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毅民;黄炯烈;吴瑜
目的体外扩增间日疟原虫深圳株红内期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编码基因(SSUrDNA)片段,研究其结构与功能.方法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从间日疟原虫患者血样中扩增出间日疟原虫SSUrDNA片段,以PUC19质粒T载体构建重组子导入大肠杆菌JM109;阳性克隆双酶切鉴定后,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序列.结果间日疟原虫SSUrDNA扩增片段大小为341bp;阳性克隆双酶切及PCR扩增均得到预期大小的片段;序列测定插入片段为341bp,与Sal Ⅰ株顺序相比,仅在第151位处缺失一个碱基C.结论成功克隆了间日疟原虫SSUrDNA片段,该序列在间日疟原虫虫株间高度保守.
作者:林敏;张仁利;高世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脑胸外科ICU内患者的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致病菌、药敏与耐药情况.方法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2月脑、胸外科ICU住院中的56例院内获得性感染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尿、血的细菌培养、药敏资料.结果56例中呼吸道感染50例,58次痰培养阳性37例,阳性率63.7%.其中细菌32株,占86.4%,共14个菌种;真菌5株,占13.5%.送痰检厌氧菌6例,阳性2例,细菌与真菌混合感染5例,二重感染率15.6%.尿路感染5例,中段尿培养6次,阳性2例,阳性率33.3%,细菌2株,2个菌种.败血症1例血培养阳性,细菌1株.革兰氏阳性菌(G+)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7%),缓症链球菌(8.5%).革兰氏阴性菌(G-)主要是铜绿假单孢菌(22.9%),肺炎克雷伯氏菌(20%),嗜麦芽窄食单孢菌(5.7%).药敏试验结果为铜绿假单孢菌、恶臭假单孢菌、嗜麦芽窄食单孢菌对多粘菌素E 100%敏感;铜绿假单孢菌、恶臭假单孢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87.5%~100%;但嗜麦芽窄食单孢菌对亚胺培南100%耐药;大肠埃希菌等对亚胺培南、三代头孢、阿米卡星仍较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对利福平、呋喃妥因有83.3%敏感率;各类细菌对三代头孢和喹诺酮类均有较高的耐药率,但呱啦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仍较高.结论ICU内获得性感染是抢救危重患者的一个严重问题.细菌耐药和交叉耐药的日趋普遍是当前抗感染治疗的困难所在.
作者:王立;游丽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10年内增城市甲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提出防制措施.方法对1994~2003年全市甲肝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4~2003年全市甲肝发病437例,年均发病率5.64/10万,其中外来人口发病占总发病数17.16%.20~59岁人群发病占54.50%.对暴发点采取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管理,接种甲肝疫苗等综合措施后使疫情及时扑灭.结论10年来我市甲肝以散发为主,但可出现局部暴发,因此,减少发病、控制流行必须加强疫情报告,做好饮食卫生、个人卫生管理及宣教,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开展甲肝疫苗注射,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
作者:王李河;钟杰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性病预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追踪检测25例性病门诊患者淋球菌(NG).结果荧光定量PCR法能够检测淋病的治疗效果.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具有高灵敏性、高特异性、高精确性、效率高和污染小等特点,是一种有效、快速和简便的检测方法,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作者:李延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TRFIA)是一种新型的体外超微量分析技术.它具有高精度、自动化、大样本快速测定(1~2h就能出结果)等技术优点.其在灵敏度和准确性方面明显高于ELISA,特异性又明显高于聚合酶链反应(PCR).因而,其应用已不再局限于临床诊断,已渗透入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就该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杭建峰;吴英松;李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颗粒性抗原转基因番茄植株.方法将乙型肝炎病毒preS/S基因插入到HBc的第73~94aa处(棘突尖部),再把整个复合基因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BIN438(含35s起动子)中,通过液氮冻融法转化根瘤农杆菌eha105,采用叶盘法转化番茄.结果得到一批转基因番茄植株,经PCR、PCR-Southernblot和Souhtern b1ot证实HBc-HBs基因已整合到番茄基因组中;经Western blot证实HBc-HBs能在番茄中有效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乙肝颗粒性抗原基因的转基因番茄植株,为下一步进行该番茄疫苗株的效果评价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高峰;董文其;陈丽珊;李凤梅;任大明;李明;黄建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比较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AP)与传统的非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病原、临床特点、实验室诊断等方面的异同,从而对二者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甘慧泉;吴忠道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快速ELISA在华支睾吸虫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快速ELISA诊断试剂盒检测华支睾吸虫抗体呈阳性的118份标本与粪便清水沉淀查虫卵比较.结果快速ELISA检测华支睾吸虫抗体阳性118例中,粪便找到虫卵63例(53.3%).结论快速ELISA诊断试剂盒在华支睾吸虫病临床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其方法操作简单、快速、无需特殊仪器设备,适合基层应用.
作者:邹学华;罗金萍;陈良贵;何丽洁;潘登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本例患者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正确的体位,补充足够的液体,以及做好腰穿术后的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本例患者治愈出院.结论针对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的病情特点,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张超萍;梁洁莲;黎燕红;骆惠芬;伍爱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对不同方法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分别采用髂骨牵引、骨盆兜牵引、手术切开复位三种方法.结果手术复位达到解剖复位,后遗症少,保守治疗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疗效不佳.结论具备手术条件的不稳定骨折应及时手术治疗,对不具备条件者可采用保守治疗.
