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坤河;郭庆禄;张江宇
目的了解和掌握近年广州地区不同职业人群蠕虫分布状况及流行特点,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本市各区、县级市的地理分布,连续6年分期分批选择不同职业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用清水沉淀法、盐水漂浮法或改良加藤氏厚涂片粪检蠕虫;用透明玻璃胶纸粘贴法检查市区、农村部分幼儿蛲虫.结果共粪检28 376人,感染4 315人,感染率15.21%.其中华支睾吸虫感染率6.59%,钩虫感染率4.08%,蛔虫感染率4.78%,鞭虫感染率1.54%.县级市及近郊区感染率较市区高,分别为22.77%和9.92%.职业中以农民感染率高,为19.68%;环卫工人和饮食服务业次之,感染率分别为8.11%、7.37%.在检查13 947人中,男女感染率分别为27.22%和17.95%,感染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幼儿蛲虫检查998人,感染79人,感染率7.92%.结论华支睾吸虫及农村的土源性线虫仍是今后重点防治的寄生虫.采取有效的综合防制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改变人们不良的饮食习惯,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可降低人群蠕虫感染率.
作者:冯月菊;王鸣;刘小宁;任文锋;郭荣同;高雨藩;潘志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比较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AP)与传统的非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病原、临床特点、实验室诊断等方面的异同,从而对二者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甘慧泉;吴忠道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妊高征患者血中SOD、MDA、NO、ET、TXA2、PGI2及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川芎嗪治疗中度妊高征患者各75例,观察患者的SOD、MDA、NO、ET、TXA2、PGI2、平均动脉压、尿蛋白、眼底动脉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SOD、NO、PGI2、ET、MDA、TXA2较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尿蛋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川芎嗪治疗妊高征时能改善母血中SOD、MDA、NO、ET、TXA2、PGI2.
作者:苏春宏;佘若菁;闻良珍;黄艳仪;李映桃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和掌握广州市东山区小学生常见病发病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方法以1996年、1999年、2003年全区在校一至六年级小学生为调查对象,按<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手册>的规定方法进行.龋齿患病情况以12岁恒牙龋均作评价指标.结果1996~2003年肠道蛔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贫血患病率2003年为2.90%比1996年有显著下降;12岁恒牙龋均2003年与1996年相比下降了0.05;沙眼患病率2003年与1996年相比较下降4.03%;视力低下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3年视力低下患病率为79.24%较1996年的20.24%有显著上升.结论学生常见病防治必须常抓不懈,通过加强学生和家长的健康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助于控制学生常见病发病率,并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作者:张惠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西阳镇发生的麻疹流行的调查,分析发生流行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控制流行.方法对18例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血检测麻疹IgM抗体,对西阳镇中心小学学生和移民新村散居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应急接种.结果这次流行共有18例麻疹病例发生,患者小年龄7个月,大年龄12岁,其中17例患者均为西阳镇中心小学学生,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发生.发生麻疹流行的原因是存在免疫空白人群和报告不及时.在对西阳镇中心小学学生和移民新村散居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和采取有关防治措施后,流行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在部分人群中存在麻疹免疫空白,一旦传染源传入即易发生流行.发生麻疹流行时,及时采取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和其他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麻疹流行.
作者:黄建平;邓友华;谢小强;卢建伟;古旭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脑胸外科ICU内患者的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致病菌、药敏与耐药情况.方法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2月脑、胸外科ICU住院中的56例院内获得性感染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尿、血的细菌培养、药敏资料.结果56例中呼吸道感染50例,58次痰培养阳性37例,阳性率63.7%.其中细菌32株,占86.4%,共14个菌种;真菌5株,占13.5%.送痰检厌氧菌6例,阳性2例,细菌与真菌混合感染5例,二重感染率15.6%.尿路感染5例,中段尿培养6次,阳性2例,阳性率33.3%,细菌2株,2个菌种.败血症1例血培养阳性,细菌1株.革兰氏阳性菌(G+)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7%),缓症链球菌(8.5%).革兰氏阴性菌(G-)主要是铜绿假单孢菌(22.9%),肺炎克雷伯氏菌(20%),嗜麦芽窄食单孢菌(5.7%).药敏试验结果为铜绿假单孢菌、恶臭假单孢菌、嗜麦芽窄食单孢菌对多粘菌素E 100%敏感;铜绿假单孢菌、恶臭假单孢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87.5%~100%;但嗜麦芽窄食单孢菌对亚胺培南100%耐药;大肠埃希菌等对亚胺培南、三代头孢、阿米卡星仍较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对利福平、呋喃妥因有83.3%敏感率;各类细菌对三代头孢和喹诺酮类均有较高的耐药率,但呱啦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仍较高.结论ICU内获得性感染是抢救危重患者的一个严重问题.细菌耐药和交叉耐药的日趋普遍是当前抗感染治疗的困难所在.
