明;杨剑英;刘燕;罗泽燕;严宇斌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