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科技信息计量学与科技创新评估

吴翠玲;蔡国友;吴曙霞;张传本;李培进

关键词:科技创新, 信息计量学, 创新评估, 高新技术开发区, 基础科学研究, 国家级, 研究委员会, 研发实验室, 研发项目, 世界各国, 科研机构, 经费, 高新科技, 产业结构, 产业创新, 资助, 应用, 筛选, 企业
摘要:随着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纷纷致力于资助企业及研究机构进行各项研发,投入大笔经费,并且纷纷成立国家级的研究委员会、国家研发实验室及其它科研机构和相关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希望通过基础科学研究引导科技的应用、发展与产业创新各层面.由于经费的限制和各个国家产业结构的不同,如何进行科技创新的评估和研发项目的筛选便成为各国所关注的问题.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纳米级HA涂层人工关节治疗犬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犬骨质疏松实验动物模型并初步观察纳米级羟基磷灰石 (HA)涂层人工关节置换后的效果.方法选择 8只平均年龄 5.5± 0.38岁、平均体重为 16± 2.5 kg的雌性犬,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切除双侧卵巢,与对照组在同一环境下饲养 24w.手术切除犬右侧股骨头,然后分别装入普通柄人工关节或纳米级 HA涂层人工关节.12w后分别取每只犬的双侧股骨 (一侧含人工关节 )、胫腓骨、尺桡骨以及以椎骨进行骨密度检测, X光双侧股骨摄片检查及血液生化检查.结果两组动物模型骨标本骨密度检测以及 X光双侧股骨摄片显示,去卵巢组犬符合重度骨质疏松症,而人工关节周围骨密度均匀不等,其中普通柄人工关节周围骨组织结构紊乱,含纳米级 HA涂层人工关节柄周围结构良好.结论采用切除双侧卵巢的方法成功地建立了犬骨质疏松模型并初步发现纳米级 HA涂层人工关节较普通柄人工关节的置换效果好.

    作者:涂平生;曾颖;黄自为;廖威明;吴忠道;徐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肌钙蛋白 I( cTnI)、肌红蛋白( Myo)和肌酸激酶同工酶 MB( 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 35例急性心肌梗死组 (AMI)、 31例心绞痛组 (UA)和 20例正常对照组的静脉血标本检测 cTnI、 Myo、 CK- MB 三项指标.结果 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灵敏度高于 Myo、 CK-MB,阳性率分别为 66%、 40%、 31%, P< 0.05.结论 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强的特异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德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行分娩镇痛的比较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 CSEA)与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行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的影响.方法 40例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20例.两组均先在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入罗哌卡因( Rop) 2.5mg,加芬太尼 20μ g或布比卡因( Bup) 2.5mg加芬太尼 20μ g后均留置硬膜外导管行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 采用 0.1%罗哌卡因或 0.1%布比卡因,均与 1.6μ g@ ml- 1芬太尼混合液持续硬膜外输注 5ml@ h- 1,自控镇痛 3ml,锁定时间 10min.结果两组镇痛效果良好,镇痛起效时间差异不显著( P >0.05),两组对产程、胎儿 Apgar评分、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及催产素的使用率影响差异不显著( P >0.05).但布比卡因组对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显著增高.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 CSE+ PCEA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完善,比较低浓度布比卡因 CSE+ PCEA运动阻滞更轻微.

    作者:黄焕娟;盘卫东;詹鸿;张秀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铁筷子多糖联合阿苯达唑抑制小鼠细粒棘球蚴生长