作者:王立;游丽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儿影响严重,其影响程度与糖尿病病情及妊娠期血糖控制与否有十分密切关系.合理的饮食控制能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饮食既能提供维持妊娠的热能和营养不会引起饥饿性的酮体产生,不致于影响胎儿发育,又能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含量不致引起餐后高血糖.为产妇提供了相应的健康宣教和适当的治疗与护理,使产妇能顺利地完成了妊娠、分娩过程,母子平安,无出现并发症.重视孕期糖尿病筛查,及时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做出诊断,加强管理,严密监控,做好饮食和自我监护等有关知识的宣敦,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不仅能降低围产期母婴并发症,保障母婴健康,也能够降低产妇远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殷;冯伟玲;朱绍芬;钟瑞卿;吴云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颗粒性抗原转基因番茄植株.方法将乙型肝炎病毒preS/S基因插入到HBc的第73~94aa处(棘突尖部),再把整个复合基因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BIN438(含35s起动子)中,通过液氮冻融法转化根瘤农杆菌eha105,采用叶盘法转化番茄.结果得到一批转基因番茄植株,经PCR、PCR-Southernblot和Souhtern b1ot证实HBc-HBs基因已整合到番茄基因组中;经Western blot证实HBc-HBs能在番茄中有效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乙肝颗粒性抗原基因的转基因番茄植株,为下一步进行该番茄疫苗株的效果评价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高峰;董文其;陈丽珊;李凤梅;任大明;李明;黄建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兴宁市城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方法对市教育局直属城乡13所中小学,其中中学7所,小学6所,共26 980名学生进行普查,采用统一的灯箱对数视力表,悬挂时5.0行与被检查者双眼同一水平高度;检查距离为5m,检查人员经过统一培训,统一操作方法和程序.判断标准:被检查者单侧裸视力<5.0为视力不良.视力不良分类标准:4.9为轻度视力不良,4.6~4.8为中度视力不良,≤4.5为重度视力不良.结果检查学生26 980名,视力不良11868,视力不良率为43.99%.随年级增高而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有逐年递增趋势(P<0.01).城区内学生视力不良率高于城郊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学生课业负担重、视近时间、坐姿、读写习惯、用眼卫生等因素有关.因此应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进行广泛卫生知识教育,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从根本上降低青少年视力不良的发生.
作者:钟子平;罗国清;何钦宜;陈春良;黄德恩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带旋髂深血管蒂骨膜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骨膜移植于7例患者坏死塌陷的股骨头内,关节外固定血管束.结果7例手术全部获得成功.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关节疼痛全部缓解,行走2km以上无不适.全部病例X线摄片复查,未见继续塌陷.结论应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骨膜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手术方法具有彻底清除死骨;重建股骨头血运;局部植入大量的成骨效应细胞,经传导或诱导作用在坏死骨小樑表面形成新骨等优点.
作者:古坚强;郭海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用卡提素加阿昔诺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肌注卡提素注射液每次1mg,每周3次,疗程8周,口服阿昔诺韦,每次0.2g,每日5次,连用2周.对照组单纯口服阿昔诺韦,用量用法与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都取得满意效果,痊愈率分别为89.13%和76.09%,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3.48%,两组痊愈率和有效率差异均无显著性(x2=2.72,1.38,P>0.05);完成治疗后3、6、12个月复发控制率治疗组是69.56%、82.61%、65.22%,对照组是58.69%、54.35%、23.91%.显示两组治疗后3个月复发控制率差异性不明显(x2=1.18,P>0.05),6个月和12个月复发控制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x2=8.5,15.88,P<0.01).结论卡提素加阿昔诺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控制该病复发有明显效果,价格便宜,无副作用.
