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的护理

张超萍;梁洁莲;黎燕红;骆惠芬;伍爱芳

关键词:原发性颅内低压,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本例患者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正确的体位,补充足够的液体,以及做好腰穿术后的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本例患者治愈出院.结论针对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的病情特点,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胸外科ICU内获得性感染的致病菌菌种及其药敏

    目的研究脑胸外科ICU内患者的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致病菌、药敏与耐药情况.方法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2月脑、胸外科ICU住院中的56例院内获得性感染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尿、血的细菌培养、药敏资料.结果56例中呼吸道感染50例,58次痰培养阳性37例,阳性率63.7%.其中细菌32株,占86.4%,共14个菌种;真菌5株,占13.5%.送痰检厌氧菌6例,阳性2例,细菌与真菌混合感染5例,二重感染率15.6%.尿路感染5例,中段尿培养6次,阳性2例,阳性率33.3%,细菌2株,2个菌种.败血症1例血培养阳性,细菌1株.革兰氏阳性菌(G+)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7%),缓症链球菌(8.5%).革兰氏阴性菌(G-)主要是铜绿假单孢菌(22.9%),肺炎克雷伯氏菌(20%),嗜麦芽窄食单孢菌(5.7%).药敏试验结果为铜绿假单孢菌、恶臭假单孢菌、嗜麦芽窄食单孢菌对多粘菌素E 100%敏感;铜绿假单孢菌、恶臭假单孢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87.5%~100%;但嗜麦芽窄食单孢菌对亚胺培南100%耐药;大肠埃希菌等对亚胺培南、三代头孢、阿米卡星仍较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对利福平、呋喃妥因有83.3%敏感率;各类细菌对三代头孢和喹诺酮类均有较高的耐药率,但呱啦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仍较高.结论ICU内获得性感染是抢救危重患者的一个严重问题.细菌耐药和交叉耐药的日趋普遍是当前抗感染治疗的困难所在.

    作者:王立;游丽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TRFIA)是一种新型的体外超微量分析技术.它具有高精度、自动化、大样本快速测定(1~2h就能出结果)等技术优点.其在灵敏度和准确性方面明显高于ELISA,特异性又明显高于聚合酶链反应(PCR).因而,其应用已不再局限于临床诊断,已渗透入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就该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杭建峰;吴英松;李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乙型肝炎病毒颗粒性抗原转基因番茄植株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颗粒性抗原转基因番茄植株.方法将乙型肝炎病毒preS/S基因插入到HBc的第73~94aa处(棘突尖部),再把整个复合基因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BIN438(含35s起动子)中,通过液氮冻融法转化根瘤农杆菌eha105,采用叶盘法转化番茄.结果得到一批转基因番茄植株,经PCR、PCR-Southernblot和Souhtern b1ot证实HBc-HBs基因已整合到番茄基因组中;经Western blot证实HBc-HBs能在番茄中有效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乙肝颗粒性抗原基因的转基因番茄植株,为下一步进行该番茄疫苗株的效果评价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高峰;董文其;陈丽珊;李凤梅;任大明;李明;黄建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乳酸杆菌产生的微环境对阴道毛滴虫的影响及阴道毛滴虫小鼠模型的建立

