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1例急诊小脑出血患者实施临终关怀的体会

徐朝艳

关键词:急诊室, 小脑出血, 临终患者, 临终护理, 意外事故, 生活节奏, 社会经济, 急症, 护士, 危重症, 发生率, 抢救, 报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意外事故的发生率也在上升,急诊室作为抢救危重症的第一线,护士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处于各种急症情况的临终患者.因此,如何对急症患者进行临终护理,已引起护士的关注.现将1例急性小脑出血的患者进行临终护理的体会报告如下.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台湾肺吸虫病的考察

    2001年9月,应邀赴台作肺吸虫病等交流、考察.历时7d,环岛一周.到过首例肺吸虫病发现地淡水镇;在阳明山捕到放逸短沟蜷,但在屏东捕到的这种螺的尾部是尖的;在东海岸水沟中捉到台湾南海溪蟹;台湾的地理、地貌适为肺吸虫疫源地,其中种、螺、蟹、终末宿主、转续宿主的种类可能更多,感染率可能更高.

    作者:李友松;黄毅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小鼠β2m基因打靶载体的构建及序列分析

    目的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小鼠β2m基因打靶载体,为下一步进行胚胎干细胞基因敲除、建立β2m基因缺陷型干细胞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设计和合成引物,经PCR从小鼠β2m-pSV2ΔHXgpt 基因组克隆分别扩增小鼠β2m的4.2kb和0.8kb片段作为同源臂,将其分别插入载体pPNT的neo基因两侧,构建小鼠β2m基因替换型打靶载体pPNT-β2m.结果经过PCR、限制性酶酶切鉴定,以及DNA序列分析,证实此两条同源臂为包含小鼠β2m前三个外显子在内的基因片段,证明载体构建成功.结论 PCR法构建基因打靶载体是新颖、简便而可靠的方法.

    作者:孟瑛;黄绍良;余新炳;徐劲;吴忠道;李树浓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恙虫病疗效观察

    目的用氯霉素治疗恙虫病是传统的方法,但其副作用大.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治疗恙虫病的有效而患者更容易接受的方法.方法应用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治疗恙虫病26例,并和28例氯霉素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喹诺酮组治愈率为96.2%(25/26),氯霉素组治愈率为92.8%(26/28),两组治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不良反应则以氯霉素组为多,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恙虫病有效而副作用少.

    作者:全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糖尿病并发感染80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糖尿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征,进一步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感染.方法对80例糖尿病合并感染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3例糖尿病患者,并发感染80例,感染率41.5%.其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感染率(72.5%),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27.5%);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者感染率65.0%,明显高于病程5年以下者(35.0%);空腹血糖高于9mmol/L者感染率(68.8%),明显高于空腹血糖<9mmol/L者(31.3%);糖尿病伴有并发症者的感染率(51.1%)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的感染率(19.0%).感染的临床类型以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多见.结论老年、病程长、空腹血糖高、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易并发感染,老年女性患者尤易合并尿路感染.积极控制血糖、防治并发症、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防治糖尿病并发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夏永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关于病原生物学教学内容重组的探讨

    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近对部分学科进行了调整,其中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重组为一门新的学科--病原生物学[1].根据学科重组的有关精神,不少院校在组织上已积极行动起来,将这两门学科的教学课程合并为病原生物学,但就其学科实质而言,这门新的学科的科学内容的重组尚未形成一定模式,有待于进一步摸索、探讨.本文就病原生物学教学内容重组的问题提出初步设想.

    作者:宋文剑;程喻力;胡松;孔争;张声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用RAPD技术分析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目的应用RAPD技术分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DNA多态性并对其分型.方法用两条10bp的随机引物对3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和3株其它病原性大肠艾希氏菌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后得到指纹图.结果共得到12个不同的DNA指纹图谱,经统计软件SPSS系统聚类分析得到两个不同的分类树状图.结论 RAPD技术方法简便、快速、分辨力高,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作者:易鸿;廖育煌;刘俊华;张健;王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儿童CT平扫检查护理体会

    CT检查是电子计算机对人体各部位的断层扫描检查.CT检查时,患者的检查部位应处于静止状态,才能扫描出清晰的横断面图像,才能作出准确诊断.因此,做好CT检查的护理特别重要.尤其是小儿,检查时多不合作,儿童CT检查的护理必不可少.

    作者:汪小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护士(生)进行护理体检(身体评估)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护理体检(身体评估),是病人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能为作出相应的护理诊断提供客观依据,为护理措施的实施提供指南,也能为评价护理效果提供客观的依据[1].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尚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护士(生)参与护理体检(身体评估)学习和应用的热情,并影响其具体的开展及效果.要从根本上解决现存问题,本文认为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操作的练习和应用.

