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改造工程方案的设计

王建桥;高昭升;黄荣星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结构化布线系统, 方案设计
摘要:信息化医院建设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基础平台,本文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结合医院网络系统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在网络结构化布线系统及网络设备升级改造工程方案设计中关注的重点,并就方案设计思路进行探讨.
现代医院杂志相关文献
  • 高压氧辅助治疗放射性脑损伤40例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疗法对放射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于出现放射性脑损伤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高压氧组在常规治疗后每日行HBO治疗一次,共治疗1~98 d,平均38.0 d.结果 高压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57.5%(p<0.05).结论 高压氧是治疗放射性脑损伤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作者:祁艳;蔡长青;王超;罗凤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ICU护士分层级护理核心能力训练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分层级护理核心能力训练在ICU推行的效果.方法 将ICU护士按专业能力的不同分高年资护士组和低年资护士组,明确各岗位职责,进行分层级的临床教育训练和分层级管理使用.再通过护理部和护士长考核,将结果 进行分析、反馈.结果 实施分层级护理核心能力训练后患者满意度、操作的达标率,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 分层级护理核心能力训练有利于发挥各层级护士的作用,为护士的职业生涯提供可持续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和阶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爱清;李木兰;林筱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头皮扩张术治疗瘢痕性秃发的护理

    目的 探讨头皮扩张术治疗瘢痕性秃发的围手术期护理,防止并发症,确保治疗取得成功.方法 对12例烧伤后头皮瘢痕性秃发行皮肤扩张器埋置术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扩张器埋置部位皮瓣的血运情况,加强引流管道的护理,保持引流液管道通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12例患者全部扩张皮瓣成活,手术成功.扩张后的头皮软组织修复瘢痕性秃发效果满意.结论 密切观察扩张器埋置皮瓣的血运情况及细心做好引流管道的护理是头皮扩术治疗瘢痕性秃发成功的关键.

    作者:莫惠霞;吕炎英;陆桂花;梁银连;何红梅;廖倩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对医院运营的影响与对策

    由于多层次医疗保险政策的不统一,在给人们带来保障的同时,也使医院的运行成本大幅度提高.本文以河北省唐山市协和医院为例,对医疗保障体系运行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由政府统一组织协调,医疗信息资源共享等建议对策,让惠民医疗政策更便捷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王冬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APN连续性排班与护士层级管理的实行与效果

    目的 探讨APN连续性排班与护士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实行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层级管理,护理排班方法 由传统性排班改为APN连续性排班,采用分组排班,管固定的床位,由护理组长或替班组长带领本组人员共同完成本组病人的各项护理工作,充分体现团队的工作模式,充分应用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新老搭配,使整体护理的各项程序得以落实.结果 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系统性,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实施后病人的满意度及健康教育水平、抢救能力得到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PN排班与层级管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各层次护理人员的作用,保证护理质量;有利于合理安排人力,更好实施层级管理;有利于人员的培养.

    作者:潘玉勤;章霞;郑洪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胸腔闭式引流障碍原因分析及处理

    目的 分析胸腔闭式引流障碍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导管引流障碍的原因.结果 认为引流管受压、扭曲、折叠、引流管脱出胸腔、水封瓶玻璃管入水深度不当、橡皮导管过长、导管插入胸腔过长、胸腔渗液粘稠凝结堵塞引流管等是引起胸腔闭式引流障碍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论 明确胸腔闭式引流障碍的原因及掌握其处理对策对疾病的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素苗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眼部皮肤软组织裂伤45例清创修复体会