    目的研究乳酸杆菌产生的微环境对阴道毛滴虫的影响并建立实验性阴道毛滴虫动物模型.方法在阴道毛滴虫生长高峰期加入乳酸,观察阴道毛滴虫在不同乳酸浓度(0.5%、1%、2%)的肝浸汤中的死亡情况,全部死亡后做72h滴虫复苏实验,获取酸度与滴虫间的关系;根据上一步乳酸实验得到的数据,于滴虫生长高峰期分别加入3.0×108/ml的乳酸杆菌0.25ml,0.5ml,1.0ml,2.5ml,观察不同乳酸杆菌浓度的培养基中滴虫死亡情况;将阴道毛滴虫接种于小鼠腹腔,观察小鼠形态如毛发、体形、精神状态变化,以及腹腔脏器病理改变.结果0.5%、1%、2%乳酸浓度下阴道毛滴虫经2h全部死亡,但0.5%浓度组的滴虫复苏成功;乳酸杆菌浓度为0.5×108/ml时比其他浓度组中滴虫的死亡率明显要高;感染阴道毛滴虫的小鼠出现一系列病态症状,并有一系列病理改变.结论1%、2%的乳酸浓度对阴道毛滴虫有杀灭作用,但乳酸浓度为0.5%时对滴虫仅有抑制作用;0.5×108/ml的乳酸杆菌对阴道毛滴虫生长的抑制作用强.阴道毛滴虫具有较强的致病力,采用腹腔接种可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

    作者:顾婷婷;乔继英;杨珺华;卢朝辉;宋金鑫;杜赟;王雪;陈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梅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调查

    目的了解梅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卫生状况,为改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GB5750-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依据全国爱卫会和卫生部1991-05-03发布<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进行采样、检验、评价.结果从全县水源水质总体水平看,对1 059份水源水检测表明,符合Ⅰ级水标准占45.99%,符合Ⅱ级水标准占19.35%;不宜(或不得)饮用水占34.66%.结论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合格率偏低.因此,选择水源、保护水源,对生活饮用水消毒处理是当前改水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罗东;陈贵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惠州市人群SARS冠状病毒抗体血清学调查

    目的分析惠州市各类人群SARS病毒IgG抗体流行情况.方法抽取惠州市某门诊健康体检人群、医务工作人员、学生、学龄前儿童血清标本共2 367人份,采用酶联免疫方法进行SARS病毒IgG抗体检测.结果2 367份样本,SARS病毒IgG抗体阳性率为1.1%(6/2 367),主要集中在少年儿童人群.健康体检人群样本1028人份,其中厨师样本54人份,检出结果均为阴性.学龄前儿重(0~6岁)阳性率为4.0%(20/501).医务工作人员和学生(7~14岁)阳性率分别为0.32%(1/311)和0.95%(5/527).结论通过对人群SARS-CoV抗体的监测,可以预测SARS的流行趋势,及早作好预防措施.

    作者:张健;张春明;杨剑英;刘燕;罗泽燕;严宇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防治探讨

    目的探讨持续性异位妊娠(PEP)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行输卵管妊娠的三种保守治疗方式共314例、发生PEP 24例为临床资料.结果①局部注药68例,发生PEP 8例,发生率11.8%;②胚胎清除术210例,发生PEP 16例,发生率7.6%;③胚胎清除加局部注药36例,未发生PEP.所有PEP病例中,11例在腹部B超下见盆腔包块直径>2cm,行局部穿刺注射MTX,其中2例加服米非司酮;13例包块<2cm,予口服米非司酮.24例PEP全部治愈.结论胚胎清除术加局部预防性应用MTX可预防PEP的发生;B超下局部注射MTX或口服米非司酮为治疗PEP的有效途径.

    作者:魏璐华;赵杨;罗怀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口腔癌切除Ⅰ期游离皮瓣移植术患者舒适护理探讨

    目的对口腔癌切除Ⅰ期游离皮瓣移植术患者实施一系列舒适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术前心理疏导、疾病知识宣教、饮食营养指导、行为训练,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生理不适;术中舒适护理提高患者的耐受性;术后体位及疼痛的护理.结果24例患者身心均处于佳状态,提高了治疗的耐受性及依从性,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口腔癌切除Ⅰ期游离皮瓣移植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提高了患者治疗的耐受性及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蓝琼好;李宝娣;陈梅花;熊敏;慕容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惠州市个体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3年对比分析

    目的了解个体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情况,为消毒误区寻找预防对策.方法2000~2002年分别对我市惠城、大亚湾两区个体医疗机构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剂、物体表面消毒质量监测抽样,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方法与标准进行检测.结果3年总监测数2 374份,合格率为88.75%,其中2000~2002年合格率分别为82.19%、90.49%、90.57%;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剂、物体表面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9.12%、90.04%、80.39%.结论加强对个体医疗机构的定期监测,找出薄弱环节,落实整改措施,能保证监测合格率的升高.

