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妊娠2例

周荣向

关键词:妊娠, 腹腔, 诊断
摘要:目的 分析2例腹腔妊娠的病史特点和治疗经过,总结腹腔妊娠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08年收治的2例腹腔妊娠的诊断和治疗经过.结果 2例腹腔妊娠均为继发性腹腔妊娠,均早期出现腹痛及内出血症状,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没有产生更大的危害.结论 及早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以避免腹腔妊娠危害的扩大,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腔妊娠更具优越性.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TCT用于妇女病普查宫颈癌前病变的价值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在妇女病普查无症状的妇女中发现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5~2007年已婚育龄妇女选择TCT套餐检查和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共普查8 349人,其中自愿选择TCT检查2 382例为A组,再从5 967例选择宫颈巴氏涂片妇女中选取年龄、孕次、产次、职业和文化程度与A组无显著差异者2 382例为B组.细胞学诊断采用TBS分级系统,阳性诊断为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上皮及腺上皮以上的病变,所有阳性病例均在电子阴道镜下定位活检.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查出阳性病例78例,其中不典型鳞状上皮和腺细胞(ASCUS)4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28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9例,鳞癌1例.阳性率为3.27%.B组查出阳性病例48例,其中ASCUS 28例、LSIL 15例、HSIL 5例.阳性率为1.79%.两组的阳性栓出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TCT用于妇女病普查中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率,可弥补现阶段广泛应用的宫颈涂片的不足,减少漏诊,提高妇女病普查的水平.

    作者:杨素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选择性剖宫产出血45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45例妊娠晚期选择晚期剖宫产病人,手术前10 min直肠(深度6 cm)放置米索前列醇200~400 μg.另选择性剖宫产病人48例作为对照组,术中胎儿娩出后即刻子宫体肌肉注射缩宫素20 μg.统计两组产后2 h出血量和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 米索前列醇组产后2 h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新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直肠放置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可靠,方法简单安全,不良反应小.

    作者:李永芬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加殿中肌骨瓣植骨治疗股骨颈骨折38例

    我院自2000年1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三枚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加殿中肌骨瓣植骨治疗股骨颈骨折38例,得到随访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富海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巴曲酶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 评价巴曲酶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观察组(40例)采用巴曲酶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滴,每次5 BU,每日或隔日一次,共用5次;对照组(40例)用生理盐水加脉络宁注射液20 ml静滴14 d.结果 观察组起效明显早于对照组,停药后10 d观察组疗效仍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降低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而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巴曲酶注射液临床疗效良好,药物安全性较高,可降低死残率.

    作者:房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门诊宫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门诊宫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将2007年8月至2008年1月之间我院门诊连续200例行宫腔镜手术的不孕不育症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100例,A组单纯使用丙泊酚,B组使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比较两组间术中、术后镇痛效果及呼吸抑制程度、意识消失及恢复时间、所用丙泊酚总量.结果 B组术中、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意识消失、恢复时间短于A组,所用丙泊酚总量亦少于A组.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门诊宫腔镜手术麻醉,诱导迅速、苏醒快、镇痛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祁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6例误诊分析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误诊原因,提高对各种SLE的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方法 对1996~2008年6例被误诊的SLE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误诊为肾炎1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肠梗阻2例,肠炎1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结论 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极容易出现早期误诊,须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建立一个科学的思维方式,大程度地降低误诊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袁俊红;周国祥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产后子宫内翻2例分析

    产后子宫内翻是一种罕见的、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可引起出血、休克及感染,严重威胁母体生命.我院收治产后子宫内翻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饶文琴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4例治疗体会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是造血系统恶性增生性疾病,是造血干细胞分化过程中某一阶段发生异常,分化阻滞、恶性增殖所致.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并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临床医生稍加注意,诊断并不困难.但由于急性白血病起病形式及病程中症状出现的先后顺序及其轻重程度不同致临床表现多样[1],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本文就近年工作中所见的一些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特殊病例做以介绍并提出治疗措施.

    作者:华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甲泼尼龙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优势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稳定期间用甲泼尼龙片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确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7例,甲泼尼龙片口服治疗19例患者,强的松片口服治疗18例.结果 采用甲泼尼龙片治疗的患者大多数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结果仅有很少部分不正常,肝肾功能不受影响;而采用强的松片治疗的患者则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满月脸18个,肝功能异常6例,脂肪肝4例.结论 甲泼尼龙片治疗SLE疗效可靠,且不良反应轻,在治疗SLE上较强的松有优势.

