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国清;何钦宜;黄德恩
目的观察HBc与HBV多表位复合基因在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内表达情况.方法将构建的HBc与HBV多表位复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HBcMep以Lipofectamine介导转染HepG2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blot检测表达产物.结果经G418筛选的阳性转染细胞经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后在紫外光激发时发出明显的荧光,而未转染质粒或转染pcDNA3.1的HepG2细胞则无明显荧光.Western-bot结果显示表达产物约为33kDa,并能与抗preS2多抗特异性结合.结论 HBc与HBV多表位复合基因在肝癌细胞内获得正确表达.
作者:田泽维;董文其;刘朝霞;李明;黄建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急性期血浆环核苷酸和内皮素-1的含量变化与临床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35例正常对照和42例慢性肺心病急性期及合并多脏器损害病人血浆的cAMP、cGMP含量及其比值的改变和24h血浆内皮素1(ET-1)的含量.结果急性发作期血浆cAMP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缓解期(P<0.05),但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血浆cGMP在急性期和缓解期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者之间则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急性期、缓解期cAMP/cGMP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合并多脏器损害病人的血浆cAMP下降(P<0.05),cGMP上升(P<0.05),cAMP/cGMP比值下降(P<0.05).而病人24h中各时段的血浆内皮素-1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分别<0.01和0.05),经治疗后血浆ET-1含量下降(P<0.05).结论检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环核苷酸的变化有助于合并多脏器损害的诊断,而血浆内皮素-1的24h改变有助于对病情的监测.
作者:黄冠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Artesunate)对食蟹猴疟原虫在大劣按蚊体内发育的影响.方法受疟原虫感染实验猴在肌注和静注青蒿琥酯各60mg之前、之后0h、2h各感染一批大劣按蚊;另取部分药前感染的大劣按蚊在感染后第3天和10.5天吸药血,另设一对照组吸正常猴血.各组实验蚊均在感染后第9天解剖蚊胃和第13天解剖涎腺,观察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情况.结果药前组和药后0h组的蚊胃及唾腺感染阳性率均为100%,两组蚊胃卵囊平均密度、卵囊平均大小、子孢子平均感染度都无显著性差异(P>0.5);药前组和药后2h组蚊胃卵囊平均密度有显著性差异(P<0.5);大劣按蚊感染后第3天和10.5天吸药血组和吸正常血组,蚊胃卵囊平均密度、卵囊大小、子孢子平均感染度都无显著性差异(P>0.1,P>0.5).结论青蒿琥酯对食蟹猴疟原虫在蚊体内的配子生殖、孢子增殖及子孢子进入唾腺无直接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艳文;何登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 测序计划的现状不同于几年前的情况,许多寄生虫基因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并且大量资料已被收集.获得的序列资料可分为3种基本类型:完成或接近完成的基因组序列,通常被称为‘contigs'重叠序列;基因组序列扫描(GSS)标签,由漂浮基因组序列产生(或随机克隆或人工细菌染色体末端序列);以及表达序列标签(ESTs),由来自寄生虫生活史的一个或多个阶段的mRNAs表达产生.至2001年3月30日,在基因库中共有136214寄生虫ESTs及177172寄生虫GSSs的描述.请注意,这些数字是被低估的,因为在序列产生、登上局域网以及在基因库被正式注册之间有一相当长的滞后期.
作者:袁竹青;吴忠道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检测混合SAG1和ROP1编码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疫苗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评价其抗弓形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效果.方法将SAG1和ROP1编码基因片段克隆入pEGFP-N3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RT-PCR体外验证重组质粒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通过检测抗体、抗体分型及细胞因子来评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流式细胞仪测定脾脏淋巴细胞亚群;腹腔内注射毒性株弓性虫速殖子攻击免疫小鼠.结果 RT-PCR结果显示重组质粒能在哺乳动物细胞内表达;SAG1和ROP1混合重组质粒疫苗诱导小鼠产生很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对于毒性株弓形虫感染攻击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结论不同候选抗原编码基因混合重组质粒能够诱导小鼠产生抗弓形虫感染保护性免疫,提示含有多种成份的混合DNA疫苗的研制可作为核酸免疫研究的策略之一.