作者:莫盈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SARS是一种致死性传染病,目前虽然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还有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如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方式、快速、有效的早期诊断技术等,仍是广大科研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对SARS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方式,病毒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以及在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周志涛;吴英松;李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梅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卫生状况,为改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GB5750-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依据全国爱卫会和卫生部1991-05-03发布<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进行采样、检验、评价.结果从全县水源水质总体水平看,对1 059份水源水检测表明,符合Ⅰ级水标准占45.99%,符合Ⅱ级水标准占19.35%;不宜(或不得)饮用水占34.66%.结论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合格率偏低.因此,选择水源、保护水源,对生活饮用水消毒处理是当前改水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罗东;陈贵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调查深圳市居民中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现状及流行趋势.方法以改良加藤氏法检查宝安区、南山区和龙岗区本地居民各500人份以上.结果检查总人数为1666人,寄生虫阳性数62人,总感染率为3.78%.共检出寄生虫5种,其感染率分别为钩虫0.48%、蛔虫1.14%、鞭虫0.48%、蛲虫0.06%和华支睾吸虫1.62%;所调查的三个区中,其寄生虫感染率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深圳市居民的肠道寄生虫感染呈下降趋势,并将维持于一个低水平状态;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有增加的趋势.
作者:张小岚;汤凌全;黄少玉;吴军;阮彩文;郭星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分布情况,为进一步做好学校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对某高校在校542名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该人群蠕形螨总感染率为35.79%,且男性感染率(42.97%)明显高于女性(29.03%,P<0.01);单纯毛囊蠕形螨(D.f型)、单纯皮脂蠕形螨(D.b型)与混合型感染三种类型均存在,以毛囊蠕形螨为主;蠕形螨的感染有聚集分布现象.结论加强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的群防群治工作.
作者:杨毅梅;何作顺;张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痘苗病毒D13L基因的细胞系.方法克隆D13L基因并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EGFP-C2中构建重组质粒pEGFP-D13L,利用脂质体法转染BHK21细胞,G-418进行筛选,有限稀释法获取亚克隆细胞株.荧光显微镜观察和RT-PCR分析表达效果.结果D13L基因在细胞中稳定表达,连续传代10次后仍然能检测到其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能看到绿色荧光,RT-PCR可以得到1650bp大小的目的条带.结论筛选到了稳定表达D13L基因的细胞株,为下一步构建缺陷型痘苗病毒以及研究D13L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作者:张彦明;吴英松;董文其;李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个体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情况,为消毒误区寻找预防对策.方法2000~2002年分别对我市惠城、大亚湾两区个体医疗机构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剂、物体表面消毒质量监测抽样,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方法与标准进行检测.结果3年总监测数2 374份,合格率为88.75%,其中2000~2002年合格率分别为82.19%、90.49%、90.57%;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剂、物体表面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9.12%、90.04%、80.39%.结论加强对个体医疗机构的定期监测,找出薄弱环节,落实整改措施,能保证监测合格率的升高.
作者:张春明;邹添明;冯伟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惠州市各类人群SARS病毒IgG抗体流行情况.方法抽取惠州市某门诊健康体检人群、医务工作人员、学生、学龄前儿童血清标本共2 367人份,采用酶联免疫方法进行SARS病毒IgG抗体检测.结果2 367份样本,SARS病毒IgG抗体阳性率为1.1%(6/2 367),主要集中在少年儿童人群.健康体检人群样本1028人份,其中厨师样本54人份,检出结果均为阴性.学龄前儿重(0~6岁)阳性率为4.0%(20/501).医务工作人员和学生(7~14岁)阳性率分别为0.32%(1/311)和0.95%(5/527).结论通过对人群SARS-CoV抗体的监测,可以预测SARS的流行趋势,及早作好预防措施.
作者:张健;张春明;杨剑英;刘燕;罗泽燕;严宇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本例患者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正确的体位,补充足够的液体,以及做好腰穿术后的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本例患者治愈出院.结论针对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的病情特点,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张超萍;梁洁莲;黎燕红;骆惠芬;伍爱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乳腺X线定位穿刺活检及活检标本免疫组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0例乳腺定位穿刺活检与手术切除活检进行病理形态对比观察,并对其中39例乳腺癌穿刺标本及手术标本均作免疫组化ER、PR、C-erbB-2标记检测.结果130例乳腺定位穿刺活检与手术活检结果符合126例,符合率96.9%;乳腺癌穿刺标本免疫组化ER、PR、C-erbB-2检测结果与手术切除标本基本相符,符合率分别为95.9%、94.9%和94.4%.结论乳腺X线定位穿刺活检准确,技术创伤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穿刺标本代替手术切除标本检测一些免疫组化指标完全可行.
作者:吴坤河;郭庆禄;张江宇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