    作者:谭坚铃;梁嘉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纳洛酮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纳洛酮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综合近几年来纳洛酮在临床上的应用及疗效.结果纳洛酮治疗镇静、麻醉类药物中毒、急慢性呼衰、中毒性心肌病、脑梗塞、心肺脑复苏及各种类型休克等的效果显著.结论纳洛酮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且疗效确切.

    作者:肖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孕早期人巨细胞病毒宫内活动性感染的诊断方法学研究

    目的探讨诊断孕早期HCMV宫内活动性感染的实验方法及其价值.方法留取68例有异常妊娠史的早孕妇女绒毛组织,分为两份,一份提取总RNA,采用RT-PCR检测其中的HCMV mRNA,一部分制成冰冻切片,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技术(ISH)检测HCMV mRNA,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CMV早期抗原.结果采用RT-PCR检测到的孕早期绒毛组织HCMV mRNA阳性率为39.7%;ISH阳性率为23.5%;免疫组化检测HCMV早期抗原阳性率22.1%.RT-PCR检出率明显高于ISH(P<0.05),而ISH与免疫组化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测定绒毛组织中的HCMV mRNA、早期抗原是HCMV宫内活动性感染的客观指标.RT-PCR的敏感性高,但ISH与免疫组化可同时作定位、定量观察,可操作性强,因而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志新;闻良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恙虫病51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恙虫病,旨在缩短病程,减轻临床症状,阻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使病情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辩证分型为湿温症热重于湿型,治疗用氯霉素1g加清开灵注射液20~30ml,同时加服清热合剂,疗程为7~14d(儿童剂量酌减);西药治疗组用氯霉素加能量合剂静脉滴注(时间及用药剂量同前).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体温下降时间快为24h,慢为120h,平均80h;而纯西药治疗组体温下降时间快为72h,慢为216h,平均133h,两者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头痛缓解时间快、慢两组均相等,但平均缓解时间分别为49.8h、90.5h,两者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心电图T波倒值恢复正常时间达216h的共15例,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占40%,纯西药治疗组占60%,两组的平均恢复时间分别为158.4h、268.8h,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恙虫病比纯西药治疗疗效好.

    作者:李桂英;沈跃玲;吴治恒;王跃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美洲大蠊主要变应原Cr-PI基因同源性分析

    目的探索研制美洲大蠊重组变应原疫苗的新途径,对美洲大蠊主要变应原Cr-PI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选用从本室构建的美洲大蠊若虫cDNA文库中筛选到的5个阳性克隆,在测序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进入NCBI主页,采用Blastn程序,将测得的美洲大蠊主要变应原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所筛选到的美洲大蠊若虫5个新基因中,一个为核糖体蛋白基因(AF 314962),一个为美洲大蠊主要变应原Cr-PI基因(AF314963),且中国大陆美洲大蠊主要变应原Cr-PI基因序列与不同地理分布的美洲大蠊Cr-PI基因序列有一定差异.结论不同地理区域的美洲大蠊同一种变应原其基因序列有一定差异,编码的氨基酸亦不相同.本研究提示在临床变态反应疾病的诊断和脱敏治疗中,为了提高其诊断的特异性和治疗疗效,应尽可能使用具有我国区域特色(即本地化)的变应原.

    作者:刘志刚;黄炯烈;杨慧;周珍文;李金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日本血吸虫新基因-Ⅲ8kDa钙结合蛋白基因的发现与克隆

    目的将用EST策略及同源性搜索发现的日本血吸虫新基因-Ⅲ8kDa钙结合蛋白(Calcium-binding protein, CBP) cDNA克隆到表达质粒pET32a(+)上,为下一步对该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做准备.方法将插入于pTriplEx2 质粒上的cDNA进行测序,测序结果经BLASTn程序搜索,发现该插入cDNA序列与曼氏血吸虫钙结合蛋白cDNA高度同源. 根据表达质粒pET32a(+)上的克隆位点及该cDNA序列设计PCR引物, 将PCR产物纯化后连接到pMD 18-T载体上,将重组T载体经EcoRI/XhoI双酶切后切下的SjCBP基因亚克隆入原核可溶性表达质粒pET32a(+)中. 结果所发现的新基因与曼氏血吸虫8kDa CBP基因的同源性达82%, PCR产物的片段长度与预期大小一致, 重组T载体及表达质粒经EcoRI及XhoI双酶切后证明具有与目标片段长度相符的插入片段. 结论所发现的cDNA与曼氏血吸虫8kDa CBP cDAN高度同源, 并且已成功地构建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SjCBP.