作者:陈海峰;郑焕钦;徐劲;高世同;李华文;郭虹;周永安;陈观今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构建华支睾吸虫囊蚴cDNA表达文库,为筛选特异诊断抗原和疫苗候选抗原奠定基础.方法提取华支睾吸虫囊蚴总RNA;用Clontech公司SMARTTM cDNA文库构建试剂盒并按其操作方法进行,进行反转录合成双链cDNA.PCR产物经蛋白酶K消化、纯化后,进行SfiⅠ酶切;用ChromaSpin 400柱将酶切产物进行分级分离,经1.1%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回收0.4~4kb的组分,并与λTriplEx2载体连接;连接产物经体外蛋白包装,产生未扩增文库;检测未扩增文库滴度和重组效率后,进行文库的扩增,并测定扩增文库的滴度;随机挑取9个噬菌斑,用载体克隆位点两端的引物进行PCR扩增,以检测所构建的cDNA文库的质量.结果未扩增文库滴度达7.0×107pfu/ml,扩增文库滴度达2.5×108pfu/ml;用载体两端的引物进行PCR鉴定,结果显示:扩增文库中,含1kb以上的占30%左右,1kb~500bp占69%.结论已成功地获得一高质量的华支睾吸虫囊蚴cDNA表达文库.
作者:陈守义;余新炳;徐劲;虢国泰;蒋忠军;吴德;胡旭初;李军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我国新疆细粒棘球绦虫表膜蛋白Eg95的全长基因结构及尝试其在甲醇酵母中表达.方法PCR从细粒棘球蚴头节DNA中扩增含有全长编码区序列(cds)的基因,克隆到T载体中测序.再亚克隆到pMETαA中,构建不带6个组氨酸标签的重组质粒,转化甲醇酵母,分析Eg95全长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扩增了细粒棘球蚴绦虫1262bp的Eg95全长基因,含有两个内含子,外显子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细粒棘球绦虫Eg95 cds完全一致,但扩增的基因与已知的其他Eg95全长基因存在差别.1μg重组质粒的表达盒转化甲醇酵母PMD16,获得了Eg95基因重组工程酵母10个,其中非同源重组子3个.甲醇诱导非同源重组酵母特异表达出了分子量约为17kDa与Eg95cds编码蛋白接近的蛋白.酵母培养上清SDS-PAGE未见该蛋白条带出现,表达的蛋白可能主要位于酵母表面.结论克隆到Eg95属于一个基因家族的成员之一,其基因编码区高度保守,含有内含子的全长基因同样可在酵母中进行表达.
作者:胡旭初;徐劲;陆家海;陈守义;余新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老年人睡眠障碍是加速衰老并直接影响健康的常见病症,药物对症治疗效果多不满意[1].我科采用单盲法观察了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老年人睡眠障碍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丽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横琴岛嗜人按蚊盐水耐受特性.方法将蚊卵分别放入不同盐度的水中孵化;观察不同盐度水中卵的孵化率、幼虫成活率及成蛹情况.结果 2‰以下盐水中生长的嗜人按蚊与蒸馏水中的无明显差异;10‰盐水中仍有部分的幼虫可以发育成蛹;一、二龄期的幼虫能适应不同盐度,但三、四龄期的幼虫在10‰和15‰的盐水中出现大量死亡.结论珠海横琴岛嗜人按蚊有一定的盐水耐受力.
