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CD134L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的构建、鉴定及序列分析

汤永平;张春艳;邵焰

关键词:人CD134L,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PCR
摘要:目的构建人CD134L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人CD134L基因cDNA,先后经BamHI和XhoI酶切并纯化,再定向克隆到高效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构建成pcDNA3-CD134L,通过PCR扩增、双酶切后琼脂糖电泳分析及序列测定进行鉴定.结果 pcDNA3-CD134L经BamHI和XhoI双酶切后出现两条目的条带、经PCR扩增出现单一目的条带、序列测定结果与Genebank的序列完全一致.结论成功地克隆了人CD134L基因cDNA,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本研究为探讨CD134L与淋巴细胞活化的关系、信号传导机制及其临床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打下了基础.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碘仿对高湿热条件下实验性家兔肝脏损伤后创面感染的抗菌作用

    目的观察碘仿对肝脏创面抗菌作用.方法采用兔肝脏创伤后继发感染的模型建立,比较碘仿凝胶和四环素的抗菌活性.结果全部实验菌对碘仿的MIC远低于碘仿凝胶药物浓度;碘仿中、高两个剂量组和四环素乳膏组均具显著疗效,但6%和10%碘仿凝胶组肝脏创面愈合时间较四环素乳膏组短.结论二者对常见菌均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但碘仿的抗菌活性优于四环素.

    作者:赵子粼;高毅;孙尔维;陈保华;杨继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日本血吸虫新基因-Ⅲ8kDa钙结合蛋白基因的发现与克隆

    目的将用EST策略及同源性搜索发现的日本血吸虫新基因-Ⅲ8kDa钙结合蛋白(Calcium-binding protein, CBP) cDNA克隆到表达质粒pET32a(+)上,为下一步对该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做准备.方法将插入于pTriplEx2 质粒上的cDNA进行测序,测序结果经BLASTn程序搜索,发现该插入cDNA序列与曼氏血吸虫钙结合蛋白cDNA高度同源. 根据表达质粒pET32a(+)上的克隆位点及该cDNA序列设计PCR引物, 将PCR产物纯化后连接到pMD 18-T载体上,将重组T载体经EcoRI/XhoI双酶切后切下的SjCBP基因亚克隆入原核可溶性表达质粒pET32a(+)中. 结果所发现的新基因与曼氏血吸虫8kDa CBP基因的同源性达82%, PCR产物的片段长度与预期大小一致, 重组T载体及表达质粒经EcoRI及XhoI双酶切后证明具有与目标片段长度相符的插入片段. 结论所发现的cDNA与曼氏血吸虫8kDa CBP cDAN高度同源, 并且已成功地构建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SjCBP.

    作者:彭鸿娟;陈晓光;支国舟;王珣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台湾肺吸虫病的考察

    2001年9月,应邀赴台作肺吸虫病等交流、考察.历时7d,环岛一周.到过首例肺吸虫病发现地淡水镇;在阳明山捕到放逸短沟蜷,但在屏东捕到的这种螺的尾部是尖的;在东海岸水沟中捉到台湾南海溪蟹;台湾的地理、地貌适为肺吸虫疫源地,其中种、螺、蟹、终末宿主、转续宿主的种类可能更多,感染率可能更高.

    作者:李友松;黄毅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副伤寒甲185例临床分析

    副伤寒甲是常见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诊断及时、正确的联合抗炎治疗可减少病人的痛苦,就我院(2001.1~2001.11)185例确诊为副伤寒甲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药敏分析及治疗与转归,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作者:程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孕早期人巨细胞病毒宫内活动性感染的诊断方法学研究