    作者:张春明;邹添明;冯伟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SARS病毒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进展

    SARS是一种致死性传染病,目前虽然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还有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如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方式、快速、有效的早期诊断技术等,仍是广大科研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对SARS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方式,病毒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以及在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周志涛;吴英松;李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广东五华县棘颚口线虫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广东省五华县棘颚口线虫的流行情况.方法从当地采集剑水蚤,经固定、沉淀分离、封片后,于显微镜下观察.从五华县县城菜市场购买鲩鱼、泥鳅、鳝鱼,其肌肉和肝脏经人工胃液消化后镜检.采用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两种方法对从五华县转水镇采集的猫狗粪便进行检查.结果剑水蚤棘颚口线虫第二期幼虫的感染率为1.6%;从34个鳝鱼肝脏样本中发现棘颚口线虫第3期幼虫2条;用饱和盐水浮聚法检查猫粪50份,2份找到棘颚口线虫卵.结论五华县具备棘颚口线虫流行的基本条件.

    作者:陈代雄;沈浩贤;李小敏;周耀生;谢喜文;陈耿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乳腺定位穿刺与手术切除标本病理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乳腺X线定位穿刺活检及活检标本免疫组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0例乳腺定位穿刺活检与手术切除活检进行病理形态对比观察,并对其中39例乳腺癌穿刺标本及手术标本均作免疫组化ER、PR、C-erbB-2标记检测.结果130例乳腺定位穿刺活检与手术活检结果符合126例,符合率96.9%;乳腺癌穿刺标本免疫组化ER、PR、C-erbB-2检测结果与手术切除标本基本相符,符合率分别为95.9%、94.9%和94.4%.结论乳腺X线定位穿刺活检准确,技术创伤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穿刺标本代替手术切除标本检测一些免疫组化指标完全可行.

    作者:吴坤河;郭庆禄;张江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间日疟原虫深圳株红内期SSUrDNA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目的体外扩增间日疟原虫深圳株红内期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编码基因(SSUrDNA)片段,研究其结构与功能.方法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从间日疟原虫患者血样中扩增出间日疟原虫SSUrDNA片段,以PUC19质粒T载体构建重组子导入大肠杆菌JM109;阳性克隆双酶切鉴定后,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序列.结果间日疟原虫SSUrDNA扩增片段大小为341bp;阳性克隆双酶切及PCR扩增均得到预期大小的片段;序列测定插入片段为341bp,与Sal Ⅰ株顺序相比,仅在第151位处缺失一个碱基C.结论成功克隆了间日疟原虫SSUrDNA片段,该序列在间日疟原虫虫株间高度保守.

    作者:林敏;张仁利;高世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2003年兴宁市城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广东省兴宁市城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方法对市教育局直属城乡13所中小学,其中中学7所,小学6所,共26 980名学生进行普查,采用统一的灯箱对数视力表,悬挂时5.0行与被检查者双眼同一水平高度;检查距离为5m,检查人员经过统一培训,统一操作方法和程序.判断标准:被检查者单侧裸视力<5.0为视力不良.视力不良分类标准:4.9为轻度视力不良,4.6~4.8为中度视力不良,≤4.5为重度视力不良.结果检查学生26 980名,视力不良11868,视力不良率为43.99%.随年级增高而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有逐年递增趋势(P<0.01).城区内学生视力不良率高于城郊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学生课业负担重、视近时间、坐姿、读写习惯、用眼卫生等因素有关.因此应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进行广泛卫生知识教育,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从根本上降低青少年视力不良的发生.