    目的研究中药铁筷子多糖单独及联合阿苯达唑用药对小鼠继发性感染细粒棘球蚴的抑制作用,探讨其作用的机制及寻找药物治疗细粒棘球蚴病的新途径.方法动物实验共分 4组:阿苯达唑组;铁筷子多糖组;铁筷子多糖+阿苯达唑组;对照组.对小鼠继发性感染细粒棘球蚴病药物治疗 90d后,检测各组小鼠棘球蚴囊湿重;并进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铁筷子多糖、阿苯达唑及联合用药组均有抑制小鼠棘球蚴生长的作用(抑囊率分别为 38.23%, 64.86% 和 77.54%),其中联合用药组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组( P< 0.05).病理组织及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各治疗组中棘球蚴囊壁组织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或破坏.结论铁筷子多糖对小鼠棘球蚴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阿苯达唑联合治疗效果更佳,这可能与铁筷子多糖提高小鼠机体的免疫力有关.联合用药是提高阿苯达唑驱虫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包根书;邓英;史大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易误诊的几种病原体Ⅰ-马尔尼菲青霉

    通过观察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骨髓涂片标本、外周血涂片标本和组织切片标本;并采集外周血进行体外培养观察, 从而分析比较该菌与杜氏利什曼原虫、弓形虫、荚膜组织胞浆菌等病原体的鉴别特征,以利于明确诊断.

    作者:张瑞琳;梁炽;曹爱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38例SARS病例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及其治疗和转归.方法对本院自 2002年 11月至 2003年 3月收治的 38例确诊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 1例尸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年龄 22~ 67岁,平均 39.9岁 ,男 22例,女 16例 ,71%有接触史.发热 38例 (100% ),咳嗽 27例 (71.1% ),呼吸困难 22例 (57.9% ).38例患者死亡 3例,病死率为 7.9% ,尸检 1例显示肺部主要病变为急性弥漫性全小叶间质性炎.结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的传染性较强 ,临床特点以发热、气促为主要症状 ,伴有迅速进展的胸片改变,本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综合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祝绍俊;黄文杰;赖日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粪类圆线虫重症感染者的虫卵与虫体的检测

    目的对福建省北部一重症感染粪类圆线虫病例的虫卵与虫体进行形态与大小的检测.方法取患者的胃粘膜病理切片、胃肠呕吐物、引流物、尿液在显微镜下观测并摄影.结果在上述标本中检及粪类圆线虫的虫卵、杆状蚴、丝状蚴与雌成虫.虫卵的大小 ,长为 70.42μ m,宽 44.24μ m,卵内含胎胚或幼虫;卵有单个的,也有成串的.因直接与间接自身感染,虫卵、杆状蚴及丝状蚴数量成千累万.成虫均为雌虫,平均体长 2 236.55μ m,宽 27.25μ m,尾端钝并稍膨大,服阿苯哒唑 400mg/d后,排出雌虫累以千计.结论寄生人体的粪类圆线虫的虫卵大小为 70.42μ m× 44.24μ m;雌虫食道长,占体长 1/3,尾端形状钝并稍膨大;未发现雄成虫.上述结果纠正了有关文献虫卵大小为 50~ 58μ m× 30~ 34μ m;雌虫食道占虫体 2/3、尾部尖及曾在人体发现雄虫的错误.

    作者:李友松;张芝平;许龙善;林陈鑫;邓艳琴;陈宝建;蔡长煌;张榕燕;谢克锦;刘斌;林金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回收式自体输血联合血液稀释应用于骨科手术的研究

    目的观察血液回收机行自体输血及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在骨科手术的效果及氧代谢的变化.方法 30例骨科手术患者,无明显心肺功能及凝血功能障碍, ASA分级Ⅰ~Ⅱ.年龄 49.1± 15.6岁,体重 52.7± 8.3公斤,随机分为术中自体输血组及输库血组,每组各 15例.经桡动脉置管采血及右颈内静脉置漂浮导管监测血液动力学及氧代谢变化.结果自体输血组与库血输注组相比,术中出血量分别为 850± 443ml与 775± 434ml( P >0.05) ,术中库血输入量分别为 88± 202ml与 380± 304ml( P< 0.05);两组输血前 HCT分别为自体输血组 23.3%± 6.2%,库血组 24.4%± 5.9% (P >0.05).术毕 HCT分别为自体输血组 28.1%± 6.1%,库血组 33.4%± 7.2%( P >0.05).术中自体输血及血液稀释期间外周循环阻力明显降低,心输出量明显增加,组织氧供、氧耗、氧摄取率及血乳酸无明显变化.结论骨科手术行血液回收机自体输血及血液稀释明显减少库血输注,血液稀释至 23%左右对心肺功能良好的病人氧代谢状况无明显影响.