    目的探讨诊断孕早期HCMV宫内活动性感染的实验方法及其价值.方法留取68例有异常妊娠史的早孕妇女绒毛组织,分为两份,一份提取总RNA,采用RT-PCR检测其中的HCMV mRNA,一部分制成冰冻切片,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技术(ISH)检测HCMV mRNA,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CMV早期抗原.结果采用RT-PCR检测到的孕早期绒毛组织HCMV mRNA阳性率为39.7%;ISH阳性率为23.5%;免疫组化检测HCMV早期抗原阳性率22.1%.RT-PCR检出率明显高于ISH(P<0.05),而ISH与免疫组化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测定绒毛组织中的HCMV mRNA、早期抗原是HCMV宫内活动性感染的客观指标.RT-PCR的敏感性高,但ISH与免疫组化可同时作定位、定量观察,可操作性强,因而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志新;闻良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我国类鼻疽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类鼻疽是Whitmore于1911年在缅甸仰光发现的.本病为类鼻疽杆菌所致的以东南亚为主的热带和亚热带地方性传染病.我国类鼻疽杆菌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和广西.1995年,发现福建蒲田的稻田也存在类鼻疽杆菌.本文对20多年来我国类鼻疽流行病学、细菌学及免疫学研究现况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作者:蒋忠军;宋阳;陆振豸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对1例急诊小脑出血患者实施临终关怀的体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意外事故的发生率也在上升,急诊室作为抢救危重症的第一线,护士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处于各种急症情况的临终患者.因此,如何对急症患者进行临终护理,已引起护士的关注.现将1例急性小脑出血的患者进行临终护理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徐朝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海南省黎族乡村医生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乡村医生进行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充当卫生宣传员,对当地人群进行预防性病艾滋病的宣传工作.方法对乡村医生进行性病、艾滋病知识的基线调查后,通过培训、发放宣传材料、播放VCD等参与性教学,提高乡村医生的性病、艾滋病知识水平,并对授课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33名乡村医生全程参加了培训.培训前仅31.30%的医生听说过艾滋病,培训后上升到90.90%,有显著提高(P<0.01).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从培训前的12.50%~48.48%提高到培训后的42.42%~81.82%. 培训后对避孕套预防艾滋病的正确回答率提高了63个百分点.但是对性病病征的掌握程度相对较低.结论对黎族乡村医生进行性病、艾滋病知识培训的效果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陈言;杜建伟;邢伟;林明和;潘文利;符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关于病原生物学教学内容重组的探讨

    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近对部分学科进行了调整,其中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重组为一门新的学科--病原生物学[1].根据学科重组的有关精神,不少院校在组织上已积极行动起来,将这两门学科的教学课程合并为病原生物学,但就其学科实质而言,这门新的学科的科学内容的重组尚未形成一定模式,有待于进一步摸索、探讨.本文就病原生物学教学内容重组的问题提出初步设想.

    作者:宋文剑;程喻力;胡松;孔争;张声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急性时相蛋白的联合检测对甲型副伤寒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

    目的对甲型副伤寒患者血清时相蛋白进行动态检测,找出较敏感的炎症标记蛋白.方法采用散射速率比浊法对325例甲型副伤寒和300例非感染患者的8项时相蛋白作动态检测.结果感染早期CRP及感染极期AAG水平与正常参考值相比明显升高,并随着感染的控制呈逐渐下降趋势,有31例复发病例也呈升高趋势;TRF及PAB水平与正常参考值相比明显下降,随着疾病的变化逐渐恢复正常.其余4项急性时相蛋白升高的只占325例感染患者的8%.非感染组8项时相蛋白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CRP、AAG为感染甲型副伤寒时敏感的急性时相蛋白,TRF、PAB为较敏感的急性负时相蛋白.

    作者:周建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思恩中学一起学生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

    2001年9月22日凌晨2点开始,广西环江县思恩中学先后有20多名学生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凌晨5点学校打120急诊电话,县医院120急救车到学校把发病学生接到急诊科就诊治疗.此后又有多名学生陆续出现类似症状到医院急诊科就诊.我站接到县医院电话报告后,立即上报县卫生局、县人民政府、地区防疫站、地区卫生局,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调查、采样检验,并采取相关控制措施,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韦校省;黄江荣;蒙日朗;蒙俏俊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婴幼儿伤寒3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婴幼儿伤寒诊断及处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婴幼儿伤寒的临床表现与处理方法.结果 34例婴幼儿伤寒均急性起病,有不同程度发热,伴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辅助检查呈现不典型的结果.血培养出伤寒杆菌26例(76.5%),血肥达氏反应或重复肥达氏反应阳性15例(44%).结论婴幼儿伤寒临床表现不典型,伤寒杆菌血培养,血肥达氏反应或重复肥达氏反应阳性有助于临床诊断.

    作者:唐贵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清远市1988~2001年细菌性痢疾流行情况分析

    本文对清远市1988~2001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进行了分析.1988~2001年全市菌痢平均发病率为49.02/10万,死亡率0.05/10万,病死率0.11%.1992年平均发病率93.71/10万为高年份;2001年发病率降至9.88/10万,比1988年下降了86.70%.自1998年以来,已连续四年无菌痢死亡病例报告.