    作者:钟子平;罗国清;何钦宜;陈春良;黄德恩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HBV病毒滴度与血清标志物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滴度与血清标志物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1584份患者血清分别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ELISA法测定HBV DNA和血清标志物(HBV-M),肝功能三项(TB、AST、ALT)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感染期模式组共有1525例,HBV DNA检出有1215例,阳性率为79.67%,高拷贝数为9.61×109/ml,低拷贝数为9.16 × 103/ml,HBV-M主要模式大三阳、小三阳的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97.49%和51.17%,平均拷贝数分别为2.56×108/ml和1.61×107/ml;恢复期模式组有42例,但仍可检出HBV DNA 4例,阳性率为9.52%;HBV-M全阴的有17例,1例为HBV DNA阳性,阳性率为5.88%.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BV DNA含量与肝功能状态无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γDNA-ALT=0.3204,γDNA-AST=0.2751,γDNA-TB=0.2007).结论FQ-PCR方法检测HBV DNA具有高检出率,能准确反映乙肝病毒感染和复制情况;血清标志物阴性患者仍可有HBV DNA阳性;HBV DNA水平不能反映肝功能状态.HBV DNA与HBV-M、肝功能同时检测,对乙肝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疗效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陈肇杰;叶巧国;刘正华;曾桂胜;何良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及护理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儿影响严重,其影响程度与糖尿病病情及妊娠期血糖控制与否有十分密切关系.合理的饮食控制能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饮食既能提供维持妊娠的热能和营养不会引起饥饿性的酮体产生,不致于影响胎儿发育,又能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含量不致引起餐后高血糖.为产妇提供了相应的健康宣教和适当的治疗与护理,使产妇能顺利地完成了妊娠、分娩过程,母子平安,无出现并发症.重视孕期糖尿病筛查,及时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做出诊断,加强管理,严密监控,做好饮食和自我监护等有关知识的宣敦,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不仅能降低围产期母婴并发症,保障母婴健康,也能够降低产妇远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殷;冯伟玲;朱绍芬;钟瑞卿;吴云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1例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的护理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本例患者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正确的体位,补充足够的液体,以及做好腰穿术后的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本例患者治愈出院.结论针对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的病情特点,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张超萍;梁洁莲;黎燕红;骆惠芬;伍爱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淋病预后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性病预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追踪检测25例性病门诊患者淋球菌(NG).结果荧光定量PCR法能够检测淋病的治疗效果.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具有高灵敏性、高特异性、高精确性、效率高和污染小等特点,是一种有效、快速和简便的检测方法,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作者:李延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伊维菌素治疗蠕形螨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伊维菌素治疗蠕形螨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单盲、平行对照试验,将蠕形螨阳性者85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口服伊维菌素(IVMT)和新肤螨灵外用.伊维菌素为12mg(6mg/片),单次口服;新肤螨灵外用,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6周.于第3周、第6周用透明胶纸法对其面部双侧鼻唇沟皮肤进行检查.结果在服药第3周末,伊维菌素对蠕形螨病的治愈率为74.42%(32/43),同期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服药第6周末,伊维菌素对蠕形螨病的治愈率为100%(43/43),同期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伊维菌素治疗蠕形螨病安全有效.

    作者:陈新宇;陈爱兰;沈浩贤;李小敏;林文苑;李甘平;阮玉芬;王欣珏;蔡翠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脑室穿刺引流术在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脑室穿刺引流术在出血性脑血管病中抢救的疗效和注意事项.方法选择发病72h内的急性脑出血破入脑室者或原发性脑室出血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两组治疗后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手术组基本痊愈8例(26.6%),显著进步10例(30%),进步6例(20%),总有效率76.6%;对照组基本痊愈2例(6.6%),显著进步3例(10%),进步3例(10%),总有效率26.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手术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效果(P<0.01).结论脑室穿刺引流术在抢救急性继发性或原发性脑室出血者疗效显著,是目前抢救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重要救治手段.

    作者:朱浩佳;陈荣植;王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