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NT-ProBNP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吕磊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造影, 高敏C-反应蛋白, NT-proBNP, 冠脉狭窄程度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N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诊断为AMI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78例.分析其临床资料、hsCRP水平、NT-ProBNP水平及冠脉狭窄程度(改良Gensini评分),比较不同冠脉狭窄程度组的hsCRP水平及NT-ProBNP水平.结果 冠脉狭窄中度组患者的hsCRP水平高于轻度组(19.4±6.5 vs 9.4±5.6),冠脉狭窄重度组患者的hsCRP水平高于轻度组(25.8±7.2 vs9.4±5.6,p<0.05).而NT-ProBNP水平在不同冠脉狭窄程度组无差异.结论 hsCRP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有关,而NT-ProBNP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无关.
现代医院杂志相关文献
  • 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细菌污染控制方法及意义

    目的 探究血小板采集过程中细菌污染控制的方法和意义,降低临床血小板输注治疗的风险,提高输注血小板的安全性.方法 分别选取控制前后采集的血小板进行细菌筛检,比较控制前后细菌培养的阳性率.结果 选取2011年1 ~12月采集的血小板共2 731例,细菌培养阳性22例,2012年1~12月采集血小板共3 063例,细菌培养阳性11例,控制细菌污染后血小板采集细菌污染阳性率低于控制前,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一系列严格有效的细菌污染控制方法能有效降低血小板采集过程中的细菌污染阳性率,保证为临床治疗提供所需血小板的安全性.

    作者:张兆晴;莫海英;徐惠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城市社区慢性病管理现状调查与研究

    目的 了解广西北海市城市社区慢性病管理现状,通过对比,分析讨论社区慢性病管理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 根据桂卫办[2011]122号等相关文件要求,确定调查内容,通过问卷和现场调查等方式,对辖区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研.结果 公立医院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北海市社区卫生机构举办的主要形式,存在功能定位不清,全科医师人才培训滞后,经费投入不足,慢性病管理不到位,信息化程度不高,双向转诊不规范等问题.结论 加大政府干预力度,加快全科医师培养,改变慢性病管理服务模式,加强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加强医疗保障与社区卫生服务对接制度的落实.

    作者:利霞;罗丽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临床急救护理程序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研究急救护理程序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2月本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6例,将其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采用临床急救护理程序对其实施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死亡率及致残率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应用临床急救护理程序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降低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爱娇;敖丽冰;李晓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不良反应及护理

    目的 对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结膜炎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护理观察及分析.方法 对512例过敏性结膜炎的患者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的治疗过程进行全程指导、护理观察,治疗完成后继续进行电话随访2周~6年,平均25个月,记录治疗中、治疗后患者的各种反应和不适,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立即通知其回院检查并及时进行处理.结果 通过对512例治疗患者全程护理观察,其中52例出现不良反应(10.16%):51例系轻微不良反应,其中36例系原过敏症状加剧,15例出现新的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表现皮肤、消化系统及运动系统反应,1例严重过敏反应(0.2%),表现为过敏性紫癜.4 ~13岁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14~ 28岁组和29 ~ 50岁组,但14 ~ 28岁与29 ~ 50岁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过敏原为单品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二类和三类或以上品种者,二类品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三类或以上品种者.第2和3周发生不良反应者占不良反应人数的73.08%.结论 通过观察和回访发现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结膜炎出现不良反应与年龄有关,儿童易患;与过敏原种类多寡有关,过敏原品种越多,不良反应发生机率越高;不良反应多出现在第2、3周.

    作者:熊雪蓉;刘红梅;叶卫东;邝红芬;梁顺兴;钟凤珠;钟小娟;钟淑仪;钟凤如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经鼻CPA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102例轻、中度呼吸衰竭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1例采用头罩吸氧治疗及相应护理,观察组51例采用经鼻CPAP无创呼吸机给氧治疗及相应护理,观察分析两组患儿2h后的血气情况及临床疗效并加以对照分析.结果 对比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气情况,治疗后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PO2)和pH值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经鼻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是可行的,可以明显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珍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翼状胬肉广泛切除联合羊膜移植与丝裂霉素治疗的观察