    作者:黄金英;华卫平;孙小康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肝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肝是否可提高临床远期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用拉米夫定加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60例在采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苦参碱2个月.治疗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HBeAg、HBV-DNA阴转后复阳转较对照组低,优于对照组.结论苦参碱能巩固和提高拉米夫定对慢性乙肝HBeAg、HBV-DNA阴转率.

    作者:赵柏良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护士(生)进行护理体检(身体评估)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护理体检(身体评估),是病人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能为作出相应的护理诊断提供客观依据,为护理措施的实施提供指南,也能为评价护理效果提供客观的依据[1].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尚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护士(生)参与护理体检(身体评估)学习和应用的热情,并影响其具体的开展及效果.要从根本上解决现存问题,本文认为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操作的练习和应用.

    作者:谭坚铃;梁嘉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美洲大蠊主要变应原Cr-PI基因同源性分析

    目的探索研制美洲大蠊重组变应原疫苗的新途径,对美洲大蠊主要变应原Cr-PI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选用从本室构建的美洲大蠊若虫cDNA文库中筛选到的5个阳性克隆,在测序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进入NCBI主页,采用Blastn程序,将测得的美洲大蠊主要变应原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所筛选到的美洲大蠊若虫5个新基因中,一个为核糖体蛋白基因(AF 314962),一个为美洲大蠊主要变应原Cr-PI基因(AF314963),且中国大陆美洲大蠊主要变应原Cr-PI基因序列与不同地理分布的美洲大蠊Cr-PI基因序列有一定差异.结论不同地理区域的美洲大蠊同一种变应原其基因序列有一定差异,编码的氨基酸亦不相同.本研究提示在临床变态反应疾病的诊断和脱敏治疗中,为了提高其诊断的特异性和治疗疗效,应尽可能使用具有我国区域特色(即本地化)的变应原.

    作者:刘志刚;黄炯烈;杨慧;周珍文;李金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敷贴蛙肉引起裂头蚴病1例报告

    裂头蚴病是我国常见的寄生虫病.福建山区居民传统有用蛙肉敷贴痈疖、红眼睛与烧、烫伤皮肤后用活蛇皮粘贴的习惯,故裂头蚴病例极多.现再报告1例用蛙肉敷贴痈疖致裂头蚴感染的病例.

    作者:林金祥;朱凯;陈宝建;张榕燕;倪玉琪;丁范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用RAPD技术分析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目的应用RAPD技术分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DNA多态性并对其分型.方法用两条10bp的随机引物对3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和3株其它病原性大肠艾希氏菌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后得到指纹图.结果共得到12个不同的DNA指纹图谱,经统计软件SPSS系统聚类分析得到两个不同的分类树状图.结论 RAPD技术方法简便、快速、分辨力高,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作者:易鸿;廖育煌;刘俊华;张健;王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儿童CT平扫检查护理体会

    CT检查是电子计算机对人体各部位的断层扫描检查.CT检查时,患者的检查部位应处于静止状态,才能扫描出清晰的横断面图像,才能作出准确诊断.因此,做好CT检查的护理特别重要.尤其是小儿,检查时多不合作,儿童CT检查的护理必不可少.

    作者:汪小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支原体在泌尿生殖系统中感染现状与药敏情况调查

    目的调查泌尿生殖系统中的支原体的感染状况及药敏情况.方法支原体检测采用Mycoplasma IST试剂盒,阳性者计数≥104,解脲支原体培养24 h,人型支原体培养48 h观察结果.结果 1659例泌尿系患者中有766例支原体阳性,占46.2%(766/1659),其中解脲支原体阳性738例,占44.5%(738/1659),人型支原体阳性占141例,占8.5%(141/1659),二者混合感染113例,占6.8%(113/1659);交沙霉素、强力霉素、氧氟沙星、红霉素、四环素、原始霉素对支原体耐药率分别是23.6%、31.8%、76.4%、73.3%、41.9%、12.3%,且支原体对交沙霉素和强力霉素的耐药性逐年下降,分别下降到12.3%和29.2%.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应注意了解泌尿系统的支原体感染状况,及时掌握支原体对抗菌药物耐药的动态.

    作者:万德胜;李俊杰;梁沛扬;罗北京;林绍华;黄素然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