    目的 探索眼部皮肤软组织裂伤清创修复的恰当处理方式,提高一期处理质量,避免或减少二次手术整形修复.方法 遵循眼部皮肤软组织裂伤清创和手术修复的整形原则,治疗眼部皮肤软组织裂伤急诊外伤患者45例.结果 45例患者伤口及创面均Ⅰ期愈合,外观满意,随访无瘢痕增生、畸形等并发症.结论 治疗眼部皮肤软组织裂伤急诊外伤患者,应遵循眼部皮肤软组织裂伤清创和手术修复的整形原则,用恰当的处理方式提高一期处理质量,可以避免或减少二次手术整形修复的机会.这样既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也可以减轻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的负担,同时也能有效地防止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今天,这一课题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杨剑锋;吴佩佩;刘精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医院借鉴企业标准体系方法进行标准化建设的探讨

    为使医院机构的医疗、经营、管理和服务获得佳秩序,医院应实施科学的标准化建设.国家颁布的GB/T15496<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对医院开展标准化活动以及建立标准体系具有较强的适宜性.文章在解读<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是否适宜医院鉴用的同时,对本医院应用该标准的一些实践做法进行介绍和探讨.

    作者:李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社区卫生服务站产前健康教育路径对新生儿出生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社区卫生服务站产前健康教育路径对新生儿出生状况的影响.方法 以2008年 1月1 日~2008年5月30日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站产前检查监测的孕妇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调查.未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前为对照组,实施后为实验组,每组样本100例,比较二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孕周、缺陷、分娩方式、出生评分.结果 社区卫生服务站产前健康教育路径提高了正常出生体重率,降低了巨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率.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实施产前健康教育路径行之有效,改善了新生儿出生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麦碧荧;麦尚敏;练新兰;梁秋红;陈敬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皮下注射固定剂量普通肝素预防髋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目的 探讨体重调整固定剂量普通肝素皮下注射预防髋部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56例髋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及实验组29例,分别给予低分子量肝素及普通肝素治疗,两药均为术后12 ~ 24 h皮下注射,每天2次,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决定,疗程为7d.记录术中术后输血总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7天测定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计算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输血总量及术后伤口引流液总量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及第7天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变化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下注射固定剂量普通肝素预防髋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作者:黄海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末梢全血CRP测定在儿童急性感染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末梢全血CRP测定在儿童急性感染疾病中应用价值.方法 256例急性感染儿童治疗前分别测定末梢全血CRP、WBC计数值及抗生素治疗72 h后的末梢全血CRP、WBC计数值,以5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结果 细菌感染组CRP和WBC均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检验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毒感染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细菌感染组198例患儿血CRP值增高,CRP阳性率88%,WBC测定阳性有95例,阳性率42 %,两者(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198例CRP增高的儿童进行抗生素治疗72 h后,末梢全血CRP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t检验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WBC计数只有轻度下降,与治疗前相比,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末梢全血CRP 的测定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所用标本量少的特点,是诊断儿童急性感染疾病时区别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重要指标,在临床上的用药及疗效观察上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伍启康;李小平;黄淑萱;谭智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乳腺癌中E-cadherin、CerbB-2、p53、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其手术标本中E-cadherin、CerbB-2、p53、Ki-67表达情况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93例乳腺癌患者手术标本中E-cadherin、CerbB-2、p53、Ki-67的表达情况,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E-cadherin、CerbB-2、p53、Ki-67的表达与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CerbB-2、p53、Ki-67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和病理组织学分类无关(p>0.05);而相比其他组织学类型,E-cadherin在小叶癌中低表达(p<0.05).结论 免疫组化指标E-cadherin、CerbB-2、p53、Ki-67可作为乳腺癌的分子指标,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诊断、治疗选择和预测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宇清;梅开勇;陆光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拉玛泽分娩法对产程和产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拉玛泽分娩法对产妇进入产程后的影响及对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 2008年5月~12月在我院参加拉玛泽培训班学习并在产程中实施的200例产妇,取同期无参加拉玛泽分娩法学习的、正常阴道分娩200人作为对照.两组阴道分娩的产妇均在宫口开大2 cm后实行一对一专责陪伴分娩指导,观察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平均缩短了114.91 min,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二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也有减少,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产程中实施拉玛泽分娩法能明显缩短产程,也可减少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作者:林玉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羊水栓塞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8例羊水栓塞的治疗方法 ,总结认识与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羊水栓塞的治疗及母儿预后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均出现血压下降、休克,7例发生前驱症状的临床表现.其中存活7例,死亡1例.结论 抢救成功的关键为早期识别症状,正确地做出诊断,及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肝素,快速补充血容量及纤维蛋白原,去除致病因子,及早行全子宫切除术.对提高羊水栓塞患者抢救成功率有很大临床价值.