作者:吴旭光;潘波;林荣幸;朱泰华;阮峰;吴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及时描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学校人群的流行特点,为进一步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方法通过对医院收治病例报告资料的汇总与对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个案调查与现场调查),描述流行概况.结果累计至2003年4月28日,广州市共报告了119例学校病例,其中包括托管儿童5例、中小学生45例、大学生24例、职校学生11例、实习医学生16例、教师14例及其他有关人员4名.该人群对非典型肺炎的易感性较为一致,调查中未发现有聚发或续发现象,流行暂趋稳定.结论在此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过程中,尚未发现存在学校特有的流行规律,多为散发夹杂家庭聚集.然而学校作为一个特殊机团单位,人员构成甚为复杂,潜在传播可能性大,必须准确具体地认识其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疫情才能得到有效的预防控制.
作者:李泽荣;刘小宁;刘于飞;陈小霜;潘冰莹;林琳;秦鹏哲;刘维斯;王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出CD34+造血干/祖细胞,然后将其注射入致死量照射小鼠体内,以研究其重建造血功能.方法胚胎干细胞自由分化形成胚胎体后,加入造血刺激因子混合液以诱导产生CD34+造血干/祖细胞,将这些造血干/祖细胞注射入经致死剂量照射的小鼠,观察小鼠存活率的改变,并取存活2个月的小鼠骨髓和脾脏,PCR检测嵌合体形成.结果体外分化第13日CD34+造血干/祖细胞比例可高达17.36%,将这些细胞注射入致死量照射小鼠后,可提高存活率达86.67%,存活小鼠的骨髓和脾脏均检测到供体来源的细胞.结论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获得CD34+造血干/祖细胞,且后者具有其相应的正常生物学功能.
作者:周其锋;何志旭;冯炼强;黄绍良;李树浓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阻断班氏丝虫病流行传播的策略和技术措施,消灭班氏丝虫病.方法全民普查,确定班氏丝虫病流行分布;分析班氏丝虫病的病原生物学特点,选用了防治病原为主导的策略;研究血检诊断和海群生治疗的方法和效果,制定和推广应用反复查治病原的防治技术措施;建立监测系统,消灭残存传染源.结果确定查治传染源策略,制定反复查治病原的技术措施;1998年广东省卫生厅组织专家对我区进行消灭丝虫病审评,确认我区已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达到了消灭丝虫病标准.结论单一针对病原的技术措施,能达到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消灭班氏丝虫病目的.
作者:吴石均;陈志强;罗淦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药金叶败毒制剂拮抗HCMV感染的机理.方法采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建立HCMV感染细胞膜型,给予金叶败毒制剂干预后,FQ-PCR法检测细胞内、维持液HCMV DNA拷贝数,放射免疫法测定TNF-α、IL-6蛋白含量,同时观察致细胞病变作用(CPE)的产生及传播,设立病毒对照组和更昔洛韦(GCV)药物对照组.结果分别于感染后24h、48h,实验组细胞内及维持液HCMV DNA拷贝数(5.35±0.58lgGE/106HEL,2.78±0.32lgGE/106HEL)明显低于病毒组(6.12±0.65lgGE/106HEL,3.31±0.38lgGE/106 HEL,P<0.05),持续至感染晚期,与药物对照组比较,感染晚期实验组细胞内病毒负荷量(7.97±0.81lgGE/106HEL)高于药物对照组(7.05±0.71lgGE/106HEL,P<0.05),但两者维持液内病毒量无明显差异(P>0.05).分别于感染后12h、24h,实验组维持液TNF-α、IL-6蛋白含量(0.63±0.06pg/ml,38.26±4.19pg/ml)明显高于病毒组(0.55±0.04pg/ml,31.12±4.53pg/ml,P<0.05)和药物对照组(0.56±0.05pg/ml,32.40±4.97pg/ml,P<0.05),在感染后24~36h达高峰(P<0.01).实验组和药物对照组CPE出现(感染后96h)均晚于病毒组(感染后48h),且发展缓慢,感染后168h仅为++,而病毒组则达到++++.结论金叶败毒制剂可有效抑制感染细胞内HCMV DNA复制及病毒自受染细胞内释放,并能促进TNF-α、IL-6蛋白分泌,调节免疫功能,发挥拮抗HCMV感染、保护细胞的效用.