    作者:陶红斌;黄焕娟;詹鸿;盘卫东;陈浩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广东部分地区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情况

    目的了解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情况.方法取淡水鱼肉、鱼鳃及鱼鳞,采用人工胃液消化法,镜下检查华支睾吸虫囊蚴.结果鲩鱼肉平均感染度每克含囊蚴 0.8个,鱼鳞 0.05个,鱼鳃 0.28个,鳊鱼肉平均感染度每克含囊蚴 0.33个,野鲮未查出囊蚴.结论佛山市南庄、九江和龙江,广州市增城和从化淡水鱼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提示这些地区存在华支睾吸虫人畜传染源.

    作者:邓创豪;刘转琴;曾伟;黄兰英;陈依;郭蓝蓝;陈新宇;沈浩贤;李小敏;马长玲;陈代雄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塞的疗效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尿激酶 (UK)溶栓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 120例急性脑梗塞病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应用 UK50万 U+ NS100ml.ivgtt.qd,连用 3d,而后 UK20万 U+生理盐水 (NS)100ml.ivgtt.qd,连用 4d,共治疗 7d;对照组给予 UK50万 U+ NS100 ml.ivgtt, 30min滴完,效果不明显再追加 25万 U,共 75万 U在 24h内用完,两组溶栓治疗后均给予肠溶阿斯匹林片 0.1.qd.po,脱水及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溶栓后 14d、及溶栓后一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评定及治疗前后血流变检测.结果治疗 14d及一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小剂量连续应用尿激酶治疗脑梗塞优于对照组,且安全性大.

    作者:高立功;张勇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控制

    针对目前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指出对健康教育要进行质量控制.并提出了要制定适合各专科疾患的健康教育内容和实施步骤,建立健康教育质量控制标准和质控方法.确定健康教育质量控制目标,保证健康教育的质量,促进健康教育的发展.

    作者:成守珍;张振路;郑志惠;郑淑君;林芳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丰宫并殖吸虫实验宿主感染的研究

    目的进一步研究丰宫并殖吸虫的囊蚴及其宿主性.方法从丰宫并殖吸虫流行区采集溪蟹,鉴定种类,分离囊蚴及后尾蚴,观测后感染实验宿主,收集成虫制片观测鉴定.结果绝大多数后尾蚴在蟹体内不形成囊壁,形成囊壁的囊蚴体积巨大在 1mm以上,一层极薄易碎的囊壁.第二中间宿主为景洪溪蟹和毛足溪蟹,前者的自然感染率为 53.19% ,后者为 66.67%.丰宫并殖吸虫的适宜实验终宿主是大白鼠,犬、猫为不适宜宿主.结论宫并殖吸虫囊蚴的大小在 1mm以上,是已知的并殖吸虫囊蚴中之大者.第二中间宿主为景洪溪蟹和毛足溪蟹.大白鼠是其适宜的实验终宿主.

    作者:周本江;王文林;雷霖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氯仿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毒性作用

    目的研究氯仿对机体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的毒性作用.方法在同一时间内通过检测小鼠血清半数溶血值,体外抗体形成细胞数量,以测定氯仿对机体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的毒性作用.结果氯仿在一定剂量作用下,能降低血清半数溶血值,体外抗体形成细胞数量.结论氯仿对小鼠的体液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

    作者:曹励民;陈瑛;杨亚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SARS患者的护理

    目的评价 SARS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 2003年 2月 2日~ 4月 30日收治的 260例 SARS患者的护理进行探讨.结果对 260例 SARS患者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结论做好患者的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的监测,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对减少病死率,促进康复非常重要;同时,加强病房通风,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是预防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农菲;邝惜白;曾凤屏;万秀兰;陈美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EBV反义LMP-1转染CNE2细胞对裸鼠致瘤的作用