作者:苏应军;黄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西阳镇发生的麻疹流行的调查,分析发生流行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控制流行.方法对18例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血检测麻疹IgM抗体,对西阳镇中心小学学生和移民新村散居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应急接种.结果这次流行共有18例麻疹病例发生,患者小年龄7个月,大年龄12岁,其中17例患者均为西阳镇中心小学学生,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发生.发生麻疹流行的原因是存在免疫空白人群和报告不及时.在对西阳镇中心小学学生和移民新村散居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和采取有关防治措施后,流行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在部分人群中存在麻疹免疫空白,一旦传染源传入即易发生流行.发生麻疹流行时,及时采取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和其他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麻疹流行.
作者:黄建平;邓友华;谢小强;卢建伟;古旭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分别构建人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羧基端截断的中分子表面蛋白MHBst78、MHBst155编码基因的真核重组表达载体,以便进一步研究其转录激活功能及对宿主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3对寡核苷酸引物,以adr亚型HBV质粒pHBV DNA为模板,采用PCR法分别扩增HBV X基因、MHBst78与MHBst155编码基因片段;用HindⅢ,KpnⅠ双酶切HBVX基因;用HindⅢ和BamHⅠ双酶切MHBst78与MHBst155编码基因片段后,分别定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相应酶切位点,转化宿主菌JM109,提取质粒,分别用上述内切酶酶切及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结果酶切重组体显示所切下的片段大小均与预计相符,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序列及预计结果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HBV X基因、羧基端截断的HBV中分子表面蛋白MHBst78、MHBst155编码基因的真核重组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HBV转录激活蛋白HBx、MHBst78 MHBst155对宿主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奠定基础.
作者:杨林;江元森;陈幼明;李志刚;李刚;陈文思;姚集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妊高征患者血中SOD、MDA、NO、ET、TXA2、PGI2及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川芎嗪治疗中度妊高征患者各75例,观察患者的SOD、MDA、NO、ET、TXA2、PGI2、平均动脉压、尿蛋白、眼底动脉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SOD、NO、PGI2、ET、MDA、TXA2较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尿蛋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川芎嗪治疗妊高征时能改善母血中SOD、MDA、NO、ET、TXA2、PGI2.
作者:苏春宏;佘若菁;闻良珍;黄艳仪;李映桃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异位妊娠(PEP)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行输卵管妊娠的三种保守治疗方式共314例、发生PEP 24例为临床资料.结果①局部注药68例,发生PEP 8例,发生率11.8%;②胚胎清除术210例,发生PEP 16例,发生率7.6%;③胚胎清除加局部注药36例,未发生PEP.所有PEP病例中,11例在腹部B超下见盆腔包块直径>2cm,行局部穿刺注射MTX,其中2例加服米非司酮;13例包块<2cm,予口服米非司酮.24例PEP全部治愈.结论胚胎清除术加局部预防性应用MTX可预防PEP的发生;B超下局部注射MTX或口服米非司酮为治疗PEP的有效途径.
作者:魏璐华;赵杨;罗怀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脑室穿刺引流术在出血性脑血管病中抢救的疗效和注意事项.方法选择发病72h内的急性脑出血破入脑室者或原发性脑室出血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两组治疗后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手术组基本痊愈8例(26.6%),显著进步10例(30%),进步6例(20%),总有效率76.6%;对照组基本痊愈2例(6.6%),显著进步3例(10%),进步3例(10%),总有效率26.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手术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效果(P<0.01).结论脑室穿刺引流术在抢救急性继发性或原发性脑室出血者疗效显著,是目前抢救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重要救治手段.
作者:朱浩佳;陈荣植;王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梅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卫生状况,为改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GB5750-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依据全国爱卫会和卫生部1991-05-03发布<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进行采样、检验、评价.结果从全县水源水质总体水平看,对1 059份水源水检测表明,符合Ⅰ级水标准占45.99%,符合Ⅱ级水标准占19.35%;不宜(或不得)饮用水占34.66%.结论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合格率偏低.因此,选择水源、保护水源,对生活饮用水消毒处理是当前改水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罗东;陈贵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SARS是一种致死性传染病,目前虽然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还有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如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方式、快速、有效的早期诊断技术等,仍是广大科研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对SARS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方式,病毒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以及在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周志涛;吴英松;李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急性氯气中毒的特点、抢救、护理.方法对14例急性氯气中毒患者所出现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和抢救护理措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合理的治疗和护理,14例患者全部治愈,7d内出院,无并发症出现.结论经综合措施(包括清洁全身,及时使用碳酸氢钠、地塞米松、抗菌素、足量输液、护肝、超声雾化吸入等),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何欢华;李健平;练慧庆;霍红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伊维菌素治疗蠕形螨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单盲、平行对照试验,将蠕形螨阳性者85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口服伊维菌素(IVMT)和新肤螨灵外用.伊维菌素为12mg(6mg/片),单次口服;新肤螨灵外用,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6周.于第3周、第6周用透明胶纸法对其面部双侧鼻唇沟皮肤进行检查.结果在服药第3周末,伊维菌素对蠕形螨病的治愈率为74.42%(32/43),同期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服药第6周末,伊维菌素对蠕形螨病的治愈率为100%(43/43),同期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伊维菌素治疗蠕形螨病安全有效.
作者:陈新宇;陈爱兰;沈浩贤;李小敏;林文苑;李甘平;阮玉芬;王欣珏;蔡翠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个体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情况,为消毒误区寻找预防对策.方法2000~2002年分别对我市惠城、大亚湾两区个体医疗机构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剂、物体表面消毒质量监测抽样,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方法与标准进行检测.结果3年总监测数2 374份,合格率为88.75%,其中2000~2002年合格率分别为82.19%、90.49%、90.57%;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剂、物体表面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9.12%、90.04%、80.39%.结论加强对个体医疗机构的定期监测,找出薄弱环节,落实整改措施,能保证监测合格率的升高.
作者:张春明;邹添明;冯伟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