    作者:赖世兴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子宫破裂的护理

    子宫破裂是指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于妊娠期或分娩期发生的破裂[1],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威胁母婴生命.它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这[2]:①梗阻性难产;②损伤性子宫破裂;③瘢痕子宫;④子宫收缩药物使用不当.近年因剖宫产率增高,瘢痕子宫破裂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其次为催产素过度刺激与梗阻性分娩所引起的子宫破裂.我院2007年5月至2007年8月,收治4例子宫破裂的病人.

    作者:陈霞;高淑琴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糖皮质激素对戊四氮致痫大鼠脑内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GC)对致痫大鼠大脑皮质脑内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用免疫印迹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了经GC预处理后致痫大鼠行为学的改变与脑内NOS表达的变化.结果 戊四氮组大脑皮质内NOS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戊四氮+GC组和GC组大脑皮质内NOS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具有明显的抑制NOS表达的作用和抗痫效应.

    作者:金延安;高卉;戴冀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温箱中60例新生儿腹股沟与腋窝体温测试对比研究

    目的 探索准确、安全、易行、方便测试温箱中新生儿体温的部位.方法 对60例温箱中新生儿腹股沟与腋窝温度同步测试.结果 将所测得1 809组体温数据经统计学处理,两部位的测量温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温箱中新生儿体温采用腹股沟温测量简便、易行,可用于替代腋窝温测试.

    作者:戴金花;封岚岚;丁祥华;赵丽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急性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102例的救治体会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原则和处理.方法 对102例重症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86例,死亡16例,死亡率15.7%.结论 合理救治程序至关重要,重视院前急救和术后综合治疗,强调先重后轻,先开放后闭合的救治原则.

    作者:徐亚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与乙肝DNA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DNA(HBV-DNA)病毒载量与各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350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DNA含量及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两对半).结果 血清学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大三阳)患者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阳性率95.7%),且其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他组.HBs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抗HBc阳性(小三阳)阳性检出率也较高(阳性率54.0%)其病毒载量高于其他组.结论 HBV-DNA与HBeAg的存在明显正相关.在临床工作中,不仅要应用乙肝血清标志物来判断HBV是否在体内复制,更要结合PCR检测技术来测定HBV-DNA含量.

    作者:张代春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奎屯垦区居民成年人恒牙龋病抽样调查

    目的 了解奎屯垦区居民35~74岁人群恒牙龋病状况,为农七师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奎屯垦区居民35~74岁常住人口933人,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中临床检查牙列状况的检查方法和标准,进行调查.数据采用PEMS3.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出患龋率,龋均.结果 35~74岁恒牙患龋率平均为65.92%,龋均为2.69%,根面龋患率平均为44.85%,龋齿充填率平均20.15%.结论 奎屯垦区成年人群龋病患病率较高,人群大部分龋齿未得到治疗,应针对成年人群防治龋病进行公共干预.

    作者:吴宇明;代雪玲;务孔兴;贾学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阿司匹林肠溶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疗程7~10 d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5%,对照组总有效率57.9%,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卫国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隐裂牙146例综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对146例隐裂牙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132例患者146颗隐裂牙进行治疗,治疗措施包括粘固带环、牙髓治疗、调、人工冠修复.结果 隐裂牙好发年龄30~50岁,早期隐裂牙治疗成功率87.50%,中晚期治疗成功率93.48%.结论 隐裂牙经综合治疗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海云;徐如元;黄卫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牛磺酸对受损心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牛磺酸具有强肝利胆、解热抗炎、降压强心等药理作用,近年来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它在神经细胞、心肌细胞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其保护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牛磺酸治疗脑梗死、心肌梗死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作者:尤丽菊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红原县高原适应不全死亡3例分析

    海拔3 000 m以上地区称为高原地区.高原大气压及氧分压低易致人体缺氧,由此而引起的一组疾病称为高原病或高山病,常见于平原移居或短期在高原逗留的人中[1],严重者引起死亡.特别是低海拔地区的人们到高海拔地区旅游、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红原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平均海拔3 600 m以上,为高度缺氧地区.作者在公安部门从事法医工作16年,对因高原病引起死亡的病例记忆深刻.

    作者:蓝银茂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病毒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近年来因营养过剩和血糖检查普及,糖尿病发病率增高,糖尿病与慢性病毒性肝病并存很常见,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肝脏是胰岛素降解的主要器官,病毒性肝炎造成肝细胞损伤,使得糖代谢发生障碍,病毒性肝炎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是普通人群的两倍左右[1].当合并糖尿病时可加重其病情,我院自2005~2006年共收住病毒性肝病并2型糖尿病患者20例.经系统治疗及护理指导,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闻丽春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