    作者:郑秀金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5例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诱发无痛性心肌梗死的早期监护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终末期(ESDN)病人血液透析发生心肌梗死的好发时间及护理重点.方法 对64例ESDN 实施血液透析病人进行临床资料分析,重点总结其中5例发生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心电监护、早期心脏护理的重点及效果.结果 ESDN血液透析病人发生心肌梗死的好发时间为透析过程中及透析结束后0.5~4.0 h内.在血液透析过程行心电监护及透析后心脏病监护,加强心脏护理可及时发现心肌梗死并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 提示对ESDN病人透析过程中及透析后应常规行心电监护及心脏护理.

    作者:纪文英;郑爱英;郑雪瑛;陈慎仁;杨毅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医院绩效考核的实践和思考

    现代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如何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可行的、便于操作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绩效管理机制.本文从本院绩效考核具体实践论证了引入绩效考核机制后医院取得的成绩,提出绩效考核中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作者:孙晓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推拿法治疗颈源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研究推拿法治疗颈源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疗效.方法 TMD患者4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DI、PI、CMI评分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0 d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的DI、PI、CMI评分指数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经两组比较,观察组评分指数下降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在改善下颌关节的运动范围、关节杂音、关节和肌肉压痛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推拿法(手法)复位治疗颈源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能有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明显改善张口度和缓解疼痛,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蔡云峰;欧尧;宋光保;何丽碧;吴和东;卢钜勇;蔡兰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不同治疗模式发生透析器首次使用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滤过(HDF)发生透析器首次使用综合征(FUS)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167名患者按治疗模式不同分为HD组和HDF组.采用同一方法 对透析器预冲,观察HD组和HDF组在治疗过程中发生FUS次数、类型和特点.结果 HD组和HDF组分别使用10 853支和707支新透析器进行治疗,HD组发生FUS 80例次(0.737%)(A型15例,B型65例),HDF组为59例次(8.345%)(A型18例,B型41例),HDF组发生FUS次数显著高于HD组(p<0.01).结论 进行血液透析滤过时FU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液透析,提示FUS的发生可能与HDF透析器种类不同及HDF的对流原理有关.

    作者:游励红;熊子波;姜蕾;邵进;吴迪宾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GSK-3β抑制剂对U251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

    目的 探讨GSK-3β抑制剂(LiCl)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增殖作用,为下一步治疗脑胶质瘤提供临床治疗靶点.方法 应用MTT法,HE染色法以及免疫组化方法 来观察LiCL对人胶质细胞瘤株U-251增值的抑制作用、量效关系.结果 LiCL对人胶质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药物作用时间为24、48 h的IC50分别为138.98 mg/ml、53.15 mg/ml,且呈良好的量效关系,抑制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LiCL是有效的、能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的药物.

    作者:邢州;梁叶萍;孙卫文;陈盛强;岑宇翔;余敦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1例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合并肺炎的护理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rauss Syndrome,CSS)是一种常伴有哮喘的系统性血管炎.迄今为止,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甚明了.有学者认为外周和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增多及EOS代谢水平提高,表明EOS参与了CSS的发病.本病为少发病,欧洲发病率为(0.5~0.4)例/百万人口[1].另据文献报导CSS的年发病率为1~2/百万[2].

    作者:吁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现代医院杂志

现代医院杂志

主管:广东省医院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院协会