    目的 评估翼状胬肉广泛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或/和丝裂霉素C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笔者采用联合手术治疗的连续性的翼状胬肉患者共259例(297眼),其中原发性胬肉193例(227眼),复发性胬肉66例(70眼).按原发性或复发性翼状胬肉和手术方式共分6组:原发性胬肉分为:A组(对照组)单纯广泛切除35例(42眼);B组广泛切除+丝裂霉素C(MMC)26例(30眼);C组广泛切除+羊膜移植(AMT)90例(105眼);D组广泛切除+MMC+ AMT 42例(50眼).复发性胬肉分为:E组广泛切除+AMT 40例(43眼);F组广泛切除+MMC+ AMT 26例(27眼).追踪观察短1年,长8年.结果 ①复发率:A组10眼复发(23.8%),B组3眼复发(10.0%),C组7眼复发(6.7%),D组2眼复发(4.0%),E组6眼复发(13.9%),F组3眼复发(11.1%).A组与C组(x2=10.38,p<0.01),A组与D组(x2=8.68,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并发症:睑球粘连1眼;全部联合应用MMC的病例中巩膜缺血改变(较苍白)9眼,未发现角膜溃疡、巩膜溶解与溃疡、虹膜炎与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③术后视力:比术前视力提高1~2行者86眼(29%),提高3行以上者80眼(26.9%),与术前视力相同者121眼(40.7%),视力下降者10眼(3.4%).结论 翼状胬肉广泛切除联合羊膜移植和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或单独联合羊膜移植能有效地降低原发性胬肉术后复发率,对阻止复发性胬肉术后再复发同样有效;原发性胬肉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也有一定的阻止复发作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安全有效.

    作者:龚桦;朱斯平;龚向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妊娠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随访2012年1 ~12月在我院产科门诊产前检查并常规产前随诊的孕18~24周初产孕妇,检测血糖,根据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筛查妊娠糖尿病(GDM),比较GDM与非GDM者间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并应用Logisitc回归分析巨大儿的危险因素.结果 GDM的发病率为7.5%.非GDM孕妇的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32±0.2)kg,GDM孕妇为(3.62±0.3)kg,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孕前BMI、孕期增长体重是巨大儿的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Odd Ratio,OR)分别为1.10、1.14、5.12、2.13 (p <0.05);纳入上述因素的多因素分析表明,GDM是孕妇分娩巨大儿的独立危险因素(OR =2.23).结论 GDM孕妇的新生儿体重显著性大于非GDM孕妇.

    作者:沈峰;王博文;尤华智;聂国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早孕期经腹绒毛穿刺10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腹绒毛穿刺(TA-CVS)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对104例孕11 ~ 14周需行产前诊断的孕妇施行超声引导下经腹绒毛活检,抽取绒毛并行染色体及地贫基因分析.结果 取材成功率97.1%,自然流产0例,宫内感染0例,未出现肢端缺损.共发现染色体异常核型10例,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1例,常染色体三体3例,性染色体异常3例,染色体多态性2例,嵌合体1例.发现地中海贫血46例,其中重型地中海贫血10例.结论 妊娠11周后经腹绒毛活检是一项安全可行的介入性产前诊断方法,可用于早孕期产前诊断.

    作者:熊怡;江陵;陈咏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雾化吸入痰热清针剂对呼吸机相关性支气管炎的影响

    目的 针对无基础肺部感染的呼吸机相关性支气管炎(VAT)患者,观察雾化吸入痰热清针剂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无基础肺部感染的VAT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痰热清进行雾化,2ml/次,每日3次;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雾化,每日3次.治疗期7天,观察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长、死亡率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VAP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在ICU住院日、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发生VAT的无基础肺部感染患者,雾化吸入痰热清针剂能降低VAP发生率及死亡率.

    作者:张靖轩;周华荣;刘宗师;杨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预充回流试验法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预充回流试验法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硬膜外麻醉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为预充回流试验法组,B组为空白对照组.A组行硬膜外麻醉时向硬膜外腔预充注入生理盐水3ml,观察1 min玻璃注射器内有无回流液及回流液性状.B组行常规硬膜外麻醉.结果 A组麻醉起效时间较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0 min、1h、2h、4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中,恶心呕吐和头痛的发生率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充回流试验法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硬膜外麻醉能有效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减轻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钟海清;邓铸强;杨广生;黄进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个案管理模式在结肠造口围手术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在结肠造口围手术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选择2010年2月~2011年2月在我科接受Miles手术的直肠癌患者19例为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自我护理能力的指导;2011年3月~2012年3月接受Miles手术的直肠癌患者24例为观察组,应用个案管理模式,由个案管理师对本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全程的护理、指导和监督.对两组结肠造口患者早期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结肠造口患者早期的自我护理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前造口自我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个案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结肠造口围手术期患者早期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患者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增强回归社会的信心,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洁红;尹秋艳;余悦;李丹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浅谈艾森门格综合征的编码体会

    我国实行国际疾病分类(ICD-10)非常重要:①便于国内与国际交流;②医疗、科研与教学病案资料的检索;③医院管理信息的提取;④医院等级评审;⑤临床路径应用;⑥临床重点学科申报;⑦医保管理、医疗付款等方面.所以编码人员必须根据临床诊断结合ICD-10编码原则,正确编码.笔者从ICD-10第二版索引中发现,以艾森门格尔命名的疾病编码有两个,分别分类到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与第十七章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两章.两者的区别与编码选择使编码者感到困惑,因此,查阅了一些有关资料,对此疾病的编码进行探讨.