    作者:彭鸿娟;陈晓光;支国舟;王珣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LightCycler实时监测PCR定量分析血清HBV DNA

    目的检验LightCycler实时监测PCR(real-time detection PCR, RTD-PCR)对血清中HBV DNA定量检测的灵敏性和可重复性,探讨HBV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定量的关系.方法 HBV定量按深圳匹基公司乙肝PCR荧光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对乙肝标志物已明确的773例血清中HBV DNA定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时监测PCR对血清中HBV DNA定量检测的灵敏性高,可检测低至1000拷贝/ml血清;可重复性好,批间误差<20%;各种标志物类型的血清HBV DNA含量分布情况表明,HBV血清标志物中HBeAg与HBV DNA含量有明显的关系,一般HBeAg阳性血清HBV DNA含量较高,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例外.结论 LightCycler实时监测PCR对血清中HBV DNA定量检测灵敏性高可重复性好;仅根据HBV血清标志物往往不能确定乙肝患者HBV DNA复制水平的高低,HBV DNA定量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洁;关宇;王燕军;杨守昌;侯金林;骆抗先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包虫疫苗候选抗原基因FABP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目的获得细粒棘球蚴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基因序列资料,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从包虫包囊内获取细粒棘球蚴原头蚴(protocloex),提取RNA和DNA,分别以cDNA和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出FABP基因;并将其分别克隆到T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同时将从cDNA扩增得到的FABP基因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TGEX-4T).结果获得长度分别为402bp和482bp两个FABP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内含子区域在349…427bp,同源性比较结果FABP基因ORF内一个碱基突变.结论获得了FABP基因,为研究其免疫效果奠定了基础.

    作者:郭中敏;陆家海;徐劲;潘兴华;余新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敷贴蛙肉引起裂头蚴病1例报告

    裂头蚴病是我国常见的寄生虫病.福建山区居民传统有用蛙肉敷贴痈疖、红眼睛与烧、烫伤皮肤后用活蛇皮粘贴的习惯,故裂头蚴病例极多.现再报告1例用蛙肉敷贴痈疖致裂头蚴感染的病例.

    作者:林金祥;朱凯;陈宝建;张榕燕;倪玉琪;丁范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清远市1988~2001年细菌性痢疾流行情况分析

    本文对清远市1988~2001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进行了分析.1988~2001年全市菌痢平均发病率为49.02/10万,死亡率0.05/10万,病死率0.11%.1992年平均发病率93.71/10万为高年份;2001年发病率降至9.88/10万,比1988年下降了86.70%.自1998年以来,已连续四年无菌痢死亡病例报告.

    作者:黄金英;华卫平;孙小康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支原体在泌尿生殖系统中感染现状与药敏情况调查

    目的调查泌尿生殖系统中的支原体的感染状况及药敏情况.方法支原体检测采用Mycoplasma IST试剂盒,阳性者计数≥104,解脲支原体培养24 h,人型支原体培养48 h观察结果.结果 1659例泌尿系患者中有766例支原体阳性,占46.2%(766/1659),其中解脲支原体阳性738例,占44.5%(738/1659),人型支原体阳性占141例,占8.5%(141/1659),二者混合感染113例,占6.8%(113/1659);交沙霉素、强力霉素、氧氟沙星、红霉素、四环素、原始霉素对支原体耐药率分别是23.6%、31.8%、76.4%、73.3%、41.9%、12.3%,且支原体对交沙霉素和强力霉素的耐药性逐年下降,分别下降到12.3%和29.2%.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应注意了解泌尿系统的支原体感染状况,及时掌握支原体对抗菌药物耐药的动态.

    作者:万德胜;李俊杰;梁沛扬;罗北京;林绍华;黄素然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副伤寒甲185例临床分析

    副伤寒甲是常见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诊断及时、正确的联合抗炎治疗可减少病人的痛苦,就我院(2001.1~2001.11)185例确诊为副伤寒甲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药敏分析及治疗与转归,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作者:程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肝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肝是否可提高临床远期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用拉米夫定加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60例在采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苦参碱2个月.治疗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HBeAg、HBV-DNA阴转后复阳转较对照组低,优于对照组.结论苦参碱能巩固和提高拉米夫定对慢性乙肝HBeAg、HBV-DNA阴转率.

    作者:赵柏良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