作者:赵杨;闻良珍;陈敦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组学的发生发展概况、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蛋白质组研究的方法及其进展,列举了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常用数据库及其一些应用.
作者:李孜;吴忠道;余新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对OPTION 4 PLUS血液凝固分析仪在临床应用作初步评价.方法用校正血浆、质控血浆、新鲜血浆对仪器的几项主要参数进行检测.结果准确度测定结果PT、APTT、TT、FIB均在质控血浆靶值范围内;混合新鲜血浆测定PT、APTT、FIB的精密度CV%<2%;FIB有良好的线性Y=37.134-7.172X;抗干扰试验HGB 5g/L、BIL 15.18μmol/L、脂肪乳0.5%不会影响PT测定结果;肝素0.5μ/ml可使APTT延长.结论仪器具有高灵敏度、高可靠性、高实用性,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适合于各种类型医院使用.
作者:魏小平;许建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广州港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方法收集1997~2002年广州港4所中小学生的体检资料.结果广州港4所中小学生平均营养不良发病率为23.39%,肥胖发病率为6.34%.营养不良发病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而肥胖发病率则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男女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与肥胖同时存在.今后的学生营养工作应防治中小学生营养不良与肥胖并举,全面推行以学校为中心的全民营养教育.
作者:陈瑄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苦参碱脂质体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方法通过苦参碱脂质体、苦参碱作用于体外培养的2.2.15细胞,观察和比较二者对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影响及药物的细胞毒性,初步评价苦参碱脂质体的抗HBV作用.结果苦参碱脂质体、苦参碱作用于2.2.15细胞11 d后,对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分别为7.29mg/ml和1.33mg/ml,对HBsAg和HBeAg抑制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0.078 mg/ml、3.35mg/ml、<0.078mg/ml和>10mg/ml,苦参碱脂质体对HBsAg和HBeAg的治疗指数(TI)分别为93.46和2.17,高于苦参碱的治疗指数.结论苦参碱脂质体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对HBsAg和HBeAg的分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以提高苦参碱的抗HBV作用.
作者:李常青;刘妮;李小翚;程怡;张奉学;张冬青;朱宇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调查广东省增城市某学院大学生和某小学小学生共4381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HBsAg、HbsAb及HBeAg.结果两所学校HBsAg阳性率7.56%、HBeAg阳性率5.71%(其中HBeAg阳性率75.53%)、抗-HBs阳性率53.14%.男性HBsAg阳性率为8.58%,显著高于女性的6.20%(P<0.01).大学生及小学生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7.9%及4.9%(P<0.05),抗-HBs阳性率分别为49.7%及79.0%(P<0.01).结论被调查的增城市学生HBV感染率低于全国平均数10.30%,男性高于女性,大学生HbsAg高于小学生,而抗-HBs阳性率低于小学生.
作者:阮梨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并急性肾衰患者行血液透析后的死亡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148例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并急性肾衰患者行血液透析和药物等综合治疗,统计死亡比例,观察分析死亡原因.结果死亡24例(占16%).死因主要是:消化道出血9例,占37.5%;肺部感染6例,占25%;心衰肺水肿3例,占12.5%;脑水肿、尿毒症、败血症各2例,各占8.3%.结论早期血液透析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积极防治消化道出血、感染、心衰肺水肿、脑水肿及血透停止时机的选择均对死亡率有较大影响.
作者:文朝晖;叶正华;吴炳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改良X射线防护的方法.方法对X射线的防护不仅限于个人用品,更重要的是在建筑防护上考虑.结果由于X射线对天花、地面、墙身、门、窗影响大,故搭挂铅皮均应注意钉孔的保护,以免X射线从钉孔泄漏.工程完工后装入机器,在工作状态下,由防疫部门采用仪器检测X射线无泄漏现象.结论对诊断室的墙身、楼地面、门窗、防护门、洞口、嵌入体和缝隙等所采用的材料厚度、构造按设备要求,有效地保护医务人员不受X射线的照射.
作者:陈锡坚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