    作者:蔡玉桂;林洁中;李建炜;史美玲;张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浅谈医院内部审计文化建设

    医院内部审计文化作为医院文化的一部分,是审计有效发挥“免疫系统”作用的基础工程.笔者主要从价值取向、环境、内涵等方面对内部审计文化进行了分析,为推动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提供方向指引.

    作者:雷晓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适合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的麻醉方式.方法 选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120例,按照手术不同的麻醉用药将以上患者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各60例.舒芬太尼组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进行麻醉;芬太尼组的患者采用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的变化情况,以探讨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分别给予舒芬太尼及芬太尼诱导麻醉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出现明显的下降(p<0.05).舒芬太尼组患者与芬太尼组患者对比,其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下降的幅度更为明显(p<0.05).在气管插管时及拔除气管插管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出现明显的上升(p<0.05),但是舒芬太尼组患者与芬太尼组患者对比,其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下降的幅度更为平缓(p<0.05).结论 对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采用舒芬太尼麻醉,其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麻醉安全性更高.因此,更加适合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

    作者:许国庆;徐金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影像特点及用以指导外科手术.方法 使用GE128层螺旋CT和西门子128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三维重建图像,诊断出AML 48例,分析其影像特点,提供手术治疗直观信息.结果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特征性脂肪负密度,增强扫描无强化,定性明确,定位准确.分辨组织挤压侵犯情况清晰,与手术结果一致.三维及薄层重建能显示肿瘤影像细节.结论 128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三维重建,要作为AML外科手术前首选无创性检查方法.

    作者:潘涟春;潘寿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输卵管癌的诊断及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彩色超声对原发性输卵管癌诊断的经验及误诊教训.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12例手术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探讨影响超声诊断的因素.结果 12例原发性输卵管癌的病例中,超声诊断符合率为42%,误诊率为58%;其中经腹超声检查符合率为33%,经阴道超声检查符合率为67%;误诊为卵巢癌2例,误诊为卵巢乳头状囊腺瘤1例,误诊为附件炎性包块1例,误诊为附件囊性混合性包块3例.结论 改变检查方法和提高超声医师专业素质可以提高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超声诊断符合率.

    作者:蔡艳;许怡韵;谢冲稳;陈明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六味地黄汤对体外冲击波碎石肾组织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六味地黄汤对体外冲击波碎石的肾组织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90例行肾脏体外冲击波碎石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在体外冲击波碎石前7天和碎石后7天每天口服六味地黄汤,对照组45例在体外冲击波碎石前7天和碎石后7天每天口服生理盐水,比较碎石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尿液中的β2微球蛋白(β2-MG)和γ-谷氨酰胺转移酶(γ-GT)的水平.结果 治疗组尿液中的β2-MG和γ-GT的水平在碎石后即刻、第一天、第三天、第七天均低于对照组同期尿液中的β2-MG和γ-GT的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六味地黄汤可以减轻体外冲击波碎石引起的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损伤,保护肾脏的组织和功能.

    作者:何景盛;时永豪;王涛;肖光辉;谭超平;殷振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武警广东总队医院2010 ~2012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武警广东总队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送检各类标本中分离到的184株MRSA,按照标本种类、科室分布、药物耐药性等进行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MRSA较多科室为骨外科、ICU、神经外科,分别占19%、17%、12.5%;184株MRSA主要标本来源为伤口分泌物、痰液,分别占29.9%、21.7%;MRSA除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外,对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呈现不同耐药性,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性为100%.结论 掌握医院MRSA感染的分布及特征,监测其耐药性,有利于采取措施控制医院内MRSA的流行和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陈晓玲;彭青;周树勤;杨辅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橡皮障在根管预备过程中降低根管内微生物污染的效果

    目的 探讨在根管预备过程中使用橡皮障技术降低根管内厌氧菌数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牙体牙髓科需要对双侧下颌第一磨牙进行根管预备的患者40例,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将治疗中同一患者使用橡皮障的患牙(n=40)作为实验组,将未使用橡皮障的对侧患牙(n=40)作为对照组,根管预备前后进行根管内菌落采样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的牙齿经根管治疗后患牙内厌氧菌数目明显减少(p <0.001).实验组术后菌落计数大大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在根管预备过程中使用橡皮障能有效降低根管内微生物污染效果,对口腔感染控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河娣;张迪;杨剑珍;宁晖丽;刘成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丹参酮Ⅱ A注射液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注射液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68例RA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6例采用丹参酮ⅡA注射液加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32例只用常规药物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关节症状的改善,降低ESR、CRP、RF等方面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酮ⅡA注射液能有效改善RA患者关节症状,并可降低患者血浆ESR、CRP、RF水平,是一种治疗RA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林小姬;接力刚;张君忠;谭益;李习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现代医院杂志

现代医院杂志

主管:广东省医院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