    目的研究反义 LMP1基因转染 CNE2细胞对裸鼠的成瘤作用.方法用反义 LMP1转染的 CNE2细胞、空载体转染的 CNE2细胞以及原始 CNE2细胞分别接种裸鼠,观察三种细胞的成瘤能力及细胞的恶性程度.结果反义 LMP1转染的 CNE2细胞比空载体转染的 CNE2细胞及原始 CNE2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能力 (包括平均瘤重及总瘤重 )和镜下细胞恶性程度都有所降低.结论反义 LMP1能成功抑制 LMP1的表达,逆转 NPC细胞的恶性表型,为临床应用反义技术进行鼻咽癌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马桂璋;莫薇;李剑;蔡征涛;杨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SARS冠状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本文综述了冠状病毒和 SARS-CoV的形态特点、分子结构及基本功能,描述了 SARS-CoV的生态特点,初步介绍 SARS病毒的一般概况.

    作者:赵霞;朱家勇;吴忠道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1037名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的调查

    目的了解本地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状况,探讨蠕形螨感染与皮肤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透明胶带法对 103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蠕形螨感染检查,同时观察其面部皮肤状况,询问与调查相关情况并记录于调查表内.结果本地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率为 53.81%,其中男生感染率 56.50%,女生感染率 51.95%,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0.05);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学生感染率均大于一年级( P< 0.01);面部有痤疮者、有脂溢性皮炎者、有毛囊炎或毛囊扩张者感染率均大于面部皮肤正常者( P< 0.05);常混用他人日常用品者感染率大于不常混用他人日常用品者( P< 0.05).结论本地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较为普遍;蠕形螨感染可能是痤疮、脂溢性皮炎、毛囊炎等皮肤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通过日常用品间接感染可能是蠕形螨感染中一种重要方式.

    作者:卢致民;邢彬;梁登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广东省吸血蠓的种类(双翅目:蠓科)与分布

    目的调查广东省的吸血蠓种类及其分布,为对其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吸血蠓的文献.结果与结论广东省的吸血蠓已知 2属 45种,其中库蠓属包括 6个亚属 38种,尚未列入亚属 2种;蠛蠓属 5种;记述了种类分布情况.

    作者:王春梅;郝宝善;郑学礼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SARS患者血清特异性IgG抗体的滴度变化

    目的了解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特异性 IgG抗体滴度的变化.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10例 SARS患者系列血清中特异性 IgG抗体,系列血清包括患者发病后 1, 2, 8, 12w所采集的样本,通过血清稀释法测定抗体滴度.结果 10例患者发病后第 1周 IgG抗体均为阴性;第 2周时 9例 IgG抗体阳性,平均滴度为 1∶ 40(临界值为 1∶ 10);第 8周时所有患者 IgG抗体阳性,平均滴度为 1∶ 256;第 12周 IgG抗体阳性平均滴度为 1∶ 368.结论 SARS特异性 IgG抗体在急性后期产生,随病程滴度逐渐升高,其持续存在可能是获得病后免疫力的标志.

    作者:李刚;陈雪娟;陈文思;代志琰;崇雨田;杨林;江元森;姚集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2002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监测报告

    目的掌握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 2002年的疫情.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方案>,对 2002年全国 21个疫情监测点的疫情进行监测,其中重度和轻度流行区各 3个,中度流行区 14个.结果 (1)人群血吸虫病粪检阳性率低为 0.6%(江苏丹徒),高 17.72%(江西南昌),年龄和职业是影响感染水平的重要因素;当年共发生急性血吸虫病感染 2例,新发现晚期血吸虫病 1例; (2)各点耕牛感染率普遍较高,地区间差异较大( 0~ 58.33%); (3)各监测点 2002年均发现活螺,其中 8个点的活螺框率超过 40%,除上海金山、湖北蔡甸和四川丹棱外均发现感染性钉螺,其中湖南君山首次在垸内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2002年全国监测点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因存在疫情反复的因素,须进一步加强对各个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的监测和控制工作.

    作者:赵琦;赵根明;陈贤义;王立英;何懿;张涛;韦建国;何纳;姜庆五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